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6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教育部近日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優化供餐服務,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
《方案》要求,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把勤儉節約內容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宣講、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幼兒園習慣養成等教育環節之中,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和中小學語文、歷史、生物、化學等課程中深入發掘教育資源,鼓勵探索開發地方和校本相關課程。
《方案》提出,深入推進光碟行動。全面持續開展食堂「光碟行動」,採取多種方式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碟行為,以此為抓手迅速扭轉學校餐飲浪費的不良風氣。結合實際制定節約用餐規範,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費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引導師生關注和參與學校餐飲節約,推動光碟常態化。
加大社會實踐體驗。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方案》明確,從加強運行管理、優化供餐服務和強化現場管理三方面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包括不斷提升餐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嚴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浪費;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在食堂明顯位置張貼宣傳標語或宣傳畫、擺放提示牌,提醒師生適量點餐,制止浪費等。
《方案》還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制止學校餐飲浪費,將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和現代食堂管理相結合,打造節約型智慧食堂。加強食材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建立採購和庫存電子臺帳制度、食材溯源線上跟蹤制度,有計劃地採購食材,減少食材變質損耗浪費。
同時,學校要編制餐飲節約年度工作計劃,建立餐飲節約行為考評制度,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表現納入師德師風、學生綜合素質和食堂評價體系,作為師生評獎評優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參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工作出色、成效顯著的學校和個人予以表揚和宣傳,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對存在嚴重浪費現象的嚴肅處理。在食堂價格平抑基金、標準化食堂建設、專項物價補貼、綠色學校創建等政策性措施評價標準中納入制止餐飲浪費的指標。通過建立落實獎懲制度、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推動學校餐飲節約工作長期持續有效開展。(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