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畫是徐志摩唯一的嫡孫徐善曾委託成都畫家高小華畫的。泰戈爾、胡適、梁啓超、徐悲鴻、沈從文、魯迅都在上面,這幅畫作或將被劍橋大學徐志摩紀念館永久收藏。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縣,現代詩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生活中曾出現的人 都出現在了這幅作品裡
徐善曾邀請高小華創作緣起前幾年,徐善曾在美國看到關於一部高小華的專題片,其中就有他創作《周恩來和他的朋友》這幅歷史人物群像作品的介紹。那時徐高二人還不認識。就這樣,創作一件紀念徐志摩肖像的想法就有了。2013年夏天,雙方在美國再次面對面,一起商量畫面應該呈現的內容。高小華介紹,「我們列了一個表,十多個人。」
為了更好地創作,徐善曾給高小華提供了相當多的獨家照片和資料。徐志摩和張幼儀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徐積鍇,次子徐德生,小名彼得,三歲多就夭折了。徐志摩的後人徐積鍇後來生有徐稘、徐放、徐行、徐善曾四個孩子,徐善曾是獨孫。「最先,他是想把這些資料送到海寧徐志摩博物館。後來我們正在研究,哪些人應該被列出來。我考慮還是要把林徽因、陸小曼放進去。他也同意,說『這也是歷史。"徐善曾給高小華發了近百封郵件,詳細提供徐志摩「朋友圈」人物的生卒年月、各個年代的照片,與徐志摩的關係遠近等。「這幅作品真正打動我的是,在我祖父生活中出現的人,都出現在了這張作品裡,讓我感覺我們是在重建他的歷史。」
畫面上每個人的形象和位置 都是經過反覆推敲得出來的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的這26個字刻在劍橋大學的一塊石碑上。徐善曾對高小華說,「放心,高。我會把這26個字放到它該去的地方。」關於這幅畫的構思和尺幅,兩人討論了很久。後來,人越加越多。徐善曾先是加了很多不是徐志摩親人的形象上去,後來又有一些是高小華提議加的。「我把他的父親、叔叔還有他的曾祖放到了畫上。一是對內容和畫面的考慮。我覺得如果全是死板的成年人在畫面上,不好看,有些小孩,會讓畫面好一點。然後,我和他商量,把畫作變為三聯作,好拿,疊起來正好是一個方塊,方便國際託運。第二層考慮是三聯畫很像中國的屏風。很中國,就像中國的文人一樣。」
「畫面上每個人的形象和位置都是經過反覆推敲得出來的。他建議,把泰戈爾放到畫前面。沈從文在徐悲鴻的旁邊。劉海粟是跟徐志摩家很熟,和陸小曼的母親也很熟。正是他勸徐陸合了又分。徐悲鴻與徐志摩還是有交往的。」徐志摩的豪華朋友圈裡還有哈代、法國哲學家盧素。高小華被徐善曾滔滔不絕的介紹震驚了。
畫中人物介紹
●張幼儀
徐志摩原配。徐善曾說:「我祖母和祖父之間的關係是不幸的,我記得那是在1921年,徐志摩和林徽因陷入了一段戀情,徐志摩提出了離婚。但是在離婚之後,他們建立起了一種不同於以前的關係,無關乎浪漫,而是相互理解的一種默契。我認為徐志摩和我祖母的緣分是命中注定的,在他生命的後半段,他開始更加地去珍惜我的祖母張幼儀。」
●林徽因
徐志摩瘋狂追求的對象。徐善曾說:「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祖母並沒有經常提起她。林徽因是一個很優雅得體,並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在之後的生活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我認為她只是一個徐志摩沒有實現的夢想。在我大概2歲的時候,林徽因曾請求我的祖母帶我們去醫院看她,但現在已完全不記得了。」
●陸小曼
徐志摩女友,祖母張幼儀認為陸小曼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人,有著非常鮮明的性格特點和魅力,並且能夠吸引所有人的關注。然而另一方面,在我祖母看來,陸小曼也是一個曾經吸毒並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徐志摩並不忠誠的女人。
●凌淑華
徐志摩非常崇拜的女性。徐志摩所有的書信幾乎都放在凌淑華手裡。徐志摩罹難後,胡適帶著陸小曼去拿東西,凌淑華不給。她說,她不會把東西交給陸小曼。所以,徐善曾有好多東西是從凌淑華那兒得來的。
●胡適
高小華特別選了一張胡適的朋克頭的照片作為參考入畫,徐志摩帥氣逼人,當時的胡適其實更是帥氣。
●徐悲鴻
徐志摩和他是有交集的,他們一生經歷頗多相似。徐志摩有一篇寫貓的小文問世,1930年時徐悲鴻興許想起老友往事,順文題畫贈了這幅《貓》,題跋開句「志摩多所戀愛,今乃及貓」,玩笑間意味深長。
●哈代
雖然哈代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但徐志摩非常崇拜哈代的詩。徐志摩見哈代,中間人是狄更生。
●泰戈爾
泰戈爾訪華,徐志摩全程翻譯,就此成為忘年交。
●沈從文
得到徐志摩的諸多幫助和提攜。1931年秋,經胡適、徐志摩的推薦,沈從文應聘去青島大學任教。在這裡,他得到了徐志摩的死訊。當時在青島大學任教的聞一多、梁實秋等,均為徐志摩的同仁,有幾位堪稱摯友,卻只是沈從文一人搭夜車去了濟南,就為送徐志摩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