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全球出口咖啡的10個大國中,德國名列第三。德國位於北半球,四季分明,不適合種咖啡。實際上在德國領土上沒有一棵咖啡苗,但德國依然成為了咖啡出口的世界第三。2018年德國出口咖啡25億美元,佔全球咖啡出口的百分之8.2。這不能不說一個奇蹟。
德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出口咖啡大國,首先是依靠自己強大的加工能力。德國製造機器的能力,同樣體現在咖啡加工機械上。和德國相比,非洲咖啡農戶根本購買不起德國的咖啡設備,只能把咖啡原豆賣給德國。德國藉助自己的強大機械製造能力,儼然成了咖啡出口大國。
有高質量的機器做支撐,德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出口烘培咖啡roasted coffee的國家,僅跟著巴西之後。不僅出口烘培咖啡,德國出口的還是環保綠色咖啡。德國出口的環保咖啡百分之98是從非洲進口,其中的三分之一出口到了美國。
每年有1200個貨櫃咖啡從非洲運往德國。每個貨櫃有450袋,每袋有60公斤咖啡。這些咖啡的價格是每公斤3.41美元,等德國人加工再出口時就變成了5.92美元,而如果是作為烘培咖啡出口進入美國,價格則是8.83美元。價格翻了一倍多。
德國人的加工技術以及德國人的聲譽幫了德國人大忙。世界客戶們寧願喝不種咖啡的德國出口咖啡,也不相信願意相信非洲人的技術。而德國商人佔有了進入歐洲市場的優越條件。非洲人即使產出優質咖啡,也難保證可以進入歐美市場。這是非洲種植咖啡人出口咖啡的最大障礙。
非洲種植咖啡的都是咖啡農民,根本無法和來自德國的財大氣粗的商人進行競爭。特別是,非洲缺少能源,尤其是電。能源的缺乏讓電變得格外昂貴。如果咖啡在非洲加工,其成本必然上升,讓非洲的咖啡缺乏競爭力。所以非洲只有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咖啡出售給德國人,讓德國人成了咖啡出口大國。德國的知名品牌奇堡咖啡Tchibo營業額34億美元,諾依曼咖啡Neumann Coffee為20億美元,薩拉裡咖啡Sara Lee為107億美元!在這些咖啡包裝上,都寫著咖啡來自非洲,德國加工。對消費者來說,非洲和德國的結合無疑意味著:原料正宗,加工精湛。
德國人讓消費者感到放心的還有一個絕招。德國咖啡豆的進口,是在「公平貿易」fair trade 的旗號下進行的。所謂「公平貿易」就是購買商直接和農戶對接,減少中間差價或者說剝削。非洲咖啡農戶可以直接獲得出售價格的百分之70到80。這就是說,德國人付的價格在咖啡豆市場上相對合理。更何況德國人買的是非洲的環保咖啡。有誰不願意喝環保綠色咖啡呢?
知道德國人的咖啡有如此眾多的優越性,是不是消費者在消費時會感到額外的愜意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