從秦帝國到東晉覆滅,歷代王朝最有天賦的軍事將領,都有哪些人?

2020-12-18 靜止歷史

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將帥如雲,拉出來,能被後世評為有軍事天賦的將領不在少數,歷朝歷代都有,要說每一個朝代評出一位最有軍事天賦的人,還是可以做到的,今天,筆者壯著膽子來拋磚引玉品評幾位頗具有軍事天賦的軍事人才。

既然是選軍事人才,那些親自領兵打仗的皇帝自然不在其中。在每一個朝代評選一位最具軍事天賦的將領,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

秦朝/王翦

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役第一武將;

主要戰功有:

公元前228年,率上地(今陝北)兵合擊攻趙,使用反間計除掉趙國主將李牧,遂一舉滅趙,俘趙王;

公元前226年,率軍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

公元前224年,率60萬軍攻楚,第二年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楚王,楚滅;

公元前222年,率軍平定江南地,俘虜百越國君,置會稽郡;

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王翦作為統帥出徵的有三次,滅三國,尤其是攻滅的趙、楚等國均為強國,武力之強無人出其右;同時王翦一生作戰智勇兼備,善用計謀,極少敗績,而且具有極高的政治鬥爭經驗,功高蓋世卻仍能在多疑的秦始皇手下全身而退。

西漢/韓信

劉邦統一天下創立漢朝戰役第一統帥

主要戰績:

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後世奉他為兵仙戰神!

東漢/鄧禹

鄧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

東漢初年軍事家,排名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劉秀稱帝後,封鄧禹為大司徒、酇侯!

三國/司馬懿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曹魏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徵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徵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西晉/羊祜

滅吳能夠取得勝利,他功不可沒!

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

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

鹹寧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死後獲贈侍中、太傅,諡號「成」。

東晉/五將

東晉偏安江東一百餘年,與北方互有戰爭,內部戰爭也頗多,亂世出英雄其中不乏有赫赫戰功的將領,以下有五位上榜,誰可以獲得第一,由網友評委來定奪。

一是自比雄風才略如司馬懿、劉琨,有「大丈夫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這句名言而聞名於世的桓溫。

二是英氣勃發,因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而揚名青史的少年英雄謝玄。

三是出身貧寒,以謙遜而知名於當世,後入戎旅而功名日盛,屢立戰功卻忠誠不渝的陶侃。

四是聞雞起舞,擊楫中流,以恢復中原為己任卻壯志難酬的民族英雄祖逖。

五是天才戰將卻見識不遠,戰功卓著卻下場悽慘的劉牢之。

在後面的歷史就是十六國,南北朝這段歷史更替比較複雜,由於國家比較多,就不一一評選了,從秦始皇統一到東晉覆滅以上幾位應該是頗具有軍事天賦的名將,不知道,各位看官,你怎麼看?

文獻參考:本文編寫,以史實為主,資料基本來自正史,兼別史,稗史記載。

相關焦點

  • 東羅馬與東晉:毫不相關,而又彼此相似的帝國
    西晉政權在公元四世紀滅亡,東晉南遷。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分裂,西羅馬不久滅亡,東羅馬佔據巴爾幹半島等地,史稱拜佔庭帝國。東晉是東方中原政權南遷的結果,而東羅馬則是西方正統政權縮水的結果。
  • 中國歷代王朝滅亡的真相竟是......總結得太牛了!
    ,為普及歷史知識而著《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並為之詳加注釋。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裡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的廣袤國土,昭宣時期再次復興。
  • 何為東晉門閥制度?為何說東晉到南朝是門閥士族與寒族的過渡?
    門閥士族不得不選擇出鎮外面的重要軍事要地,以求自保。而此時的寒族勢力卻憑藉著皇帝的提拔,大部分開始擔任重要軍鎮的重要軍事要職,也就是說他們逐漸成為了東晉後期上層統治集團新興軍閥勢力的代表。正是在皇權與門閥士族、新興寒族勢力與老牌門閥士族以及門閥士族勢力之間的激烈衝突,才造就了東晉王朝不斷走向衰敗的局面。
  • 關於中國古代名震一時的軍隊有哪些,來了解一下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文/月色醉遠【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在中國古代大約五千年左右的歷史,每一個王朝在建國、變化、衰落、崛起等方面,而這一時期就會出現不少戰力強悍的軍隊。這些部隊在維護國家穩定和抵禦外來侵略和保護國家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些力量的背後,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國家的經濟發展是難以穩定的。
  •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民法典,為什麼沒能拯救拿破崙的敗亡!
    趁此機會,英國、普魯士、瑞典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並在萊比錫與拿破崙決戰,雖然互有勝負,但由於拿破崙錯誤地將法軍兵分兩路以及反法聯盟的強大,最終,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個小島上。
  • 歷史上滅亡的王朝背後:因為這些戰略性錯誤,讓王朝成為歷史
    相信許多朋友都聽說過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有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種想法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人即使再努力,但如果方向不對,那也沒有前途。比方說上個世紀末,一個人選擇努力做一個優秀的車夫,儘管他再努力,在汽車普及的時代浪潮面前,這種努力其實一文不值,這也可以理解為戰略失誤,那麼歷史上有哪些王朝曾經犯過戰略失誤?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相反,那些統治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短命王朝」就不值得大家去多費口舌了,其實這些統治時間短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數量,要大於那些統治幾百年的朝代,今天咱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都有哪些「短命的王朝」,接下來給大家簡單羅列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看看它們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都發生過哪些歷史事件,出了幾位皇帝,它們是怎麼滅亡的。
  •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這些歷代王朝古都中,最出名的要數四大古都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遊客來到這些城市旅遊,它們分別是西安、南京、北京和洛陽。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去西安旅遊的遊客應該了解,西安又稱長安城, 從西周開始先後有13個朝代在次建立都城,分別是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
  • 歷史上的王朝有哪些戰略性的錯誤?
    這篇文章是個嘗試,跳脫開那些顯而易見的「王朝病」,去從戰略層面審視一下,看似恢宏的王朝犯了哪些戰略性的錯誤。或許,這些戰略性的錯誤才是讓強大的古代王朝分崩離析的關鍵因素,也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討論:你覺得歷代王朝有哪些戰略性錯誤。看過《復活的軍團》的人一定對秦朝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驚嘆,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洗禮,秦國已經被戰爭鍛造成為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 有趣的中華帝國理論,非常有道理……
    中華第一帝國:其國統來自黃帝,經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商、周,此時還不是帝國時期,秦開啟了中華第一帝國,經西漢、新朝、東漢、魏朝、西晉、東晉、桓楚、劉宋、南齊、蕭梁、南陳止。秦,相剋順序是水火金木土(前克後,因此水德王朝在火德王朝之後,以此類推),相生順序為木火土金水(前生後,因此木德王朝在火德王朝之前,以此類推),因此秦為水德,西漢為土德,新朝為金德,東漢為火德,魏朝為土德,西晉和東晉都是金德,劉宋為水德,南齊木德,梁朝為火德,陳朝土德,隋朝木德,唐朝火德,後梁土德,後唐木德,後晉火德,後漢土德,後周木德,兩宋火德,元朝水德,明朝土德,清朝木德,民國火德,新中國水德。
  • 史上最強軍隊之一東晉北府兵,戰鬥力為何如此恐怖?
    當時雄踞北方的前秦苻堅想要一舉消滅割據東南的東晉,雙方在淝水交戰。在戰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前秦八十多萬軍隊,最後被東晉的八萬兵力打得潰不成軍。前秦帝國土崩瓦解,苻堅本人不久後被部下姚萇縊死。淝水之戰,秦敗晉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東晉擁有一支名為北府兵的精銳部隊。北府軍是怎麼形成的,為何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呢?
  • 東晉最強兵種北府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何到南北朝突然消失?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當時東晉朝廷為了能夠抵抗北方胡人的肆虐,便令當時的豫州刺史謝玄募集良將訓練士卒以備北方胡人南下,而謝玄就在京口地區也就是如今的鎮江附近募集流民,並招募勇冠三軍的良將,最終在謝玄的努力下,後來東晉王朝的擎天柱北府兵誕生了。
  • 君以此生,必以此終——秦王朝的興與衰
    一個本應被世人所銘記的偉大朝代,卻在一次次文人的詆毀中逐漸的扭曲,被後世歷代諸侯王朝以暴秦為稱。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這是一個文明的悲哀。秦朝不畏險阻,他站在了舊制度滅亡與新制度的興盛的轉折點,是第一個以一國之力,統一六國,結束了華夏五百年來的紛爭。
  • 戰鬥力爆表,橫掃千軍如卷席,東晉北府兵的傳奇
    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一支強悍的部隊,橫掃千軍,如入無人之境,威風凜凜,它就是北府兵。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各個王朝都在發展前進,東晉最強勁的對手之一前秦就在不斷向前發展。北方的前秦在苻堅的帶領之下,國祚昌隆,統一了北方,對於南朝東晉政權虎視眈眈。東晉為了防禦日益強大起來的前秦,高軍事防禦實力,特地命謝玄組建並且訓練出一隻精銳部隊。
  • 鮮卑族的他:殺東晉柱石之臣,卻又為東晉王朝持節而死
    歷史上有很多人物都是多面性的,只用「好」或是「壞」實在難以全面的評價一個人,比如說李陵,他投靠了匈奴,雖然史書上已經寫的很清楚,他是忍辱負重而苟且偷生的,可是最終他還是老死在匈奴,實在不能稱為大英雄吧。
  • 之所以宋朝被蒙古滅、明朝被滿清滅,全因漢族人的身上少了樣東西
    這其中,匈奴和突厥與中原的漢族王朝基本上呈現勢均力敵的局面,在與歷代王朝的對抗中各有勝負。不過,蒙古和女真的實力卻比較強大,以至於,將中原王朝全面壓制,並最終取而代之,掌管了整個中華大地。 先是蒙古族將宋朝覆滅,建立了元朝,後是女真族將明朝推翻,建立起了大清王朝。此外,這兩個外族建立起來的王朝,都實現了對中國的統一管理。
  • 伊朗歷史沿革:從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到全球秩序下的縮影
    與後來從中亞(古印歐人區域)遷徙而來的米底人、波斯人以及帕提亞人不同,埃蘭人並非皮膚白皙的印歐族群或含閃族群,他們與南亞的達羅毗荼人是近親,膚色都較為黝黑。只不過,在亞述帝國鼎盛之時,埃蘭作為與兩河流域鄰近的地緣板塊,隨同西臺、埃及等古國一道遭到兼併。
  • 中國歷代王朝都城今何在?
    一個王朝建立後,國號和都城是首要的問題,通常,都城的選取一要處於繁華富庶之地,二要風水好,三就是看統治者的個人情感和喜好了,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和割據政權差不多上百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什麼?現今又是什麼地方呢?
  • 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偏安西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說起中華民族的姓氏,我們首先會想到《百家姓》和其中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但事實上「王李張劉」才是當今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有句俗話說得好「張王李趙遍地劉」。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9540萬,在我國姓氏人數排行中居第3位。
  • 東晉與西晉相比,雖有類似之處,但還是有不同特點的
    東晉與西晉的類似之處1.政治制度與選官制度相同兩晉的政治體制都是君主制,而其政治體制都為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漢魏,主要由地方豪強、經學世家或累世為官者組成。士族世家代表為司馬氏,其他還有琅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