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偉大的文明。這些文明使歐亞大陸成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歷史中心地區。
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四大古文明的三支已經消亡,唯有中國的主體民族和主體語言沒有變化,文明的根基沒有改變,從古至今一脈相承。
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舊中國的落後把中國人民一度推向極端反傳統文化的行動中去。1966年的破四舊風潮席捲中國大地,讓紅衛兵從學生循規蹈矩的行為規範、習慣裡掙脫出來,打破了種種文明禁忌,把虛妄的階級鬥爭從理念轉化為實行踐履的狂熱。無數古籍文物被焚毀,歷史古蹟被破壞,使中國原本就被洗劫摧殘的文明瑰寶遭到更為嚴重的破壞,給中國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毀滅性打擊,流傳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質疑和破壞,至今無法恢復。對國人精神面貌和民族信仰的摧殘更是延續的幾代人的時間,至今都無法估量其破壞程度和波及後果。
時至今日,中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作為中華民族靈魂與精神歸宿的中國傳統文化依然佝僂一隅,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苟延殘喘。破碎的中國文化風雨飄零,難以被人撿拾,傳統藝術被棄之如敝履,中國貌似再也難以重回文化輝煌的時期,重新去影響世界。
但是,正如原上青草,山間之木,雖經烈火,春後猶盛。
近些年隨著中國人民民族自信的提升,文化意識的覺醒,以及國家政策的加持,越來越多的人重新對傳統文化藝術持以欣賞的態度,並且很多有心意有力量的人都在著力恢復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粹。
但冰凍三尺,難一朝消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之路還漫漫且修遠。發掘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這一極具生命原力的文明,使其重新立於世界文明之巔,這是我們應該也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新一代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
文明興則民族興,文明亡則何以為族?這便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