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反應腎臟健康的晴雨表,如果尿檢不好十有八九是腎臟出問題了。明確尿常規中存在尿蛋白、尿潛血等異常情況,基本可以確定慢性腎病。
掌握腎功能的情況,除了這些常見的尿液相關指標,通過觀察尿液形態變化,也能發現腎病的蛛絲馬跡。比如尿液顏色的變化、尿量多少、尿液中是否存在雜質等等。
有些腎病朋友們發現,治療一段時間後,尿液從開始的清亮變得渾濁了,這究竟是病情好轉還是加重了?
先來對比下:
正常尿液淡黃色,肉眼可見沒有泡沫,也沒有任何雜質,無異味;
蛋白尿,肉眼可見大量細小的泡沫,一般不含任何雜質,尿腥味較大;
尿液渾濁,顏色也較中,肉眼可見存在大量雜質或絮狀物,尿腥臭味較大。
渾濁的尿液看起來就很有問題,那是否是腎病加重的表現?分兩種情況
腎病患者之所以出現尿液渾濁的情況,主要是腎小區濾過膜受損後,腎臟濾過功能下降,尿量減少,排出的尿液濃縮後可肉眼看見一些雜質。簡單來說,就是原本正常尿量有1500毫升,有雜質但肉眼也看不出來,但尿量減少到500毫升後,含同樣的雜質便清晰可見。
尿液濃縮代表著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都受到損害,意味著病情比較加重,腎友們必須要特別注意,及時糾正腎功能的情況,以免惡化。
但有一種情況導致的尿液濃縮,腎友不用擔心,反而是病情好轉跡象。
治療過程中,一般會要求患者每天留取部分或24小時的尿液,以便觀察變化。由於體內存在大量免疫複合物,還有一些毒素物質,除了通過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炎的同時,可以配合中醫的一些療法包括艾灸、敷貼、足浴後,有助於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毒素的排出。治療一段時間後,可明顯觀察到尿液中存在絮狀物、較渾濁,此時腎友們不用太擔心,大量毒素排出,是病情好轉的跡象,檢測尿蛋白定量水平也會出現下降。
除了腎病會導致尿液出現異常,這3種情況也是尿液渾濁的常見原因:
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尿頻、尿急、腎盂腎炎等;
晶體析出,尿液酸鹼度失衡,鹼性過高;
乳糜尿,不單是渾濁,尿液看起來更像稀釋後的牛奶一樣。
如果腎友們尿液突然發現尿液渾濁,需要警惕這些情況,但如果是上面的情況,則以繼續治療為主,同時注意不用過度勞累,少蛋白飲食了,更有助於病情穩定。
(註: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