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有3個人有著相同的背景,結局也相同,他們的人生最能帶給人深思。他們就是皇上,皇后和安陵容。
相同的背景
皇上並不是父親母親最疼愛的孩子,他的皇位來得都有爭議。
皇上看見母親被別的男人抱著。皇上經歷了九子奪嫡後,疑心很大。
皇后是庶出,皇家等級明顯,她和母親在家裡很受冷落,她和姐姐純元受到待遇差別很大。
安陵容雖是嫡出,但是父親升官後娶了好幾房姨太太,她的母親不受寵,她也跟著受到冷落。
相同的結局:死亡。
他們3個終其一生都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帶給的傷害,最後以悲劇結束了。
皇上
皇上登基後,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算是最勤奮的皇上了。他的勤奮很大原因是為了證明給父親母親看的,證明他能行,他能做個好皇帝。
經歷了九子奪嫡後,皇上知道為了皇位,親兄弟都可以互相謀害,他的權力來得不易,他對有可能對他產生威脅的人勢必後很介意。
後期果郡王為了甄嬛一次次幹政,皇上多疑的性格,肯定會對他產生殺害之心。
皇上童年時曾親眼看見額娘被隆科多抱著,他對額娘是怨恨的,在他心裡,額娘背叛了父親,尤其父親又是皇上,是天子。天子怎能允許有女人背叛,這是天大的笑話。
所以他在得知自己生病時,孫答應和侍衛私通,會大怒。在發現甄嬛有一絲背叛他的跡象時,他會徹查,他不允許他的女人也和額娘一樣,會背叛自己的老公。
皇上讓額娘殺了隆科多,讓甄嬛殺了果郡王,只有這樣他才會覺得她們是忠貞的。
童年的經歷讓皇上一生多疑,多疑讓他一步步傷了甄嬛的心,傷了眉莊的心,傷了後宮很多女人的心,所以她們最後會聯合起來殺了他。
皇后
後宮最陰毒的女人。在看第二遍時,很多人才發現原來皇后如此陰險。
所有皇子都是她殺害的,為了保住她的權利和地位,她連姐姐純元都可以殺害。那其他人更不用說。
華妃強大時,她拉攏甄嬛,和她一起除去華妃。華妃死後,把矛頭又對準甄嬛,離間安陵容和甄嬛,把甄嬛推出了宮。
在自己沒有對手後,她目中無人,無視太后,這才讓太后對她忌憚,為了壓制她,把甄嬛又弄回了宮。
皇后聰明反被聰明誤,之後又得罪了皇上信任的蘇培盛。
在知道自己不是甄嬛對手,想要收手時,已經由不得她了。
皇后鬥了一生,只是為了權利和地位。
皇后被欲望控制了。
安陵容
安陵容要論出生其實也不是很差,只是她因不受父親待見,所以一直自卑,她總是在跟別人比,所以她就一直自卑,一直覺得不如人。
但安陵容有很多絕技的,她懂香料,會制化妝品,她會唱歌,後面還學會了跳舞,她很自強的。
但是她沒意識到,她總拿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比。
她首先就自己不認可自己,怎能要求別人呢。
安陵容一直在放大自己的缺點,後果就是越來越不如人,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就會越想依靠別人,所以即使知道皇后並不真心待她,她為了依附,也必須服從皇后。
安陵容臨死前,怨恨甄嬛在眉莊被禁足時,利用她爭寵保自己地位。可是她們姐妹前期作為利益共同體,每個人都要付出的,她不能要求甄嬛和眉莊一直護著她。
甄嬛幫助她讓她獲得皇上喜愛,對她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正如甄嬛所說,她不想做的事,甄嬛沒有強迫過她。
安陵容進宮從小白,在一路黑化,小時沒有得到父親母親正確教導,進宮又跟錯了人,她只有死路一條。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接收到父母一些負能量,那麼我們如何修復和父母的關係呢?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給出了三步。
第一,覺知。就是知到,潛意識是存在的,我小時父母就是這樣對我的,我延續了這個模式,原來我也曾被這樣對待。
第二,不自責,學會接納。
有人也會意識到自己受到了父母不好的影響,想改變,但是改變方法就是自責。不斷地自責,結果就是不改變,因為在自責過程中已經把能量耗盡了。
所以正確方法應是,接納這樣的自己,接納自己成長中的一切,雖然他們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待我,但我還是感謝他們。
如果不是接納,而是覺得父母應該向你道歉,你的這種反彈情緒出來了,你就不會改變,因為你找不到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也不會了解自己是自由的、有選擇性的,是可以自己對自己負責的。
第三,改變。
感謝犯錯的父母,才能解救自己。
父母給自己的生命,要感謝,我們根本不用糾結父母給的是否還清,因為父母給的根本還不了。父母給了你的生命,你能給他們一個生命嗎?不能。
所以感謝父母給了生命就好,其他一切自己可以對自己負責,自己可以活出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