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數學之美》《萬物皆數》《魔鬼數學》《12堂魔力數學課》《什麼是數學》《數學簡史》《數文明》《統計學關我什麼事》《從一到無窮大》
推薦紀錄片:《數學的故事》《數學大謎思》《數學漫步》《統計學的樂趣》《終極密碼》《神秘的混沌理論》
推薦電影:《美麗心靈》《阿蘭·圖靈》《笛卡兒》《心靈捕手》《決勝21點》
我們接著上篇(上篇請關注回看)繼續嘮……
相信大家都喜歡聆聽優美的音樂,不管是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音樂其實也是數學。
音樂的音高是由樂器震動的頻率決定的,如果一個聲音的震動頻率為f,另一個聲音的震動頻率是2f,那麼後一個聲音就是前一個聲音的&34;高音。同理道理,如果一個聲音的頻率為f,另一個聲音的頻率為f的一半f/2,那麼後一個聲音就是前一個聲音的&34;低音。
中國古代的音階叫&34;,即&34;五個音。宮相當於西方音樂的1(do),商相當於2(re),角相當於3(mi),徵相當於5(sol),羽相當於6(la),中國古代音樂沒有4(fa)和7(si)這兩個音。所以,一個樂譜如果沒有4(fa)和7(si)兩個音,天然就帶中國風。
古代中國的音樂理論中,有個律學理論叫做&34;。根據&34;,&34;是基本音,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次&34;,其它的四個音階相應產生。《管子·地員篇》《呂氏春秋·音律篇》對&34;均有記載。《史記·律書》《漢書·律曆志》中的音樂理論,也基本來源於《管子》《呂氏春秋》。
《管子·地員》第五十八篇記載:&34;
歷史記載,管仲只相生出宮、商、角、徵、羽五個音,《呂氏春秋》的&34;在管仲五音的基礎上又繼續相生了11次,相生到&34;,至此完成了十二律相生。但當相生到第11次(即到十二律)後的&34;時(至於&34;是什麼鬼,大家不用理,總之十二律就是一個數學問題),&34;不能回到原出發律上,使十二律不能周而復始,這一問題一直都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
直到萬曆十二年(1584年),朱載堉(明太祖九世孫,不得不說,有明一代,老朱家能工巧匠輩出,有精於書畫的,有精於木匠活的,有精於音樂的,唯獨在治國上沒有出彩的人物)首次提出&34;,推算出以比率1:¹²√2將八度音等分為十二等分的算法,並據此製造出十二平均律律管及律準,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樂器。朱載堉的這一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34;,列為&34;。
&34;理論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34;的理論,比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34;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曾提出&34;(又被稱為&34;),畢達哥拉斯認為宇宙和諧的基礎是完美的數的比例,認為弦長比分別為2:1、3:2、4:3時發出相隔純八度、純五度、純四度的音程定為完美的協和音程,並將純五度作為生律要素,由此產生&34;。根據畢達哥拉斯的理論作出來的音樂,聽起來像狼音,又叫畢達哥拉斯狼音,這個大家經常會在西方電影中的教堂聽到類似單調的音樂,特別是驚悚片。
音名用CDEFGAB表示,對應著鋼琴上不同的鍵,鋼琴中央音區中有個音名叫做A鍵,對應的頻率是440HZ,鋼琴上有88個鍵,用七個音名表示顯然不夠,我們還有黑鍵。黑鍵對應著半音,就是在音名前加個升降號表示,如34;八度&34;十二平均律&34;十二平均律&34;西方音樂之父&34;三分損益法&34;五度相生法&34;十二平均律&34;十二音技法&34;數學焦慮症&34;如何做才不會犯錯&34;術&34;數學&34;道&34;不要問數學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數學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