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開始吹暖風?美媒:不能接受失去中國市場

2020-12-17 騰訊網

撰文丨張三

今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轉折的一年。因為新冠病毒的大規模傳播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在新冠病毒大規模傳播的現狀之下,各個國家被迫採取強硬的封控措施來對國內的疫情進行有效管控,而這必然會對經濟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目前,歐洲和美國都已經處於經濟下滑的現狀之中,但是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在疫情暴發初期,就憑藉著強硬的封控措施,很快對新冠病毒進行了有效的控制。而中國也可能很有可能在今年成為唯一一個可以達到經濟正增長的主要國家。

(一)中國的經濟前景是十分樂觀的

川普政府上臺以後,就在國際貿易以及商業領域採取了全面「反華」政策,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影響了整個世界範圍內的正常商業運作,這確實給中國國內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中國經濟憑藉其強大的韌性,很快就從疫情打擊中掙脫了而出。中國經濟在疫情打擊之下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穩定。

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在疫情的打擊下陷入到了經濟嚴重衰退的現狀。美國國內的失業率以及生活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有很多的美國企業希望美國政府不要再繼續和中國打貿易戰,希望中國和美國之間恢復到正常的商業合作。因為對於美國企業來說,他們沒有辦法失去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是當前世界上最穩定、也是最龐大的市場。中國已經開始從新冠疫情打擊下逐漸恢復,來自於中國市場的收入,已經是美國各大企業的最大收入來源。

(二)對任何一個世界性企業來說,失去中國市場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在新冠病毒打擊之下,原先價格昂貴的奢侈品已經成為了民眾不願意購買的產品。而中國是目前唯一一個較為穩定的市場,中國購物者在新冠疫情打擊之下,卻在電子商務銷售領域展現出了非比尋常的活力。例如國慶時期,中國的出遊人次達到了歷史新紀錄,這客觀上推動了不少外國昂貴奢侈品的銷售額。

對不少法國或者是美國的大型奢侈品製造商來說,中國已經是他們最沒有辦法失去的市場。同時,中國也在致力於幫助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逐漸擺脫困境。例如德國梅賽德斯奔馳,今年的銷售額大範圍萎縮,只有在中國的銷售額竟然實現了反增長,中國在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市場中的地位是不可被取代的。

就連美國部分商業人士也沒有辦法反對與中國進行商業合作,這是推動美國國內農業或者是其他領域經濟發展的最優選擇,美國必須適應一個中國發揮越來越大作用的國際社會。對此有美媒感嘆:不能接受失去中國市場。

免責聲明丨本文由《海峽軍情》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丨延邊晨報

相關焦點

  • 被提名的美新國務卿表態:中美不能脫鉤!
    編輯:化蝶雖然川普還是美國總統,但拜登已經開始組建新內閣,近日,一眾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業內人士被拜登委以重任,成為拜登的助手。在最重要的國務卿職位上,拜登選擇了布林肯出任。中美存在競爭布林肯9月份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正逐步擴大,已經是美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最大挑戰。布林肯的政策是重視美國與盟友合作,以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來集體遏制中國。
  • 【美媒:川普已永久改變中美關係】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1日...
    【美媒:川普已永久改變中美關係】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1日發表題為《川普輸了大選,卻在中國問題上贏了——美國與北京關係已經永久改變》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隨著當選總統喬·拜登準備於明年1月上任,他面臨的一個最重要外交政策問題是中國。如今,世界各國政府將要考慮如何以最佳方式應對拜登執政的4年。
  • 習近平接受美媒採訪: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據新華社消息,在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前夕,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月12日接受了美國《華盛頓郵報》書面採訪,就中美關係、中美經貿合作、兩國地方和人民交往、中美在亞太的關係、雙方在國際地區及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等提問作了回答。
  •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
    2013年9月20日,外交部長王毅訪美期間在美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演講,闡發了習近平主席關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王毅說,不衝突不對抗,是必要前提。做出這一政策宣示,就是要順應全球化潮流,改變對中美關係的負面預期,解決兩國之間的戰略不互信,構建對中美關係前景的正面信心。相互尊重,是基本原則。
  • 中美「脫鉤」可能性多大?疫情和貿易戰,無阻美企進軍中國市場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近段時間,中美之間全面「脫鉤」,成為媒體的關鍵詞會之一。此前,川普對外表示稱,美國正在考慮是否要與中方「脫鉤」。對於川普的說法,美國媒體表示,這但是事實上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經濟全球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環環相扣,中美「脫鉤」是很難實現的一個議題。政治力量改變不了經濟規律貨櫃貨運是一種新型、先進的現代化運輸,使用這種方式隕石,效率高、速度快。其運輸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貿易的重要衡量點。
  • 美企訴苦:不能失去中國市場,不希望成為美國政治犧牲品
    中國是目前波音最具活力的市場,也是全球最具潛力的航空市場。」波音民用飛機集團全球市場營銷助理副總裁霍達仁說。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之一,波音和中國的合作關係持續了40多年。目前,中國已成為波音民用飛機無可爭議的最大市場,波音公司平均每生產4架飛機,就有一架銷往中國。在美國華盛頓州,波音約有6.6萬名員工,波音前副董事長雷·康納就曾表示,來自中國的訂單支持了15萬個美國就業崗位。
  • 中美關係告急?美政客先別吹噓,經貿仍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中國對外出口增長最快的是對美出口,上升46.1%,達到519.8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中美貿易增長強勁。 這些數據說明了:經貿仍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 「為中美雙邊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特別關注】「為中美雙邊關係奠定良好基礎」——國際輿論熱議習主席訪美  光明日報巴黎、柏林、莫斯科4月8日電(記者黃昊、田園、汪嘉波)>近日,習近平主席出訪美國並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會晤引發法媒關注。
  • 俄媒:美媒關於「中國超級士兵」的報導證明其與中情局間可疑關係的...
    【環球網報導】「今日俄羅斯」(RT)12日發布了調查記者湯姆·塞克(Tom Secker)的文章, 深入解讀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一篇關於「中國超級士兵」的文章,稱該文章證明了美媒與中情局(CIA)之間可疑關係的存在。
  • 王毅接受人民日報專訪:不能讓矛盾分歧定義當前中美關係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就中美建交40周年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採訪全文如下。記者: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關係經歷各種波折起伏,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對確保中美關係順利發展至關重要。美方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切實反對「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慎重處理涉臺問題。在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美方同樣應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停止幹涉別國內政的做法。
  • 美媒曝光一則大新聞,中國在美還有個強大夥伴
    根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媒曝光一則大新聞,這篇報導的題目就非常引人關注:中國在美還有一個強大的夥伴,華爾街。按照文章中的觀點,儘管川普上臺以後一直在破壞中美關係,可是在川普上臺的這4年裡,華爾街人士一直積極促進中美兩國的溝通,盡力為中美關係降溫。
  • 為啥你打開暖風,吹的卻是冷氣?
    這時候多數人肯定會想到開暖風 那麼,暖風到底怎麼用? 請聽小編解答~ 調到最大風量,最高溫度, 可是~~~ 吹出的竟然是冷風!!!
  • 哈佛學者:中美如何平衡?接受中國經濟超美,尊重中國體制
    鑑於美中關係已處於自由落體狀態,已故談判大師羅傑·費舍爾(Roger Fisher)今天可能會問出這樣的問題。為了避免新冷戰造成巨大損失和錯失相關機會——更不用說災難性的熱戰了——有沒有一個可以讓華盛頓和北京都感到滿意的未來願景?或者,能否在備選方案中找到至少一種方案最低限度地滿足兩方要求?或者無論明示還是默許,鬥爭雙方能接受一個穩定平衡狀態?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
  • 國內衛星現場圍觀,解放軍南海驅逐美軍艦,美媒:中國仍技高一籌
    根據福克斯新聞的說法,當晚一名美軍官員承認「麥凱恩」號在行動期間,有一艘中國軍艦一直形影不離的跟著,幾乎監視了一整天。美媒認為若是這位美軍軍官說出的是實情,那麼意味著12月22日在南海的這場博弈中,中國仍表現得技高一籌。
  • 繼大豆後,中國將加購1000萬噸玉米?美媒:根據協議中國必須購買
    中美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相當緊密,這主要是因為兩國的產業高度互補,中國能夠從美國進口許多物美價廉的農產品,這是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所需要的,而產業空心化的美國也需要中國這樣一個擁有著全球最完整產業鏈的合作夥伴。
  • 美媒:美國航天不如中國?日本專家直言:中美科技差距仍在擴大!
    非常幸運的是,中國的科技實力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追趕了上來,原本中國的科技是非常弱小的,甚至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發展起來的。經過了無數科學家的辛勤付出努力之後,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終於是有了很大的提升。202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在航天科技上面有了很大突破。
  • 換個視角看待「中美衝突」,日媒:中國太優秀衝擊「西方優越論」
    隨著美國大選終於進入倒計時階段,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問題也迅速再次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而這一點對於夾在中美之間的日本人而言尤其如此。川普 毫無疑問,所謂中美「對抗」其實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真正在發生的,實際只是美國人對中國不停的得寸進尺,和中國隨之而來的正當防衛——換成大白話說,就是美國在單純的欺負中國而已
  • 氣溫驟降:你的愛車空調,暖風往哪兒吹?
    冷空氣大面積襲來,河南及北方大部分地區日常溫度開始在10度以下,部分地區已開始降雪,穿上秋褲和羽絨服的我們自然也要開啟車內暖風狀態了。正確的做法應該先啟動發動機預熱並開始緩慢行駛,待水溫表溫度開始上升,指針到中間位置後(汽車已經實現完美的預熱),再打開暖風。
  • 專家:中國對改善中美關係釋放誠意
    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視頻交流時的講話釋放出中方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而管控矛盾分歧是中美雙方在下一階段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