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經濟」時代,知識付費的蛋糕和語音直播的飯碗,哪個更好吃?

2020-12-20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 易不二,36氪經授權發布。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世界上最長的河是亞馬遜河,後來亞馬遜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商網站;世界上最大的寶藏發現者是阿里巴巴,後來阿里巴巴成了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那麼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將成為什麼?」

如今,喜馬拉雅以超5.3億用戶,高達73%的市場佔有率,已成為在線音頻行業「最高峰」。

在喜馬拉雅這座在線音頻「最高峰」頻頻傳出上市消息又被否之後,2019年10月,行業老二荔枝卻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網絡上一度有聲音稱「喜馬拉雅音頻第一股被截胡」。但近日,根據多方媒體消息,喜馬拉雅已啟動Pre-IPO融資,將謀求2020年赴美上市。

這是繼鬥魚、虎牙等視頻直播平臺相繼排隊上市之後,在線音頻平臺紛紛蓄力往IPO衝刺。

雖然傳出上市消息的是喜馬拉雅與荔枝,但市場上,還有一個蜻蜓,與前二者一起將在線音頻市場,劃分成三國爭霸的格局。根據前瞻產業院數據顯示,2018Q2喜馬拉雅、荔枝和蜻蜓FM三家主流在線音頻活躍人數分別達到7893.9萬人、3913.8萬人和3158.3萬人。

在線音頻三國爭霸的格局中,喜馬拉雅、蜻蜓選擇了以PGC模式為主,投入知識付費領域;而荔枝則另闢蹊徑,以UGC模式為主,立足於語音直播,成為一個音頻娛樂平臺。

對於語音直播,艾媒數據顯示,約90%的在線音頻平臺語音直播用戶有付費意願,超四成用戶表示偶爾打賞。而前瞻產業院的數據則預測,到2020年,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8.3億元。

在增長良好的市場環境下,對於以不同模式深耕「耳朵經濟」的三個霸主,以PGC為主的知識付費的蛋糕,和以UGC為主的語音直播的飯碗,哪個更好吃?

以模式差異,分在線音頻「三國」

在線音頻的市場,比起喜馬拉雅和蜻蜓,最早提交IPO申請的荔枝,其實是「居上」的後來者。

2013年,走過兩個年頭的蜻蜓,已經獲得了創新工場的融資,而緊跟蜻蜓起步的喜馬拉雅,用戶也破了千萬,那時候的荔枝,才剛剛進入在線音頻的舞臺。

在2015年之前,一直走在行業領先地位的,是以PGC起家的蜻蜓,但正是在這一年,喜馬拉雅憑藉自己的內容、版權等優勢,反超蜻蜓,一躍成為行業霸主,至今仍保持著領先的市場規模優勢。

荔枝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走一條區別於喜馬拉雅與蜻蜓的差異化之路。2018年,荔枝的語音直播模式踩到了直播的風口,月活用戶成功超過了蜻蜓,成為中國第二大的在線音頻平臺。

在喜馬拉雅、荔枝、蜻蜓的三國割據中,以PGC為主的知識付費,和以UGC為主的語音直播,兩種模式也分明開來。

喜馬拉雅能走到如今的地位,離不開知識付費的爆發。

根據砍柴網報導,在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的2016年,知識領域市場交易額約為610億人民幣。並且,有73家相關公司先後成立,截至2019年9 月底,市場上已有一共316家知識付費相關公司,其中,超過210家公司獲得融資,佔比46%。

而喜馬拉雅,在2016年舉辦的首屆「123知識狂歡節」,銷售額就超過5000萬;2017年,這個的數字達到1.96億;2018年,已經超過4.35億。

螳螂財經以為,在知識付費賽道上,喜馬拉雅的優勢,便是PGC,但也只有PGC。

2016年的知識狂歡節中,馬東的《好好說話》是單品銷量總冠軍,葉武濱的《時間管理10堂課》則為總銷售榜第二名;而2018年,年度內容消費爆款產品則是位列榜首的《友鄰優課:英語蛻變計劃》,而蔡康永的《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位列暢銷榜第二。

不難看出,在知識焦慮下,專業的內容、強大的IP力量,更願意讓用戶打開錢包。

蜻蜓雖然落後一步,但優勢也是集中在以高曉松的《矮大緊指北》、蔣勳的《蔣勳細說紅樓夢》、張召忠《局座講風雲人物》,以及梁宏達《老梁的四大名著情商課》等大咖節目為主的PGC上,並且,這些節目播放量均是過億。

蜻蜓沒有繞過的喜馬拉雅山,荔枝當然知道自己也沒能力跨越。

「網絡音頻對於用戶來說不是學習進階的工具,而是維繫感情連接的社交方式。」如果以網際網路的基因論來看,荔枝的UGC音頻社區策略,或是來自賴奕龍的創業基因。畢竟,在連續創業者賴奕龍曾經的項目裡,不管是企信通還是183.cn農民工社區,都有著社交因素。

而荔枝也得益於這種差異性,探索出了自身的商業模式。截至目前,荔枝擁有超過570萬月活躍內容創作者,累積超過1.6億音頻內容上傳到平臺,原創音頻內容覆蓋了27個大類及107個細分類別,包含情感調頻、親子、語言學習、音樂電臺和脫口秀等,是中國最大的UGC音頻社區。

而根據荔枝招股書,基於UGC模式,已積累了聲音底層技術(如錄製、剪輯、降噪等)、智能推薦等技術、產品能力,成為荔枝在音頻UGC賽道下的護城河。

如今,已分出的「三國」中,喜馬拉雅和荔枝都在謀求上市,但在線音頻的天下,卻依然未定。

知識付費的蛋糕和語音直播的飯碗,哪個更好吃?

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曾在接受《外灘畫報》採訪時說,「淘寶賣的是實物的東西,喜馬拉雅賣的是知識、技能。你可以把我們理解為聲音界的『淘寶』。」

賣知識、技能,對應的是年輕人怕跟不上變化的焦慮和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期待。

這也是知識付費本質,把知識變成可以進行市場交易的標準產品或服務。對於平臺來說,走PGC模式,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內容的可控、深度的挖掘以及更容易樹立品牌。但同時,對內容質量的高要求會十分考驗平臺的版權量和自身內容生產能力。

這就導致知識付費這塊美味的蛋糕,有了幾個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內容生產嚴重依賴頭部IP。頭部IP代表著穩定內容輸出能力與粉絲號召力。從喜馬拉雅知識狂歡節中馬東、蔡康永的內容叫賣程度就可見一斑。藉助IP的優質內容與光環,為平臺帶來用戶與收入的雙增。但如果頭部IP一旦難以持續生產爆款,或轉移平臺,用戶則很難繼續停留。

其次,內容成本過高。至今,喜馬拉雅擁有市場七成暢銷書的有聲版權,85%網絡文學的有聲改編權、6600+英文原版暢銷書版權,常駐IP有馬東、郭德綱等。在內容供給端的大手筆投入,加上付費業務表現並不佳,使得喜馬拉雅一直虧損狀態,有媒體報導,喜馬拉雅全年淨虧損仍為1.08億元。蜻蜓的IP也有高曉松、張召忠、梁宏達、蔣勳「四大金剛」,但據三言財經稱,蜻蜓平均每年要向高曉松支付數千萬購買內容,並承擔數千萬推廣費用,但是賣課的收益卻只有內容成本的不到1/4。

而荔枝的語音直播飯碗,對比之下,雖然內容成本相對更低,但同樣,語音直播與知識付費一樣,都嚴重依賴頭部IP。從而,優質主播就會是荔枝的核心資源。這也許會導致的一個問題是,為了保證優質內容的輸出,當平臺的政策向頭部主播傾斜時,那些佔據荔枝主體用戶的素人主播,或將銀缺乏流量與關注,走向沉寂和逃離。

況且,作為內容平臺,荔枝的UGC模式也會有更大的內容失控風險。在此之外,UGC因為做不到PGC的深度,就會對內容的新鮮、有趣等方面有要求。而一個去中心化的UGC語音平臺,要時刻精準抓住用戶對變的需求與痛點並解決,何其之難?

其實荔枝的願景是美好的,希望全民輸出聲音,做一個UGC音頻社區,從而達到社交的目的。但現實情況卻是,哪怕去掉了FM,荔枝很大程度上,依然還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下的FM。

知識付費的蛋糕和語音直播的飯碗,其實談不上哪個更好吃,畢竟,知識付費在遇冷,語音直播搶不走視頻直播的注意力,但就PGC與UGC而言,不管在何種業務下,P+U兩者並行,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

而螳螂財經放眼在線音頻的未來,還有兩種場景,也許值得傾注注意力。

第一,車載音頻。車聯網已是未來趨勢,這就使得多樣的車載音頻有了落地條件。而且,在駕駛艙這樣具有特殊性的封閉場景,聲音會是最有效的觸達。

第二,智能音箱。根據Canalys數據,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或將達到5900萬臺的規模。在線音頻具有碎片化、伴隨性的特點,使得其能藉助智能音箱的入口,尋得在家庭、休閒等場景的應用。

當然,在最近的這段時間裡,我們還是把目光拉回來,看看荔枝、喜馬拉雅,如何走向上市之路。

相關焦點

  • 深讀丨「耳朵經濟」來了!萬物皆可聽,付費音頻「聲意」火
    超過70%的在線音頻用戶表示自己都曾有過付費的行為。相對當下正火的短視頻而言,依靠聲音進行信息傳播的音頻服務使用場景或許更廣。因為其適用場景更加碎片,受到了更多人的歡迎。而這種形態,也給予了更多創業者尋找突破口的機會。在網際網路娛樂產業的發展風口上,乘著智慧財產權付費意識覺醒的風,「耳朵經濟」能飛多高?這門讓人們樂於為聲音買單的生意,其前景不禁讓人期待。
  • 音頻社區荔枝赴美上市 「耳朵經濟」寒冬逆襲
    「耳朵經濟」的逆襲伴隨著IT及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崛起,「眼球經濟」一直在網際網路時代居於主導地位。隨著移動互聯和萬物互聯的生態迭代,以荔枝、喜馬拉雅、蜻蜓為代表,利用聲音基因天然的陪伴屬性,「耳朵經濟」在移動場景開始彰顯明顯優勢。
  • 知識付費 分享你的最強大腦(大數據觀察·數字經濟)
    與傳統培訓相比,知識付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的學習習慣和模式,門檻更低也更有效率;越來越多的用戶願為優質內容付費,提升自己。         來自對外經貿大學的李俏是「知乎live」用戶,近日她以9.9元的價格購買了一款實時語音問答產品,並在該平臺上與答主本人進行了交流。「物有所值,作為一名在校生,能和名人進行對話,心裡挺高興的,也解答了自己的一些困惑。」
  • 江瀚:喜馬拉雅出圈聯合會員大戰,但是為什麼說耳朵經濟卻快被講糊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最近,如果要問哪個網際網路會員最火,相信所有人都會和你說喜馬拉雅,作為中國最大的長音頻平臺,最近的喜馬拉雅的確是當紅炸子雞,聯合會員成了喜馬拉雅最紅火的代名詞,只是在大家說「喜馬拉雅聯合會員真香
  • 付費語音問答「變現知識」走歪 可持續性遭質疑
    易觀智庫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表示,分答作為「一次有關內容變現的實驗」,在提問、回答、偷聽等環節上的創新值得肯定,但其目前娛樂性太強,對隱私價值的變現完全蓋過知識內容的變現,未來能否做大做強和產業化都還需要再觀察。
  • 新媒體時代「知識付費」發展模式探究
    關鍵詞:知識付費,認知盈餘、知識分享、粉絲經濟、用戶需求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量以冪數進行增長,泛濫的信息和精品的內容似乎是一對矛盾。受眾對於精品內容的需求日益增長,由此催生了知識經濟的到來。在認知盈餘與粉絲經濟的雙重作用下,各類知識型內容社區實現了既有業務的升級與迭代,知識付費模式應運而生。
  • 更少的注意力、更大的市場規模:「耳朵經濟」迎來新一輪布局
    原標題:更少的注意力、更大的市場規模:「耳朵經濟」迎來新一輪布局   戴上耳機,打開一款聽書APP,在通勤路上我們的耳朵從不「寂寞」。
  • 移動網際網路知識付費平臺的營銷策略研究
    知識付費內容形態 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向用戶端收費,不斷拓展收入規模;同時市場力量也在反向促進平臺內容的生產和服務模式的迭代。目前根據內容形態的不同,目前的知識付費內容包括付費問答、專欄訂閱、直播講座、線下約見幾大主流產品以及其他小眾產品。 付費問答:提供單次付費回答問題的語音或文字服務,以分答、微博問答為代表。UGC模式下,內容生產門檻較低,碎片化程度高。
  • 從免費共享經濟到知識付費,柚墨Yomoer如何抓住時代風口
    自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變革以來,知識也被划進了付費領域。從2016年開始,知乎、果殼、喜馬拉雅FM等平臺相繼推出知識付費平臺,知識付費用戶隨之激增,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知識付費用戶已達到了5000萬人次,截止2017年3月,知識付費的總體經濟規模已經近150億。
  • 知識焦慮依舊 知識付費涼涼?
    不少公司被曝停止社招或大幅裁員,遊戲類、動漫類、直播類公司首當其衝,電商類、社交類企業緊隨其後。此時,出現了一個頗具戲劇化的場景——當有人在「知乎」上求證前述傳聞真偽時,卻意外刷到了「知乎裁員」的消息。雖然官方表態「子虛烏有」,但並未有力駁斥所謂的謠言,更像是籠統的答覆,細節全無。如今,在網絡文化語境中,裁員10%叫「人員調整」,裁員20%屬「結構優化」。
  • 「知識付費」這麼火,這門生意到底應該怎麼做?
    分享者的分享流程:申請和審核——取得資格——自主發起話題——制定門票價格——進行語音答疑和分享。得到——知識服務得到App上線於2015年12月,由羅輯思維團隊打造,每天為用戶提供6條免費的語音,每條時長2分鐘左右,大都是知名大佬的商業觀點或科學理論;另外還提供乾貨圖書(精簡版的電子圖書)和音頻演講資料。
  • 如何利用5W2H法則,詳細拆解語音直播產品中的模塊設計?
    編輯導語:語音直播平臺在幾年前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了,但是音頻直播由於只有聲音沒有畫面,在直播間怎麼留住用戶這個問題很重要;本文作者通過5W2H法則,對語音直播產品中的模塊設計進行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2020年知識付費平臺的市場需求
    不僅傳統的教育培訓行業在逐步線上化,很多垂直領域也開始上線知識付費內容,通過專業內容的分享,增強用戶的信任力,拓展營收。於是搭建知識付費平臺成為在線教育市場熱門需求。 那麼如何搭建一個知識付費平臺?
  • 知識付費 你的路在何方?
    微信、微博、脈脈等社交軟體在文末開通了打賞功能;知乎、果殼作為國內兩大知識型社區開始知識商業化運營,分別推出「值乎」和「分答」;會員制已經成了視頻網站的標配;甚至據說看新聞都要準備給錢了。這些備受關注的種種跡象表明,知識產品的付費時代已經來臨。
  • 2018知識付費排行榜:知乎、得到、喜馬拉雅居前三
    羅振宇為當下渴求知識的人調配的「知識秘方」被冠以明確價格,讓不少媒體和內容創業者為之興奮。那邊廂,一年講50本書,年入過億,羅振宇沒能做到,樊登讀書會卻建立「拜知識教」,「信徒」超460萬。快速高效的信息傳遞和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以及各平臺精心調配的「知識美味」異常符合現代人胃口,知識付費產品快速地完成了原始積累。這是一個虛擬產品付費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
  • 一些所謂大V其實不過是知識付費時代的盜竊者
    在知識付費中,2016年最火的便是各類知識平臺。例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和得到APP,生長於得到的李翔商業內參,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每天聽見吳曉波」音頻,馬東團隊推出的「好好說話」音頻課程、李善友和他的混沌研習社、樊登和他的讀書會等等。這些平臺火爆的原因無外乎是一種人們思維轉變的體現,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人們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後,開始轉向提升精神消費。
  • 育學園姜巍:知識付費不是一場零和博弈
    第三個維度是是否需要IP,知識付費和IP緊密相連,但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個人性化的IP才能實現好的知識付費呢?其實不一定。比如讀書付費社群包括有IP和無IP兩種形式。樊登讀書會在全國有幾百萬會員,樊登就是一個大IP;另外一個是熊貓書院,沒有任何個人IP,但會員數也很可觀。
  • 知識付費的多重屬性與本質特徵
    【摘要】新興的知識付費具有經濟、傳播和教育多重屬性,其中經濟屬性是付費邏輯在網際網路免費時代得以成立的前提,傳播屬性是知識付費在技術和產業資本的推動下發展壯大的根源,教育屬性是第三次教育革命浪潮下知識付費的本質體現。
  • 紅豆live語音直播:關於直播我們想的不一樣
    竟引得微博為此折腰紅豆live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第一款語音直播產品,將主打語音直播的形式,通過語音、多圖、回放等直播形式讓更多垂直領域的垂直大V、知識網紅通過語音直播分享自己的知識與創作內容,與用戶形成有效的直播互動,提升自身的知識變現能力。
  • 把蛋糕做成小羅伊瓊斯腦袋模樣,切掉耳朵然後餵狗吃
    那就是把感恩節蛋糕做成小羅伊瓊斯的模樣,然後用刀切開,和孩子們分享,最後乾脆用來餵狗。可以肯定的是,這場鬥爭的打響也少不了質疑。首先,有消息稱兩名選手都不會接受反興奮劑官員的大麻檢測。後來有報導說拳手合同中有奇怪的條款,規定拳擊手不能在拳臺上KO對方,這使我們都感到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