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3=0?推翻數學大廈!

2021-02-08 李永樂老師
有一位網友通過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了3=0的結果,於是他宣布自己推翻了現有的數學體系。這是真的嗎?

最近有個小朋友跟我說,他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說有一個人推翻了現有數學體系,因為他可以證明3=0。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這個帖子的證明。帖子的作者構造了一個方程:


 (1)


這是一個一元二次方程。顯而易見,0不是方程的根,於是就可以讓這個方程的等號兩邊同時除以x,得到下面這個新方程:


 (2)


然後再把式子(1)和(2)作差,左邊減左邊,右邊減右邊,得到如下的方程:



因為x≠0,現在在等號兩邊同時乘以一個x,就變成了:



顯而易見:方程的根是

好,方程解完了,我們再把這個解代回到原方程就會有

現有數學體系被推翻了!



問題出在哪?


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初中數學內容:一元二次方程

根據求根公式,這個方程有兩個根:



根號裡邊的部分叫做判別式

在公式裡,判別式要開平方。在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知道:只有非負數才有平方,所以我們有這樣的結論:判別式大於等於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數根,而判別式小於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最開始的方程(1)


 (1)


這個方程的係數a、b、c都是1,按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的判別式



它是小於零的,說明這個方程沒有實數根。既然連實數根都沒有,解出x=1的結果肯定是不對的。

1799年,22歲的數學王子高斯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單變量有理整代數函數皆可分解為一次或二次式的定理的新證明》,用人話說就是:n次多項式方程就一定有n個根,這個結論被稱為代數基本定理。


高斯


等會兒,剛才我們還說判別式小於零的時候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現在又說n次方程一定有n個根,這不矛盾嗎?


我們先回憶這樣一個情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如果老師問我們:1減去2等於幾,我們一定會回答算不了,因為我們對數的認識只停留在自然數上。不過,如果引入了負數,就能得



這就是數域拓展——從自然數N拓展到了整數Z。


如果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問我們:10除以3等於幾,可能我們又會回答算不了,因為10除以3不是整數。不過,如果引入了分數,10除以3就能算了。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從整數Z到有理數Q,又是一次數域拓展。


我們繼續想:如果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問我們3的平方根是多少,我們還是會回答算不了,因為3的平方根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但是,如果引入了無理數,3的平方根就又有了。



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從有理數Q到實數R又是一次數域拓展。


繼續,如果上了初中,老師問我們:-1的平方根是多少?我們一樣會回答:不存在。因為任何實數的平方都不可能是負的。實際上,如果引入了虛數,-1的平方根就又存在了。



其中i是虛數的單位。實數和虛數,統稱複數。從實數R到複數C,又是一次數域拓展。


數域擴張


對於方程


由於判別式小於0,它沒有實數根,但是依然有複數域內的根。按照求根公式,



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任何一個實數,都表示成實數軸上的一個點。其實,複數也可以對應於複平面上的一個點:過實數軸上的原點做一個實數軸的垂線,這叫做虛軸,實軸和虛軸拓展成的二維平面就叫複平面。



任何一個複數都可以表示成複平面上的一個點,它的橫坐標叫做實部,縱坐標叫做虛部。比如剛才方程的兩個根,在複平面內就表示成下圖:



大家看,這個一元二次的兩個根沒有落到實數軸上,所以它沒有實數根,只有兩個複數根。而且這兩個根都不是1.

那麼,x=1又是怎麼出來的呢?


初中二年級,我們學習了分式方程,老師會講到增根的概念。比如一個方程


有兩個根



現在,我讓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a,得到



顯然,除了原來方程的兩個根之外,這個方程還多出了一個根


因為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a,就會引入根x=a,它並不是原來方程的根.這樣的根就就稱之為原方程的增根。


現在,我們就可以研究一下前面帖子裡的證明方法問題出在哪裡了。我們令


 (1』)


第一步兩邊同時除以x,得到


 (2』)


然後把式子(1』)和(2』)作差,變成了



再讓等號兩邊同時乘以x,於是就變成了



大家看,帖子裡紛繁複雜的操作,最終不過是在兩邊同時乘以(x-1)。這樣原來的二次方程就變成了三次方程,它的根從兩個變成了三個——多出了一個增根x=1。

將增根代回原來方程,顯然是不合理的。


如果把這三個根畫在複平面內,它們會落在一個半徑為1的圓上,並且彼此夾角都是120度。



還挺有趣的。


這些知識都是我上初中的時候數學老師教給我的,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初中的老師們,你們還好嗎?2021年,祝所有的老師平安健康。


初中合影



美提課堂www.mtketang.com.cn致力於打造中學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精品課程,致力於讓優秀的課程服務更多的學生,所有老師均畢業於北大、清華、北師大等著名學府,並擁有國內一流中學十年以上教學經驗。目前,網校已經累計開設直播課、專題課、公開課、講座等數千小時。只需一次點擊,讓你和名師0距離。2月1號,美提課堂寒假班就要開始啦!了解更多資訊和視聽課程快戳這個連結:美提課堂2021年寒假和春季直播課火熱報名中!

客服小姐姐微信: mtketang0007

客服電話:400 155 2135


相關焦點

  • 2018年數學與計算機大事件:18歲少年大放異彩!ABC猜想證明被推翻?
    另一位研究生則證明了一個關於橢圓曲線的猜想,這個猜想已經困擾了數學家好幾十年。還有業餘數學家們,也為擱置已久的數學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或許2018年青年崛起最重要的標誌,是在菲爾茲獎頒獎典禮後不到一個月,Scholze公開質疑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6年前對「ABC猜想」的證明。
  • 歷史上,有哪些被證明不成立的數學猜想?這些真的反人性的證明
    要證明一個數學猜想困難無比,推翻一個數學猜想卻只需一個反例!數學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猜想,歷經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無數數學家的努力才將之證明出來,或者推翻.到目前為止,還有一些猜想沒有證明出來了,例如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今天我們看看那些表面成立,最後卻被推翻的猜想.
  • 高中數學 指數函數的單調性如何證明
    高中數學 指數函數的單調性如何證明在高中的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指數函數,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不太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究竟該如何證明。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關於指數函數的知識。
  • 牛頓、貝克萊無窮小之爭,差點推翻微積分理論,顛覆整個數學體系
    「任一時刻」的時間間距是0,那麼他的位移量也必然是0,這就出現了v=0/0的困難2、求曲線的切線3、求函數的最大、最小值4、求曲線的長、曲線圍出的面積、曲面圍出的體積、物體的重心問題。所以微積分主要存在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
  • 如何用數學方法推翻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悖論」?
    其實我們用最簡單的數學方法就能推翻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這個悖論了阿基裡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四大著名悖論之一,影響還特別深遠,叫做「阿基裡斯悖論」烏龜在這一秒鐘之內又前進了一米,然後又花了0.1秒鐘,再追到烏龜現在的位置,烏龜又向前跑了0.1米,以此類推。。。。。。如果要解釋阿基裡斯悖論的話,根本連微積分都不用。
  • 數學經典:數學家歐拉是如何證明萊布尼茲級數的?
    萊布尼茲級數是數學中一個重要的級數,柯西,歐拉,牛頓等數學家的著作中都有記載,而且方法都是巧妙,特別是歐拉運用我們大家熟知的代數方程根式原理推導出了著名的萊布尼茲級數本篇我們就來欣賞,歐拉的數學方法,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證明萊布尼茲級數的
  • 《數學證明》讀後感
    《數學證明》封面圖對於我一個學生來說,數學有時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有些時候認真思考,仔細解題。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數學方面的好書《數學證明》。這本書圍繞數學證明的方法,歷史和作用展開。像這本書的第八章《存在性證明》,這一章介紹了存在性證明的歷史等內容。這一章並沒有直接說存在性證明的相關內容,而是用了一個事例,也就是我比較熟悉的抽屜原理作為開始。抽屜原理是一組在中小學奧數中應用很廣泛的,經常被用於進行存在性證明。
  •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壓軸題,如何證明直線過定點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壓軸題,如何證明直線過定點。題目內容:已知四點P1(1,1),P2(0,1),P3(-1,√3/2),P4(1,√3/2)中恰有三點在橢圓C上;(1)求C的方程;(2)設直線L不經過P2點且與C相交於A,B兩點.若直線P2A與直線P2B的斜率的和為-1, 證明:L過定點。
  • 令人稱奇的簡單證明:五種方法證明根號2是無理數
    如何證明存在一種不能表示為兩個整數之比的數?    古希臘曾有「萬物皆數」的思想,這種認為「大自然的一切皆為整數之比」的思想統治了古希臘數學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許多幾何命題都是根據這一點來證明的。當時的很多數學證明都隱性地承認了「所有數都可以表示為整數之比」,「萬物皆數」的思想是古希臘數學發展的奠基。
  • 如何證明sin x < x?
    下面介紹該不等式的兩種證明方式:本文之所以要介紹這兩種證明方法,是因為它們是舊時代數學和新時代數學的代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驚為天人,刷新了我對數學的認知。下面一起看看該書是怎麼來證明的。2.1 前置定義《陶哲軒實分析》總共19章,該證明所需要的信息在15章的最後才出現,那麼前面到底寫了些什麼?當然就是把剛才數學家認為的「缺陷」給定義出來:        (1)定義了實數。
  • 0.999……=1? 我可能學了假的小學數學!
    也許,還會有一些小機靈鬼覺得這個等式是正確的,並給出下面這個證明:這雖然不是嚴謹的數學證明,但乍一看又是那麼的直觀,那麼的無懈可擊。這是怎麼回事呢?0.999…和1難道真的相等?其實,在標準的實數體系(翻譯成人話就是:我們在學校裡學的那套數學)中,0.999…和1確實是相等的,而且是嚴格地相等,沒有一絲一毫的近似。換句話說0.999…和1其實表示的是同一個數,沒有任何一個實數能夠表示二者的差異。如果把二者做差,結果一定嚴格地等於0,不會是任何不是0的實數。
  • 數學中的證明,有何特別之處?
    這篇論文被澳大利亞數學協學授予2018年最佳論文。對於數學中的證明,這些數學家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找到一個猜想的數學證明是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它需要反覆的試驗、勤懇的工作和偶爾的靈光乍現。但其實數學證明並不是這樣運作的,數學證明需要你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在某個參數值上總是會發生某件事。」以我們都熟悉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為例。在沒有正式的數學證明前,畢達哥拉斯定理其實只是一個猜想。在課堂中,我們都學過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
  • 如何用數學證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的主要內容可以如下表示:在任何一個相容的形式化數學理論中,只要它可以在其中定義自然數的概念,就可以在其中找出一個命題,在該系統中既不能證明它為真,也不能證明它為假。換句話說:一個包含自然數的體系下,存在著一個問題,在該體系的基礎公理下永遠也不能證明該問題是對的,同時也永遠無法證明該問題是錯的。在數學的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這樣的問題。舉世聞名的費馬大定理就曾經讓數學家陷入這樣的困惑。
  • 「豈有此理·數學卷」如何證明1=2?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數學悖論,其次這個證明乍一看合情合理,符合數學邏輯,首先來看一看。>左邊是平方差公式,右邊提出一個b得(a-b)(a+b)=b(a-b)兩邊同時消去(a-b)得a+b=b得b+b=b得2b=b消去b得2=1 這個簡單的證明好像沒錯誤
  • 如何看待試圖用初中沒畢業的知識推翻主流科學的民科?
    剛剛看見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問的是「如何看待那些試圖用初中沒畢業的知識推翻現行科學的'民科'們?」這個提問下面,回復的人很多。我先各選取正反不同意見,予以參考之用。而現在的民科們,大多連基本的物理學都搞不清楚,也沒有系統學習過生物學,僅憑簡單的想像力和身邊的一些事,就想推翻已經在上百年各種辯論中被證明正確的理論。給人的感覺無疑是想騎著自行車上月亮。
  • 3頁紙能做什麼?能推翻一個數學猜想!
    Yaroslav Shitov是一名俄羅斯的數學家,他在arXiv發表了一篇論文,在這篇只有3頁長(主體部分僅有2頁)的論文中,他推翻了數學家Stephen Hedetniemi在1966年提出的一個猜想。
  • 如果這程序停止運行,數學將被證明是矛盾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我們使用了150年之久的現代數學將被證明是錯誤的——如果這樣一個新的電腦程式停止了運行。還好,這不太可能發生。但是,支持它的代碼正測試著數學體系的局限。這個程序就是一臺模擬的圖靈機,是由密碼破譯學家艾倫·圖靈發明的數學計算模型。
  • 數學將被證明是錯的,如果這程序停止運行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我們使用了150年之久的現代數學將被證明是錯誤的——如果這樣一個新的電腦程式停止了運行。還好,這不太可能發生。但是,支持它的代碼正測試著數學體系的局限。這個程序就是一臺模擬的圖靈機,是由密碼破譯學家艾倫·圖靈發明的數學計算模型。
  • 歷史上有意思的三次數學危機
    在數學的歷史上,有過三次比較重大的危機,第一次是關於無理數的,這次危機把畢達哥拉斯的數學王朝推翻,第二次數學危機是關於微積分的,是常識跟數學之間的契合的問題;第三次數學危機發生在二十世紀初,這次危機涉及到了數學中最基礎的大廈,差點把整個數學理論推翻重來。下面我來跟大夥聊聊這三次有意思的事件。
  • 「無窮小量」令人驚豔而困惑,整個「近代數學大廈」差點因它崩潰
    從而引出了「時空」到底是「無限可分的」還是「無限不可分」的追問,因而引發出「運動」到底是「間斷的」還是「連續的」困惑,引出了「無窮小」的「時空」與「很小很小」的「時空」之間的「矛盾關係」到底要如何「統一」起來的深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