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該狠心立規矩,立得越晚,娃越不好管教

2020-12-22 圖圖媽媽小課堂

當父母管教孩子時,他們都清楚要給孩子制定規則,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教育實踐中,許多小朋友都不把規則當回事時,家長往往又會因為看到他們哭而心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這樣,孩子嘗到了不守規矩的甜頭,在以後的生活中,更是會屢次犯規,因為他知道,父母總是會妥協,所以更加肆無忌憚。但是,父母,讓孩子不遵守規則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顯然不是。

也許有些家長會反駁說,他們也想管教孩子,讓其遵守規則,但又不想讓孩子感到委屈。父母需要知道的是,給孩子的愛與管教並不衝突,「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而不是「管」,或者「管」根本不是目的。

家長無論是想管教孩子,還是想給孩子定規矩,都應該早一點。原因很簡單,當他們年級較小的時候,往往更具可塑性,越早受到約束,就越容易變得可塑。

為孩子制定規則,最好在3-6歲階段。畢竟,管教孩子最放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關鍵時期。在此階段,樹立規矩,讓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慣。

孩子到了合適的年齡,父母要給孩子早立規矩:

1、自律性強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自律無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過,自律的孩子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有強烈的自主性。自律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主要工具,也是消除生活痛苦的最重要途徑。

3-6兒童自律可以在這些方面體現:不賴床,自己穿衣洗漱,知道按遵守秩序,排隊購買食物等。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自律是欲望的平衡,它是一種認識接受內在衝動與外在標準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並對自身利益進行調整和適應的能力。

孩子3歲可以學會把控好自己的睡覺時間,以後對於學習的情況也更好掌握。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欲望,懂得看長期利益,不需要父母督促他們學習。這絕對是一個好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

推薦家長一套書共10冊,每冊一個主題,就包括了學習其實很簡單、我要當學霸、我在為自己讀書等為主題的故事,其實都是幫助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並且培養了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更自律。

2、誠實撒謊

撒謊的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想要隱瞞自己所犯的錯誤,或者認為會讓父母生氣的事情。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免丟面子,或是得到別人的認可,選擇了說謊。

然而,不管是什麼原因說謊,即便與孩子的素質無關,卻依然為他們播下了壞習慣的種子。如果不加以引導,壞習慣的小種子很容易長成參天大樹。因此在這期間,若是發現了孩子有這個壞習慣,一定要教育他們說謊,做誠實的孩子。

3、懂得分享學會幫助他人

人類是群居生物,沒有人可以做到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不需要任何人的支持,就可以在這個社會中生存。所以,學會分享和學會幫助別人是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第一個接觸的小群體都是幼兒園,經常使用詞彙是「我的」「我不要」。這些詞彙是孩子天生的本能。只要把他扔到人群當中,一點點的競爭就能刺激他,讓他自行學會。

然而,僅僅依靠這些本能,也無法讓其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因此,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和學會幫助他人。

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離開家庭,他們會對環境感到不安全。如果他們不懂得分享,交到朋友的可能性便更低,無疑會使情況更糟,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情結和性格內向。

大多數的家長都想知道,怎樣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好性格。對家長來說讓孩子養成好性格也需要方法,有些時候你跟他講道理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很多家長就在這一個環節落下了,而讓孩子懂得道理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從故事中學會。

孩子們對故事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一本好的故事書又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我就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我家孩子自己也在看,效果是真的好。

這是一套專門為6歲以下孩子編寫的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主題鮮明,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包括:膽小、自負、沒有主見、逃避問題等等。

全套一共69.9元,平均下來每本只需要6.9元,連爸爸的一包煙錢都不夠,但是寶寶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可是無價的,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呢?

制定好規矩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要覺得這是讓孩子受委屈,當孩子不遵守規則而家長卻縱容默許,你認為這是愛他的表現嗎?實際上是在傷害他們。也是同樣的道理,表現不好時,懲罰他們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讓孩子知道既定的規則是要遵守的,而實現這一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1、立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很多時候父母立下的規矩,孩子不能遵守,究其根本原因並非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立下的規矩,根本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情況,所以孩子根本無法遵守。比如我就曾給剛兩歲的孩子立下規矩:自己吃飯穿鞋,不想總麻煩別人。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父母就要狠心「立規矩」,越晚立,娃越難管教
    一上來童童就讓媽媽吃了個下馬威,一群人走過來,媽媽讓童童向叔叔阿姨問好,童童哼哧了半天才蹦出來,所幸朋友們覺得孩子小沒當回事。到了餐桌上,童童越發顯得沒規矩。大家還沒動筷子,乘媽媽不注意,童童就用手拿起面前盤子裡的肉,塞進了嘴裡。大家看了只得哈哈哈大笑,說孩子可愛,媽媽也只能一臉無奈的看著童童。事情到這還沒結束,童童後面越發不可收拾,一個勁的轉動圓盤專挑自己喜歡的菜吃,而且筷子會在菜裡翻來覆去。
  • 3-6歲是性格養成關鍵期,父母要狠心立規矩,娃越大越難管教
    3-6歲是性格養成關鍵期,父母要狠心立規矩,娃越大越難管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每家每戶基本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因此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們小時候長嘗夠了苦頭,所以長大後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如果父母們不想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就一定得抓住孩子3—6歲的性格養成關鍵期,父母們狠心立下規矩,幫助孩子更好地長大。
  • 3-6歲是立規矩「黃金期」,家長立下5個規矩,娃將來會感激你
    對父母來說,孩子懂事有規律無疑是最好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要是不調皮搗蛋,生活豈不是少了些許趣味。孩子天性愛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順從寵溺孩子,應該趁早為孩子定下規矩。特別是在3-6歲這個階段,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立規矩的黃金時期
  •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父母要狠心「立規矩」,晚了會很難管教
    相信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年齡較小,不懂事,而且身心脆弱,經不起打罵,所以生活中對孩子是比較縱容的,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卻再也無法限制孩子的行為,即便又打又罵,也擋不住孩子走上變「熊」的道路。愛的方式,決定了孩子如何成長!‍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以後好管教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以後好管教家裡有2歲寶寶的家長,能深刻體會到為什麼「2歲」會跟「可怕」這個詞連在一起!隨時隨地可能爆發的壞脾氣,你要他吃飯他說不,你要他穿衣他說不!「拒絕」成為2歲寶寶每天的主要內容!你若稍有強迫,接下來必然是撒潑打滾、大哭大鬧的情節,時時刻刻在測試著父母的耐心!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否則就晚了!家長一定要重視。對此,李玫瑾老師舉出了2個生動的例子:案例一我見過一個3歲的男孩,他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跟家長鬧,而方式就是撒潑打滾,或者摔東西、哭啼。只要家長管教引導得當,這位男孩就會變乖,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孩子的臉上留下的永久的疤痕:家長別在該給立規矩的年紀給娃吃糖
    做父母的都該看看樂樂從小就是個性張揚的小孩,不聽管教,沒有規矩,經常對父母大喊大叫。但父母都認為這是小孩的性格,就從不給他立規矩,因此樂樂非常的自我為中心,常常欺負身邊的小朋友。向家長投訴,得來的只是家長說的「多多包涵」。一天,樂樂的同學剛把鉛筆削好,樂樂就搶了他的筆,這個同學不服氣和樂樂打了起來,結果剛削好的筆尖深深的劃向了樂樂的臉頰。老師及時的把樂樂送進了醫院,但樂樂的臉上也留下了傷疤。
  • 孩子幾歲就該立規矩?學會給娃立規矩,這個年紀就該開始了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所以一個孩子的品行好壞,是依靠後天的規矩約束下影響的。從小在規矩束縛下長大的孩子,是不會變壞的,會保持著良好的品性。而沒有規矩約束的孩子,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誰都不好預測。
  • 隔輩帶娃,過了這個年齡,老人就該退出了,越晚矛盾越多
    最近就聽同事說了,這樣一個事,他的一個朋友幾年前就生個孩子,但是孩子一直由鄉下的公公婆婆幫忙照顧,夫妻兩人很難回去一趟,到今年孩子都已經四歲多,快五歲了,之前放假就想著去看一下孩子,剛開始孩子還好,但相處了一下,就發現孩子十分的霸道蠻橫。
  • 孩子3歲前有些規矩不立就晚了,你立了嗎
    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當他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並沒有對他進行制止,孩子就會理解為,這件事情是被允許的。家長對孩子的負責任不僅僅是要讓孩子吃飽穿暖,還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把孩子給教育好,這些都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尤其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所有的規矩都需要父母一點一點的教給他、給他立起來。那麼,家長給孩子立規矩,幾歲合適呢?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是最頭疼的。因為他們尚未擺脫稚氣,也不夠獨立,可偏偏叛逆性極強,最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如果家長處理得不好,就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甚至在孩子成年後也無法恢復,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一家人,從此漸漸疏遠。
  •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可別被欺騙了,超過這個年齡父母就該著急了
    文|文兒從孩子出生到稍微長大一點,走路、說話這些都要學會。若是相比於其他孩子,自己孩子遲遲學不會走路說話,父母肯定要擔心孩子會不會出什麼問題了。然而,在孩子什麼時候開口說話這一方面,有些人就認為「說話越晚的孩子以後越聰明」,並且對此深信不疑,所以在訓練孩子說話這一方面也就不是太上心,完全讓孩子自由發揮,看他什麼時候打算開「金口」。 事實真的如此嗎?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可別被欺騙了,超過這個年齡父母就該著急了。
  • 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段就得立,別留下遺憾
    給孩子立規矩,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做起來了,不然等他長大了,家長的規矩就立不起來了。兜媽在和親戚們吃飯的時候,見到7歲的小侄子壯壯,就表現得很沒有規矩。如果家長想著孩子長大後再立規矩,那可就晚了,孩子2歲到6歲間,該立的規矩一定要立好!立規矩不能這麼做!
  • 4周歲的娃膽子大到跳床上的護欄?李玫瑾:3歲後家長給娃立規矩
    4周歲的娃膽子大到跳床上的護欄?李玫瑾:3歲後家長給娃立規矩李玫瑾是我國青少年犯罪學的教授,在跟孩子打交道的十幾年中,她發現許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理,並不是因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長久以來養成的行為習慣和負面意識導致的。因此這提示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價值觀念,為孩子的將來"保駕護航"。
  • 立規矩不及時,孩子長大就愛違逆家長,矯正惡習需從小抓起
    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立規矩"了。一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幼兒年紀尚小,並沒有規則意識,但實際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沒有及時在孩子面前立規矩的話,他長大之後就很容易會叛逆,所以立規矩要從小抓起。
  • 劉墉:父母捨不得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孩子長大後就會「長教訓」
    文/飛愛媽媽很多父母都會跟孩子做一些約定,但是每當孩子耍賴用一些行為變相讓父母妥協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棄自己的原則,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沒規矩。其實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是非常考驗父母的,如果父母狠不下心,規矩永遠立不好,最終只會給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
  • 孩子三歲之前就該開始教育了,打罵孩子是下策,給立規矩是上策
    孩子三歲之前就該開始教育了,打罵孩子是下策,給孩子立規矩是上策雖說我們經常說父母要教育孩子的職責,但是該怎麼教育確是父母面臨著的最大的問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問題受到的關注和討論度越來越高,當然關注度越高的問題越說明他是一個普遍性的比較難解決的難題
  • 給孩子定規矩的最佳年齡不是6歲,而是這個時間段,家長別弄錯了
    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T.貝裡·布雷澤爾頓曾經在《給孩子立規矩》一書中提到過,好的管教始於了解0~6歲的孩子的了解。也就是說在6歲以內這個年齡階段,給孩子立規矩是比較合適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從他自身的性格發展和心理成長,都處在一個等待塑造的階段。這時候孩子是什麼樣,對他以後的影響是很深遠。
  • 這些年齡段是「立規」黃金期,別慣著孩子,不然越大越管不住
    不少家長都會有寵著自家娃的私心,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直溺愛自家娃而沒有做出管教,娃會越大越不好管。這些年齡段是給娃&34;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越大越難管曾有這麼一件事,小俊是家裡的寶貝,自從出世以來,他一直都是受著家裡成員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