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這3個背景結局相同的人,給有原生家庭傷的人一個提醒

2020-12-19 飛媽叨劇

《甄嬛傳》裡有3個人有著相同的背景,結局也相同,他們的人生最能帶給人深思。他們就是皇上,皇后和安陵容。

相同的背景

皇上並不是父親母親最疼愛的孩子,他的皇位來得都有爭議。

皇上看見母親被別的男人抱著。皇上經歷了九子奪嫡後,疑心很大。

皇后是庶出,皇家等級明顯,她和母親在家裡很受冷落,她和姐姐純元受到待遇差別很大。

安陵容雖是嫡出,但是父親升官後娶了好幾房姨太太,她的母親不受寵,她也跟著受到冷落。

相同的結局:死亡。

他們3個終其一生都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帶給的傷害,最後以悲劇結束了。

皇上

皇上登基後,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算是最勤奮的皇上了。他的勤奮很大原因是為了證明給父親母親看的,證明他能行,他能做個好皇帝。

經歷了九子奪嫡後,皇上知道為了皇位,親兄弟都可以互相謀害,他的權力來得不易,他對有可能對他產生威脅的人勢必後很介意。

後期果郡王為了甄嬛一次次幹政,皇上多疑的性格,肯定會對他產生殺害之心。

皇上童年時曾親眼看見額娘被隆科多抱著,他對額娘是怨恨的,在他心裡,額娘背叛了父親,尤其父親又是皇上,是天子。天子怎能允許有女人背叛,這是天大的笑話。

所以他在得知自己生病時,孫答應和侍衛私通,會大怒。在發現甄嬛有一絲背叛他的跡象時,他會徹查,他不允許他的女人也和額娘一樣,會背叛自己的老公。

皇上讓額娘殺了隆科多,讓甄嬛殺了果郡王,只有這樣他才會覺得她們是忠貞的。

童年的經歷讓皇上一生多疑,多疑讓他一步步傷了甄嬛的心,傷了眉莊的心,傷了後宮很多女人的心,所以她們最後會聯合起來殺了他。

皇后

後宮最陰毒的女人。在看第二遍時,很多人才發現原來皇后如此陰險。

所有皇子都是她殺害的,為了保住她的權利和地位,她連姐姐純元都可以殺害。那其他人更不用說。

華妃強大時,她拉攏甄嬛,和她一起除去華妃。華妃死後,把矛頭又對準甄嬛,離間安陵容和甄嬛,把甄嬛推出了宮。

在自己沒有對手後,她目中無人,無視太后,這才讓太后對她忌憚,為了壓制她,把甄嬛又弄回了宮。

皇后聰明反被聰明誤,之後又得罪了皇上信任的蘇培盛。

在知道自己不是甄嬛對手,想要收手時,已經由不得她了。

皇后鬥了一生,只是為了權利和地位。

皇后被欲望控制了。

安陵容

安陵容要論出生其實也不是很差,只是她因不受父親待見,所以一直自卑,她總是在跟別人比,所以她就一直自卑,一直覺得不如人。

但安陵容有很多絕技的,她懂香料,會制化妝品,她會唱歌,後面還學會了跳舞,她很自強的。

但是她沒意識到,她總拿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比。

她首先就自己不認可自己,怎能要求別人呢。

安陵容一直在放大自己的缺點,後果就是越來越不如人,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就會越想依靠別人,所以即使知道皇后並不真心待她,她為了依附,也必須服從皇后。

安陵容臨死前,怨恨甄嬛在眉莊被禁足時,利用她爭寵保自己地位。可是她們姐妹前期作為利益共同體,每個人都要付出的,她不能要求甄嬛和眉莊一直護著她。

甄嬛幫助她讓她獲得皇上喜愛,對她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正如甄嬛所說,她不想做的事,甄嬛沒有強迫過她。

安陵容進宮從小白,在一路黑化,小時沒有得到父親母親正確教導,進宮又跟錯了人,她只有死路一條。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接收到父母一些負能量,那麼我們如何修復和父母的關係呢?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給出了三步。

第一,覺知。就是知到,潛意識是存在的,我小時父母就是這樣對我的,我延續了這個模式,原來我也曾被這樣對待。

第二,不自責,學會接納。

有人也會意識到自己受到了父母不好的影響,想改變,但是改變方法就是自責。不斷地自責,結果就是不改變,因為在自責過程中已經把能量耗盡了。

所以正確方法應是,接納這樣的自己,接納自己成長中的一切,雖然他們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待我,但我還是感謝他們。

如果不是接納,而是覺得父母應該向你道歉,你的這種反彈情緒出來了,你就不會改變,因為你找不到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也不會了解自己是自由的、有選擇性的,是可以自己對自己負責的。

第三,改變。

感謝犯錯的父母,才能解救自己。

父母給自己的生命,要感謝,我們根本不用糾結父母給的是否還清,因為父母給的根本還不了。父母給了你的生命,你能給他們一個生命嗎?不能。

所以感謝父母給了生命就好,其他一切自己可以對自己負責,自己可以活出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賈迎春,一個被原生家庭毀了一生的人,細思極恐
    一個人越是不被人愛,越是不會愛別人。而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決定著你有多少被愛的經歷,這是殘酷的無法改變的事實。紅樓夢中的賈迎春,就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細思極恐。所以賈迎春在賈府,那真的是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可憐女孩。02賈迎春自身的性格特點沒人疼,沒人愛,這是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
  •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傷的人
    好多父母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會說過去了就過去了,為什麼不記得那些好呢,好像人就像一個機器,按一下按鈕就可以改變程序,洗掉那些記憶。人不是機器,人都是被經歷和記憶所改變的。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會對另外的成員產生影響,在一個家庭中,沒有什麼事是孤立發生的,都有內在的聯繫。
  • 甄嬛傳: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多大?從年氏兄妹倆的舉止上就能看出
    文/甜心娛樂圈很多人的性格很多變,有主觀影響也有客觀影響,這其中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將來的行為舉止都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你不以為然的一件事,他們就會記在心裡。因此,在甄嬛傳裡,原生家庭的應向友多重呢?從年氏兄妹倆的舉止就能看出來。在第一集,雍正繼位,賞賜了年羹堯二等公的爵位,每每給到年羹堯鏡頭時,他都是擺出一副傲嬌的樣子。在退朝後,對於巴結他的人雖然心裡不耐煩,但是表情上的愉悅還是出賣了他。
  • 有這3種原生家庭的人,人際關係不好,很難相處
    此外父母關係不好,家裡的情緒氛圍就會很不好,孩子就容易在家裡感到恐懼,這樣長大的孩子就很難有安全感。親子關係往往是夫妻關係問題的一個延續,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比如父母關係不好,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母親會和孩子黏在一起,使得孩子成為「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 甄嬛傳:聰明狡黠的朧月公主,雍正的掌上明珠,結局卻讓人唏噓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從開始看胡歌主演的《琅琊榜》開始,裡面提到了那個人們口中的傳說滑族璇璣公主,讓我初次了解到了「慧極必傷」這個成語,之後一直引發小編的思考,太聰明的人到底好不好?直到前幾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甄嬛傳》裡面那個聰明伶俐的朧月公主的文章,大概說了朧月公主歷史原型以及最後的結局,再一次引起了小編對這個「慧極必傷」成語的思考。
  • 每個懂事的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叫「原生家庭」的傷
    這不禁讓人反思:為什麼有些父母會對一個弱小的孩子如此殘忍?2020年5月26日,全國政協委員許洪玲建議父母持合格證上崗引起熱議。網友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主要分歧點在於「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裡指出了Luan倫的一些實際情況:「所有可靠的研究與數據,包括美國人類服務部提供的研究與數據都表明,每10個孩子中至少有一個在18歲之前曾遭到過自己信任的家庭成員的騷擾。Luan倫是廣域的,不受背景、經濟水平的限制。
  • 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和傷害到底有多嚴重(內附測試)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原生家庭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這不僅僅代表我們的父母,也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我們自己的人生和童年時光。  幸福的人,可以用不幸的童年改變自己的一生。不幸的人,常常沉浸在過去的不幸中無法自拔。  姚晨在結局後發了一條微博來解讀她眼中的大結局:  -許多人認為這劇是一個大團圓結局,在我的解讀中,它只是個悲傷的現實。
  • 3個步驟教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一些人從此自暴自棄:反正我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之傷真的不可療愈嗎?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開創自己嶄新的生活?這本《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書裡有靠譜的答案。小朱的這種說法,其實反映了當下相當一部分人的心態。他們遭受了原生家庭之傷,對父母滿懷抱怨甚至是憎恨,卻沒有勇氣離開。他們的理由看起來還「很充分」。有個二十五歲的姐姐說:「因為我要保護小我三歲的弟弟。」一個三十幾歲的男生說:「我要是走了,他們(父母)要是發生意外怎麼辦?」
  • 原生家庭「傷」
    原生家庭童年的創傷,可能要用一輩子治癒,這就是某些原生家庭的罪。我有一個觀點,你可能覺得有點奇葩,未來家庭教育會非常重要,某些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教育,因為他們的年齡參雜了太多的愛恨情仇,世代恩怨,金錢利益,懷才不遇等,孩子是單純的,原生家庭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思考,這是一種藝術,並不是生活質量決定的。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都挺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原生家庭為劇情背景,描寫在同一原生家庭中受到不同「待遇」的3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對孩子性格特點養成、事業、新生家庭組建的一系列影響。
  • 從《隱秘的角落》看原生家庭的影響,五步幫你療愈原生家庭之傷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最近《隱秘的角落》頻頻上熱搜,爬山梗也被大家玩爛了。每當小白船的歌聲響起,雞皮疙瘩就掉了一地?為什麼朱朝陽會從一個活潑開朗變得沉默寡言心思深沉了呢?
  • 孩子,你受的「傷」,原生家庭不「背鍋」
    現在的電影、電視劇中,常常會出現「原生家庭」「原生態」這些詞,讓很多人對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史無前例地重視起來,有些人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我的性格不好、我的生活不如意,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啊。
  • 從小被原生家庭上傷害的孩子,長大都淪為以下結局,很可悲
    文|文兒從《歡樂頌》到《都挺好》,再到《安家》,這幾年反映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都一次次地揭露了原生家庭給人性格和生活帶來的不幸,發人深省。所以,有一段時間我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長大後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 《原生家庭》:害怕被人看見的枕邊書
    但至少,我們還是能夠從書裡看到一些從前被人忽略了的事實,以及被我們自己忽視了的內在的自己。我想要說到的這本書,叫做《原生家庭》。原生之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心理學變成了一個不是那麼冷門的學科、心理諮詢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影視劇情節了呢。
  • 《原生家庭》毀掉你很簡單,這7種原生家庭有毒的行為模式就夠了
    文/章莫舒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傷」,從某種角度說,從來沒有苛求非得擁有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因為這根本不現實。中國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與原生家庭的「傷」相互呼應了。有個詞語叫「60分的媽媽」,說到原生家庭也如此。一個60分的原生家庭關係已經足夠了,可是很多家庭往往都達不到60分。
  •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原生家庭
    看到這裡我也想到我的原生家庭,出生在農村的我,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因為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而我又是兩個孩子中的老大,所以母親給我最多的教育就是省吃儉用,能省則省,能不買就不買,買一件東西要挑最便宜的,所以我母親給我的教育就是不可以亂花錢。這就是我母親給我的原生家庭教育,在別人看似勤儉持家,但是給我帶來很多的自卑,因此也錯過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
  • 《沉默的病人》:原生家庭的傷與痛,終究會在沉默中爆發
    作者亞裡克斯擁有著劍橋大學英語文學碩士與美國電影學院編劇藝術碩士雙學位,他將希臘神話哲學、克裡斯蒂式的推理與過硬的心理學知識融合在一起,完成了這部發行了102個版本,熱銷45個國家,12萬則書評瘋狂推薦的燒腦神作,這本書其實是講了一個關「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姻」的故事。
  • 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
    (4)被迫捲入父母的婚姻 很多父母明明婚姻十分不幸福,卻以想給子女「一個完整的家」為由勉強撐下去,其實這是對子女更大的傷害。這會造成子女長大後對親密關係的極大不安全感。目睹父母家暴是另一種被迫捲入父母婚姻狀況所造成的嚴重創傷。這會讓我們產生難以擺脫的無力感和恐懼。
  •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心理學家: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心理學家: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在心理學上有心理投射一詞,所謂的心理投射,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個人的人格結構對感知、組織以及解釋環境的方式發生影響的過程。
  • 「原生家庭」一詞讓人聞風喪膽,它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都挺好》帶火了「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原生家庭」好像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一樣,原生家庭真的像人們說的那麼恐怖嗎?它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昨天看了一個抖音,一個大V說有個女孩諮詢他說女孩男朋友的父親有家暴的習慣,問自己的男朋友會不會家暴,結婚要不要考慮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