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用數學方法,統計分析遠程研發團隊效能的?

2020-12-11 TGO鯤鵬會

遠程辦公最大的挑戰,其實在於人的低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效率問題並不僅存在於遠程辦公中,只是在集中辦公、監管強度更大的場景下被隱藏了。而這次全國範圍內的遠程辦公實驗,使低效問題集中暴露出來。在組織建設中,被頻繁提及的一個詞語是自驅力。沒有管理者不希望培養出一個具備強大自驅力,在弱監管下也能高效工作的團隊;也沒有員工不希望自己的自驅力獲得充分信任,進而擁有足夠空間自由發揮。那麼如何培養團隊的自驅力呢?以下內容整理自 2 月 10 日晚 Merico 思碼逸的 CEO 任晶磊在《鯤鵬說》直播節目中的分享(部分內容有刪減),供 TGO 鯤鵬會的讀者們閱讀,從而學會用數據指標觀測及衡量團隊效能,找到效能提升的癥結點與破局點。

作者 | 任晶磊

整理 | Cherry Cao

獲取完整版分享 PPT,請關注本公眾號回復「遠程辦公」查收下載連結。

大家好,我是任晶磊,Merico 思碼逸 CEO,也是 TGO 鯤鵬會北京分會會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遠程技術團隊的績效管理與激勵》,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遠程的最大挑戰:我認為遠程協作的最大挑戰不在於工具、溝通層面的,很多事情不 work 的前提是我們沒有找對關鍵;開發團隊數據分析的指標與方法:遠程協作的落腳點如果最終還是在人和團隊,那麼團隊的績效管理就非常重要,因此勢必涉及到一些量化方法;信息不對稱、自我驅動與及時反饋:當我們有了對團隊績效的分析結果之後,怎樣給予開發團隊及時的反饋?怎樣幫助管理者消除信息不對稱?只有上述這些閉環完全形成,才能最終驅動整個開發團隊效能的提升。用「開發當量」衡量遠程團隊效能情況

Merico 思碼逸其實一直在實踐遠程和分布式的工作方式,而且我們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分布式團隊。目前,我們有 20 多個成員,遍布在 5 個不同的國家,15 座城市,從 2018 年下半年創業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都實踐著這樣的模式。但這樣的模式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團隊的研發效率。

下面一張圖其實展示了我們遠程團隊的效能情況,也是開發效率的一項關鍵數據,叫做「開發當量」。它統計了項目代碼的複雜度,是一個積累的量,當你不斷地修改複雜度,也隨之會形成單調遞增。

左邊這幅圖繪製了我們 vdev 項目(Merico 思碼逸核心項目)2019 年全年增長的情況,可以看到,這個曲線是一個很漂亮的直線上升的趨勢,而且中間有不斷上揚的趨勢。那麼從絕對值來看的話,從 100k 以下的開發當量一直增加到將近 800k 的開發當量,整個的效率還是較高的。

除此之外,這個數據提供給大家的目的,也是幫助那些未來考慮採用遠程或者分布式方式協作的技術 Leader,當面臨到「怎麼證明團隊在遠程之後效率是否降低「這樣一個問題時,可以通過當量曲線的數據情況來提供一個佐證。

軟體開發團隊的「五階績效」統計方法

其實,遠程團隊最大的痛點不是來源於工具、溝通的低效,80% 的痛點是來源於每個人在工作上的投入度。所以後面分享中大部分的內容會聚焦到「人」的層面上進行分享。但回歸到現實場景下,其實很多 Team Leader 無法具體衡量程式設計師每一天的產出。

我看過很多文章中分享對遠程工作效果衡量的解決方案中,自律或者自我驅動這類詞會經常被提及。但其實你要了解,看團隊自我驅動的時候,其實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管理的問題。或者說,從本質上來看,自驅其實是績效管理問題

管理者關注的績效指標應當足夠合理、具備說服力、易於操作,並使公司目標、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保持一致。基於這樣的指標,將結果快速反饋給管理者與員工個人,及時對齊目標,消除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當員工相信自己的點滴工作累積將主導績效評價結果時,自驅力自然就提升了。

那麼績效指標如何設計,才能充分激發團隊自驅力?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佔絕對多數的公司,我們從自己的管理經驗出發,與大家分享軟體開發團隊的五階績效統計評價維度。為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將這五階維度排布在從「活躍度」(Activity)到「成果」(Achievement)的評價光譜上。

落實到具體實踐中,這些評價指標未必需要全部用上,也未必每個都適用於某個團隊的實際情況。所以還是需要管理者充分理解、判斷本團隊的現狀,再進行指標的設計與組合。

從「活躍度」到「成果」的不同遞進階段來看,主要可以從以下五種不同的統計分析指標上來衡量:

第一維:討論統計

第一個維度是對討論的統計,討論包括線上及線下討論。換句話說,說話不積極,態度有問題。討論參與度越高,績效評價就越高。這一維度上沒有什麼專門的工具,純粹依賴管理者的「體感」。

第二維:Issue 統計

在研發團隊中,Issue 是可以反映一個研發團隊狀態和開發活躍性的指標之一,Issue 統計即代表對代碼庫提交的維度上進行的評價,這裡主要評價的是開發流程的順暢與否。關鍵指標包括:

積壓變化(Backlog change,未解決的 Issue 數量量變化);周期時間(cycle time,解決一個 Issue 所需天數);工作量量平衡(workload balance,完成 80% 工作量量的人數佔比);吞吐量(throughput,每人每月解決的 Issue 數量);缺陷率(defect ratio,bug 佔所有 Issue 總數的例)等。在 Issue 活動維度上進行統計評價的工具不少,典型的一款產品叫 Pinpoint,上面這些指標就來自於他們的產品設計。當然,通過調用代碼庫的接口,團隊也可以自開發工具來進行簡單統計。

第三維:代碼統計

即對代碼庫中的代碼進行統計。可以看出相比上一維度而言,代碼統計更接近開發者的產出。可見度不再只局限於 commit 代碼、解決 issue 的動作,我們開始能夠了解每個 commit 中開發者做了什麼,做得如何。

對產出的評價可以分為兩大方面:工作量與質量。

工作量方面的關鍵指標包括代碼行數、修改代碼的位置數量、修改的文件數量、工作中新產出代碼和重構舊代碼的比例。

質量方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被稱作攪動(churn),即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多少比例的代碼被反覆刪除重寫,這可能暗示了代碼的質量相對較低。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這個指標。我們和京東數科工程效能團隊的朋友交流過,他們的評價體系中也有非常相似的概念,實踐之後會發現一個團隊 code churn 的值高,那麼這個團隊在 deliver 和開發情況也相應的較差一些。

在這個維度上的統計工具,比較著名的是 GitPrime,也就是被 IT 培訓平臺 PluralSight 收購整合後的 Flow。

第四維:AST 分析

那往第四個維度繼續往下看的話,就需要引入一些統計的方法來分析,而不再是僅僅通過腳本就能發現。

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提到了我們團隊在使用「開發當量」衡量效能,「開發當量」即基於抽象語法樹(AbstractSyntax Tree)對代碼庫中的代碼進行深度分析。

在這個維度上,工作量指標是基於代碼邏輯的複雜度和代碼中其他代碼對此代碼的依賴性,因而工作量評價會更接近於此代碼對項目整體的貢獻度;而質量方面的評價也更加貼合工程質量視角,除靜態掃描出的規則性質量問題外,還能給出項目內的測試覆蓋度、代碼復用度等指標上的評價。

此外,「開發當量」可以比較有效地屏蔽代碼行級別的簡單指標而帶來的效能評測失真的問題。

由於技術難度較大,這個維度上的工具選項非常有限,思碼逸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提供這個分析深度的研發管理工具。

第五維:業務分析

業務分析是最接近於傳統意義上「績效」的維度,也就是去評價技術團隊到底為公司業務發展起到了怎樣的助推作用。

很多非技術出身的管理者也許覺得,既然技術團隊的終極目的也是服務於業務,拿最終成果來評價有何不可?那麼不妨來看看球賽的賽後統計:除了比分外,賽後統計一般會給出相當詳盡的全場數據。

所謂「最終結果」,在一場球賽裡就是比分,它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可能是在球隊可控範圍外的。一個過度簡化抽象的最終結果並不足以完整客觀地反映全場表現,更無法支持教練組進行戰術戰略的分析規劃,提升球隊的未來表現。

技術團隊的貢獻與業務發展,二者之間之間一定有相關性,但其間的鏈條遠比球隊表現到最終比分的鏈條要更長、更複雜。僅僅依賴業務分析這個評價維度,在銷售、市場團隊可能行得通,但應用在技術團隊可能難以讓人信服。

綜合以上五個維度總結來說,其實就是自驅力源於合理的績效管理,而合理的績效管理其實是數學問題。

通過管理者周、日報強化對團隊激勵

我們整個系統裡會有各種數據視圖。這裡想展示一點的是,上面所說的這些分析的結果,要實現閉環的話,是需要最終要反饋到開發者手中的,才能達到更好的激勵、驅動效果。

所以,我們有管理者日報和管理者周報這樣一個做法。

下面展示的管理者周報,也是我們團隊實際的周報情況。從周報中,你可以看到某一位同學他每天開發量的變化,同時也可以把柱狀圖裡虛的、灰顏色的篩選出來,然後你也能看到自己工作量跟團隊工作量的對比情況,我們通過這種反饋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強對團隊的激勵,也形成了工作的閉環。

註:本文大部分內容轉載自 思碼逸 Merico 公眾號的《逸 Talk | 高效工作全靠領導盯?開發團隊的自驅力密碼》整理,感謝 TGO 鯤鵬會會員企業 思碼逸 Merico 對 TGO 的支持!

直播推薦

疫情當前,一批批中小企業相繼在危難中倒下或開始艱難的自救。那麼在開始重新調整企業技術戰略規劃前,需要掌握哪些核心原則,避免「坑」的出現呢?

今晚(2 月 14 日)20:00 鯤鵬說,迎來「疫情特輯」的最後一彈。最後一彈也將由網際網路架構技術專家,「架構師之路」公眾號作者、58 同城技術委員會主席、58 到家技術委員會主席、到家集團技術 VP、快狗打車 CTO 沈劍(艾瑪,嘉賓太重磅,Title 太多,光環太足)將在線直播《疫情當前,網際網路公司如何做好技術戰略規劃》。用他的經驗積累和實踐方法論,教你企業技術戰略制定的核心與要訣!

在公眾號首頁回復「直播」即刻加入直播群,獲取直播連結,與講師零距離交流。

相關焦點

  • 30 個提升團隊研發效能的錦囊
    網際網路大公司價值上億的項目背後,團隊成員是怎麼高效協作開發的? 和我自己開發辣條項目時有什麼區別? 看完本文,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 遠程辦公?這個提升設計工程行業團隊協作效率的方法不要錯過!
    前段時間,由於疫情在國內的全面爆發,導致很多企業無法正常開工,不少企業也因此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面對「遠程辦公」這個很早就誕生,但是在國內少有落地的理念,得力於疫情這一外部因素和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大力推動,越來越多的團隊開始通過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Zoom這樣的工具來做嘗試。
  • 如何選擇基本統計分析方法呢?
    在統計分析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已經是成功了一半。那麼面對得到數據,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呢?區分數據屬性最簡單而重要的方法,首先是對數據的屬性進行判斷,是計量資料(年齡多少歲,血壓多少帕斯卡,白介素6濃度多少pg/ml);還是計數資料(有多少個人,多少個國家,多少個民族)。A 計量資料對於計量資料,是採用非參數檢驗還是參數檢驗呢?
  • ...效能提升,代碼庫分析平臺「思碼逸Merico」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而思碼逸的做法是用代碼分析算法去理解程序,將代碼編譯為抽象語法樹,過濾掉不必要的空行和無用的代碼,更好的分析代碼庫中有效的邏輯量。 用程序去理解和評估程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樣的技術深度也源於創始團隊之前的積累。
  • 重慶市沙坪垻區育英小學教師團隊系列報導(四)數學團隊:「數學體驗...
    基地的成功申報是育英小學數學團隊近年來最為突出的成果之一。    自成功申報以來,基地的建設備受沙區教育界關注。近期,我們與育英小學校長陳麗和基地負責人王小燕副書記就基地是什麼、建什麼、怎麼建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明確了育英小學以基地建設為契機,改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綜合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願景。
  • 隨機數學方向教學與教材建設團隊:踐行教書育人職責,打造大數據...
    以韓東教授領銜的教學團隊成員一致認為,作為國內一流高校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必須及時吸收最新的知識,掌握大數據時代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這些時代的變革需要從事隨機數學類課程教學的教師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研究生論文指導上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 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方法應用
    有了一定規模的數據和一個統計分析軟體,就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各種估算和分析。然而由於統計分析方法本身並不像加減乘除那樣簡單,而一些統計分析軟體已經發展到幾乎是人人都可使用的程度,如果使用者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操作並得到結果,可能出現對統計分析方法誤用或濫用的現象。本文僅對一些統計分析中比較常見的問題進行討論,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視。
  • 統計描述是統計分析的最基本內容,是指應用( )等方法,對資料
    統計描述是統計分析的最基本內容,是指應用( )等方法,對資料
  • 使用遠程團隊成功進行雲遷移的5種方法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IT專家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使遠程工作的勞動力來實施雲遷移項目?其難度是顯而易見的。考慮到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企業在被迫進入遠程工作模式的同時,也加快了對雲遷移的需求。一些企業已經開展遠程工作,但很多企業直到最近才開始進行遠程工作。
  • Excel操作技巧:常見的統計分析方法,讓你成為數據分析高手!
    昨天的文章中,我給大家分享了數據統計分析的第2步,數據整理的具體方法:1、表格規範化2、智能表格今天的文章,我來給大家具體講解一下數據統計分析的第3步——統計的分析具體方法。技巧1:統計分析方法對於很多職場新人來說,看到這樣一張數據表格,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沒有分析的方向。不知道要從哪些角度,去分析這些數據,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習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
  • 幾個常用的統計分析建模軟體簡介
    ,比較通用的軟體是微軟的Visio,它集成在Office辦公系統中。國產統計學軟體DPSDPS數據處理系統,英文名為Data Processing system,取首字母縮寫為DPS。DPS第一版於1997年出版發行,2004年的版本為5.12。DPS的優點是功能全,包括有數據全屏編輯制表、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多元分析、數值計算以及建立各種數學模型等(例如灰色系統模型、模糊數學模型)。
  • 應用四步法幫你選擇統計分析方法
    在日常的諮詢中,統計分析方法的仍然是研究者最為困惑的問題之一,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知道了用什麼方法後,我們可以在書上或網上查詢到大量如何操作的方法
  • 《我的起源》遠程怪怎麼打 遠程怪打法小技巧分享
    導 讀 我的起源是一款自由沙盒類養成遊戲,玩家需要在這片危機四伏的廣袤土地上躲避怪物的追殺並搜尋讓自己生存下來的物資
  • 數據科學家必會10個統計分析方法
    這些經歷加深了我對數據挖掘的興趣,並使我確信要在此領域進一步專注。最近我完成了Stanford Lagunita的統計學習在線課程,它涵蓋了我在獨立學習課程中讀過的《Intro to Statistical Learning》的全部內容。在接觸了這本書兩次之後,我想分享這本書中的10個統計分析方法,我相信任何數據科學家,若想更有效的處理大數據集,都應該學習這些方法。
  • 益升教育聯手中科院團隊重磅推出 | 國內名校科研項目
    新聞裡沒說,但我們相信,晶片製造、光刻機研發大概率是其中一項!目前中國教育其實還是沿著工業社會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培養工程師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所以人工智慧在中國不可能發展很快。 益升教育聯手中科院團隊重磅推出國內名校科研項目1.
  • HeHa Qi 研發團隊用健康指數解決
    HeHa 健康指數研發團隊,經常聽到很多人在抱怨說,鴨梨大啊! 鴨梨大可不是一個玩笑而已,HeHa健康指數研發團隊經常在看到許多人在了解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時,用HeHa健康指數測量發現都市人一般壓力大至影響健康,但是都市人卻忽視失眠等等壓力大的後遺症,長期陷入亞健康狀態。
  • 哈佛教育學院團隊研發的「帶娃神器」,既解放爸媽雙手,也讓娃不知不覺學會數學和英語!
    「帶娃這事對爸媽真心太考驗,不教育娃、不給娃做點數學、英語啟蒙的總覺得會耽誤他,但真的教起來,又不知從哪教起,怎麼教娃才能理解,把自己憋死!不過她見我這麼激動,很好奇地問我,「你那麼會想法子教娃,你興奮啥?」我說:並沒有,辦法我是會想,方法我也會各種試,但是都知道要調動孩子的興趣有多累啊,我也想輕鬆點~~OK閱讀、口語表達、繪畫這些是好,但是小傢伙對數字的敏感度相比較要弱不少,所以縱然我對啟蒙體系很是了解,但依然想有激發娃興趣的教具和玩法幫著我!
  • 12000家企業的研發團隊都在極客時間學習
    同時眾多企業也加強了人才培育,以提高員工效能。真正建設成學習型組織,是企業抵禦疫情的核心手段,也是為迎接疫情後的再生長做好充足的彈藥儲備。企業在員工能力提升上的支出,是「絕不會虧損的投資」。至於研發團隊為什麼要選擇線上培訓、為什麼要選擇」極客時間企業版「,我們採訪到華為、新東方、中國銀聯、建信金融科技、歡聚時代負責團隊能力建設和學習的負責人,聽一聽他們是怎麼說的:華為雲 SRE——網際網路協作造就線上學習選擇自帶」科技基因「和」自成長基因「的華為集團早已習慣了線上辦公和線上學習。
  • 職業衛生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安全生產管理》試題
    單選題 1、不屬於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的是( )。A、方差分析B、二項分布C、卡方檢驗D、相對數計算【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職業衛生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選項A是計量資料的統計分析;選項BCD是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的一般方法。小夥伴們也可以關注建設工程教育網,我們給大家提供了免費的題庫,大家可以在免費題庫中進行每日一練、鞏固練習、全真模擬、歷年真題、挑戰極限、無紙化機考模擬系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每天進步一點點,拿下安全工程師證書不是夢!
  • 人均3.6萬行代碼,最愛C++:騰訊首度披露技術研發數據
    TAPD 提供產品研發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支持敏捷需求規劃、迭代計劃跟蹤、測試與質量保證、持續構建交付、研發效能度量及研發知識沉澱等全過程研發實踐,助力研發團隊敏捷高效協作與高質量交付。2017 年 TAPD 對外開放,騰訊將寶貴的研發模式、實踐及工具對外輸出,助力企業提升研發效能,目前已服務數 10 萬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