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一 :質量守恆定律
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一切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注意:
(1)不能用物理變化來說明質量守恆定律:如2g水加熱變成2g水,不能用來說明質量守恆定律;
(2)注意「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能遺漏任一反應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強調的是質量守恆,不包括體積等其它方面的守恆;
(4)正確理解「參加」的含義,沒有參加反應或者反應後剩餘物質的質量不要計算在內。
知識點二:質量守恆的原因
從微觀角度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反應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化學變化反應前後
五個不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目不變
原子的質量不變
(宏觀)元素的種類不變
反應物和生產物總質量不變
兩個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種類一定改變
(微觀)構成物質的粒子一定改變
一個可能改變:
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知識點三:化學方程式
1.定義:
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2.意義:
表達的意義有哪些?
(1)表示反應物是C和O2;
(2)表示生成物是CO2;
(3)表示反應條件是點燃;
(4)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相對分子量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
(5)各物質的粒子數量比=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6)氣體反應物與氣體生產物的體積比=化學計量數之比。
讀法:
1.宏觀: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
2.微觀:每 1 個碳原子和 1 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1 個二氧化碳分子;
3.質量:每 12 份質量的碳和 32 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 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各種符號的讀法:
「+」讀作「和」或「跟」,「===」讀作「反應生產」。
知識點四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1.翻譯:正確書寫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化學式(注意左反應右生成);
2.配平: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一般為整數);
3.標註:
①註明反應發生的外加條件(如加熱、點燃、催化劑、高溫、通電等);
②用等號把反應物與生成物連接起來;
③生成物中不同於反應物狀態的氣體和沉澱要用「↑」和「↓」標明。
知識點五: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
1.分數配平法
特徵是:有單質參加反應或有單質生成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萬能配平法」,即先將化學方程式中「單質外」元素原子配平,最後再添加適當分數配平「單質」元素原子。
(圖片看不清可以點擊大圖查看)
2.觀察法
步驟有:(1)通過觀察,從化學式比較複雜的一種生成物推求出有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計量數。
(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係數再找出其它化學式的計量數。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礎。多用於「複分解反應、置換反應」等類型方程式的配平和最後的檢查。
3.最小公倍數法
方法是: 找左右兩邊各出現一次且原子數變化較大的元素;求該元素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用該最小公倍數除以各自的原子個數,所得的值就是對應物質的計量數。
4.定「1」法
思路是:從組成或原子數較複雜的化學式入手,令其計量數為「1」;推求其它化學式計量數。某些方面類似「分數配平法」
5.奇偶配平法
方法是:某元素在式子裡出現的次數較多,且各端的原子總數是一奇一偶。選定該元素作為配平的起點,先把奇數變為最小的偶數(即乘以2),再確定其它化學式的計量數。
6.待定係數法(又叫萬能配平法)
原理是:化學反應前後「二不變」---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對於比較複雜的化學方程式可採用此法,做法是先在各化學式前加上字母計量數,再根據守恆列出等量關係即方程組,最後解方程得到解(將某一字母當作常數)。
當然,此萬能配平法並非是「萬能之法」,也有不全之處(待定係數數多出元素種類2各以上時,此法很不靈巧!!),一定要慎用---好學好懂好列,但方程組不好解。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