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

2022-01-13 旺旺化學工作室

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

 

考題分層訓練

 

考點1 質量守恆定律

1.[2019· 黔南]化學反應前後肯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①原子數目  ②分子數目  ③元素種類  ④物質種類  ⑤原子種類  ⑥物質的總質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

C.①②⑥D.②③⑤ 

2.[2019·衢州]1784年,科學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氣」的燃燒,發現燃燒產物只有水,據此判斷「人工空氣」是()

A.氫氣B.氮氣

C.二氧化碳D.氧氣 

3.[2019·湘西]我國歷史悠久,「四大發明」聞名世界,其中「火藥」是「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爆炸的化學方程式為S+2KNO3+3CK2S+X↑+3CO2↑,其中X的化學式為()

A.N2B.NO2

C.NOD.SO2

4.[2019·貴港]在2A+3BC+2D反應中,36 gA與56 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則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

A.7∶1B.7∶8C.7∶16D.7∶32

5.[2018·連雲港]物質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5-1

A.物質c是一氧化碳

B.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C.該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發生改變

D.該反應前後,分子的個數保持不變

6.[2018·聊城]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聯繫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5-2

A.反應前後各元素化合價不變

B.該化學變化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原子

C.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分子個數比為1∶3

7.[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應之一。該反應前後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5-3

A.甲中氮、氫原子個數比為1∶3

B.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

C.兩種生成物均為化合物

D.生成的丙與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2

8.[2019·婁底]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5-4所示,則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5-4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甲可能是單質

C.丙、丁兩物質的質量變化之比為9∶10

D.乙一定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9.[2019·隨州]把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一個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後,測得反應後的質量如下表所示。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物質

反應前的質量/g

4.0

2.0

3.0

2.0

反應後的質量/g

1.2

x

2.4

5.4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x=2.0,乙可能是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是1∶2

D.丙可能是單質

考點2 化學方程式

10.[2019·邵陽]某純淨物X在氧氣中高溫煅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X+11O22Fe2O3+8SO2,則X的化學式是()

A.FeSB.FeSO4

C.FeS2 D.Fe2O3

11.[2019·涼山]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選項

反應物及

反應條件

化學反應方程式

實驗現象

A

 鐵絲在氧氣中點燃

4Fe + 3O22Fe2O3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B

 磷在空氣中點燃

4P + 5O22P2O5

 產生大量白霧,放出大量的熱

C

 將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

CO2 + H2OH2CO3

 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由紫色變為藍色

D

 將H2通入CuO片刻並加熱

H2 + CuOCu + H2O

 黑色的粉末逐漸變為紅色,試管口有冷凝的液體滴下

12.[2019·自貢]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Fe與稀鹽酸:2Fe+6HCl2FeCl3+3H2↑

B.Ba(NO3)2溶液與稀鹽酸:Ba(NO3)2+2HClBaCl2+2HNO3

C.NaOH溶液通入二氧化碳:NaOH+CO2NaCO3+H2O

D.乙醇燃燒:C2H5OH+3O22CO2+3H2O

 

13.[2019·蘇州]根據下列反應事實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1)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 。 

(2)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4)稀鹽酸除去鐵鏽: 。  

14.[2019·重慶B]從燒煤的綠皮火車到利用電能的動車、高鐵,火車的速度更快、能源更環保。

(1)鐵路上常用鋁熱劑對鋼軌進行焊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Fe2O3Al2O3+2Fe,該反應屬於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反應,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填名稱)。 

(2)綠皮車使用的煤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常溫下呈液態的化石燃料為。煤氣化能得到更清潔的能源,煤氣化的部分反應為C+CO22CO、C+H2OCO+H2。關於上述兩個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 

A.都是化合反應

B.生成物都易燃

C.反應物都是單質與氧化物

考點3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5.向盛有10 g銅鋁合金樣品的燒杯中加入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後,測得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為109.4 g,則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

A.73%B.54%C.46%D.27%

16.用1 000 t含有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97%的生鐵的質量約是()

A.560 tB.571 tC.577 tD.583 t

17.實驗室加熱氯酸鉀(KClO3)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28.0 g製取氧氣,完全反應後剩餘固體質量為18.4 g。請計算:

(1)生成氧氣的質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

 

 

 

 

 

 

 

 

18.[2019·安徽]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發明了侯氏制鹼法,其反應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請計算:

(1)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2)生產8.4 t碳酸氫鈉,理論上需要氯化鈉的質量。

 

 

 

 

 

 

 

 

 

 

考點1 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

1.[2018·煙臺]工業上用甲和乙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丙和X,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5-5所示。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質量比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圖5-5

A.丙屬於單質

B.參加反應的乙與生成的丙分子個數之比為1∶1

C.物質X中含三種元素

D.甲這種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2.[2018·宜昌]在一密閉的容器中,一定質量的炭粉與過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充分反應,容器內各相關量與時間(從反應開始計時)的對應關係正確的是()

 

圖5-6

3.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質量守恆定律,做了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如圖5-7)。同學們觀察到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產生的大量白煙瀰漫到空氣中,最後在石棉網上得到一些白色固體。

 

圖5-7

(1)請寫出鎂條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同學們稱量發現:在石棉網上收集到的產物質量小於鎂條質量。有人認為這個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恆定律,你認為出現這樣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紅按圖5-8所示裝置改進實驗,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還發現產物中有少量黃色固體。

 

圖5-8

提出問題 黃色固體是什麼?

查閱資料 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②鎂能與氮氣劇烈反應生成黃色固體氮化鎂(Mg3N2);③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生氨,該氣體能使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作出猜想 黃色固體是Mg3N2。

實驗探究 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反思與交流 

①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②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於O2的含量,可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物MgO卻遠多於Mg3N2,合理的解釋是 

。 

③同學們又聯想到氫氣能夠在氯氣中燃燒,於是對燃燒條件又有了新的認識:

。 

考點2 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的綜合運用

4.為避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汙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給汽車安裝尾氣淨化裝置,其淨化原理是2NO+2CON2+xC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2

B.最終排放的汽車尾氣是混合物

C.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由+2變為0

D.該反應生成的N2和CO2的質量比為1∶2

5.[2018·貴港]把8.9 g鎂鋅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產生0.4 g H2,在上述反應後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後生成NaCl的質量為()

A.23.4 gB.29.25 g

C.30.5 gD.26.25 g

6.[2019·衡陽]將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氣置於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質

丙醇

氧氣

二氧化碳

X

反應前質量/g

6.0

14.8

0

0.4

0

反應後質量/g

0

2

7.2

9.2

a

A.表中a的值為2.8

B.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6∶11

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該反應屬於分解反應

考點3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7.某市石灰石資源豐富,一課外小組同學取石灰石樣品12 g於燒杯中,向盛有樣品的燒杯中加入足量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充分反應,所用稀鹽酸質量(用X表示)和燒杯中剩餘固體質量(用Y表示)如圖5-9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溶於水也不與酸反應)。請計算下列問題。

 

圖5-9

(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2)充分反應後共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8.[2015·呼和浩特一模]有鐵粉和銅粉的均勻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取該混合物與稀硫酸反應,所得數據如表所示:


取用金屬混合物的質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質量/g

100

200

100

反應後過濾,得乾燥固體的質量/g

4

4

13

請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10 g混合物中所含鐵粉的質量為。 

(2)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列式計算,寫出相關的文字和計算過程)

(3)若取用金屬混合物15 g,加入120 g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計算結果精確到0.1%) 

 

 

 

 

 

 

 

 

9.[2019·泰安]長期使用的熱水鍋爐會產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某興趣小組為了測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將6 g水垢粉碎放在燒杯中,然後向其中加入40 g某濃度的稀鹽酸,使之充分反應(水垢中除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外都不與稀鹽酸反應)。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反應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燒杯內所盛物質的總質量/g

46.0

45.2

44.8

45.1

44.1

43.9

43.8

43.8

43.8

(1)表中有一數據是不合理的,該數據的測得時間是第min。 

(2)計算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至0.1%)

 

 

 

 

 

 

 

10.[2019·宿遷]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測定實驗室中某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不考慮黃銅中的其他雜質),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過程。稱量10 g粉末狀黃銅樣品放入燒杯中,量取45 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後,測定生成氫氣的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體積/mL

15

15

15

生成氫氣的質量/g

m

0.04

0.02

試求:

(1)m的數值為。 

(2)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

考題分層訓練

夯實基礎

1.B[解析]化學變化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反應前後物質種類不同,因此,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種類一定發生改變;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進行重新組合,形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該過程中,分子種類一定改變,分子數目可能不變,原子種類、數目一定不變,所以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元素種類、質量不變,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綜合以上分析,化學反應前後肯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①原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⑤原子種類,⑥物質的總質量。

2.A[解析]氫氣具有可燃性,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

3.A[解析]化學方程式2KNO3+3C+SK2S+X↑+3CO2↑中,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K、N、S、O、C原子的個數在反應前為2、2、1、6、3,根據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不變,可推出X的化學式為N2。

4.B[解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生成的D的質量為36 g+56 g-28 g=64 g,設D的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

2A+3BC+2D

14  2x

28 g  64 g

=x=16

則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14∶16=7∶8。

5.D[解析]本題考查微觀示意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關係。由微觀示意圖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O2+CH4c+2H2O。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個數均不發生改變可推知,c物質的化學式為CO2,故A、C錯誤;該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質量不發生變化,符合質量守恆定律,B錯誤;由化學方程式可知,2個氧分子和1個甲烷分子發生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和1個二氧化碳分子,反應前後分子個數保持不變,故D正確。

6.D[解析]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CO2和H2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轉化為化工原料C2H4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C2H4+4H2O。反應前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反應後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所以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並不是不變的,故A錯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沒有發生改變,故B錯誤;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所以該反應也符合質量守恆定律,故C錯誤;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是2∶6=1∶3,故D正確。

7.D[解析]圖示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甲為NH3,氮、氫原子個數比為1∶3;乙為O2,其相對分子質量為32;兩種生成物為NO和H2O,它們均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都是化合物;生成的

丙(NO)與丁(H2O)的分子個數比為化學式前的計量數之比,即4∶6=2∶3。

8.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質量守恆定律的知識點。根據圖示可知,甲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減小,為反應物;乙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不變,可能為催化劑或者雜質;丙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增大,為生成物;丁物質反應後質量分數減小,為反應物,結合可知,化學方程式可能為甲+丁乙。該反應為化合反應,故A錯誤;甲可能是單質,如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故B正確;丙、丁的質量變化之比為(36%-25%)∶(48%-40%)=11∶8,故C錯誤;乙可能是雜質,故D錯誤。

9.C[解析]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質量減少,生成物質量增加。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反應前後,甲減少了4.0 g-1.2 g=2.8 g,丙減少了3.0 g-2.4 g=0.6 g,丁增加了5.4 g-2.0 g=3.4 g,甲、丙減少的質量之和等於丁增加的質量,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該反應可表示為甲+丙丁。參加反應的甲、丙質量比為2.8 g∶0.6 g=14∶3。

10.C[解析]由純淨物X在氧氣中高溫煅燒的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4個Fe原子,22個O原子,8個S原子,反應物中已有22個O原子,所以4X中含4個Fe原子和8個S原子,X中含1個Fe原子,2個S原子,化學式為FeS2。

11.D[解析]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應該是四氧化三鐵;磷在空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產生的是大量的白煙;將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生成碳酸,能使溶液顏色變為紅色。

12.D[解析]鐵在稀鹽酸中發生反應生成物為FeCl2,不是FeCl3,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故A錯誤;Ba(NO3)2溶液與稀鹽酸混合時,不會產生沉澱、氣體或水,該反應不能發生,故B錯誤;NaOH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的化學式為Na2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故C錯誤;乙醇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2CO2+3H2O,故D正確。

13.(1)NaHCO3+HClNaCl+CO2↑+H2O

(2)Fe+CuSO4Cu+FeSO4

(3)CO2+Ca(OH)2CaCO3↓+H2O

(4)Fe2O3+6HCl2FeCl3+3H2O

14.(1)置換 氧化鐵

(2)石油 A

[解析](1)單質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單質鐵和氧化鋁,屬於置換反應;化學反應中物質得到氧發生的是氧化反應,物質失去氧發生的是還原反應,該反應中氧化鐵失去氧元素被還原成單質鐵,發生了還原反應。(2)三大化石燃料中煤是固態、石油是液態、天然氣是氣態。題中所述兩個反應中,前者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於化合反應,後者生成物有兩種,不屬於化合反應,A錯誤;兩個反應的生成物一氧化碳、氫氣都是可燃性氣體,B正確;兩個反應都是碳單質分別和氧化物二氧化碳、水反應,C正確。

15.C[解析]反應後產生的氫氣質量為10 g+100 g-109.4 g=0.6 g。

設參加反應的鋁的質量是x。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x0.6 g

=x=5.4 g

銅的質量為10 g-5.4 g=4.6 g,

則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100%=46%。

16.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有關不純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先利用純度=×100%,求出純淨的氧化鐵的質量,再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冶煉出鐵的質量,最後再利用純度公式算出生鐵質量。

參加反應的Fe2O3的質量為1 000 t×80%=800 t。

設煉出生鐵的質量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800 t  97%×x

=x≈577 t

17.解:(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28.0 g-18.4 g=9.6 g。

(2)設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 g

=

x=24.5 g

答:(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9.6 g;(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24.5 g。

18.解:(1)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6.2%。

(2)設生產8.4 t碳酸氫鈉,理論上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x。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8.584

x8.4 t

=x=5.85 t

答:(1)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26.2%;(2)生產8.4 t 碳酸氫鈉,理論上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85 t。

能力提升

1.B[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變化中的微觀示意圖。由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反應中甲、乙、丙的質量比為23∶17∶1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NH32NaNH2+H2。丙是H2,屬於單質,故A正確;參加反應的乙與生成丙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B錯誤;物質X是NaNH2,由Na、N、H三種元素組成,故C正確;甲是金屬鈉,由鈉原子直接構成,故D正確。

2.A[解析]炭粉和過量的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C+O2CO2。氣體的分子數等於化學計量數,所以反應前後氣體的分子數不變,圖像A正確;炭粉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增加,圖像B錯誤;因為炭粉的量少,所以反應完全,固體質量最後為零,圖像C錯誤;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該反應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所以物質總質量一直不變,圖像D錯誤。

3.(1)2Mg+O22MgO

(2)大量的白煙瀰漫到空氣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實驗探究取少量產物中的黃色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在試管口放置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試紙由紅色變為藍色;黃色固體是Mg3N2

反思與交流①-3

②氮氣化學性質不如氧氣活潑

③燃燒不一定需要有氧氣參加

[解析](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

(2)鎂條燃燒的同時產生大量白煙,即有氧化鎂固體小顆粒擴散到空氣中,使收集到的產物不全,所以在石棉網上收集到的產物質量小於鎂條的質量。

(3)實驗探究根據查閱的資料可知: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生氨,該氣體能使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可以取少量黃色粉末放入試管內,加入適量水,用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來檢驗是否有氨放出,若試紙變藍,則說明黃色粉末是氮化鎂。反思與交流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設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2)×3+2x=0,解得x=-3。②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於O2的含量,可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物MgO卻遠多於Mg3N2,原因是氧氣化學性質比氮氣活潑,Mg更容易與氧氣反應。③狹義的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的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的參與。

4.D[解析]本題考查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純淨物和混合物的判別、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碳、氮、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2、4,反應後的生成物中碳、氮、氧原子個數分別為x、2、2x,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x=2;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氮氣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屬於混合物;反應前氮元素存在於一氧化氮中,化合價為+2,反應後氮元素存在於氮氣中,化合價為0;該反應生成的氮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28∶(2×44)=7∶22。

5.A[解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鹽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轉化為氯化鈉中的氯元素,氯元素質量守恆。

設生成NaCl的質量為x。

2HCl~H2 ~2NaCl

 2117

0.4 gx

=

x=23.4 g

故生成NaCl的質量為23.4 g。

6.D[解析]a=6.0+14.8+0.4-2-7.2-9.2=2.8,故A正確;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4.8-2)∶(9.2-0.4)=16∶11,故B正確;X中碳元素質量為6.0×-(9.2 g-0.4 g)×=1.2 g,氧元素質量為6.0 g×+(14.8 g-2 g)-7.2 g×-(9.2 g-0.4 g)×=1.6 g,1.2g+1.6 g=2.8 g,故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故C正確;反應後丙醇、氧氣質量減少,是反應物,水、二氧化碳和X質量增加,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應,故D錯誤。

7.解:(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為12 g-2 g=10 g。

(2)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反應消耗HCl的質量為y 。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44

10 gy  x

=x=4.4 g

=y=7.3 g

(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4.6%。

答:(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為10 g;(2)充分反應後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

8.(1)6 g

(2)解:設100 g稀硫酸中含有溶質硫酸的質量為x。

由題可知10 g固體中含有6 g鐵,20 g中含有12 g 鐵,20 g混合物與100 g稀硫酸反應溶解鐵7 g,所以此時100 g硫酸完全反應。

Fe+H2SO4FeSO4+H2↑,

56    98

7 g    x

=x=12.25 g

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12.25%。

答: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25%。

(3)17.8%

9.(1)3

(2)解:設6 g水垢中含有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6.0 g-43.8 g

=

x=5 g

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83.3%。

答:該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83.3%。

10.(1)0.04

(2)解:10 g樣品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04 g+0.04 g+0.02 g=0.1 g。

設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2

x0.1 g

=

x=3.25 g

故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100%=67.5%。

答: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67.5%。

 

 

相關焦點

  •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和化學方程式知識點全歸納,趕快看!
    化學中的很多知識點比較零散,很多的概念和方程式需要我們去記憶和理解!
  • 質量守恆定律練習和解析
    (填「>」「=」或「<」)(3)有同學認為白糖和水混合前後的質量也相等,說明該實驗也能驗證質量守恆定律,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答案和解析1.【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參加反應的鎂和氧氣的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鎂的質量,所以反應的鎂的質量應比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質量小;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到空氣中所以質量減少;質量守恆定律中的「質量」指的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反應物質量,不是各物質任意質量的簡單相加,12 g碳只能和32 g氧氣反應生成44 g二氧化碳。2.【解析】選B。
  • 中考重要考點:質量守恆和化學方程式知識點全歸納
    在九年級化學中,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一章是中考的難點,尤其是方程式的配平,過程中出了掌握配平方法外,注重每一步不要出錯也十分重要,這次為大家整理了這一部分的內容和方法,建議家長們分享給孩子~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一切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 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是中考必考的重點和熱點,因此,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完整理解和靈活應用是十分必要的。質量守恆定律的定義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一、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1、質量守恆的原因:化學變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分子破裂成為原子,原子重新排列和組合構成新分子的過程。由於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 化學反應方程式(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定義: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判斷下列變化能否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1.10g糖溶於90g水形成100g糖水 溶解不屬於化學變化2.100g冰融化成100g水 熔化不屬於化學變化
  • 質量守恆定律
    5範圍①質量守恆定律適用的範圍是所有化學變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變化;②質量守恆定律揭示的是質量守恆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恆。質量概念的發展使質量守恆原理也有了新的發展,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通過質能關係合併為一條守恆定律,即(在物理學中)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簡稱質能守恆定律)。7應用領域物理應用物理方面,質量守恆主要應用於解決熱學問題以及功能轉換,化學應用化學方面,質量守恆主要用於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化學元素物質的量計算,主要遵循下列規則。
  • 質量守恆定律知識點
    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2)對概念的理解:①質量守恆定律只適用於化學反應,不能用於物理變化例如,將2g水加熱變成2g水蒸氣,這一變化前後質量雖然相等,但這是物理變化,不能說它遵守質量守恆定律。②質量守恆定律指的是「質量守恆」,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恆,如對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氣體的反應來說,反應前後的總質量守恆,但是其體積卻不一定守恆。
  • 質量守恆定律的多種考法——中考化學複習策略(四)
    今天說說質量守恆定律在中考中的各種題型:質量守恆定律可以說是化學中考的重頭戲,分值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研究近幾年的中考題不難發現,中考試題中質量守恆定律的考查主要是以下幾項內容:一、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題型示例和解析:
  • 質量守恆定律,中考化學計算題!學生一定要知道的計算題的基礎
    顫抖吧化學質量守恆定律1. 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由於只是發生了原子間的重新組合,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並沒有發生變化,原子的質量也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3)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①解釋常見化學現象中的質量關係,如:鐵生鏽質量增加,木炭燃燒成灰質量減少等。
  • 廚房中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
  • 【微課觀摩】質量守恆定律
    適用於初中化學多個版本教材的新課、複習課教授,其中人教版是九年級化學第五單元第一節第一課時《質量守恆定律》第91-95頁內容。微課中考複習階段也可用。二、教學目標1. 從宏觀和微觀角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和本質2. 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通過量化實驗及其分析,獲得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三、 教學重點:從宏觀和微觀角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和本質。
  • 質量守恆定律知識點總結!收藏專用!
    知識點一 :質量守恆定律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一切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注意:(1)不能用物理變化來說明質量守恆定律:如2g水加熱變成2g水,不能用來說明質量守恆定律;(2)注意「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能遺漏任一反應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強調的是質量守恆,不包括體積等其它方面的守恆;(4)正確理解「參加」的含義,沒有參加反應或者反應後剩餘物質的質量不要計算在內。
  • 初中化學考點總結:化學方程式
    在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知道質量守恆定律。所以,我們先來看質量守恆定律。質量守恆定律是我們書寫化學方程式,以及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相關計算的依據。2.化學方程式定義: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化學方程式也叫反應方程式,簡稱反應式。
  •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學八年級《課題質量守恆定律》教案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質量守恆定律。 第二課時:化學方程式。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創設問題情境] 有個商人來我校設立了三個投資項目:點石成金,水變石油,骨變鑽石。請大家給點意見。其實不僅僅這四個實驗如此,無數的實驗證明,反應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等,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 [總結並板書] [強調]質量守恆定律指的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而不是有多少反應物,一定注意「參加」二字的真正含義。
  • 九年級化學——化學方程式
    如果說文字是文學家的浪漫,那麼屬於化學家的浪漫就應該是——化學方程式了,短短的幾個字母符號,卻反映了這個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簡單中卻有著不變的真理。之前我們有學習過質量守恆定律,也了解了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變化中的應用,並且,在前面學習氧氣的時候,我們也接觸了花絮反應式,緊接其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化學方程式,掌握如何去配平化學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有很多:奇數配偶、觀察法等等,就讓大家跟隨小光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配平。
  • 中考化學重難點解剖:化學方程式知識要點梳理
    考點1質量守恆定律⒈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⒉質量守恆定律的分析歸納⒌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1)根據質量守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2)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化學反應中的一些簡單的現象和問題。(3)判斷化學反應中某種物質的組成。(4)確定化學反應中某種物質的化學式。
  • 中考化學:質量守恆與化學方程式典型題專項匯總!考前必刷
    化學,是我們初三之後才會學習到的一門學科,但是這門學科在中考時候的分值卻是和生物以及物理同等的高的存在著,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化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的確,在進入高中之後化學可還算是主科的。那麼,今天老師要和大家講的是中考化學當中的質量守恆與化學方程式部分,這一部分可以說是重難點了,很多同學在學習這一章節的時候,都會有難度太大,原理太複雜很難理解等感受。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畢竟初中化學的總體學習時間只有一年。
  • 化學方程式知識點總結
    關於化學式的書寫一定要掌握,並且正確計算,因為它將影響到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務必理解清楚。學完了化學式的書寫,以及化合價的計算,最終我們需要將其運用於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因為化學中離不開化學反應,根據化學反應來進行相關計算,則離不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今天我們一起來總結化學方程式的相關知識點。
  • 2021年初中化學方程式: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化學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這樣,化學方程式不僅表達了物質在質的方面的變化關係,即什麼是反應物質和什麼是生成物質,而且還表達物質在量的方面的變化關係,即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的質量關係,同時包括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的微粒個數關係,這是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依據。
  • 質量守恆定律與元素、化學式、化學計量數的推斷
    [考情剖析]此知識點在全國中考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知識比較單一,主要考查學生如何利用化學方程式,結合質量守恆定律書寫某未知物質的化學式,一般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出現。根據反應方程式:3Cu+ 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測X的化學式是(C)A. N2O3B. NO2C. N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