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急診臨床與患者對於高質高效檢驗結果的需求,加強臨床、檢驗高效協作,共同提高患者的診療效果是目前急診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近日,「協同、創新、發展——羅氏診斷急診專題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急診臨床和檢驗領域的專家圍繞膿毒症等急診危急重症診療及相關生物標誌物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交流。
大會主席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孫自鏞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能夠繼續拓寬臨床與檢驗學科溝通的橋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為高效救治患者攜手努力。
孫自鏞教授
1
金標準與診斷需求存在的時間差
急診科是診斷細菌感染與決定抗生素治療的重要科室之一,而中南大學湘雅二院急診科向旭東教授表示急診太「急」,又不「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向旭東教授
理想情況下,感染診斷需檢出病原體才可確診採取對應治療措施,而現實情況是「金標準」血培養報告至少需等待24-48小時,醫生有時需要在未知病原體類型即經驗性地應用抗生素[1],這很可能會導致抗生素濫用,甚至帶來耐藥性問題。此外,對於膿毒症這類危重感染,感染失控反應甚至可能導致威脅生命的器官衰竭症[2]。
因此,儘早確診是抵禦膿毒症風險、實現有效救治的首要之「急」,而當前的金標準顯然還不足以滿足這一需求。對此,向旭東教授表示,急診科迫切需要「優選」的感染標誌物來提升診斷的速度與精準度。
2
PCT & IL-6聯合檢測有助快速診斷細菌感染及膿毒症,縮短時間差
目前,臨床常用的感染標誌物有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PCT血中濃度與病程發展呈正相關,可輔助臨床對感染程度及器官機能障礙的嚴重性可進行準確的判斷(圖1)[3、4]。IL-6是參與膿毒症等感染的重要炎性介質,可作為感染程度的指標,有助於更早了解感染狀況。CRP是既往常用的感染標誌物之一,但其對細菌感染的特異性較弱,對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的預測能力弱於PCT及IL-6。
圖1 :PCT水平對應的膿毒症嚴重程度
一項納入26例聖保羅大學附屬醫院ICU中長期(>6天)住院重症患者的研究,評估了患者在592個患者日中的臨床變量及生物標誌物水平(CRP、 PCT、IL-6水平)。結果發現PCT鑑別診斷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的能力最高[AUC 0.952(0.931-0.973 )],而CRP較弱[AUC 0.682(0.629-0.735)][5](表1)。
表1 :CRP、PCT、IL-6對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的鑑別能力
研究顯示,與其它生物標誌物相比,細菌感染後,IL-6血清濃度升高的幅度最大,PCT水平呈現快速、高特異性增長和快速衰減等特點,IL-6和PCT的代謝曲線可對患者進行預後和診斷的全程覆蓋,實現對膿毒症的全程監測(圖2)[6、7]。
圖2:IL-6和PCT對膿毒症患者進行預後和診斷的全程覆蓋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簡翠教授指出:
「
膿毒症的定義幾經變換,感染始終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抗感染診療舉足輕重。針對膿毒症患者,PCT和IL-6聯合檢測可避免單一指標對感染類別判斷的誤差,幫助臨床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提高治療成功率,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
簡翠教授
3
動態監測PCT水平輔助多類感染性疾病診療
簡翠教授指出,引入生物標誌物的個體化治療策略指導感染性疾病治療已成為趨勢,由於PCT水平能夠準確反應治療效果,因此動態監測PCT水平的變化趨勢可快速、特異性輔助多種感染性疾病診斷,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動態監測PCT水平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及時掌握抗生素治療的起點和終點,指導抗生素的合理應用,不僅避免了非感染患者的不必要治療,且減少和遏制了細菌耐藥,從而能夠安全、有效、經濟地治療患者。
2016年發布的《中國急診感染性休克臨床實踐指南》將 PCT 作為膿毒症患者診斷的輔助檢查之一 ,同時指出低水平PCT 用做停用抗菌藥物的輔助判斷可減少抗菌藥物應用時間,且不增加死亡率。中國《降鈣素原(PCT)急診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對PCT指導膿毒症使用抗生素做了如下推薦(圖3)[8]:
圖3 :PCT指導膿毒症抗生素使用建議
向旭東教授補充道,除了膿毒症,PCT還可用於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斷,如果以PCT>5 ng/ml作為診斷界值,診斷細菌性腦膜炎的敏感度為94%,特異性為100%[9]。
此外,PCT水平與肺炎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因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以動態監測PCT水平輔助臨床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檢測濃度作出相應的治療措施(圖4)[10]。而且有研究顯示,PCT輔助治療可減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處方率,且不增加總體不良事件的發生[11]。與此同時,PCT還可以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的生物標誌物,指導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抗生素治療。
圖4 :PCT輔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療
羅氏診斷ElecsysBRAHMS PCT檢測採用電化學發光法技術,可兼顧全自動、全定量、溯源性等性能優勢,僅需30 μl樣本量就可在18分鐘內實現0.02-100 ng/ml的檢測範圍;聯合ElecsysIL-6檢測,有助於臨床醫生早期發現感染,實現鑑別診斷、療效監測、預後評估,進而改善治療決策,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療的成功率。
作為全球體外診斷領域的領導者,羅氏診斷始終致力於為急診領域提供全面、高效、且具有高醫學價值的急診免疫整體解決方案,包含心臟標誌物以及膿毒血症、激素、傳染性疾病等豐富檢測項目,助力急診臨床的診療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Hausfater P. Biomarkers and infection in the emergency unit[J]. Med Mal Infect. 2014 Apr;44(4):139-45.
[2]Mervyn Singer, et al.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JAMA. 2016 Feb 23;315(8):801-10.
[3]降鈣素原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組.PCT指導膿毒症抗生素使用建議[J].中華急診醫學雜誌.2012.21(9):944-951.
[4]陸一鳴. 降鈣素原PCT感染診治新技術[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3;20:2641-2642.
[5]Iapichino G et al. Daily monitoring of biomarkers of sepsis in complicated long-term ICU-patients: can it support treatment
[6]Dong W,et al. 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and IL-6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sepsis[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13;75:342–347.
[7]K Reinhart,et al.Markers for sepsis diagnosis: what is useful? [J] Critical Care Clinics.2006;22(3):503-519.
[8]降鈣素原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組.PCT指導膿毒症抗生素使用建議[J].中華急診醫學雜誌.2012.21(9):944-951.
[9]Gendrel D, et al. Measurement of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or viral meningitis[J]. Clin Infect Dis. 1997 Jun;24(6):1240-2.
[10]Schuetz P et al. Procalcitonin for guidance of antibiotic therapy[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0 ,8(5):575-87.
[11]Schuetz P, et al. Effect of procalcitonin-based guidelines vs standard guidelines on antibiotic us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he ProHOS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9;302(10):10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