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40年的半天豬耳朵面,澆頭比面還好吃,只在重慶大坪這一家

2020-12-19 吃來的愛

今天要介紹的在重慶大坪是沒人不知道的一家店:開半天豬耳朵面

光聽這名字就知道了它的銷售模式,原來只開半天,只是現在因為客流量較多就改為全天了,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二路123附1-3號(近馬家堡人行天橋)

據說這家是重慶小面排行榜上的一家,湊巧路過就試了試,就在路邊,招牌大,一眼就看到了,豬耳朵是招牌吧,吃著薄嫩,脆骨嚼著脆,味道不錯,五塊錢一碗。

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重慶開半天豬耳朵面,這個麵館的標配是一碗小面+一份豬耳朵,豬耳朵是紅油的,味道倒是不錯,最主要的就是切的很薄薄,帶有脆脆的口感,調的巨美味!可以45一斤抽真空外帶,不過豬耳朵搭配小面也真是創新。

小面對於重慶人來說其生活意義不亞於火鍋。重慶人對小面的熱愛和迷戀相對於火鍋而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重慶人喜愛小面與其說上癮,不如說是一種依賴,或者說更是一種情懷

重慶人吃麵一般沒有佐菜,人手一碗,二兩、三兩菜面摻和吃完就走。走進麵館,你只管說「老闆」來二兩小面,紅湯的,多加青,麻點或辣點,加不加蒜、要不要蔥,店老闆就會心領神會按你的要求靈活調製面料,給你端上你滿意的,熱氣騰騰的紅綠相間的小麵條。

想想還是很有特色的,對於重慶這常吃小面的地區來講,都能數一數二,肯定還是有它的過人之處的,要知道大部分的美食都是藏於小道之中的,有時間是可以去嘗嘗的。

相關焦點

  • 這家只開半天的麵館,澆頭居然比面還要好吃!
    麵館現在全天營業以前是只開半天,要吃趕早以豬耳朵的澆頭出名的而且每天賣到中午便休息所以叫開半天豬耳朵面重慶小面的老字號裡三代人都在做這碗小面得到了滿滿一面牆的榮譽獎狀朵「老闆,小面加豬耳朵」是每位食客來到開半天的標配,感覺不吃豬耳朵都不安逸了。
  • 重慶最銷魂的77碗面,每一碗都是重慶的面子!
    吃麵的花樣是「層出不窮」,每天都有新口味小編吐血整理這份《重慶最巴適銷魂的77碗面》每一碗都是重慶的面子!地址:解放碑青年路77號萬豪酒店寫字樓對面人均:12開半天豬耳朵面清湯雜醬面+豬耳朵,是他們家的標配!真正驚豔的是豬耳朵!
  • 指南| 吃了這碗小面 才算從你的全重慶路過
    這麼說吧,重慶市的火鍋店有3萬家左右,而小麵館卻超過8.3萬家,一條街上十個門面,三家火鍋店錯落其間,其餘七家全賣小面,最後還有一家敢為人先、捨生取義的小麵攤在路邊佔道經營。不誇張的說,只要skr重慶人,一日三餐外加夜宵都能靠這一碗二兩小面滿血復活。
  • 常熟開在鎮子邊上的小麵館,澆頭比面多,只營業半天,來晚吃不到
    面是我們日常常吃的一種食物,雖然面自己就可以在家裡煮,但街頭上的麵館依舊很多。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鎮子上,都有生意不錯的麵館,一碗麵的價格從幾塊到幾百不等,每個麵館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戶群。常熟地處魚米之鄉,這裡非常富饒,常熟人也非常喜歡吃麵。
  • 不在重慶吃小面,你絕對不曉得板眼楞個多!
    >一種是重慶小面一種是開在外地的重慶小面但是中國十大麵條重慶小面居然沒姓名?偶爾還會有開著蘭博基尼的富商來博社會版頭條。重慶到底有多少麵館?無從考究,只記得網上有人說,拿根針在重慶地圖上隨便戳幾下,都能戳中好幾個小麵館。重慶人吃麵不分時段:早上來一碗辣油飄香的小面;中午趕時間吃一碗,美味又省事;晚上約上三五好友,吃碗小面,喝點夜啤,也是美滋滋的。
  •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績溪澆頭面澆頭面在徽州有著超越食物本身的內涵,它承載著儀式、情感、心願等元素,澆頭應為兆頭,因徽州讀音相近,自然也就合一了。機器做好的麵條好的澆頭面,面、湯、澆頭都要好,三者配合得勝。面最好是手工溼面,上好的麵粉只添加少許溫水後,在麵缸裡反覆揉搓,直至面性熟,麵團韌勁超強,光滑成絲。大鍋水沸,提起細面,入鍋翻滾幾番,高挑三折入碗。大碗裝面,麵湯醇香。湯,一定要放豬油,醬油,春天時還可放幾點細細的大蒜葉,滾水澆入,浮綠悅目、醇香盈鼻。會吃麵的人,第一步必定會端起碗,喝一口麵湯,讓這股鮮香悠悠入嗓,溫溫入胃。
  • 澆頭吃的比面都快!好吃第一名!
    能讓吃甜星人倒戈的辣肉麵,神奇在哪裡?愛甜如命的上海人如果倒戈去吃辣了,沒別的,一定是因為一碗辣肉麵,生在上海,卻自帶川菜基因,特別神奇。這辣肉讓人上癮啊!可真奇怪!愛甜星人魔都人民,怎麼就偏偏愛上了有著著川菜影子、味道粗糲的辣肉澆頭呢?你要說有什麼歷史淵源呢,我還真沒找到。但我自己做了一回,我發現這辣肉麵有個特別理想的狀態——「澆頭看上去是鮮紅色的,吊你的食慾,但是吃到嘴巴裡,只是微微辣,相當到位。」甜、鹹、辣三者相融,每口面都能吃到入口甜、嚼之鹹、帶點微微辣的三種feel,真是對味!
  • 在3D魔幻城市重慶,先說這些暗號才能吃麵
    破例把清單先放出來,如何才能吃到一碗重慶的重慶小面,先感受一下這些神奇的地址:等你爬到那豌小面面前,正考慮是先吃肉還是先吃麵,通常會收到老闆的警告:「愣起啷個?使勁『豁』噻,『豁』轉才好吃!」來看看,重慶人是怎麼豁小面的:面,其實沒那麼重要南方的面和北方沒什麼比頭,反正重慶人也並不太在乎吃的到底是什麼面。
  • 恕我直言,成都根本沒得好吃的面!
    按理說,無論哪個地方,都至少有一碗拿得出手的面。我在北方念書4年,在成都工作2年。成都大大小小的麵館吃了上百家,可真沒找出過一碗好吃的面。究其原因,真的不是因為我運氣撇,而是因為成都根本就沒有好吃的面。
  • 最好吃的面是什麼樣的?
    最好吃的面是什麼樣的?問題到最後,很容易變為情懷刷圖文,到最後,大家都會覺得自家的最好,而且好得有理由:山西的諸位對刀削、扯、揪、貓耳朵、撥魚都能說出道道。江南人尤其蘇州人會大談寬湯緊湯免青加青過橋壓底和燜肉爆鱔筍絲大蝦等無數澆頭。重慶小面幾十樣佐料我都報不齊。陝西油潑辣子面刺啦一聲響勝過千言萬語。
  • 大坪排名第二的麵館,用這3種方法處理豬肝,怪不得這麼火
    作為一個挑剔的北方人,我來重慶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重慶的面怎麼每家都差不多啊?」我的重慶室友總會反駁我:「不一樣啊!口味差很多的。」等面端來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量大,尤其是豬肝,基本上是鋪滿了一整碗,在重慶大坪商圈附近的麵館,12元能有怎麼多的量,還是蠻難得的。用筷子挑起一股面,肉眼可見這家面選用的是粗面,而且顏色偏黃,是很正宗的鹼水面。鹼水面口感彈牙筋道,又是粗面,本來很擔心會不入味,事實證明我多慮了。
  • 片兒川、蝦爆鱔、黃魚面 老杭州最好吃的面都在這了
    一碗蝦爆鱔面,有點輕奢的感覺吃麵繞不開奎元館。老字號了。南方種水稻,人們也應該大多吃米飯的。想來想去,應該是北宋那邊帶過來的習俗。北人好面。同治年間,奎元館還只是一家小面鋪。說,那年有位趕考的窮秀才來到這裡吃麵。掌柜心好,在秀才的面碗裡放了三個雞蛋,意思是「連中三元」。託掌柜的福,秀才果然高中。這一下,奎元館出名了。一間小小麵店,一年一年的書生趕考都要來這裡吃碗麵,那傢伙,就跟燒香一樣虔誠。
  • 在重慶,有一種軌道交通叫「逛吃……逛吃……」
    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麻辣風味,似火熱情重慶從來都是眾多「好吃狗」探尋美食的優選九月開學季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吃貨」將帶著一眾「小吃貨」打卡重慶高校忙完開學報導註冊後>坐上重慶軌道交通體驗一番重慶美食這一定是最佳的選擇
  • 「重慶第一面痴」大石化開麵館 開業前三天吸引近四千人吃麵
    這兩天,大石化地區不少居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議論大坪龍湖時代天街D館新開的一家小麵館。這家麵館是被眾多網友稱為「面痴」的123檯燈(網名,本名李傑平)所開,開業前三天,他打出了「一元吃一碗地道重慶小面」的口號,三天下來吸引了近四千人前去吃麵。這位網紅「面痴」為何選擇到大石化開麵館?作為重慶小面界的風雲人物,他對小面推廣又有怎樣思考?
  • 夏天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今兒夏至,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面碼是炸醬麵的重頭戲,通常包括:青豆、黃瓜、白菜、豆芽、香椿、芹菜、水蘿蔔、菠菜、黃豆......  說到澆頭,那可是關乎到麵條好吃與否的關鍵所在,一勺澆頭若是有滋有味,便能當的起一碗麵的「靈魂」。
  • 蘇州人的一碗麵
    蘇州湯麵也是如此,面、湯、澆頭三者齊全了才構成了一碗完整的蘇州湯麵(陽春麵是特例)。麵湯是一碗的精魂。麵湯決定了一家麵館品格,麵湯不鮮,在蘇州開麵館是無立足之地的。蘇州人在麵湯上下的功夫可以說是挖空心思。有段野史可以佐證。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會在蘇州微服私訪,遊興過頭了誤了飯頓。
  • 重慶人對小面的依戀,火鍋比不了
    但正如總導演陳曉卿所說:「世界上有兩種小面,一種是重慶小面,一種是開在外地的重慶小面。」最好吃的小面從來都只在重慶的街邊,一高一矮兩個板凳吃起來最是巴適。凌晨天還黑漆漆的時候,計程車司機就已經佔領了街邊的小板凳,之後便是趕著上學、上班的學生、白領和附近的老街坊。偶爾還會有開著蘭博基尼的富商來博社會版頭條。總之只要那口鍋還在沸騰、油辣子還沒見底,來吃麵的人就不會停止。
  • 《川式紅燒牛肉麵澆頭做法》還可以燙火鍋做燒菜
    我的這個臺灣朋友也是一個美食家,他覺得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因為臺灣在以前連牛都沒有,哪可能發明什麼牛面肉。成都的麵館一般很少直接打出牛肉麵招牌,因為一個麵館,甚至會有幾十種澆頭的面,實在沒有必要拿一個牛肉麵當招牌。不過我實際上也看到過用牛肉麵做招牌的。比如三道堰的那家十分好吃的「王記牛肉麵」。
  • 中國哪裡的面最好吃?
    早在兩千年前,中國人就吃上了麵條。天南地北,各種麵條百花齊放。甚至還有「中國十大麵條」之說。據魏氏春秋記載,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來的。這段史實中所謂的「湯餅」,就是今天的熱湯麵片,即今天北京的所言的「揪片兒」。
  • 重慶大坪又一家主打豬肝的麵館,小師姐的麻哥肝面,但實力欠佳
    常年位列大坪麵館第二名的位置,也是遊品白紙哥常去的一家麵館。不過,近來這家店卻逐漸被我們所「嫌棄」。因為不僅價格上漲了,就連麵條和豬肝也出現了水準下滑的情況。尋尋覓覓之後,偶然的機會,遊品白紙哥又發現了一家豬肝面——小師姐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