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是「尊重個性化表達」,還是鼓勵佶屈聱牙?

2021-02-19 中高考作文

《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評為滿分,雖然考試院回應稱是「尊重個性化表達」,但真正起到的效果肯定是鼓勵佶屈聱牙。

原因很好解釋:個性化不好定義也不具備可效仿性,而佶屈聱牙則相當有效也很好操作。

什麼是個性化?這個考試院的回應沒有具體解釋,因此不太好定義。事實上,高考作文所謂「鼓勵個性化」,往往要打個引號。因為,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是量化的,有非常明確的操作標準。比如,可以分為基本等級和發展等級。基本等級和發展等級又可以量化為題意、內容、語言、文體、豐富、深刻、有文採、有創意等維度。每項維度都規定了具體操作標準和法則。這樣子是標準化的。一般而言,老師教學和學生寫作,也會參考這類標準。因此,高考作文看上去千人百面,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是「標準化」的。畢竟,有一隻無形的手,一直在暗中調控這一切。而所謂「個性化」,往往是倖存者偏差,也就是在實際評分過程中,大量不合評分標準的「個性化」文章,已經被評為低分,無人知曉,僅僅有極少數被「破格」給予高分甚至滿分的作文,被冠以「弘揚(鼓勵)個性化」的名義,大肆傳播。從這個角度來說,「(鼓勵)個性化」其實是一個噱頭,或者說,用以粉飾太平裝點門面的「花瓶」。這麼多年來,大家對此也心知肚明。

與此相反,佶屈聱牙則相當有效也很好操作。

且不說現行的評分標準,一定程度上是鼓勵倔屈聱牙,單就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更是一個很直接的暗示:倔屈聱牙可以得滿分。那麼,為了應試,肯定會有不少學生效仿。要老老實實寫作提分,確實很難。要通過無人知道定義的「個性化」去博高分,那就更難。然而,要讓文章佶屈聱牙,卻很好操作,無非就是多用一些生僻詞,多寫一些表意複雜晦澀的句子,再摻雜一點報菜名式的名人名字、概念和名言,混在一起,一碗雜七雜八的滷煮,就可以出鍋了。

然而,這樣的作文,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文章,不能只是賣弄文字,還是要能關注現實狀況,追求現實意義。近些年來,高考作文引入任務驅動型作文,引導學生就事論事,深入思考,一方面關注了現實,另一方面也訓練了思維,應該說,是一個很不錯的導向,也代表了一種好趨勢。然而,浙江今年推出這篇滿分作文,完全背離了這種趨勢。因此,即便評分的程序沒有問題,但導向還是不好的。其效果也不會是尊重「個性化表達」,只會鼓勵「佶屈聱牙」,因而值得警惕,也需要反思。

更多作文點評,請點擊以下連結:

這麼去看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就全懂了!

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高處》,不能只有謾罵

相關焦點

  •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是尊重個性,還是鼓勵詰屈聱牙?
    近日,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有人認為該篇作文老到且晦澀,也有人稱其辭不配位。8月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爭議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篇作文能夠獲得滿分,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人大教授:鼓勵和尊重個性化
    浙江省今年的滿分作為叫《生活在樹上》,據浙江教學月刊介紹,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看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先來看看浙江高考作文的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下面來看看這篇滿分的作文。
  • 浙江滿分作文引爭議!尊重個性化還是鼓勵詰屈聱牙?
    這兩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讓各路網友爭論不休。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有人認為該篇作文老到晦澀思想深刻,也有網友對其大加批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篇作文能夠獲得滿分,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經
    昨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刷遍全網,其中作文內容使用大量生僻的詞語,讓人閱讀起來十分的晦澀難懂。第一個老師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個老師則是評了55分,最後有審查組判了滿分。一時間,網上塵囂甚起,許多網友都批評說這是故弄玄虛、堆砌辭藻,看似富於哲理,實則故作高深。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滿分作文: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近日,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有人認為該篇作文老到且晦澀,也有人稱其辭不配位。8月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爭議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篇作文能夠獲得滿分,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熊丙奇:「晦澀」一下又如何?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辭不配位,尊重不同的聲音比滿分更重要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嚴嘉豪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今天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馬伯庸: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馬伯庸: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生活在樹上》高考滿分作文現象引發的思考
    真實性在於思想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身邊的人、事或自己的觀察,當通過文章表達時也應是來源於現實而超脫於此,最終讀者得到一種循序漸進、感同身受、回味的體驗,這也是優秀議論文所具備的特質。滿分?知乎大佬用三句話概括了這篇文章:1.在傳統社會中,家庭與社會的期望塑造並定義了每個個體。
  • 《生活在樹上》,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想到的幾個問題
    近日,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全網關注。據說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而最終作文審查組卻判為了滿分。引起廣泛爭議的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表達晦澀複雜,給大部分具正常理解水平的網友帶來不小的閱讀障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馬伯庸等名家鋒利點評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資深傳媒人朱學東在微博評論稱,「高考作文考什麼?我想無非就是主題,圍繞主題的展開的邏輯演繹,遣詞造句能力等等。這篇滿分作文,在這三方面是夠格的,無論是主題,邏輯和文字表達。」 朱學東稱,「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出現了,罕見,更應該鼓勵。這個意義上,給滿分,我也不反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簡評:「生活在哪一棵樹上」一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似乎真的已經快要」成為一個事件了。全民上樹,我說的是真的。原先搬了板凳,炒了瓜子和朋友們就此閒扯看戲,不成想五顏六色的人爬滿五顏六色的樹。  如果《樹》文可以成為一個話題的話,那麼這次的《樹》文事件是一個大話題。高考,幾乎與每個人切身相關,中文寫作,似乎誰都有話可講,圍著觀和圍著說也有理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公布,《生活在樹上》給我們的哪些教育啟示?
    8月2日,&34;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讓浙江省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文成為了全網熱點。作為高考分值最高的題,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湧現出不少才華橫溢的文章。在我看來,今年的這篇《生活在樹上》是完全能夠配得上滿分的評分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何引來不少人的否定態度?
    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獲得滿分,消息公布後一時激發公眾熱切討論。一些人覺得這個高三學生文筆了得,閱讀量秒殺大多數人;另一些人則質疑這種故弄玄虛詰屈聱牙的作文並不具備代表性,被評為滿分未免過於主觀。更有人扒出這篇作文似乎來自於某本類似於《作文速成》的高考應試輔導書,而這本書的編者居然是浙江高考卷命題組的負責人之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網友:只有題目能讀懂
    導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公布便爭議不斷。由於文中出現了大量生僻詞,有人認為考生有著廣泛的閱讀面和較深的文學素養,值得滿分;也有人認為作者刻意用生僻詞及晦澀難懂的表達方式奪人眼球,華而不實。首先,讓我們先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篇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
    最近,浙江高考一篇帶有哲學意味的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我們先看看這篇作文,它到底好不好。浙江這名考生《生活在樹上》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者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來表明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蔑視。《樹上的男爵》的主人翁柯希莫是一位男爵,從十二歲開始決定去樹上生活,從此一生都在樹上度過。
  • 太牛了還是太晦澀?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這段話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文章公布後,生僻的字詞、引言,奇怪的語句範式,讓許多網友大呼「讀不懂」。而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則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此文究竟是堆砌辭藻、佶屈聱牙還是辭章華麗、內容深刻?
  • 作文《生活在樹上》,可以樹為滿分典範嗎?
    爭論的焦點也從該篇文章是否擔得起高考滿分示範作文之名,變成了對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是否存在偏差、中學作文教育指揮棒應偏向何方及學生寫作習慣與思維方式的全民探討。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
  • 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有人認為該文老道精煉,內容豐富,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有人認為該文晦澀難懂,不知所云,堆砌辭藻,故弄玄虛。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走進這篇有爭議的文章,首先我來用簡單的語言翻譯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