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能和辛棄疾的詞學成就相PK的人,說實話,確實很少。像蘇軾,我始終覺得他在人生造詣與思想境界上比辛棄疾還差那么半格,所以這就導致他的詞學成就比辛棄疾要矮半格。一流的文學境界是由第一流的思想境界決定的,所以一個文學家不是第一流的思想家,那麼他的作品也始終跳不出他思想的圈子。蘇軾與辛棄疾相比,他多了幾分矯情,多了幾分虛榮,沒有辛棄疾顯得那麼真誠,那麼更通天地之氣,這是他在思想上與作品上比辛棄疾差的最根本的原因。一個人要做到純化天然那實在是太難了,你要洗掉整個社會娘娘腔病虛榮矯情病的傷害,那你不在精神上死上N回那是斷辦不到的。要是有誰敢跟你說他本性純良,你給我說是哪一個,我直接唾到他臉上!
有一句詩,我第一次看就驚為神作,叫做,「此生自斷天休問」,這是何等的霸氣與自信,流露出作者對蠅營狗苟之人怎樣的鄙視與厭煩。我一下子就覺得它與《離騷》的境界相通,具有神一樣的品格與與天下為敵的史詩個性,這是何等瀟灑浪漫的人生境界,但它不是裝出來的,它背後有憤怒與狹仄,有向相反方向行進的魄力,這是人間沒有幾個英雄能夠做到的事情。而這句詩的作者正是辛棄疾!
辛棄疾的作品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有兩首,一首便是這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收錄在初中課本中;一首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收錄在高中課本中,不過現在高中課改,古文收錄過多,貪多求全,現在學生對這首詞也沒有以前那麼熟悉了,看來那些教育家們也該好好反思一下他們給現代教育都帶來了什麼!不過這兩首作品都不是辛棄疾最優秀的作品,他真正最優秀的作品收錄在《宋詞三百首》裡面,像《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些作品才真正體現了辛棄疾的才氣與優秀,才真正讓人感受到什麼叫渾然天成,詩才無敵!
尤其是那首《賀新郎·甚矣我衰矣》,我初次相見就驚為神作,擊節附和,詠誦不止,想人生能如此,真是痛快得不行!裡面每一句都堪稱神句,每一句都攪起我內心的波瀾。「回首叫,雲風飛起。」真正一流的詞作,它不是在描摹現實,而是在描摹內心。你還能叫雲飛起來,把你能得不行。是的,在文字裡面,在我的想像裡面,我就能做到。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兒。知我者,二三子!」我們都希望能瞻仰一下古聖先賢的風採,都遺憾生得太晚不能和偶像見上一面。其實見了也不過如此,用嘴說話,用耳朵聽,我不是遺憾見不到他們,我是遺憾古人看不到我的風採!這不是自信,不是霸氣,這是經歷種種挫折與失落之後對現實的憤怒與不滿,向現實發出自己堅韌而不合作的聲音!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這是何等詩意的人生境界,這是何等詩意的心理體會,一個人一生的追求可能也就是在天地之間放飛自我,非常開心,非常歡喜地在山川間玩耍,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對於我們社會人來說,這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凡胎肉體。
一個人將自己的全部功業都壓在一件事情上是很危險的,比如辛棄疾,一心要收復失地,振興大宋,可惜熱臉貼個冷屁股,人家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一腳踏開。自己心裡老不痛快,仿佛自己的意志被人反覆強姦,所以滿心的憤懣無處發洩,只好流於筆端。幸好咱辛棄疾還是個文藝青年,筆力雄健,可見平時閒暇也沒少在這上面花功夫。東邊不亮西邊亮,人家錘鍊出個文豪來,寫出無數絕世的文章。一心想在政治上建功立業,擠破了腦袋想混成個一代名臣,可是事與願違,年華都留在了文字裡。由此可見,雞蛋不要全放到一個籃子裡,這話還是有道理的。這個世界是多變的,是有規則的,不是胡來的,所以一個人也要隨機應變,不斷努力,重要的是抓住時光,不要虛度年華。
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抱怨自己這不會那不會的人,仿佛只有上帝啪的一下子給他塞一個技能才對得起他。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都是一個寶庫,完全有能力向各個方向伸展自己的四肢,那些天才說只是庸人的自我安慰與俗者的不上檔次的漏見,當然,身體有缺陷者除外,和有明顯不足的例外,比如你五十歲了要勵志參加全球田徑錦標賽!我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安身立命,也是為了打發我們的寂寞時光,防止我們墮落!
我覺得辛棄疾的詞作在中國詞史上排第一,當然,肯定有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