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是尊重個性,還是鼓勵詰屈聱牙?

2020-08-06 國學菌

近日,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有人認為該篇作文老到且晦澀,也有人稱其辭不配位。8月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爭議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篇作文能夠獲得滿分,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

這件事情讓我回想起我高中一次考試,那時候對古文比較感興趣,也喜歡寫一些文言。

大概是比較反感應試考試的作文模式,就想要嘗試一下其他的風格。正好那次考試主題放的很寬,就花了一個小時寫了一千字左右的文言。

本來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像《赤兔之死》拿個高分,但是老師給的分數很低,就給了三十多分。

我問老師,老師說:

「高考作文雖然立意要新,文採要好,但是眼望星空時,一定要腳踏實地,寫的文章要讓改卷老師看到你的真情,而不是文採的堆砌,或許你認為你彰顯了你的個性,讓改卷老師眼前一亮,但在有些老師看來,就是詰屈聱牙,沒有邏輯。

文章一定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有一個完整的邏輯,一定要讓我懂你在寫什麼。在文章中一定不要有刻意的模仿痕跡,不要為了高級而刻意去用一些生僻的詞彙。我知道你讀了很多的書,但是一定要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而不是作者的。當那些語句都在你潛意識當中,當你用的時候,都不假思索能用出來的時候,當有無數的文字、語句,它們都好像是你自己的手指似的,都可以隨便來使用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才真正算是跨過了寫作的門檻。」

雖然我當時部分認同了她所說的話,但是我還是不服氣,用這篇文章投了個作文比賽,還拿了個獎,不過這些是題外話了。

我覺得這位考生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詰屈聱牙,而是她寫的文章不像她自己,更多的是一個個作者思想的對話,而自己只是他們對話內容的旁觀者與記錄者而已,漸漸的失去了自己作為創作者的定位。

以吾之筆,抒吾之情。這或許才是文學創作最樸素也是最核心的道理,而不是為了高級、為了炫技,將自己放在他者的語境之下,複述他人的思想和作品。

這篇滿分作文中的濃濃的翻譯腔,我覺得正是因為她放棄了自己的個性,去迎合或貼合他人思想或文字的結果。雖然寫作都是從模仿走向自我創新的過程,可惜的是,她的模仿並不到位,並未深入到他者的內核,從而顯露出「東施效顰」的感覺。

因此,被評為滿分作文才會引來這麼大的爭議。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是尊重個性,還是鼓勵詰屈聱牙?

相關焦點

  • 浙江滿分作文引爭議!尊重個性化還是鼓勵詰屈聱牙?
    這兩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讓各路網友爭論不休。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有人認為該篇作文老到晦澀思想深刻,也有網友對其大加批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篇作文能夠獲得滿分,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是「尊重個性化表達」,還是鼓勵佶屈聱牙?
    《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評為滿分,雖然考試院回應稱是「尊重個性化表達」,但真正起到的效果肯定是鼓勵佶屈聱牙。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人大教授:鼓勵和尊重個性化
    浙江省今年的滿分作為叫《生活在樹上》,據浙江教學月刊介紹,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看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先來看看浙江高考作文的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下面來看看這篇滿分的作文。
  • 點評2020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語言陌生化是語言畸形
    2020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在左,翻譯在右,我的點評在下:各個培訓機構和作文的指導書也都推崇「語言的陌生化」,也就是不說尋常話,不說人們一下子就能看懂的話。某道精品課在抖音狂轟濫炸的作文課廣告就是如此之流。很多人將浙江的這篇滿分作文和2001的江蘇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相提並論。但是《赤兔之死》雖然使用文言文風格寫就,但是不用翻譯就能讀懂,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現代表達和古文風韻相得益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何引來不少人的否定態度?
    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獲得滿分,消息公布後一時激發公眾熱切討論。一些人覺得這個高三學生文筆了得,閱讀量秒殺大多數人;另一些人則質疑這種故弄玄虛詰屈聱牙的作文並不具備代表性,被評為滿分未免過於主觀。更有人扒出這篇作文似乎來自於某本類似於《作文速成》的高考應試輔導書,而這本書的編者居然是浙江高考卷命題組的負責人之一......
  • 閱卷組長陳建新被查,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會取消滿分嗎
    閱卷組長陳建新被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會取消滿分嗎?前段時間,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討論和爭議。有欣賞者,認為該作文獨樹一幟,出奇制勝,表現了考生知識的淵博和作文的能力。有鞭撻者,認為該作文詰屈聱牙,不知所云,也好博人眼球不惜累牘連篇掉書袋。好不容易大家的討論告一段落,高考閱卷組長陳建新被查一事,又將這篇滿分作文牽扯了出來。
  • 浙江教育考試院回應高考滿分作文 : 尊重個性 程序沒有問題
    浙江教育考試院回應高考滿分作文 : 尊重個性 程序沒有問題 2020-08-05 11:12:44  來源:@封面新聞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滿分作文#: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公布,《生活在樹上》給我們的哪些教育啟示?
    8月2日,&34;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讓浙江省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文成為了全網熱點。作為高考分值最高的題,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湧現出不少才華橫溢的文章。在我看來,今年的這篇《生活在樹上》是完全能夠配得上滿分的評分的。
  • 浙江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什麼能得滿分?
    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雖然很多人表示欣賞,但不可諱言,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就其寫作水平,還是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來看,第一位閱卷老師給出39分,確實是合理的。另外兩位老師給55分,也能夠理解。可是,浙江省高考語文閱卷組最終判定為滿分,則確實不妥。一篇詰屈聱牙而又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文章,的確稱不上優秀。當然,一個高中生能夠把那麼多生僻詞書寫正確,用對地方,也不容易。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生活在樹上》,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想到的幾個問題
    近日,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全網關注。據說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而最終作文審查組卻判為了滿分。引起廣泛爭議的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表達晦澀複雜,給大部分具正常理解水平的網友帶來不小的閱讀障礙。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7月16日,在東北師範大學,工作人員在進行閱卷。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懂了嗎?
    浙江某考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其引用較多的外國哲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名句或人物,用了較多生僻的詞彙,多數人因看起來吃力,所以對給滿分有看法。下面本人把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說一下,看看這位考生高考作文拿滿分是名至實歸還是浪得虛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生活在樹上》,是青春「在樹上」?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可謂將這句話的真實意義詮釋了一下。文章在網絡引發熱議,有人覺得一個學生能在短促的時間完成一篇如此用典諸多、語句高端的文章,可見文章功底和知識積累;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故意穿衣戴帽、架橋構房,「為了顯高端而故裝高深」,缺乏嚴密的邏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會有想去評價的衝動,畢竟這篇文章本身的確存在很多爭議之處。
  • 從「樹上的生活」到「樹上的眾生」——評浙江滿分作文四
    天降大任的《生活在樹上》鬼使神差般的獲得滿分,並神奇地引起全民譁動,它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們看清我們在思考領域的混亂和不認真。這是一個奇特時代奇特的社會病。是時候從喧譁與騷動的取樂樹上下來了,靜靜地讀書,歡喜的生活。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
    最近,浙江高考一篇帶有哲學意味的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我們先看看這篇作文,它到底好不好。浙江這名考生《生活在樹上》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者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來表明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蔑視。《樹上的男爵》的主人翁柯希莫是一位男爵,從十二歲開始決定去樹上生活,從此一生都在樹上度過。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網友:只有題目能讀懂
    導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公布便爭議不斷。當然,這樣的文字,較易讓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我們認為,把此文打成滿分,不僅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然而,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而非背誦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這樣一篇在閱卷之初,在閱卷老師之間就有分歧的作文,為什麼最後居然得到了滿分?
  • 2020浙江滿分作文又惹爭議。這個「滿分」到底該不該學?
    雖說每年的高考高分作文滿分作文都會成為當年的熱門話題,但前不久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的爭議卻也是近幾年較為少見的。先不說打分環節,有閱卷老師打滿分和39分之差,當這篇滿分作文面向大眾後,更是引來不小的爭議,甚至於連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都被爆出有利益輸送問題。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