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復何求

2021-02-18 梁鑫凌

309

BJ83

在北京第83天。

夫復何求,

不知道為什麼,就想起這四個字。

而且對著四字的理解又不透。

網搜了一下它的 釋義 ,如下:

「夫」是句首發語詞,無實意。

「復」是「再,又,還」的意思。

「何」是「什麼」。

「求」是「追求」。

「夫復何求」字面意思是:「還有什麼要追求的呢?」

「夫復何求」在字裡行間表達的意思是:「我不再需要別的什麼了,得到這個就足夠了」。由於「夫」僅是發語詞,因此適用範圍很廣。

它的辨析是:

1、「夫」的讀音並非是 fū ,而是 fú ,是句首發語詞,無實意;而並非「大丈夫」或其他的什麼意思。因此,這個短句適用範圍很廣,並不限於婚姻。

2、「夫復何求」與先秦典籍尤其《詩經》並無直接關係。現在能查到的最初出處是記載於唐初官修《晉書》裡東晉宗室司馬承在王敦之亂爆發時表達對皇室的忠誠「『吾其死矣!地荒人鮮,勢孤援絕。赴君難,忠也;死王事,義也。惟忠與義,夫復何求!」又見於司馬光《資治通鑑》卷92。 司馬承表達的是對追求到忠義的滿足感。

在看到辨析前:

搜索顯示的相關搜索是:

夫復何求的前一句是什麼?

搜索到的是: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哈哈。

而後通過辨析得到的信息是,起事並不限於婚姻。

又有了如下的事例:

1,惟忠與義,夫復何求 

2,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3,女亦如此,夫復何求;

4,既得池塘,夫復何求。

5,得妻若此,夫復何求;

6,得生如此,夫復何求?

相關焦點

  • 【聯盟故事】有如此雙C,夫復何求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當少年長成英雄,才開始明白《垓下歌》的悲壯。 勒石燕然,名滿華夏 2018年9月14日,正上演著一場火星撞地球的較量,那一年最強的兩支戰隊再次在決賽相聚。
  •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不丹王后似嬌羞牡丹,可惜丈夫不懂珍惜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吉格梅是不丹的現任國王,她的妻子是吉增·佩瑪,吉增王后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氣色非常好,顏值也是不老徐娘。事實上,有這樣的妻子,是任何一個男人的夫妻,有妻如此夫復何求呀!可惜,越是好女人,可能越容易受傷害,吉增王后也是如此!吉格梅似乎已經感覺這個女人人老珠黃了。從面相來看,這個女人是一個恪守婦道、能隱忍的女人,她的五官算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東方美人了,氣質也非常舒服典雅。
  • 我,喜歡你:黎曼的戀愛觀,讓我倍感心疼,有女如此,夫復何求
    我,喜歡你:黎曼的戀愛觀,讓我倍感心疼,有女如此,夫復何求《我,喜歡你》由企鵝影視、稻草熊影業、鳳儀娛樂、橙芯傳媒出品,張娜擔任總製片人,陳暢執導,趙曉磊擔任編劇,改編自藍白色的小說《終於等到你》,林雨申、趙露思主演。
  • 為師如此,夫復何求
  • 城市筆記|有茶香、書香相伴,人生夫復何求
    多美的日子,人生夫復何求?如歲月靜好,品茶、讀書的日子會使人的幸福感倍增;境況不佳之時,這樣的日子也有助於你遠離漩渦,「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孤獨無助之際,品茶、讀書能引導你獲得一個充實心靈,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一玉在手,夫復何求!
  • 學生寫給老師的感恩信,老師看完只有這一個感覺:夫復何求?
    很多老師都當得很委屈,可是當老師看到學生寫的感恩信,看完只有這一個感覺:夫復何求?付出都得到了肯定!這是一名初中的學生寫給老師的感恩信,標題為「幸遇您——良師」。在信中,這麼學生這樣寫到「您是我遇到的最負責任的老師,也是最關注學生思想的老師。」
  • 堵上生涯看呆香鍋:得此雙C夫復何求?
    二線解說麻辣香鍋也是說得此雙C,夫復何求!
  • 陳百強:一生何求!
    1989年,陳百強在計程車偶遇王傑的《惦記這一些》,便深深無法自拔,才有後來的《一生何求》。所有的相遇並非偶然,而是緣分,可以說,那時的陳百強正被八卦周刊給夾在譚張之間,《一生何求》代表的,或許正是那時的陳百強。冷暖哪可休,回頭多少個秋。
  • 「幫夫運」的女人,有3個特點,男人找到會幸福
    賢妻良母,真是夫復何求啊!三、上進有上進心的女人不會只局限於一日三餐,整天圍著孩子灶臺轉,因為她明白丈夫在外奮鬥不易,她願意幫他出謀劃策,做他的軍師,有了這樣的心理,她會主動去學習,求進步,能跟得上丈夫發展的腳步,這樣其實對自己也有好處,即對丈夫起到幫助作用,又因為提高了自己能力水平讓丈夫括目相看,不會因為丈夫發展了自己還原地踏步
  • 復性書
    《易》曰:「夫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勿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此非自外得者也,能盡其性而已矣。子思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 復、蓋、苟、鼓——文言文常見實詞積累
    《蘇武傳》乃使人復葺南閣子《項脊軒志》③    還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④    雙層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⑤   《促織》故臣復取璧/明年復攻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去不復顧/已去而復顧《種樹郭橐駝傳》使秦復愛六國之人,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阿房宮賦》終老不復取/勿復重紛紜/何言復來還/諾諾復爾爾/視歷復開書/勿復怨鬼神/千萬不復全!
  • 「馭夫」得學江嘉年 都人老珠黃了 結婚31年梁家輝還這麼愛她
    因此,有網友感嘆:「馭夫」得學梁家輝老婆,都「人老珠黃「成這樣了,夫妻倆結婚31年,在香港的娛樂圈,哪個大明星沒點」緋聞「,但是梁家輝要形象有形象、社會地位、財富、如果稍微有點」花花腸子「,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 封建主義筆談之一:何為封建主義——岡紹夫之問小議
    岡紹夫之問,從著述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提給自己。書名設問,整本著作給予回答。通觀全書,我們發現岡紹夫回答問題的方式非常巧妙。作者並沒有直接論證封建主義是什麼,而是採取迂迴的方式,對作為封建主義構成的那些制度(慣制)進行細緻的考證。在一個個歷史語詞的考證中,在一個個歷史現象的推想中,逐漸向讀者呈現出封建主義的面貌與特徵。自然地,也就回答了何為封建主義的提問。
  • 電腦黑科技工具箱,得此神器夫復何求
  • 《芒種》歌詞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喜歡講典故的阿偉,今天探討的課題是「歌曲《芒種》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通過整篇歌詞,不難發現結尾「謂我何求」是詞作者的用心點題。那「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奇書 復性書(需要反覆讀)
    易曰:「夫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此非自外得者也,能 盡其性而已矣。 子思曰: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即可以與天地參矣。
  • 曾經 文/謂我何求
    劉俊,網名謂我何求,京山人,2001年起在潛江某學校工作至今。業餘文學愛好者曾經文/謂我何求曾經我想當個好老師打過罵過摔過手機家長心存感激學生滿腹恨意但時間讓那些孩子懂得了愛的本質如今當個好老師成為一種奢望要學會保全自己還要學會視而不見
  • 一生,何求?(朋友圈火了)
    一生,何求?一早一晚就是一天,一春一秋就是一年。每一天都不能複製,每一年都不能重來。                             一生,何求?什麼恩恩怨怨過不去!金錢賺多少才能賺完? 一生,何求?朝花夕拾,總會有傷感;聚聚散散,總會有失落。人啊,不要總是輕易在別人身上賭,做不服輸的自己!只有自己樂觀,生活就無所謂泥濘;只有自信滿滿,管他人怎麼想怎麼看!
  • 10句哲理老話兒: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01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唐穆宗長慶年間,白居易為杭州刺史,張祜和徐凝同應貢舉而不分伯仲。白居易遂出題命二人決賽,結果徐凝勝出。會昌五年(845年)秋天,張祜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此詩即作於這次會面別後。詩人以此表達對張祜的同情和慰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