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復興夢:靈機文化助推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創新轉型

2020-12-22 驅動中國
  • 來源: 網際網路   2016-10-28/16:37
  • 5000多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能流傳至今的關鍵是什麼?答案是傳承!如今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承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難題。當今,如何有機融合「網際網路+傳統文化」打造文化傳承新道路,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不可逃避的責任。

    中華文化傳承是國人生生不息的「中國夢」

    近代以來,西方的思想文化逐漸滲透到中國的各個方面,特別是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軌,整個中國社會也越來越現代化,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也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七零八落。特別在當代整個的教育體系中,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佔份額極少,更多的時間是被諸如英語之類的學科佔據,中國的傳統文化面臨斷層的危險。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種情況面臨著轉機,曾經被冷落一時的傳統文化在這個時代獲得了復興的機遇。

    自國家「十三五」規劃開始,傳統文化得到力挺。習近平主席及李克強總理也曾在多個場合指示,要始終堅持保護、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現代生活。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億萬國人期待的「中國夢」,若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內核與支撐是難以成就的。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人開始追求文化身份、文化價值的歸屬感。

    另一方面在今天網際網路已經與傳統文化形成了密切的共生關係。網際網路讓傳統文化變得「可觸摸」,也讓如國學這樣的此中精髓煥發出新時代的魅力。事實上,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輸出,科技發展不僅可以從物理手段上完成古代典籍修復,更為傳統文化提供了多樣的載體。

    據早前發布的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71.2%的中國網民會通過網絡了解傳統文化,通過電視媒體、傳統紙媒、線下傳統文化展館的,分別佔53.2%、49.6%、21.6%。網絡已經成為網民了解傳統文化的首要渠道。以靈機文化為例,據悉靈機文化在早些年探索傳統文化產品形態時做了很多工具類的產品,用戶覆蓋了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1億多的華人用戶,是相當紮實的傳統文化知識數據體系,成為行業領先的佼佼者。

    網際網路+傳統文化探討成為時代主題

    廣東省網際網路協會創始人方兆康接受艾媒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網際網路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本身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情,這是高新科技的一個必然趨勢。網際網路與傳統文化不是衝突的關係,而是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關係。」

    不過,就目前來看,雖然傳統文化應用軟體涉及領域廣泛、服務類型多樣,但是從數據來看,用戶的滿意度並不高。其中有大部分人認為當前相關服務商對傳統文化生搬硬套,產品缺乏內涵;同時,網絡平臺雜亂及傳統文化信息錯漏也成為密集的「槽點」。更有部分傳統的一代人還認為這是不尊重傳統文化,甚至是在惡搞。

    業內人士在分析該產業所處的困境時指出,這是由於「網際網路+」傳統產業當前還只是部分群體的「自娛自樂」,並未形成規模性的行業生態。

    網際網路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還處在創新發展階段,各服務商在產品的研發和運營上面還未成熟,因而產品在市場推廣上遇到很大的阻礙;另一方面,傳統文化與網際網路原本在學科屬性和發展邏輯上就有很大的分歧,這兩個領域的結合雖然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但也對相關從業者的專業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行業人才的匱乏恰恰是造成當前發展令人不甚滿意的關鍵所在。

     靈機文化打造「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專場論壇

    「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的出路到底在哪裡,討論還在繼續;傳統文化和網際網路+激烈碰撞,會濺出怎樣的熾熱火花?為此,以傳承國學文化為宗旨的靈機文化將傾力打造「網際網路+傳統文化」高峰會議專場,即將於2016年11月25-26日舉辦的「2016廣東網際網路大會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CEO峰會」上,與來自中國移動、騰訊、唯品會、格力等各界大咖共同描繪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產業發展藍圖,推動中國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本屆會議主題定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化復興「,在響應黨中央「文化復興中華「的號召下,將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個使命,在建立真正以人為本的話語體系和網際網路體系基礎上,構建一種全新的現實生活方式,讓傳統文化真正活起來,並且融入到現實生活方式之中。

    同時,也讓更多的網際網路行業、投資行業、傳統文化行業的從業者聚焦「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加速產業的跨界融合、資本無縫對接,打造移動網際網路+傳統文化業態未來新入口。

     關於2016廣東網際網路大會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CEO峰會:

    「2016廣東網際網路大會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CEO峰會」作為中國華南地區最大型的網際網路行業盛會,由廣東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等指導,廣東省網際網路協會主辦,廣東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諮詢集團)承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東省通信行業協會、廣東省通信學會、廣東省網絡文化協會等協辦,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易、歡聚時代、UC優視、鮮聞APP、艾媒網等戰略支持。

    廣東網際網路大會旨在傳播廣東前瞻領先的網際網路思維,打造開放性、引領性、多樣性於一體的網際網路行業盛會,匯聚移動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前沿技術和產品,為廣東省網際網路企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展示推廣平臺,為全國各地傳統行業連接廣東網際網路提供交流合作渠道,彰顯廣東包容共享的網際網路精神。

    大會官網網址:http://www.gdicchina.cn/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復興的三重意義
      中國社會需要對這種變化給予高度關切和認真回應,也需要從中國傳統和多種文化中尋找更豐富的資源。這就是建構核心價值和傳承文化傳統的重要性所在。傳統社會所積澱的公序良俗、人文精神,一代代浸染和影響著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和路徑。中華文化對於人性的深切體察,對於美好善良的追求,都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資源。這些資源,在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等四個方面都提供著豐富的思想滋養。
    • 舜緣文化全新改版,引領傳統文化文藝復興!
      陸續推出以紅木文、茶文化、紫砂文化及國畫書法為理念的傳統文化產品。將其傳承弘揚,全心全意打造傳話傳統文化民俗好物,為人們帶來雅俗共賞的好運生活。 舜緣講堂舜緣講堂以優質國學易經等傳統文化內容為核心產品,匯聚各界名師大儒;通過線上授課,視頻講座等方式,結合前沿科技,以網際網路思維助力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增加了傳統文化的真實性
    • 靈機文化易學老師易烊楓燧受邀出席平安青島財富管理論壇
      這次的青島VIP客戶財富管理論壇活動是「易學探秘之旅」靈機文化&平安人壽民俗文化季系列活動的首站,也是靈機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記重拳,靈機文化希望以平安客戶為核心,通過民俗文化季系列活動拉近易學與大眾的心理距離
    • 利用地方戲曲資源 助推山西文化創新
      山西作為戲曲文化的搖籃,有著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利用這些寶貴的戲曲文化資源,助推山西文化創新和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就要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以「三大品牌建設年」和「三大旅遊板塊」建設為契機,深入挖掘山西戲曲資源,推動文化創新和文旅融合。
    • 靈機文化攜麥玲玲上花椒直播,內容生產進入新時代
      ,是知名傳統文化平臺靈機文化的特約老師,她就是麥玲玲。據悉,本次撮合麥玲玲登上花椒直播,是靈機文化和花椒直播在挖掘內容直播上的一次深度合作。靈機文化作為國內目前知名的傳統文化整合傳播平臺,早在麥玲玲登上花椒前,就已經和平臺方在直播上展開合作,在此前收穫了兩次口碑極佳的直播後,靈機文化攜麥玲玲登上花椒直播,通過雙方合力運作,打造出一個覆蓋全行業的熱點事件。
    • 讓年輕世代站到復興傳統文化的舞臺中央
      透過這些充滿B站風情的「拜年祭」節目,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破譯出幾個關於傳統文化與青年群體的趨勢密碼。密碼之一,傳統文化正在青年群體中大規模復興。B站是國內領先的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區,這裡所呈現出來的文化景觀,往往具有指標價值。
    •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日益彰顯。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實「立足點」。
    • 淺談: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韓國以端午的名義申遺成功,給予我們的文化提醒是:在經濟發展下的社會轉型期,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否則,在全球化時代,我們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將會喪失。傳統文化,我們應積極繼承和發揚、創新與發展。外來文化,任需批判的繼承,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博採各國文化之所長。
    • 讓「網際網路+」引爆傳統文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文化獲得一種新態,它既是被傳播內容也是傳播方式。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巨大的信息源和信息元,極具開發價值,而開發、激活和重啟傳統文化的「通路」又是多種多樣的,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文化傳播也必然要考慮到終端及其用戶的接受習慣與體驗。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圖解 | 傳統文化中的治理內涵
      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
    • 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舊中國的落後把中國人民一度推向極端反傳統文化的行動中去。1966年的破四舊風潮席捲中國大地,讓紅衛兵從學生循規蹈矩的行為規範、習慣裡掙脫出來,打破了種種文明禁忌,把虛妄的階級鬥爭從理念轉化為實行踐履的狂熱。
    •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國夢的魂與根
      講的雖是教材編輯要保留必要的中國文化經典,卻涉及「把根留住」——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和價值支撐。一、中國夢,夢有根中國夢不是空想,原因之一,其夢有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歷史上與中國文化若後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轉易,或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
    • 以「網際網路+」「文化+」為依託 讓文化產業深度融入經濟社會
      ,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以「網際網路+」「文化+」為依託,文化產業實現與製造、建築、設計、信息、旅遊、農業、體育、健康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活力,為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近5年,文化產業走出傳統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和影視創作的「小文化」,邁向國民經濟的「大文化」,向經濟社會全領域植入、滲透和融合,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動力和路徑選擇。「文化+」作為一種創新途徑,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相互作用,提亮對方的同時也將自身發揚光大,取得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三是轉型升級。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韓子勇說,「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建立健全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讓更多有新時代特色的文化扛鼎之作,在中國文化的廣闊星空中綻放光芒。」河北省邢臺市家樂園小學將傳統戲曲引進校園,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走進「打卡勝地」,感受「一帶一路」助推傳統文化「走出去」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打卡勝地」,感受「一帶一路」助推傳統文化「走出去」
    • 【2020遴選議論文寫作】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和傳承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始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華夏兒女,根植於中華兒女的內心深處,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對於傳統文化一些人要麼盲目崇拜、全盤接受,要麼囫圇吞棗、流於形式,要麼陶醉其中、固步自封……種種態度不利於傳統文化的發展,更不利於中華民族的繁榮。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才是發展的應有之義。
    • 復興之美漢服歸來 誰在傳承傳統服飾文化?
      近年來,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華服的群體人數日益增加,他們穿著中華民族元素服裝,推廣國學、復興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穿起中國傳統的服飾?莊少卿說,漢服北京的成立,主要為了集結北京地區熱愛傳統文化,有復興華夏衣冠理念的人,一起舉辦活動,協會的宗旨是「振興民族精神、弘揚傳統文化、復興華夏衣冠」。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華民族精神「根」與「魂」、最寶貴的精神品格和命脈的高度,定位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深厚的軟實力與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的高度
    • 北京轉型升級20個文化產業園
      來源標題:轉型升級20個文化產業園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蒲長廷)「網際網路+文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興文化企業收入佔比達到52.1%;科技含量高、創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動新媒體、數字娛樂、數字出版等領域企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40%以上;通過舊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三種方式,轉型升級了
    • 線上拍賣聯盟:依託網際網路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邁上新臺階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業與行業間壁壘,顛覆了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基本實現了全產業鏈貫通,並在文化資源、文化產品、文化金融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更加多元化的融合發展,創新出適應「網際網路+」環境且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是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