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為教學打開一扇新大門 ——「電路原理」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2021-03-01 新清華

課程和教學團隊基本情況

「電路原理」課程是電類各專業本科必修的第一門工程類核心課,屬於「量大面廣」的硬課,教師、學生、學生所在院系均非常重視。2020年春,清華大學共有494名學生學習該課程。教學組的5名教師共開設了3類6個課堂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其中包括1個A模式的以課堂討論為主要形式的完全翻轉課堂小班24人,4個B模式的以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的混合式教學大班445人,1個C模式的以學生自學慕課資源和教師組織習題課討論相配合的教學班25人。所有教學班均由學生自願選擇構成,6個教學班採用同卷的期中和期末考試來確保基本教學質量。

清華大學「電路原理」曾獲國家級精品課、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兩次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分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一次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課程教學團隊3次獲清華大學優秀集體,被評為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團隊中2人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2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獲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1人獲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1人獲清華大學標杆課教師,3人獲清華大學「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稱號,4人獲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課程開展在線教學整體情況

一、教學理念形成共識。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大考」,清華大學推遲學生返校,但要求教師和學生「按點上課,一起上課,真有課堂」。為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好在線教學工作,清華大學成立了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成員15人中涉及11個院系。「電路原理」課程負責人於歆傑和任課教師朱桂萍分別擔任專家組組長和成員。

在春季學期開學之前,「電路原理」教學組集體研討,共同探討在老師和學生無法面對面的情況下把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以做到在線學習與線下課程教學質量「同質等效」的理念和措施。

從理念層面上,教學組首先認識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複雜性和長期性,2020年春季學期期中之前不太可能實現全體學生返校上課,因此必須把在線教學的措施和質量放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來對待,才能對得起這樣一門核心「硬課」的稱號。

以在線的方式,實現高質量學習成效,教學組首先統一了認識,梳理出「成效為道,數據為器;交互為體,直播為用」的16字方針。「實質等效」要求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這是內在的「道」。但是如果沒有數據這個外在的「器」,就不知道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就沒法及時進行調整。交互這個內在的「體」是重要的,但是交互的目的不是為了聊天,是為了採集數據。直播這個外在的「用」是表象的,但只有在直播場景下,才能做到實時交互、採集數據、隨時調整,進而確保「實質等效」!

二、在線教學工具準備。面對近500名學生開始6個教學班,光有理念是不行的,必須尋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實時交互,獲取數據,反饋調整,確保質量。

教學組通過集體研討,逐漸發現課程對教學工具的三個層次的需求。首先需要有可靠的方案確保信息投遞,即確保信息從教師的嘴裡出來後能夠實時送達學生的耳朵裡和眼睛前。此外,「電路原理」課程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習反饋工具來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需要間或選用一些知識眾籌工具,在在線課堂中實現師生的集體知識再創造。

具體來說,教學組5名教師均選擇「荷塘雨課堂」作為學習反饋工具,充分利用其限時練習題、問卷、彈幕、投稿等功能及時收集和反饋學生學習成效數據。但在信息投遞工具方面,不同老師的策略不同,有的教師選擇採用「荷塘雨課堂」的錄屏直播功能,有的則採用騰訊會議來實現。

清華大學在2月17日正式上課之前組織了5場教師培訓,要求每位在春季學期選擇用雨課堂開展在線教學的教師至少參加1場培訓。「電路原理」歷來有重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傳統,教學組早在2018年春季學期就基本實現了全部教學班採用雨課堂工具。今年的錄屏直播培訓,對本課程教師而言,比較輕鬆就能夠完成。

除了軟體操作之外,「電路原理」教學組還為每位教師和助教提供了手寫板,便於課堂講授和課後批改作業。

三、在線教學技法調整。由於2018年春季學期已經基本實現了基於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電路原理」課程的整體課件無需進行大範圍調整。但是由於當前在線教學的特殊性,使得教師需要在如下三個方面開展教學技法的調整:不在教室不見面,降低了教師的吸引力,因此45分鐘一節課時間較長,教師無法達到原有的授課質量,要拆成20-30分鐘一段來授課,稱之為「碎」;在每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裡,必須採用比校園課堂授課更豐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需要考慮不同地理位置網絡延時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比如設計更多的練習題和更有意思的思考題,給每個題更長的完成時間等,稱之為「動」;由於課堂碎片化和交互強度增加,使得教師要進行更精細的教學設計,主動適度減少課堂教學內容,布置學生在課外進行適度自學,此外也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來確保學生能在課外發生有效學習行為,取得可衡量的學習成效,稱之為「減」。

課程開展在線教學關鍵細節

雖然教師已經對在線教學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共識,掌握了工具操作的方法,並且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適度調整,但是由於整個教學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我們不得不對一些細節更為關注。

一、試講、預案與試測。教學組所有教師均在開始上課之前,與本班同學開展了一次試講。試講內容不需要很長,也不一定需要有學術性。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功能性測試,搞清楚在眾多學生參與的情況下,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另外試講也是對學生開展一次在線學習方法的培訓。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並沒有表現出對在線學習過多的焦慮和不滿,從線下學習到在線學習的過渡非常自然。

突發事件總是可能會有的。校園內授課的時候,有相應的部門來負責教室必要環境,但是當前,所有環境必須有教師來確保。因此教學組要求每位教師明確自己的突發情況預案,包括由於授課平臺問題或者網絡問題導致的短時間授課中斷怎麼辦、徹底斷網怎麼辦、家裡停電怎麼辦……雖然實際情況中並未出現這些狀況,但是有了預案,我們不慌。

按照教學日曆,第8周即將迎來「電路原理」期中考試。原先校園教學環境下,「電路原理」期中考試為教室內隔行隔列的閉卷考試。當前場景下,經過教學組慎重討論決定,為了淡化學生在線學習和線下學習的區別,依然實施期中考試,但是採用謹慎的開卷考試方式。具體來說,採用雨課堂的試捲來完成,在考試前一周,用前幾屆的期中考試真題讓學生進行試做,以幫助其熟悉線上考試的方式並且幫助教師評估試卷難度。為嚴明考試紀律,在試卷中註明倫理準則:「本次考試要求獨立完成,禁止在考試時間範圍內就相關內容與任何人交流,否則視為考試作弊。」參加考試者進入下一頁開始考試,即表示同意上述倫理準則。

二、調查問卷。教是為了學,教的效果要用學的效果來檢驗。學的效果一方面是用相同難度的考試題來檢驗,另一方面也需要調研學生的反饋。「電路原理」教學組在第4周組織了學生自願參加的匿名調查問卷。

三、答疑。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學生在家開展在線學習的時候,比較不容易進行答疑。為此,教學組安排教師從第5周開始,每周組織一次基於網絡會議工具的在線答疑,充分利用該工具屏幕共享時所有人能夠在共享屏幕上寫寫畫畫的特點,開展高質量高強度的答疑互動,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深受學生好評。

未來工作方向

通過5周的實踐,「電路原理」教學組總結出在線教學課件清晰、軟體操作演示直觀、聲音清楚、彈幕和投稿等實時交互工具能深深吸引學生注意力、匿名互動減少心理負擔因而學生表現更為踴躍、學生課後可以任意回看課堂內容、答疑高效等若干優勢。

應對疫情,是不得已而為之,是遭遇戰和阻擊戰。但是在應對過程中產生的教學創新和發現的新教學場景,足以為後疫情時期的校園教學打開一扇新大門。可以肯定地說,疫情結束後,「電路原理」課程不可能再像原來那樣講授,勢必會產生更多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新舉措,這就是「電路原理」課程的「化危為機」。

(電機系 「電路原理」教學組)

相關焦點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電路原理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電路原理課程在線教學案例電機系 電路原理教學組開欄的話:2月17日清華大學如期開課以來清華新聞網特開設「在線教學案例分享」專欄,與廣大師生分享這組在線教學經驗的結晶,也期待更多清華教師積極研究在線教學實踐中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新變化,分享在線教學經驗或案例。
  • 《電路原理》「課程思政」專題教學
    鑑於網絡授課的特殊性,學校從學院徵集了部分「課程思政」新冠疫情防控專題教學優秀案例,各位老師根據自己課程特點,提供了不同的教學設計和思考,供大家參考。  趙偉強,男,浙江紹興人,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自動化系副主任,承擔《模擬電子技術》《電路原理》等課程教學任務,獲校第六屆教學優秀二等獎,校示範課教師。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醫學院基礎醫學系一、課程和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醫學倫理學課程是醫學類專業本科必修的醫學人文課。課程闡述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闡述醫院管理、醫患關係、公衛事件、醫學科研前沿、科研誠信等等種種倫理關係、倫理問題,是醫學生培養的核心課程。這門學科在醫患關係緊張、科研不端頻發的當今對於學生的成長、職業價值觀的塑造有其特別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的公衛事件,更是讓醫學倫理學課程內容拓展到了新的高度。該課程主要為醫學實驗班3年級本科生開設,本學期選課學生人數28人,屬於小班教學。
  • 【在線教學示範課案例】電路基礎(尹熙鵬)
    (一)在線教學運行方案首選方案:SPOC+QQ群+雨課堂(或慕課堂)——網絡都很正常。)課堂」、「校內課程平臺+QQ群」、「新形態教材+QQ群」,QQ群的使用細分成「分享屏幕、語音直播、文字討論」。電路基礎教學團隊長期注重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方法創新,此次面對疫情所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無論是一流在線開放課程,還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都具有完全自主產權。
  • 教育部:把「戰時」在線教學的「新鮮感」轉化為「新常態」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
  • 教育部:把在線教學的「新鮮感」轉化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
    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總結春季學期大規模在線教學,可以用「穩、改、贏、愛」四個關鍵字概括。
  • 胡巖:以學生為中心的「電路原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學習效率不高,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能力得不到培養的問題,從2016年秋季開始對電氣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電路原理」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隨著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工程教育質量標準實現國際實質等效,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國際工程專業認證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Moocs和SPOC的出現為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機,從2016年秋季開始我們對電路原理課程採取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線性代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線性代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數學科學系 楊晶一、課程與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線性代數課程是清華大學理工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數學基礎課,與微積分一起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我們以「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一節為例,來說明在線教學中我們是如何實現上述三方面的調整的。
  • 直播預告 | 電路課程教學要點與學習方法
    本次直播針對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類專業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重點講解電路課程要達到什麼目標、講什麼、怎麼講等內容。具體包括:「電路」課程的重點和主線、「電路」課程各章節間的銜接關係、「電路」與「物理」「數學」的聯繫、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學習方法內等容。
  • 體育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教學
    2、體育教學設計過程的要素構成: 體育教學主體對象、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策略、體育教學評價構成現代體育教學設計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課程教學設計過程的共同特徵要素。 答:是完全不同的,二者無論是時間、格式、規範、寫作的一般步驟、教學內容及重點和難點上等明顯有所區別。 五、案例分析1、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時很喜歡體育運動,但就是不喜歡上體育課。問題:作為教師(1)針對這一現象,你如何解決?(2)結合體育新課程改革,你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 西安工大2門課程被認定為省級在線教學典型案例
    今年6月,陝西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公布陝西高校疫情期間本科在線教學典型案例認定結果的通知》,西安工業大學李炳老師主講的《材料研究方法》、胡喜紅老師主講的《園中畫境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2門課程教學案例被認定為省級在線教學典型案例。
  • 汕頭大學14項教學案例獲評省級在線教學優秀案例
    近日,在廣東省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兩批本科高校疫情防控階段在線教學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中,汕頭大學14項教學案例獲評省級在線教學優秀案例,其中高校類優秀案例1項,學院或專業類案例3項,教師或課程類案例10項。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實踐性課程如何進行線上教學?心理測量學課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實踐性課程如何進行線上教學?心理測量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社科學院心理學系 錢靜一、課程基本情況心理測量學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科專業基礎課,屬於定量研究方法類課程。本課程有講授環節和實踐環節。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組織觀看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課程建設工作視頻會
    2020年4月10日下午3點,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課程建設工作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以《應對危機、化危為機、主動求變,做好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及課程資源建設》為主題報告。貴州大學明德學院教學科研處組織各系系主任及教務員在圖書館5樓1號會議室觀看了視頻會。  會上,吳巖盤點了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情況,指出形勢異常嚴峻,任務異常艱巨。要積極實現「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
  • 【挑戰線上教學】孫維方:《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在線教學案例
    本課程面向工業4.0,是機械專業新課程構建體系的重點之一,隨著視覺傳感在智能製造和工業機器人場景中的日益廣泛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和實用技術,了解數字圖像處理基本應用和當前國內外的發展方向。要求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具備解決智能化檢測與控制中應用問題的初步能力,為在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領域從事研究與開發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 ...講課比賽圓滿完成 & 兩門課程入選陝西高校本科在線教學典型案例
    他表示,西安郵電大學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希望青年教師在新時代環境下,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關注教育教學形態、知識傳授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與平臺的新變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應用現代技術,重構教學內容,永葆教學青春。本次講課比賽設有理工科組和人文組兩個比賽組別,經過學院初賽、學校複賽選拔,共有34名教師進入決賽。
  • ...地區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案例競賽暨線上實驗教學總結報告會順利舉行
    此次線上報告會由我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辦,遼寧大學、學堂在線協辦,在遼寧省教師教學發展聯盟、電工電子在線開放課程聯盟遼寧工作區、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北部地區聯席會的指導下進行,報告會由我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李憲坡主持,共計588位各高校教師參與此次活動。
  • 【我的雲課堂】(10)案例互動式教學——讓「化工原理」走進生活
    化工原理課程是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及相近專業的一門工程類核心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課向工程科學的專業課過度的入門課和橋梁,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工程性。課程以工業工程應用為背景,以單元操作過程為對象;以三傳一反為原理框架。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原理複雜,設備類型多樣,推導演繹過程抽象,計算公式繁雜,計算量大。屬於「量大難啃」的硬課。
  • 教育部:四個字概括春季學期大規模在線教學——穩、改、贏、愛
    ,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總結春季學期大規模在線教學,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穩、改、贏、愛」。一是「穩」。全國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實施了在線教學,108萬教師開出了110萬門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達2259萬人,合計35億人次。
  • 濟南大學12門課程和教學案例獲評全省優秀共享課程和優秀教學案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 (通訊員 劉珂珂)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公布2020年春季學期優秀共享課程與優秀教學案例獲獎名單,濟南大學共有12門課程和教學案例獲獎。其中,《交往禮儀》、《WEB前端技術》、《文獻檢索》、《生命科學概論》、《有機化學》等5門課程入選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2020年春季學期優秀共享課程;《機械原理》、《智能電網導論》、《塑料模具設計》、《基礎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矽酸鹽工業熱工設備(水泥)》、《水質工程學2》、《路由與交換》等7門課程入選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2020年春季學期優秀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