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管教孩子時,他們都清楚要給孩子制定規則,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教育實踐中,許多小朋友都不把規則當回事時,家長往往又會因為看到他們哭而心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這樣,孩子嘗到了不守規矩的甜頭,在以後的生活中,更是會屢次犯規,因為他知道,父母總是會妥協,所以更加肆無忌憚。但是,父母,讓孩子不遵守規則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顯然不是。
也許有些家長會反駁說,他們也想管教孩子,讓其遵守規則,但又不想讓孩子感到委屈。父母需要知道的是,給孩子的愛與管教並不衝突,「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而不是「管」,或者「管」根本不是目的。
家長無論是想管教孩子,還是想給孩子定規矩,都應該早一點。原因很簡單,當他們年級較小的時候,往往更具可塑性,越早受到約束,就越容易變得可塑。
為孩子制定規則,最好在3-6歲階段。畢竟,管教孩子最放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關鍵時期。在此階段,樹立規矩,讓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慣。
孩子到了合適的年齡,父母要給孩子早立規矩:
1、自律性強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自律無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過,自律的孩子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有強烈的自主性。自律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主要工具,也是消除生活痛苦的最重要途徑。
3-6歲的兒童自律可以在這些方面體現:不賴床,自己穿衣洗漱,知道按遵守秩序,排隊購買食物等。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自律是欲望的平衡,它是一種認識接受內在衝動與外在標準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並對自身利益進行調整和適應的能力。
孩子3歲可以學會把控好自己的睡覺時間,以後對於學習的情況也更好掌握。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欲望,懂得看長期利益,不需要父母督促他們學習。這絕對是一個好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
推薦家長一套書共10冊,每冊一個主題,就包括了學習其實很簡單、我要當學霸、我在為自己讀書等為主題的故事,其實都是幫助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並且培養了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更自律。
2、誠實,不撒謊
撒謊的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想要隱瞞自己所犯的錯誤,或者認為會讓父母生氣的事情。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免丟面子,或是得到別人的認可,選擇了說謊。
然而,不管是什麼原因說謊,即便與孩子的素質無關,卻依然為他們播下了壞習慣的種子。如果不加以引導,壞習慣的小種子很容易長成參天大樹。因此在這期間,若是發現了孩子有這個壞習慣,一定要教育他們不能說謊,做誠實的孩子。
3、懂得分享,學會幫助他人
人類是群居生物,沒有人可以做到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不需要任何人的支持,就可以在這個社會中生存。所以,學會分享和學會幫助別人是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第一個接觸的小群體都是幼兒園,經常使用詞彙是「我的」「我不要」。這些詞彙是孩子天生的本能。只要把他扔到人群當中,一點點的競爭就能刺激他,讓他自行學會。
然而,僅僅依靠這些本能,也無法讓其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因此,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和學會幫助他人。
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離開家庭,他們會對環境感到不安全。如果他們不懂得分享,交到朋友的可能性便更低,無疑會使情況更糟,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情結和性格內向。
大多數的家長都想知道,怎樣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好性格。對家長來說讓孩子養成好性格也需要方法,有些時候你跟他講道理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很多家長就在這一個環節落下了,而讓孩子懂得道理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從故事中學會。
孩子們對故事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一本好的故事書又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我就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我家孩子自己也在看,效果是真的好。
這是一套專門為6歲以下孩子編寫的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主題鮮明,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包括:膽小、自負、沒有主見、逃避問題等等。
全套一共69.9元,平均下來每本只需要6.9元,連爸爸的一包煙錢都不夠,但是寶寶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可是無價的,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呢?
制定好規矩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要覺得這是讓孩子受委屈,當孩子不遵守規則而家長卻縱容默許,你認為這是愛他的表現嗎?實際上是在傷害他們。也是同樣的道理,表現不好時,懲罰他們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讓孩子知道既定的規則是要遵守的,而實現這一目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