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為何對家長不耐煩

2021-03-05 上海市黃浦區心理諮詢師協會

許多家長都感覺,進入初中、高中的孩子都變得叛逆,難以溝通,講不通道理。若對其進行管束,又被嫌囉嗦,總是對家長不耐煩,甚至有些敵對。

孩子的這種變化,讓家長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能不管,又不知道怎麼管。廣州心理諮詢為您解讀:孩子青春期對家長不耐煩,該怎麼辦?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種價值觀。當然了,這種價值觀與父母的價值觀有些偏差,因此受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於是,孩子們就會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從而遠離父母了。

當一個女孩子覺得父母的關心是囉嗦,除了孩子青春期叛逆外,也需要父母們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囉嗦?

比如:天天重複一樣的話,問一樣的問題;天天一大堆道理,叮囑孩子好好寫作業,要聽話……這誰聽了能不煩?

沒有任何孩子會喜歡家長的嘮叨,包括成年人面對自己的父母的嘮叨。

嘮叨除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體貼,嘮叨裡面還含有一種權威和控制。嘮叨給人傳遞的信息是「你不知道你該做什麼,我必須告訴你,以免你犯錯」,而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非常介意別人說自己不行。

在歐美一些國家,他們十分重視孩子說「NO」,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孩子長大的過程,所以鼓勵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可與之相比的是,中國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應該做的就是「聽話」「懂事」。當孩子進行反抗的時候,他們就會急得火冒三丈,立即以更強勢來壓住孩子。

另外,有相關研究發現,讓32名平均年齡14歲的青少年們聽一段30秒母親批評他們的錄音,並同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結果發現,大腦負面情緒的區域,如邊緣系統的活動有所增加。

更讓研究者們驚訝的是,大腦負責情緒控制以及理解他人想法的區域,例如前額葉皮質的活動則有所減弱。

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在母親無休止的嘮叨面前,青少年大腦中與負面情緒相關的區域變得異常活躍,而與情緒控制相關的區域則活性減弱。

研究結果顯示:「在實驗中,青少年的大腦關閉了社交過程,因此他們不會考慮到他們發脾氣會對給父母的感受帶來什麼影響。大腦中涉及換位思考區域活動的減弱可以幫助理解為什麼青少年和父母總會鬧矛盾。」這項研究說明當面對老媽帶有批評性的語言時,孩子們通常會用情緒來回應,而社會認知過程有所減弱。

所以,當父母們用批評、責備去關心、教育孩子時,孩子往往只能感受到批評而不是關愛,大腦選擇用情緒來回應,對父母的任何話都感到不耐煩。

青春期的孩子是聰明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判斷力,所以父母要把他們當成一個大人,用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記住:你只是幫助者而不是決策者。同時,交流會越來越多,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只是孩子的一個階段,父母不要急於去改變孩子,而是要順應他的自然成長。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轉自 網絡


相關焦點

  • 孩子青春期對家長不耐煩,怎麼辦?
    許多家長都感覺,進入初中、高中的孩子都變得叛逆,難以溝通,講不通道理。若對其進行管束,又被嫌囉嗦,總是對家長不耐煩,甚至有些敵對。  孩子的這種變化,讓家長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能不管,又不知道怎麼管。
  • 進入青春期,孩子為什麼越來越看不起家長?
    進入青春期,家長往往會感覺孩子像 「變了一個人」,他們一改往日「乖孩子」的形象,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有人形象地比喻這種衝突是「青春期」遭遇「中年危機」。在親子關係劇烈衝突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看不起家長的人品或能力了,心理學把它稱為去尊嚴化。
  • 孩子處於暴躁青春期難交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青春期的溫度
    二、孩子的青春期為何這麼暴躁?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青春期時,因為發育導致激素分泌變化,所以才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等狀況。但孩子的情緒不穩定總會有爆發的導火線,那麼這個引爆的點通常是什麼呢?第1點:父母的命令式語氣讓孩子不耐煩父母因為在與孩子相處時經常以主導者的身份自居,語氣中總是帶著指令的感覺。
  • 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家長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
    家長們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如果用對了力氣,就會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今天小薈就給大家講講「孩子青春期那些事兒」。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  孩子進入青春期,說明孩子是在成長了,成長就會變化,作為家長也要去細心觀察和接受這些變化,在此期間對於孩子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偏差,家長應該予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
  • 濟南大千教育:進入青春期,孩子為什麼越來越煩家長?
    進入青春期,家長往往會感覺孩子像 「變了一個人」,他們一改往日「乖孩子」的形象,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有人形象地比喻這種衝突是「青春期」遭遇「中年危機」。等到孩子成長,即使親子兩代所處的社會環境相同,彼此在選擇、理解、分析、判斷信息等方面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孩子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這使得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知識儲備,的確極有可能已經超過了家長,這就使得部分孩子容易以偏概全,認為父母不如自己,從而產生看不起家長的心理。
  • 孩子到了青春期,為何對媽媽特別有「意見」?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了。而且在孩子成長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青春期」的過程,這期間也是家長和孩子衝突矛盾最大的一段時期,而且在這段時間孩子對媽媽的意見是最大的,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對於這段時間,家長們往往對孩子是束手無策的,在這段充滿了變化與發展,還有反抗與負重的階段內,父母們應該幫助孩子過渡好這段歷程。
  • 家長學校|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這些策略太實用了!
    當各位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這些問題。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這些建議一定要看,建議老師轉給家長!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
  • 孩子青春期,家長怎麼辦?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經歷青春期,哪怕是為人父母也會經歷這一時期。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除了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與童年時期的孩子大不相同,心理上的變化則主要有下面兩點:(一) 自我意識增強孩子隨著生理上發生了大的變化,各種激素的分泌和器官的生長,體格逐漸發生生長變化,在自我意識上也會逐步增強。
  • 讓家長讀懂孩子的青春期——讀《解碼青春期》有感
    市金川總校第一高級中學 葛小輝 最近剛剛看完一本書,覺得受益匪淺,如果您的孩子正好也處於青春期,或者將要面臨青春期,那麼我向大家推薦的這本《解碼青春期》,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且特殊的時期。如何和這一階段的孩子溝通?怎樣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家長又該怎麼做?
  • 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時間:2016-04-04 21:5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夜間四肢疼痛別當做小事,尤其是孩子們!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不耐煩會傷害到孩子
    是對不耐煩的一種「委屈情緒爆發」。2有果必有因。當我們在抱怨長大的孩子不知道約束自己情緒,容易發脾氣的時候,是不是曾經我們種下了惡果。焦慮傳遞。不管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都會傳導和積澱。我們的焦慮和不耐煩會帶給孩子心理負擔,也會讓孩子脾氣變壞,所以未來的某一天,當孩子受挫時也會以這種焦慮的情緒對待。「敘述性保護」。
  • 青春期等於叛逆?家長的行為態度,決定孩子青春期的溫度
    要說身為父母,最擔心的一定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教育。處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敏感、脆弱,只要父母說得出一句令自己不滿的事情,立馬就能跳起來。以至於在很多家長的眼中,青春期就等於叛逆。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時都會如臨大敵,但其實,青春期並不等於叛逆。
  • 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教育把握力度,孩子才會信任家長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鯉魚跳龍門,做個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家長都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忽略了孩子的性格還有習慣。生活中教育孩子經常會遇到越管孩子,孩子越比較難教。家長管的太多,孩子越會反抗。家長要是太過於放縱孩子,孩子可能無法無天。
  • 青春期的孩子讓多少家長傷透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像一頭小鹿,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什麼都想撞一撞,什麼都嘗一嘗,因為他們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失敗了可以重來,傷口也很快癒合。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卻處處好像和這個既定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們還是相信自己是對的,相信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他們渴望理解,渴望被關注,有時甚至製作惡作劇,就是希望能引起別人的關注。因此,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溝通,難以難教育,但每個家長又不得不面對。
  • 青春期孩子最討厭的聊天方式大集合,看看家長都是怎麼把天聊死的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34;得到的答案往往是&34;,就再也沒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那麼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他們的主要表現為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孤獨與合群,高傲與自卑,多變與固執等。
  • 李玫瑾: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父母做好8件事,平穩度過青春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段家長最害怕,也是全家人最難熬的時期,那就是青春期。一夜之間,溫順聽話的孩子變得叛逆固執、敏感多疑、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和做法,選擇「鬥智」,李玫瑾認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做到這8點:1、學會尊重孩子父母習慣將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
  • 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陳武民:家長要明白
    很多家長發出感慨,孩子們叛逆的時候讓他們頭疼。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