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一面痴」大石化開麵館 開業前三天吸引近四千人吃麵

2020-12-23 華龍網

網紅「123檯燈」來大石化開麵館

123檯燈的面開業前三天,請市民一元吃小面,市民排隊光顧

「一塊錢可以吃小面?」這兩天,大石化地區不少居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議論大坪龍湖時代天街D館新開的一家小麵館。這家麵館是被眾多網友稱為「面痴」的123檯燈(網名,本名李傑平)所開,開業前三天,他打出了「一元吃一碗地道重慶小面」的口號,三天下來吸引了近四千人前去吃麵。

這位網紅「面痴」為何選擇到大石化開麵館?作為重慶小面界的風雲人物,他對小面推廣又有怎樣思考?記者前天對他進行了專訪。

籌備三月 選擇落戶大石化

前天中午,主城降溫厲害,大街上行人稀疏,但「123檯燈的面」小麵館裡,排隊等著吃小面的人很多,長長的隊伍從上午十一點過開始就已經排到了店門外。李傑平在店裡忙碌著,詢問著每一位食客對於小面的意見。

「我是重慶小面協會的發起人之一,但是,我是一個嚮往自由的人,我最大夢想就是擁有一家自己的麵館。現在,我的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李傑平告訴記者,從今年8月開始,他就著手籌備開自己的首家麵館,經過三個月醞釀,11月21日在時代天街開業。選址在此,主要是這裡逐漸成為時尚購物、親子娛樂的中心,交通也方便,上班族多,是開麵館的絕佳場所。

開業前三天

賣出近4000碗

開業前三天,李傑平推出「一元吃小面」活動,每天限量1000碗。

「夢想能實現,還看到有這麼多人的支持,我非常欣慰。」李傑平說,開業第一天就賣了1100多碗,「沒想到效果這麼好,每天原本計劃只賣1000碗1元小面,可沒想到第一天下午六點過,1100碗面就賣完了。後面兩天就只好再多準備一些,第二天1300多碗,第三天1450多碗,三天賣出了近4000碗小面。」雖然店門口的宣傳註明每天只限量1000碗1元小面,但面對大家的熱情捧場,李傑平對每天1000碗之後的小麵食客還是給予了優惠。

熱愛小面

每天都要吃一碗

該店招牌下方為何寫著「將重慶小面推向世界的人」?李傑平到底有啥故事?李傑平告訴記者,他老家其實在四川內江,1982年才到重慶生活。1983年,父親帶他到南泉一家麵館吃了重慶小面後,他便喜歡上了吃麵,後來每天一碗小面也就成了習慣,保持了三十幾年。這些年,李傑平幾乎吃遍了主城所有麵館。最近這四五年,重慶小面50強誕生後,李傑平還開始寫面評,每吃完一家他就會將店名、地點、乘車路線以及店裡特色面進行點評,並曬圖發表在論壇上。

就這樣,他的論壇帖子獲得了不少人點擊,他的網名「123檯燈」也在網絡上小有名氣,並有了「重慶第一面痴」的稱號。正因如此,2013年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導演組聯繫上他,讓他參與《舌尖上的中國2》有關重慶小面章節的拍攝。2013年底,他又成為央視紀錄片頻道《嘿!小面》中的「主角」,為全國觀眾介紹最地道的重慶小面。

推廣小面

結交世界各地朋友

《舌尖上的中國2》和《嘿!小面》的熱播,不僅讓重慶小面的名聲從山城走向全國,也讓「面痴」被更多人所認識。此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好吃狗、麵館創業者都慕名找到李傑平,請他帶著去品嘗,或者學習重慶小面。對於這樣的請求,李傑平只要有空都一一答應。

李傑平說,現在他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吃小面「吃」出來的,其中還包括不少外國人。今年7月,美國小夥費哲明就通過網絡聯繫上李傑平,找他當「導遊」,兩人來到「舌尖上的嘿小面」品嘗重慶小面。

最近兩年,李傑平將自己QQ及電話等發布在網絡上,僅今年上半年,他就接待了包括哈爾濱、南京、上海、廣州、中國臺灣等地300多名來渝探訪重慶小面的外地人,此外還有紐西蘭、美國加州、新加坡等40多名外國人。「這次小店開業,也有不少外地朋友前來捧場,結交這些朋友對我人生來講,非常有意義。」李傑平說。

提升「重慶小面」品牌

傳統應與工藝相融

隨著央視《嘿!小面》的播出,重慶小面已經成為除重慶火鍋外的第二張特色餐飲名片,不少人看中這一商機紛紛開麵館。據重慶小面協會的數據顯示,重慶主城九區加涪陵、萬州、永川等區域,已經有8.3萬多家小麵館。

對於重慶小面長久以來的發展,李傑平說:「重慶小面一直都缺乏品牌推廣。一些發展較好的麵館無疑對重慶小面品牌提升有助推作用,但對於一些環境並不算好、裝修普通的傳統小面來講,不但小麵館自己會面臨『死亡』,還會砸了重慶小面的招牌。」

「傳統小面在口味、工藝方面更加具有經驗,將兩者相結合,才有可能走得更遠。」李傑平表示,利用傳統小面的口碑以及味道,再藉助有資本進入的全新重慶小面在品牌塑造和營銷方式方面的優勢,二者互相促進融合,才能有利於重慶小面品牌的整體提升。

李傑平稱,他在籌備麵館時,便與朋友們組建了專業的技術培訓團隊、加盟團隊、原輔材料配送中心和推廣團隊,重慶小面開始了系統化的打造和專業團隊。未來,還將著力於對小面文化的歷史挖掘及傳承創新,著力於將重慶小面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相關焦點

  • 《好聲音》明星選手張瑋琪合肥開麵館 取名重慶77小面
    9月12日,三孝口女人街顯得格外熱鬧,合肥首家重慶77小面落戶其中,為合肥吃貨再添地道重慶美食。精彩的紅毯秀、喧天的鑼鼓聲、精彩的舞獅表演,77小面開業首日吸引不少市民前往圍觀。
  • 這家麵館不一般,開業20年,從不開分店,徒弟卻開店上千家!
    這家麵館不一般,開業20年,從不開分店,徒弟卻開店上千家!在重慶有一家麵館叫做「胖妹面莊」,這家隱藏在小巷子裡的麵館很不一般,這家麵館已經成為了重慶渝中區最具有特色的麵館,每天早上從六點開始,到晚上10點,這家麵館都是人擠人,排隊到讓你懷疑人生。
  • 舒淇的麵館開業!一碗「牛肉麵」賣79元,端上來後:這誰願意吃?
    ,是很多人早餐的選擇。我們今天就來瞅瞅舒淇的麵館開業!一碗「牛肉麵」賣79元,端上來後:這誰願意吃?其實麵條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不管是走到哪裡,都可以看見很多的麵館,一些小型的麵館以外,還有很多的明星也是開了麵館,像杜海濤、舒淇、孟非、郭德綱等人,都在北京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麵館,其實麵館在北方的生意是最好的,北方人不管是早中晚,有的人都會吃麵條,所以去到北方的話,第一眼我們就會發現,到處都是麵館。
  • 重慶小夥開麵館,利用「一瓶可樂」,一個月盈利15萬,你也可以
    【1】背景:溫老闆是重慶人,年輕的時候在廣州打工認識了一個重慶姑娘,可能是在異鄉遇到老鄉,兩人從相識到結婚水到渠成。隨著年齡在增大,便決定跟著愛人回到重慶,溫老闆想著自己曾經學過做小面的技術,手藝還不錯,於是兩人決定開一家麵館,位置雖然是在居民住宅區,不過確是在小區的後門,雖然成本是節省下來了,但是客流量卻不佔優勢,因為走小區後門的人還是不多,有些人可能一年也走不了兩次後門,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再加上前門也有著一家麵館在營業。
  • 麵館生意不好,老闆設計一個「2元吃麵」獲客,如今身家千萬
    今天,我就用一個中年大叔開麵館的案例,給大家分享「產品結構」這一商業概念,儘量淺顯易懂,以便你們能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意中去。【1】引子在分享這個麵館的案例之前,我想跟大家講一個90後小夥子開奶茶店的故事。
  • 明星副業開麵館,孟非的店接連倒閉,嶽雲鵬「天價面」仍絡繹不絕
    明星副業開麵館,孟非的店接連倒閉,嶽雲鵬「天價面」仍絡繹不絕嶽雲鵬與郭德綱相識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在一個炸醬麵的餐館當服務員時,提到那個地方,那段經歷小嶽嶽情不自禁流眼淚。嶽雲鵬曾在微博上說:"很多年前我在這裡打工和我師傅相識第一次接觸相聲,現在我也要開這樣的店,把我做的面送給你們。"嶽雲鵬兌現了他的承諾,在2017年他與海碗居的老闆在北京共同開了一家店"海碗居"。隨著時間的流逝明星們都在為他們的以後著想。慢慢地許多明星都涉及到餐飲行業,開一間飯館是明星們最多的選擇。比如:陳赫的賢合莊,鄧家佳的嗨辣火鍋等等數不勝數。
  • 「廈門第一面」沙茶麵:走街串巷尋味老城區,海味十足!
    和鳳街裡現在有不少餐飲店,有本地風味的海鮮大排檔,也有開了很多年的沙茶麵麵館。這家大中沙茶麵,和許多老廈門人提及,都說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吃過了。原來大中沙茶麵在幾十年前是開在大中路上,上世紀90年代因老城區規劃建設才搬到了中山路和鳳街,從開業至今,已然走過了近40年的歲月。關於沙茶麵,不少人總會稱它為「廈門第一面」。
  • 小面》帶火麵館生意 吃貨大出動
    小面》:每天凌晨,下夜班的計程車師傅成了板凳面莊的第一批客人,也正是他們,將板凳面莊的名號傳遍了全城。  昨日上午11點40分,的哥李登科把計程車停在板凳面莊門前,還沒走到跟前,李登科用有些沙啞的聲音喊道:「老闆,三兩面,不要花椒。」  板凳面莊這裡場地大,擺得開,空地上坐滿了食客,一人一張高凳子一張矮凳子,每隔三五個凳子擺放有另外的凳子,上面放上醋、辣椒、紙筒。
  • 蒙面將:開業期一過,麵館應該如何吸引顧客?
    麵館是比較普遍的大眾餐飲店,並且開店要求不高,前期投資也比較容易接受,所以很多人都想投資開麵館,麵食的消費人群大,市場前景不用太擔憂。但過了開業活動期,該如何維持人氣繼續吸引顧客上門消費呢?開麵館之前我們都應該進行一輪試營業,通過試營業活動,一方面我們可以積累不少的顧客,另一方面從這些顧客身上得到產品的數據,比如哪種口味的面最受歡迎,哪些產品是幾乎沒有銷量的,沒有賣出去的產品究其原因是什麼,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是因為口味不適還是價格太貴了?最後我們再對這些數據進行一個總結性的分析,對麵館的菜品進行重新調整,也就是菜單重構。
  • 蒙面將:麵館新店開業,如何吸引更多顧客上門?
    很多新開的麵館開業後都會做很多促銷活動,一般的促銷手段就是給消費者贈送一些禮品,很多消費者經常被吸引,但也有一些消費者對店家贈送的禮物不感興趣。事實上,他們對禮物也很挑剔,你知道有哪些麵館可以贈送的禮品呢?
  • 一碗麵,五大坨牛腱子肉!麻辣醇厚!重慶人的麵館都如此「耿直」
    重慶最具特色的牛肉麵,絕不「日白」的老字號麵館!今天我們絕對不「日白」!「正南齊北」地給大家分享一家重慶本地人都愛吃的老字號麵館,開了幾十年了,也算是火了幾十年!如果你不想聽那些人「批跨」,吃一碗地道的重慶牛肉麵,那趕緊收藏這篇文章,「我兒豁」嘛,真的還是好吃!飯點時間還是人多得「批爆」,看得出來大多數都是重慶當地人,一句句重慶方言瞬間讓你融入這座美麗的山城。之前有人說他們家老闆生意好了,人就不「落較」了。
  • 江蘇大叔開麵館,吃麵不要錢,一個月到手12萬,你也可以
    李君高大比不過張軍,靈巧比不過王軍,但面對困難,卻能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說服了門衛師傅,借到了梯子,變劣勢為優勢,打開了局面,這是一個營銷部經理最難能可貴的素質。」此時此刻,張、王二人羞愧地低下了頭,輸得心服口服。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同感,就是很多我們看起來很一般的同學、同事和朋友卻在若干年後在大家不經意間變得令人刮目相看,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 大商廈開業小麵館 環衛工免費享溫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傑6月28日早上7時,在東營區(新區)寧陽路41號的東營市商業大廈佳和超市一樓麵館專區,市政協委員、市商業大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宋宗岐將筋道爽口的炸醬麵端到環衛工人嶽大姐面前說:「你為城市帶來潔淨,我送你們一碗香面
  • 蘭州牛肉麵館「變身」記 「咖啡店裡」吃「牛大」,滿福滴很
    同一年,「阿拉蘭牛肉麵」在西關裡開業,又是一種別樣的基調,一樓厚重的復古風,陳列著老式的照相機、縫紉機、手搖電話機、馬燈,懷舊感十足。二樓皮椅、小桌、吊燈,中西結合的裝飾風格是靜謐的小資風。在這裡吃一碗麵,心情都會變得不一樣,有網友給這家牛肉麵館總結出一句歇後語:「咖啡店裡吃牛大??洋氣」。
  • 開了40年的半天豬耳朵面,澆頭比面還好吃,只在重慶大坪這一家
    今天要介紹的在重慶大坪是沒人不知道的一家店:開半天豬耳朵面光聽這名字就知道了它的銷售模式,原來只開半天,只是現在因為客流量較多就改為全天了,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二路123附1-3號(近馬家堡人行天橋)據說這家是重慶小面排行榜上的一家,湊巧路過就試了試,就在路邊,招牌大,一眼就看到了,豬耳朵是招牌吧,吃著薄嫩,脆骨嚼著脆,味道不錯,五塊錢一碗。
  • 重慶小面在成都火了!
    之後他注意觀察,發現吃麵的成都人大多有個習慣:佐料顆粒稍大一點都會挑出來。「重慶人吃麵只講味道,海椒花椒顆粒大一點有些人反而覺得香,一般不會管佐料是否粗糙,沒想到成都人這麼注重細節。」梁建馬上把佐料製作得更細,還棄用了只鹹不香的本地醬油,改用重慶產黃花園醬油。在麵條上為突出重慶特色,還專門找了一家麵條店定製麵條,把成都慣用的棒棒面(一種較粗的無鹼或少鹼麵條)改為水面。
  • 常熟知名麵館落戶張家港,澆頭比面多,店裡天天人頭攢動
    我國的食客特別喜歡吃麵,各地都有知名的面,蘭州牛肉麵,鄭州羊肉燴麵,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一碗普通的面,看似平常卻底蘊深厚,不同澆頭做出來面的味道截然不同。
  • 70後農村大姐去城市開麵館,利用「一瓶飲料」,月收入20萬
    作為一個喜歡吃美食的人,我自然是喜歡吃麵的,現在麵館也有很多,一般一碗麵的十幾塊錢,要是在火車站這種地方,一碗麵得賣到30塊錢左右,但是味道還不是怎麼好吃。這面還是有很多水分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麵館,做的面反而是非常好吃的,只是看起來館子有點小罷了。
  • 復工復產 天道酬勤9|家門口的夫妻小麵館復工開業了 老顧客又吃到...
    3月12日早上7點剛過,兩江新區萬科城的「巴適碗碗面」門口就有好幾個顧客排隊打包了。「巴適碗碗面」由張姐夫妻倆經營,兩人既是老闆也是員工。開業5年以來,兩口子從早忙到黑,生意火爆。3月11日麵館開業,不少老顧客聞訊而來,終於又吃到了期待已久的美食。
  • 麵館過了開業活動期,該如何維持人氣吸引顧客繼續上門消費?
    麵館過了開業活動期,該如何維持人氣吸引顧客上門呢?熟悉餐飲行業的人應該知道開餐飲店有個「三月死」的定律,一家餐飲店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過了活動開業期這三個月後的經營情況了。麵館是比較普遍的大眾餐飲店,開店技術要求不高,很多人都投資開麵館,而且麵食的消費人群大。那麼麵館過了開業活動期,該如何維持人氣繼續吸引顧客上門消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