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
考題分層訓練
考點1 質量守恆定律
1.[2019· 黔南]化學反應前後肯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①原子數目 ②分子數目 ③元素種類 ④物質種類 ⑤原子種類 ⑥物質的總質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
C.①②⑥D.②③⑤
2.[2019·衢州]1784年,科學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氣」的燃燒,發現燃燒產物只有水,據此判斷「人工空氣」是()
A.氫氣B.氮氣
C.二氧化碳D.氧氣
3.[2019·湘西]我國歷史悠久,「四大發明」聞名世界,其中「火藥」是「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爆炸的化學方程式為S+2KNO3+3CK2S+X↑+3CO2↑,其中X的化學式為()
A.N2B.NO2
C.NOD.SO2
4.[2019·貴港]在2A+3BC+2D反應中,36 gA與56 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則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
A.7∶1B.7∶8C.7∶16D.7∶32
5.[2018·連雲港]物質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5-1
A.物質c是一氧化碳
B.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C.該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發生改變
D.該反應前後,分子的個數保持不變
6.[2018·聊城]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聯繫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5-2
A.反應前後各元素化合價不變
B.該化學變化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原子
C.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分子個數比為1∶3
7.[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應之一。該反應前後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5-3
A.甲中氮、氫原子個數比為1∶3
B.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
C.兩種生成物均為化合物
D.生成的丙與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2
8.[2019·婁底]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5-4所示,則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5-4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甲可能是單質
C.丙、丁兩物質的質量變化之比為9∶10
D.乙一定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9.[2019·隨州]把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一個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後,測得反應後的質量如下表所示。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量/g
4.0
2.0
3.0
2.0
反應後的質量/g
1.2
x
2.4
5.4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x=2.0,乙可能是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是1∶2
D.丙可能是單質
考點2 化學方程式
10.[2019·邵陽]某純淨物X在氧氣中高溫煅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X+11O22Fe2O3+8SO2,則X的化學式是()
A.FeSB.FeSO4
C.FeS2 D.Fe2O3
11.[2019·涼山]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選項
反應物及
反應條件
化學反應方程式
實驗現象
A
鐵絲在氧氣中點燃
4Fe + 3O22Fe2O3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B
磷在空氣中點燃
4P + 5O22P2O5
產生大量白霧,放出大量的熱
C
將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
CO2 + H2OH2CO3
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由紫色變為藍色
D
將H2通入CuO片刻並加熱
H2 + CuOCu + H2O
黑色的粉末逐漸變為紅色,試管口有冷凝的液體滴下
12.[2019·自貢]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Fe與稀鹽酸:2Fe+6HCl2FeCl3+3H2↑
B.Ba(NO3)2溶液與稀鹽酸:Ba(NO3)2+2HClBaCl2+2HNO3
C.NaOH溶液通入二氧化碳:NaOH+CO2NaCO3+H2O
D.乙醇燃燒:C2H5OH+3O22CO2+3H2O
13.[2019·蘇州]根據下列反應事實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1)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 。
(2)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4)稀鹽酸除去鐵鏽: 。
14.[2019·重慶B]從燒煤的綠皮火車到利用電能的動車、高鐵,火車的速度更快、能源更環保。
(1)鐵路上常用鋁熱劑對鋼軌進行焊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Fe2O3Al2O3+2Fe,該反應屬於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反應,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填名稱)。
(2)綠皮車使用的煤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常溫下呈液態的化石燃料為。煤氣化能得到更清潔的能源,煤氣化的部分反應為C+CO22CO、C+H2OCO+H2。關於上述兩個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
A.都是化合反應
B.生成物都易燃
C.反應物都是單質與氧化物
考點3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5.向盛有10 g銅鋁合金樣品的燒杯中加入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後,測得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為109.4 g,則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
A.73%B.54%C.46%D.27%
16.用1 000 t含有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97%的生鐵的質量約是()
A.560 tB.571 tC.577 tD.583 t
17.實驗室加熱氯酸鉀(KClO3)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28.0 g製取氧氣,完全反應後剩餘固體質量為18.4 g。請計算:
(1)生成氧氣的質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
18.[2019·安徽]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發明了侯氏制鹼法,其反應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請計算:
(1)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2)生產8.4 t碳酸氫鈉,理論上需要氯化鈉的質量。
考點1 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
1.[2018·煙臺]工業上用甲和乙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丙和X,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5所示。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質量比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圖5-5
A.丙屬於單質
B.參加反應的乙與生成的丙分子個數之比為1∶1
C.物質X中含三種元素
D.甲這種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2.[2018·宜昌]在一密閉的容器中,一定質量的炭粉與過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充分反應,容器內各相關量與時間(從反應開始計時)的對應關係正確的是()
圖5-6
3.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質量守恆定律,做了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如圖5-7)。同學們觀察到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產生的大量白煙瀰漫到空氣中,最後在石棉網上得到一些白色固體。
圖5-7
(1)請寫出鎂條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同學們稱量發現:在石棉網上收集到的產物質量小於鎂條質量。有人認為這個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恆定律,你認為出現這樣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紅按圖5-8所示裝置改進實驗,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還發現產物中有少量黃色固體。
圖5-8
提出問題 黃色固體是什麼?
查閱資料 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②鎂能與氮氣劇烈反應生成黃色固體氮化鎂(Mg3N2);③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生氨,該氣體能使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作出猜想 黃色固體是Mg3N2。
實驗探究 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反思與交流
①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②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於O2的含量,可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物MgO卻遠多於Mg3N2,合理的解釋是
。
③同學們又聯想到氫氣能夠在氯氣中燃燒,於是對燃燒條件又有了新的認識:
。
考點2 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的綜合運用
4.為避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汙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給汽車安裝尾氣淨化裝置,其淨化原理是2NO+2CON2+xC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2
B.最終排放的汽車尾氣是混合物
C.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由+2變為0
D.該反應生成的N2和CO2的質量比為1∶2
5.[2018·貴港]把8.9 g鎂鋅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產生0.4 g H2,在上述反應後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後生成NaCl的質量為()
A.23.4 gB.29.25 g
C.30.5 gD.26.25 g
6.[2019·衡陽]將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氣置於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質
丙醇
氧氣
水
二氧化碳
X
反應前質量/g
6.0
14.8
0
0.4
0
反應後質量/g
0
2
7.2
9.2
a
A.表中a的值為2.8
B.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6∶11
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該反應屬於分解反應
考點3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7.某市石灰石資源豐富,一課外小組同學取石灰石樣品12 g於燒杯中,向盛有樣品的燒杯中加入足量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充分反應,所用稀鹽酸質量(用X表示)和燒杯中剩餘固體質量(用Y表示)如圖5-9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溶於水也不與酸反應)。請計算下列問題。
圖5-9
(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2)充分反應後共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8.[2015·呼和浩特一模]有鐵粉和銅粉的均勻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取該混合物與稀硫酸反應,所得數據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取用金屬混合物的質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質量/g
100
200
100
反應後過濾,得乾燥固體的質量/g
4
4
13
請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10 g混合物中所含鐵粉的質量為。
(2)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列式計算,寫出相關的文字和計算過程)
(3)若取用金屬混合物15 g,加入120 g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計算結果精確到0.1%)
9.[2019·泰安]長期使用的熱水鍋爐會產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某興趣小組為了測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將6 g水垢粉碎放在燒杯中,然後向其中加入40 g某濃度的稀鹽酸,使之充分反應(水垢中除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外都不與稀鹽酸反應)。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反應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燒杯內所盛物質的總質量/g
46.0
45.2
44.8
45.1
44.1
43.9
43.8
43.8
43.8
(1)表中有一數據是不合理的,該數據的測得時間是第min。
(2)計算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至0.1%)
10.[2019·宿遷]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測定實驗室中某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不考慮黃銅中的其他雜質),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過程。稱量10 g粉末狀黃銅樣品放入燒杯中,量取45 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後,測定生成氫氣的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體積/mL
15
15
15
生成氫氣的質量/g
m
0.04
0.02
試求:
(1)m的數值為。
(2)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
考題分層訓練
夯實基礎
1.B[解析]化學變化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反應前後物質種類不同,因此,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種類一定發生改變;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進行重新組合,形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該過程中,分子種類一定改變,分子數目可能不變,原子種類、數目一定不變,所以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元素種類、質量不變,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綜合以上分析,化學反應前後肯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①原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⑤原子種類,⑥物質的總質量。
2.A[解析]氫氣具有可燃性,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
3.A[解析]化學方程式2KNO3+3C+SK2S+X↑+3CO2↑中,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K、N、S、O、C原子的個數在反應前為2、2、1、6、3,根據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不變,可推出X的化學式為N2。
4.B[解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生成的D的質量為36 g+56 g-28 g=64 g,設D的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
2A+3BC+2D
14 2x
28 g 64 g
=x=16
則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14∶16=7∶8。
5.D[解析]本題考查微觀示意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關係。由微觀示意圖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O2+CH4c+2H2O。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個數均不發生改變可推知,c物質的化學式為CO2,故A、C錯誤;該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質量不發生變化,符合質量守恆定律,B錯誤;由化學方程式可知,2個氧分子和1個甲烷分子發生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和1個二氧化碳分子,反應前後分子個數保持不變,故D正確。
6.D[解析]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CO2和H2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轉化為化工原料C2H4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C2H4+4H2O。反應前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反應後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所以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並不是不變的,故A錯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沒有發生改變,故B錯誤;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所以該反應也符合質量守恆定律,故C錯誤;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是2∶6=1∶3,故D正確。
7.D[解析]圖示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甲為NH3,氮、氫原子個數比為1∶3;乙為O2,其相對分子質量為32;兩種生成物為NO和H2O,它們均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都是化合物;生成的
丙(NO)與丁(H2O)的分子個數比為化學式前的計量數之比,即4∶6=2∶3。
8.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質量守恆定律的知識點。根據圖示可知,甲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減小,為反應物;乙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不變,可能為催化劑或者雜質;丙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增大,為生成物;丁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減小,為反應物,結合可知,化學方程式可能為甲+丁乙。該反應為化合反應,故A錯誤;甲可能是單質,如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故B正確;丙、丁的質量變化之比為(36%-25%)∶(48%-40%)=11∶8,故C錯誤;乙可能是雜質,故D錯誤。
9.C[解析]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質量減少,生成物質量增加。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反應前後,甲減少了4.0 g-1.2 g=2.8 g,丙減少了3.0 g-2.4 g=0.6 g,丁增加了5.4 g-2.0 g=3.4 g,甲、丙減少的質量之和等於丁增加的質量,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該反應可表示為甲+丙丁。參加反應的甲、丙質量比為2.8 g∶0.6 g=14∶3。
10.C[解析]由純淨物X在氧氣中高溫煅燒的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4個Fe原子,22個O原子,8個S原子,反應物中已有22個O原子,所以4X中含4個Fe原子和8個S原子,X中含1個Fe原子,2個S原子,化學式為FeS2。
11.D[解析]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應該是四氧化三鐵;磷在空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產生的是大量的白煙;將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生成碳酸,能使溶液顏色變為紅色。
12.D[解析]鐵在稀鹽酸中發生反應生成物為FeCl2,不是FeCl3,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故A錯誤;Ba(NO3)2溶液與稀鹽酸混合時,不會產生沉澱、氣體或水,該反應不能發生,故B錯誤;NaOH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的化學式為Na2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故C錯誤;乙醇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2CO2+3H2O,故D正確。
13.(1)NaHCO3+HClNaCl+CO2↑+H2O
(2)Fe+CuSO4Cu+FeSO4
(3)CO2+Ca(OH)2CaCO3↓+H2O
(4)Fe2O3+6HCl2FeCl3+3H2O
14.(1)置換 氧化鐵
(2)石油 A
[解析](1)單質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單質鐵和氧化鋁,屬於置換反應;化學反應中物質得到氧發生的是氧化反應,物質失去氧發生的是還原反應,該反應中氧化鐵失去氧元素被還原成單質鐵,發生了還原反應。(2)三大化石燃料中煤是固態、石油是液態、天然氣是氣態。題中所述兩個反應中,前者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於化合反應,後者生成物有兩種,不屬於化合反應,A錯誤;兩個反應的生成物一氧化碳、氫氣都是可燃性氣體,B正確;兩個反應都是碳單質分別和氧化物二氧化碳、水反應,C正確。
15.C[解析]反應後產生的氫氣質量為10 g+100 g-109.4 g=0.6 g。
設參加反應的鋁的質量是x。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x0.6 g
=x=5.4 g
銅的質量為10 g-5.4 g=4.6 g,
則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100%=46%。
16.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有關不純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先利用純度=×100%,求出純淨的氧化鐵的質量,再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冶煉出鐵的質量,最後再利用純度公式算出生鐵質量。
參加反應的Fe2O3的質量為1 000 t×80%=800 t。
設煉出生鐵的質量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800 t 97%×x
=x≈577 t
17.解:(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28.0 g-18.4 g=9.6 g。
(2)設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 g
=
x=24.5 g
答:(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9.6 g;(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24.5 g。
18.解:(1)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6.2%。
(2)設生產8.4 t碳酸氫鈉,理論上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x。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8.584
x8.4 t
=x=5.85 t
答:(1)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26.2%;(2)生產8.4 t 碳酸氫鈉,理論上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85 t。
能力提升
1.B[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變化中的微觀示意圖。由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反應中甲、乙、丙的質量比為23∶17∶1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NH32NaNH2+H2。丙是H2,屬於單質,故A正確;參加反應的乙與生成丙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B錯誤;物質X是NaNH2,由Na、N、H三種元素組成,故C正確;甲是金屬鈉,由鈉原子直接構成,故D正確。
2.A[解析]炭粉和過量的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C+O2CO2。氣體的分子數等於化學計量數,所以反應前後氣體的分子數不變,圖像A正確;炭粉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增加,圖像B錯誤;因為炭粉的量少,所以反應完全,固體質量最後為零,圖像C錯誤;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該反應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所以物質總質量一直不變,圖像D錯誤。
3.(1)2Mg+O22MgO
(2)大量的白煙瀰漫到空氣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實驗探究取少量產物中的黃色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在試管口放置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試紙由紅色變為藍色;黃色固體是Mg3N2
反思與交流①-3
②氮氣化學性質不如氧氣活潑
③燃燒不一定需要有氧氣參加
[解析](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
(2)鎂條燃燒的同時產生大量白煙,即有氧化鎂固體小顆粒擴散到空氣中,使收集到的產物不全,所以在石棉網上收集到的產物質量小於鎂條的質量。
(3)實驗探究根據查閱的資料可知: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生氨,該氣體能使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可以取少量黃色粉末放入試管內,加入適量水,用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來檢驗是否有氨放出,若試紙變藍,則說明黃色粉末是氮化鎂。反思與交流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設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2)×3+2x=0,解得x=-3。②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於O2的含量,可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物MgO卻遠多於Mg3N2,原因是氧氣化學性質比氮氣活潑,Mg更容易與氧氣反應。③狹義的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的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的參與。
4.D[解析]本題考查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純淨物和混合物的判別、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碳、氮、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2、4,反應後的生成物中碳、氮、氧原子個數分別為x、2、2x,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x=2;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氮氣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屬於混合物;反應前氮元素存在於一氧化氮中,化合價為+2,反應後氮元素存在於氮氣中,化合價為0;該反應生成的氮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28∶(2×44)=7∶22。
5.A[解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鹽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轉化為氯化鈉中的氯元素,氯元素質量守恆。
設生成NaCl的質量為x。
2HCl~H2 ~2NaCl
2117
0.4 gx
=
x=23.4 g
故生成NaCl的質量為23.4 g。
6.D[解析]a=6.0+14.8+0.4-2-7.2-9.2=2.8,故A正確;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4.8-2)∶(9.2-0.4)=16∶11,故B正確;X中碳元素質量為6.0×-(9.2 g-0.4 g)×=1.2 g,氧元素質量為6.0 g×+(14.8 g-2 g)-7.2 g×-(9.2 g-0.4 g)×=1.6 g,1.2g+1.6 g=2.8 g,故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故C正確;反應後丙醇、氧氣質量減少,是反應物,水、二氧化碳和X質量增加,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應,故D錯誤。
7.解:(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為12 g-2 g=10 g。
(2)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反應消耗HCl的質量為y 。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44
10 gy x
=x=4.4 g
=y=7.3 g
(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4.6%。
答:(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為10 g;(2)充分反應後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
8.(1)6 g
(2)解:設100 g稀硫酸中含有溶質硫酸的質量為x。
由題可知10 g固體中含有6 g鐵,20 g中含有12 g 鐵,20 g混合物與100 g稀硫酸反應溶解鐵7 g,所以此時100 g硫酸完全反應。
Fe+H2SO4FeSO4+H2↑,
56 98
7 g x
=x=12.25 g
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12.25%。
答: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25%。
(3)17.8%
9.(1)3
(2)解:設6 g水垢中含有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6.0 g-43.8 g
=
x=5 g
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83.3%。
答:該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83.3%。
10.(1)0.04
(2)解:10 g樣品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04 g+0.04 g+0.02 g=0.1 g。
設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2
x0.1 g
=
x=3.25 g
故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100%=67.5%。
答: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