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博士自殺:關於博士的死,作為過來人我有話說

2020-12-16 時髦期望女鞋

作者:草子說書

最近一則博士因「不堪導師奴役」而自殺身亡的消息傳遍了朋友圈,看到一個本該精彩的年輕生命,竟以這種方式結束了,我不禁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哀痛。我不是法律方面的專業人員,在此不想從法律的角度去評價這一事件。同時,我也不是社會評論員,也不打算從道德的角度上去評論誰是誰非。但是,作為一個若干年前也讀過國內某高校研究生的「過來人」,我有幾句話想說。

1

我大體上了解了一下事件的來龍去脈,這裡所說道的「奴役」,無非是幫導師幹一些雜事而已。我和很多最近十來年在國內讀過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朋友們聊過,大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給導師寫報告,幫導師接孩子,幫導師搞報銷,甚至幫導師的孩子參與某項科技競賽等等。如果不做這些打雜的事情,導師便會時常以不能按時畢業予以威脅。由此看來,仿佛給導師打雜已然成為了國內讀研或者讀博的必修課了。於是某些人可能會認為死去的博士的心理素質太差,經不起風吹雨打。對於這種觀點,在此我並不想過多的評論,只是想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做一點分析。

從事件的背景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博士來自於農村,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父母在外地打雜工。這樣的一個家庭,把孩子一直培養到博士,其父母的艱辛可想而知,相信這一點博士也是看在眼裡痛在心理,所以他必須努力做出成績來回報父母。我小的時候同樣生活在貧困的農村地區,刻苦學習報答父母這一觀念,也曾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靈深處。

同時,博士是村裡學歷最高的人,從他的求學經歷看來,他應該一直是父母的驕傲,也應該是同村很多人羨慕和攀比的對象,甚至是「神一般的人物」。我小的時候也是學習一直很努力,成績也一直很好,因此也一度成為街坊四鄰教育子女的「榜樣」,作為「榜樣」,其壓力當然也是可想而知的,因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來維持自己的美好形象。一方面,對父母需要用出色的學業來報答養育之恩,另一方面,對街坊四鄰,同樣需要出色的學業來維持「榜樣」的光輝形象。由此可見,學業的成功對博士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導師的「暗示」或「威脅」又多麼具有威懾力。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經提出了一個認知失調理論,該理論認為當個體的多個認知要素之間出現不協調的狀態時,個體的認知系統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即認知失調,並會導致心理緊張。用這個事件中的案例來說,就是博士一方面想按時拿到學位,另一方面又想儘量在打雜的事情上少浪費時間,而這兩者之間又存在矛盾,所以認知失調便出現了。

同時,費斯汀格在這一理論中又指出,失調的程度和認知要素對個體的重要性有關。按時拿到學位對於博士的重要性我們在前文中已經做了分析,所以博士內心的失調程度我們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從家人和女友對博士的人格特徵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博士「不善於表達」,「不會有什麼不滿就抱怨「,」從來只報喜不報憂」,這樣的人格特徵決定了他不太擅長宣洩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會把憤怒和不滿「向內投射」,而這正是抑鬱情緒產生的重要原因。

記得在我們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苦惱,導師一句「你再這樣就無法按時畢業」就足以讓我們唯命是從。原因很簡單,如果不能按時畢業,對父母沒法交代,對鄰裡是個笑話,所以即便導師的要求不合理,也只能咬牙遵從了。而到了宿舍,我們一幫同學就開始調侃導師的一些可笑的言論和行為了。正是通過這種在心理學上叫做「幽默」的防禦機制使得我們的負面情緒得到了很好的輸洩,我們才不至於出現心理問題。

2

在我印象中,類似同類型的所謂「導師逼死學生」的事件在近些年應該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那麼我不禁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此類事件在中國反覆發生,為什麼國外卻很少聽說此類事件。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原因在於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太單一,也正是因為生活方式太單一,所以會把某一件事情看的太重,甚至當成了生命意義的全部,一旦不如意便感覺仿佛整個人生都黯淡無光。上學的時候,把學業看的太重,一旦成績不好就好像天要塌了下來一般,近些年新聞中也不乏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自殺或者被父母打死的案例。工作之後,又把工作看的太重,工作不如意便憂心忡忡,因為不堪工作壓力而自殺的案例也時有發生。有了孩子,又把孩子看成了全部,仿佛自己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孩子。在最近的幾十年裡,中國人就一直這樣焦慮的活著。

那麼,外國人的生活方式是怎麼樣的呢?多年的外企工作經歷讓我有機會接觸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我認識的那些發達國家的人大都興趣愛好廣泛,生活豐富多彩,除了學習或者工作之外,他們還會參與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並且有些人在其他方面還很出色。比如我曾經的一位英國同事,就同時是一名跆拳道運動員,平時在公司上班,有賽事的時候請假去參加比賽。豐富的生活便把壓力分散到了各個不同的地方,就不至於在某個方面壓力過大而出現心理問題。也正如中國的老古話所說的"東邊不亮西邊亮",即便我的學位沒能按時拿到,不影響我其他方面仍然很有成就。外國人的這種生活方式更像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摔了一個還有其他。而中國人則更像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一旦摔了就玩完了,其壓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3

回到我們今天的這個案例,正如我在開篇的時候提到,類似的給導師"打雜"的情況目前貌似已經普遍存在了,那麼有沒有什麼破解之道呢。根據我的幾年研究生經歷,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案:

第一,碩博連讀的可以選擇轉碩,我記得當時我們就有兩位博士師兄選擇了轉碩。在這一問題上一定要快刀斬亂麻,越早決定越好,損失也越小。當然,這個確實也是需要導師同意的,但是如果自己下定了決心要轉碩,也不是導師能夠阻攔的了的,畢竟學校是有明文規定的。怕就怕連自己都搖擺不定,導師再勸上幾句,事情就不了了之了,於是越拖越久,最後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深淵。所以,在轉碩這一問題上,其實挑戰並不在於怎麼徵得導師的同意,而在於怎麼堅定自己的決心。

第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我記得我們當時就有一個博士師兄,讀博期間在外面和別人合夥開了一個公司,一個月的收入就有七八千。他除了科研時間之外,剩下的時間都花在了自己的公司上,經常會一消失就是一兩周,導師根本找不到人。當然,他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到導師辦公室賠禮道歉,然後"老實幾天",隨後繼續如此。導師即便對他有意見,但是畢竟又不好直接翻臉,畢竟人家科研方面沒受影響,該發的論文也都發了。最主要是人家自己有自己的事業,即便拿不到學位一樣活的很好。這就是我前文所說的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摔了一個,其他還在。

第三,合理的疏洩不良情緒。我們當年的那些同學們就是在宿舍裡通過調侃讓負面情緒得到了合理的疏洩,如果已經到了自己無法疏導的程度,不妨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博士年輕的生命在本該綻放的年齡凋零了,留下了悲痛欲絕的父母親人和世人無限的哀思。他太善良了,害怕傷害了父母,甚至連"奴役"他的導師也不忍傷害,受傷的永遠是他自己。當憤怒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便開始走向了自殺。

嗚呼哀哉,在此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願天下善良的人不在受到傷害。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博士自殺,誰之過?
    失聯中科大博士確認蒙難,雖說現在還不能100%確定是自殺,但現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暫時就認為其是自殺吧。對於這樣的高學歷人才的離世,大家都很痛心,但這也不是第一例博士自殺了,前有西安交大博士,後有浙江大學博士自殺,確實要讓我們大家好好反省一下了。
  • 陳微視角|關於浙大博士自殺事件,談談心智模式成熟問題
    【原創】文︱沃秀陳微陳微老師:關於浙大博士自殺事件,目前社會上大部分的論點都是,把責任指向社會的浮躁和人事的狡詐,而從心理專業的角度,我想談談這位自殺博士的心理問題。自古以來「社會」就是浮躁的,就是煩囂的,人事從來就是艱辛和複雜的。博士:是個頭銜,不代表讀到博士的人就心智成熟。
  • 西交大自殺博士女友:內心深處不能接受學校聲明
    原標題:西安交大通報博士之死調查結果,死者女友對學校聲明有些失望每日人物曹彥報導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學對該校博士生楊寶德自殺事件公布處理結果,校方已對周筠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這個世界從不需要以死相拼的人
    於是網絡上湧現了一邊倒的言論:「寒門博士不堪女導師奴役自殺」「西安交大醫學院博士被其導師逼死……」「名校博士不堪導師奴役自殺身亡,導師冷漠無情不聞不問」「寒門博士之死作為在村裡學歷最高的年輕人,作為在名校就讀的博士精英,他的內心為何如此脆弱,以至於放棄自己的生命?可悲可嘆。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女友稱男友的死與博導有關 曾自殺未遂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證明書」顯示,沒有證據證明是刑事案件。楊寶德的女友李欣(化名)認為,男友的女博導周某與此悲劇有關。
  • 中國傳媒大學女生「墜樓」,為什麼有命讀碩、博士,沒命活下來?
    距離我交碩士畢業論文快要一個月的日子,雖然教育部盲審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我還是很怕學校讓我怎麼樣,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碩博士這個問題。我讀研究生三年期間,知道了不少名校碩博士自殺事件,你們心中別人家的孩子,你們家裡的榮光就這麼輕易跳樓了,你們真的不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美國學校心理學博士: 如何拯救「渴望求死」的青少年?
    誘因有很多可能,根源只有一個:看不到比死亡更有效的解決方法。每次發生類似悲劇對我衝擊都很大。人都有求生的本能,而我們的孩子,體能智力接近人生頂峰的青少年,卻為什麼選擇放棄他們無價的生命?初中的時候,我也曾經考慮過自殺,為什麼現在我還活著?
  • 兩博士相繼自殺丨誰來關心博士壓力?
    ,是一位女博士,真的嚇到我了!」也沒有任何官方消息公布這名博士具體是什麼原因選擇了自殺。 最終不管因為什麼原因,一名寒窗苦讀20多年,受過4年本科、3年碩士、4年博士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正處於人生騰飛的年紀,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 寒門博士,一心只想裝錢的博士帽還能裝的下科研嗎
    最近有兩個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是《無問西東》上映後,大家掀起了一場懷念西南聯大的高潮,在這個浮躁不堪的時代大家又重新瞻仰了一次,那個只有大師沒有大樓的年代。一個就是西交大藥理學博士自殺了,一個國家重點大學的博士生就這麼突然隕落。
  • 寒門博士恐無法畢業自殺,而這群大學生恐無法畢業堵門還罵人
    關於這幾天沸沸揚揚的寒門博士楊寶德因擔心無法按時交付科研成果,不能順利博士畢業而選擇跳河自殺一事,我們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深入的解讀。輿論對把學生當「家奴」的博導周筠,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寒門博士女博導處分公布,然而自殺的村娃並不是自視甚高楊寶德死了,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被罵矯情 指責受害者良心不會痛麼
    周末侃自殺博士死於「不懂事」?早些年微博上有個挺火的帳號,叫「亞洲善待博士組織」,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正經。我當年沒少窺屏,博士們撒起嬌來,也是滾滾泥石流。念到博士的學霸自嘲是「弱勢群體」,明火執仗地呼喚「善待」,是不是矯情透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你身邊有在讀博士朋友,試試拋去兩個問題。問題一,什麼時候能畢業?問題二,你的髮際線還好嗎?兩個問題下來,如果你們的友誼沒有遭受挑戰,算我輸。
  • 那個選擇自殺的中國留學生:讀博士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博士,前途也將無可限量。 誰也沒想到悲劇如此突然。這些研究發現,許多博士生和「老闆」之間的權力平衡是有問題的。 社論中還引用了比利時一項針對數三千多名博士的調查結果: 博士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是其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兩倍以上,三分之一的博士有出現精神疾病的風險,其中抑鬱症的風險格外高。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我的博士延畢
    知乎網友@王源分享了自己刷數學基礎的經歷:我個人本科自動化專業,數學基礎也很一般。在博士階段頭一年就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於是博士階段頭三年都會刷一些數學系本科的課程。平衡上課和科研關於平衡上課和科研,知乎網友@刀客特李分享道,要選擇足夠有代表性的專業課,並保證課程的成績大部分為優秀。在博士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時候。每個學期要至少選2門專業課(指的是海外博士,國內的話,可能是4門以上),同時做科研工作。這個過程其實是比較痛苦的。因為其實光是上課、完成作業、期中和期末考試就不容易了。
  • 博士學長有話說:如何順利讀完博士這幾年?過來人給你幾條建議
    👆點 擊 藍 字 星 標 我 們👆到了博士的這個級別,就是你的研究方法和專業領域的研究與突破了
  • 華為天才少年薪資曝光,華科博士年薪201萬,西交大本科生100萬
    但是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西交大本科畢業年薪100萬,華科博士畢業年薪201萬!華科三位「天才少年」脫穎而出「天才少年」是任正非於2019年6月發起的用頂級薪酬招攬頂尖人才項目,他曾在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今年(2019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
  • 博士畢業就能當上大學老師?過來人坦言:想法太年輕了!
    博士畢業就能當上大學老師?過來人坦言:想法太年輕了!如今很多人都非常羨慕大學老師的工作,每天跟一群年輕人接觸,充滿了活力,並且工作時間還相對比較自由,最關鍵的是作為大學教師不僅工作穩定,還有一定的晉升空間,這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不過想要當老師的門檻也是水漲船高,就目前來看基本上沒有博士學歷想要當上大學老師難度相當的高,但是如果取得博士學歷就能當大學老師嗎?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美國新聞截圖26歲史丹福大學博士自殺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
  •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背後:曾因被女博導批評,喝蟑螂藥自殺未遂
    曾自殺未遂   吳靜發現楊寶德渾身是傷的前一天晚上,楊寶德就曾嘗試自殺。   他去了秦嶺,隨身帶著一包蟑螂藥。在秦嶺,他先把藥喝了,發現自己沒死。隨後,他從一處山坡滾下去,仍然沒死。他身上有多處刮蹭的傷,但並不嚴重。他從秦嶺返回。
  • 又一中國博士在美自殺!要強的留學生,我寧願你不那麼逼自己....
    甚至,還有知情人補充道,他出現這種自殺的念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就連陳博士的電腦裡,還有自殺相關的內容。此事看起來的確是自殺事故。 不過,由於調查還沒有結束,陳博士的父母已經動身前往美國,希望獲取更多的細節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