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同住同搬磚,社會學學者20多萬字調查筆記白描「三和大神」

2020-12-12 青瞳視角

在深圳龍華一處城市角落裡,有一群被稱為「三和大神」的年輕人:他們是幹一天玩三天,吃5塊錢一碗麵的青年打工者。在不同的媒體報導中,這批年輕人被簡化的標籤和符號形容,重重標籤之下,這些徘徊中的「三和大神」們,其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近期,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學者、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和社科院研究生林凱玄前往三和。他們組成二人研究團隊,展開了長達半年的三和研究。他們希望,這次研究能夠突破網絡上人們對「三和大神」的刻板印象,達到真正學術研究的目的。

研究者林凱玄深入三和,與「三和大神」同吃同住,一起去做日結工作,去工地幫人搬磚、提灰,到了後期,「三和大神」甚至已經完全與研究者熟識。田野調查結束後,兩人共同完成了20多萬字的研究筆記,並將其整理成《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一書。該書採用白描式研究手法,還原三和青年生存處境。

近日,記者採訪了《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作者之一的田豐,聽他講述研究過程中的感受。

這些青年跟網絡中報導的有比較大的差異

記者:能否和讀者分享一下這本書的源起,「三和青年」是怎麼走入你們的研究視野?

田豐:這本書的源起是我在一個朋友的飯局當中,我的朋友告訴我現在有一群被稱為「三和大神」的年輕人,你知不知道他們什麼樣?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三和大神」的名字。實際上網絡當中對「三和大神」有很多誇張的說法,說他們去垃圾箱找東西吃,整天睡大街,說到他們那些生活窘境。我在網上搜索這些報導的時候處於一種疑惑:因為處於這種場景的人不可能長久活下來。三和是大神存在的地方,但同時他們的狀態肯定不全是這樣,這群人究竟有多大的規模?這群人究竟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當時引起我很大的研究興趣。

之前,我們對農民工已經進行了很多的研究,「三和大神」是處於比較典型的90後的青年農民工。我們知道從代際劃分角度來講,可以把農民工分成60後、70後、80後、90後,那麼到了90後農民工存在什麼特點?他們在三和有什麼樣的表現?我是我很有興趣的。我也很好奇處於低成本生存狀態的青年什麼樣?

記者:為什麼要選取白描的方法來做此次研究?

田豐:進入三和之後發現這裡的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得多,這些人形成的原因跟網絡中報導的「三和大神」有比較大的差異。以當時的條件,我們考慮到,如果想對其進行非常系統的研究可能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我們把這些材料記錄下來,也就能夠作為日後比較研究的基礎。所以我選擇了比較快捷的研究方法把他們的情況用最樸素的社會學的觀察和語言描述出來,讓大家看到真實的三和青年的情況。

解決現狀,必須從教育入手

記者:網上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說「三和大神」是因為客觀的因素阻礙他們前進;還有一種聲音說「三和青年」是很懶惰的,沒有上進心,不努力,不值得同情,您如何評價這兩種聲音?

田豐:這兩種因素是交織在一起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有階段性的低潮期。關鍵是你不能永遠低潮頹廢,要通過不同的辦法從這樣的低潮中走出來。打個比方,每個人寫文章的時候也是這樣,不可能永遠保持很勻速、很高速的狀態。其實我們也可以把三和青年看作一個調整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懶惰也可以說是他的一個態度。但是我們也要從社會結構角度來分析這個群體,他們身處在城市中等偏下的階層,騰挪的空間比較小,沒有辦法像很多有條件的人一樣攢上很多錢,甚至花一年的時間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我們在調研中也看到很多青年經歷一段時間之後自我覺醒,調整期之後自我覺醒重新進廠,但也有一些沒有調整過來。但是我們也不能說他們是完全的懶惰。如果是懶惰,他們不會出來(打工)的。

記者:在您看來,如何解決三和青年所面臨的問題?

田豐:我覺得有幾個層面,最根本上還是要從更長遠的視角出發——必須從教育入手,尤其是現在的農村教育。農村青年如果在教育過程中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當他來到城市中,遇到一些挫折,很容易放棄或者產生頹廢情緒。

統籌/劉江華

圖片/出版社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知依編輯/喬穎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社會學者記錄你所不知道的「三和大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群被稱為「三和大神」的年輕人出現在深圳龍華三和人力資源市場。他們只做日結工作,幹一天玩三天;白天四處閒逛,晚上睡大街;吃5塊錢一碗的「掛逼面」,喝2塊錢一大瓶的水,抽5毛錢一根的散裝紅雙喜,在臭氣燻天的網吧裡呆到天明。
  • 社會學者「潛伏」半年還原「三和青年」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幹一天玩三天,白天四處閒逛,晚上睡大街,吃5塊錢一碗的面,喝2塊錢一大瓶的水……這些描述的是在深圳龍華三和人力資源市場,一個被網友稱為「三和大神」的群體。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也成為網友熱衷討論的對象,只是這些討論多停留在碎片化的呈現之上,甚至一些網絡信息以極端視角看待他們。
  • 李昕升讀《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何以為家?
    落實到社會學研究上,我們更是感覺力不從心了,所以即使我對「三和大神」也一直有關注,也搜集、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但是既無能力、也無精力去跨領域從事這樣一項工作,我的研究生更不會選擇這樣一項與學科不相關無法畢業的命題去從事研究。當然即使我們真去做了,大概也是採用白描的手法吧。
  • 同吃同住同玩 泉臺中學生泉州開展「1+1」交流活動
    原標題:同吃同住同玩 泉臺中學生泉州開展「1+1」交流活動  中新社泉州5月25日電 題:同吃同住同玩泉臺中學生福建泉州開展「1+1」交流活動   作者 廖靜   年僅15歲的臺灣小姑娘陳嘉穎現已「迷」上了海峽對岸的泉州,更對身邊的泉州小夥伴魏佳儀讚不絕口,「她人很親切,住在她家,一點都沒有不適應的感覺
  • 《三和青年調查》:搶救性記錄
    2018年日本NHK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播出後,「三和大神」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三和甚至成了著名的旅遊勝地,國內外媒體、生活體驗者趨之若鶩。田豐、林凱玄《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以下稱《調查》)2020年7月在海豚出版社甫一付梓,便是一萬冊,這在當今學術著作中是一個不敢想像的數字。
  • 法國水下旅館,與20多條鯊魚「同吃同睡」,你敢去嗎?
    而且它們都同屬於陸地上的旅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不一樣的旅館,這就是法國最刺激的水下旅館。說起法國很多人會想到浪漫。沒錯,這不連旅館都設計得如此刺激和浪漫。法國的水下旅館四周採用的是透明玻璃作為牆體,而玻璃外就生活著20多條鯊魚,假如你住在水下旅館裡,就意味著你與20多條鯊魚「同吃同睡」,想想是不是覺得很可怕。
  • 跨越省份的友誼:因疫情認識的兩個女孩,同吃同住,同考上央美
    跨越省份的友誼:因疫情認識的兩個女孩,同吃同住,同考上央美。202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武漢封城,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響,武漢人不僅出不了城,更令人難過的是已經在外面的人有家不能回。因為當時疫情情況嚴重,出於安全與防疫各種面的考慮,然而屈志剛(職業為醫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方面給家人普及防疫知識,另一方面說人要有同理心,還是說服了家人。在經得吳彧雯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他們把吳彧雯接回湖南老家瀏陽,悉心照料,直至武漢解封。
  • 教官與學員同吃同住同訓練,180名孩子暑期軍事夏令營昭通開營
    開營不到20分鐘,3名學生體力不支先後暈倒,總教官下令,負責帶班教官背回宿舍。學習壓力大,是得好好鍛鍊下。」「體力有點差啊!」訓練場外,幾名家長竊竊私語。整個集訓期間,教官24小時跟班管理,與學員吃、同住、同訓練。
  • 清華女博士槍殺男友,與屍體同吃同住七天
    國外某研究機構發現,父母之間的婚姻衝突以及離異將對孩子的各方面的身心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據調查顯示,中國也有將近85%的家長認為離婚對孩子有害。孩子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之中,很可能會將父母之間的矛盾映照在自己身上,並把這些矛盾帶到自己的婚姻裡,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盛世螻蟻:同神相殺,三和大神走在街頭拍照片被大神們打了一頓
    盛世澇其實在這裡也想說,雖然盛世澇也經常發大神們的動態,但歸根結底,盛世澇就是大神一個,也是大神圈子裡的人,和三和大神有不少交集。盛世澇想說,確實不應當隨意地在三和的街頭拍照,特別是把大神拍進去。這件事就是有一個三和大神走在街頭,大概是想要拍點照片,具體用途也不清楚,可能也就是去發個帖子。結果被另外幾個大神看到了,大神們一時間有些不開心,直接群起而攻之。
  • 同吃同住同勤務 省高速交警總隊學研改促提效能
    省公安廳高速公路交警總隊黨委按照廳黨委部署要求,結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實際,自7月1日至14日,組織13個駐勤組共計39人,進駐直屬各個大隊同吃同住同勤務,開展了為期兩周的「駐勤式」學研改促活動,以讀書學習、調查研究、整改問題、提升效能為主要內容,較好地完成了「學、研、改、促
  • 湖南女生接武漢女生回家2個月,同吃同住考同一大學
    湖南女生屈羨接武漢女生吳彧雯回家2個月,兩個女生同吃同住,最後還考上了同一大學。後來的近兩個月時間裡,兩個女生在屈羨家裡同吃同住,相互輔導複習,直至吳彧雯回到自己武漢的家中。談到與武漢女生吳彧雯同吃同住的經歷時,屈羨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她說:吳彧雯大大咧咧還有點懵,她在家裡時,時常有有趣的事情發生。比如說,屈羨的家人怕吳彧雯吃不慣湖南菜,還會特地到超市買那種「像方便麵」的熱乾麵給她吃。
  • (指導案例)實施輕微暴力並強行同吃、同住、同行跟隨討債的如何定性?
    二、主要問題實施輕微暴力又同吃、同住、同行跟隨討債的行為,如何定性?三、裁判理由為索要債務,安排人員跟隨債務人同吃、同住、同行,並在過程中實施打砸財物(未達到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定罪標準)等行為的,應該如何定性?
  • 我們想要的生活-《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讀書筆記
    最近讀過的新書《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感慨甚多讓我很多次想動筆寫點什麼,但卻不知該如何下筆,總擔心言不達意。雖然本文的讀者大多會覺得自己和三和大神毫無交集,但在一個物質需求能夠被輕易滿足的時代,這其實是一本關於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生活,又該怎樣定義何為人的價值的書。
  • 學霸請回答丨社會學的滋味
    所以,我們在閱讀學術論文的過程中,一旦選中自己感興趣的理論,就應當藉助論文所引用的高質量文獻按圖索驥、回歸原典,在與社會學名家和經典文獻的直接對話中深度探索社會學原典的豐富意涵,進而才有可能找到與自己的研究相關的蛛絲馬跡。藉助這一發現繼續搜集新的文獻,循環往復進而逐步形成並細化自己關於某一問題的知識框架和文獻脈絡。
  • 社會學學者眼中的「三和大神」:他們並不像媒體裡說得那麼極端
    在深圳龍華一處城市角落裡,遊蕩著一群90後、00後農民工,他們被大家戲稱為「三和大神」。許多媒體渲染「三和大神」們「幹一天玩三天」,以極低的收入過日子的事跡。三和真的是自媒體所渲染的「黑色桃花源」嗎?他們為何會在城市裡「混吃等死」?
  • 日本大學生來廈門交流 與中國大學生同吃同住
    中新網廈門3月24日電 (嘉聞)來自日本愛知大學的6位日本大學生,23日前來福建展開青少年交流活動,與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日語系學生同吃同住,共同籌備活動,在合作中交流,以交流促合作。
  • 社會學研究生暑期調查:城市貧富差距超出認知
    李媛參與的「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簡稱CSS),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起的一項全國範圍內的大型連續性抽樣調查項目。調查採用概率抽樣的入戶訪問方式,調查區域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國多所高校的社會學專業師生參與其中。今年是李媛第二次參加CSS,她和同學們的任務是入戶到村民家中完成數十頁的調查問卷。
  • 趙麗穎拒絕和公婆同吃同住,說出原因後,網友哭笑不得
    最近關於趙麗穎懷孕的事情也是越來越多,趙麗穎,出生於農村,非科班出生,但是十分的有天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走到了我國一線女星的位置,趙麗穎剛開始從一些小配角再到女二號,最後再到女一號,十分的不容易。演藝事業發展不錯的她,當然在生活中也是不甘示弱,前段時間趙麗穎與馮紹峰「官宣」不僅圈中眾多明星送上祝福,網友們也是如此,有一段時間社交平臺上都因為趙麗穎的事情而累癱瘓了還記得在兩人「官宣」的時候有些網友表示不可思議,而且還表示說不喜歡馮紹峰,因為馮紹峰的緋聞女友有些多,更是」拍一部劇換一個女友「當然這些都只是緋聞,這些不談,當兩人」官宣「之後有人扒出了馮紹峰的家境,家境也是十分的顯赫
  • 西班牙姐妹花公主同吃同住,穿同款衣服,但在這件事上卻有所不同
    長大後,她擺脫了嬰兒肥的困擾,姐姐未來的職責要比妹妹重要的多,現在的她經常佔據C位,這意味著萊昂諾爾公主的未來地位與她妹妹完全不同。她是未來的女王,必須按照紅花的標準襯託了。現在他們年紀輕輕就經常被父母帶去參加國慶閱兵等重要活動。這種實踐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提前適應自己的政治環境,然後從容應對遇到的任何事情,磨練從容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