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的重要精神,
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
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
《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
具體行動如下:
廣泛開展教育宣傳
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把勤儉節約內容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宣講、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幼兒園習慣養成等教育環節之中,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和中小學語文、歷史、生物、化學等課程中深入發掘教育資源,鼓勵探索開發地方和校本相關課程。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標語、掛圖、公告欄和網絡等媒介,多種形式宣傳制止餐飲浪費,讓節約教育在學校隨處可見,營造濃厚氛圍。以開學為契機,把勤儉節約教育內容融入到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新生軍訓、校規校紀教育等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先進典型的正面宣傳,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對浪費行為開展反面警示教育,加大對浪費行為的糾正力度。
大力培育校園文化
1.深入推進光碟行動。全面持續開展食堂「光碟行動」,採取多種方式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碟行為,以此為抓手迅速扭轉學校餐飲浪費的不良風氣。結合實際制定節約用餐規範,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費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引導師生關注和參與學校餐飲節約,推動光碟常態化。
2.開展各類校園活動。精心設計活動形式及載體,圍繞勤儉節約開展主題班會、主題黨團日、藝術節、讀書讀報、徵文演講等日常性活動;利用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等契機開展專題教育,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把勤儉節約作為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內容,組織編排展演一批以勤儉節約為主題的校園文化作品,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3.加大社會實踐體驗。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1.加強運行管理。完善從食品原材料採購、庫房儲存、物流配送、生產加工到成品銷售的全鏈條節約管理,實現食材配比有效動態調整。不斷提升餐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嚴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浪費。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設立中央廚房、中央庫房,實行集約化、專業化的高效管理。
2.優化供餐服務。堅持學生食堂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的方向,建立科學、綠色的供餐服務體系。營養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飯菜質量,嚴格食品衛生安全。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改進菜品口味,通過菜品創新、傳統節日食品和風味小吃進校園,建立符合師生多樣化口味的餐飲保障體系。各級學生營養辦要指導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學校加強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質量。
3.強化現場管理。在食堂明顯位置張貼宣傳標語或宣傳畫、擺放提示牌,提醒師生適量點餐,制止浪費。安排專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視力度,建立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文明就餐監督員志願者隊伍,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中小學、幼兒園落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殘環節對浪費行為進行直接監督和提醒,對有嚴重浪費行為的人員聯合學工、院系加強教育管理。積極創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勵機制、問題反映機制,結合實際開展光碟換水果、浪費隨手拍等活動。
來源:教育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