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大女嬰酒精中毒住進ICU,原因竟然是燙傷後外公的錯誤處理

2020-08-23 嘚吧嘚的小滿媽

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畢竟「傷在兒身,痛在娘心」。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難免會出現磕磕絆絆而受傷的情況。對於日常的一些破皮流血來說,孩子受到嚴重傷害時家長的緊急救治很可能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

之前有一則新聞講述了一個6個月大女嬰竟然因為酒精中毒而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則令人意外。

據了解,這個女嬰在家中意外被開水燙傷,嬌嫩的皮膚瞬間開始泛紅,被燙傷。從小女嬰的面部到頸部一直延伸到胸部都被開水淋到。開水燙到身體的疼痛讓小女嬰哇哇大哭,十分可憐。

面對這突然起來的意外情況,小女嬰的外公當下就決定用民間流傳的土方子來治療小女嬰的燙傷。只見其外公拿出家中的一瓶度數非常高的白酒,外敷在小女嬰被燙傷的部位。

同時這個外公還告訴家裡的眾人用高度白酒外敷燙傷處能夠很好的殺菌消炎,並且還可以止疼,效果非常好。

然而,小女嬰卻並沒有因為外敷白酒的方法而減輕痛苦。相反,在白酒的作用下小女嬰的身體出現了明顯的異樣。


察覺到不對的家長這才將小女嬰送往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診斷為小女嬰的肝功能已經嚴重的受損,需要進行密切的住院治療與觀察。

看著小女嬰的痛苦表情,家長們都非常的難過。網友們也表示十分的心疼這個小女嬰,小小的年紀裡就承受著這種痛苦。

而造成這這一切的原因是外公所採取的白酒外敷治燙傷的極其錯誤的處理方法。這在民間並不少見,很多家長都擁有著一套自己的土方法來應對孩子的日常受傷。

尤其是在這個炎炎夏季,孩子衣著單薄,大片皮膚裸露在外,更是加大了被燙傷的可能性。那麼,對於燙傷後的誤區認知都有哪些是需要家長了解的呢?

1、在燙傷部位塗抹外物

相信很多家長都認為輕微燙傷抹點牙膏就可以了。還有家長甚至會在燙傷部位塗抹香油,醬油,獾油,甚至白糖和鹽也成為了可以治療燙傷的「神丹妙藥」。

其實,這些東西並不能夠治療燙傷,在燙傷創面上塗抹這些東西的方法更是不可取的。因為被燙傷後創面上是不可以塗抹任何東西的。

一方面是因為塗抹了東西之後燙傷部位無法散熱,容易造成創面形成水泡,加重燙傷程度。另一方面燙傷後皮膚很容易被感染,而家長所塗抹的這些東西都不是無菌的,一旦塗抹到創面上就很可能引起創傷部位的感染。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燙傷後被家長塗抹了東西,那麼當孩子到醫院之後醫生無法看到創面的情況。就需要對燙傷部位所塗抹的東西進行雙氧水,鹽水的清洗,加大了孩子的疼痛感,也增加了醫生的工作量。

2、自行挑破水泡

有些孩子在燙傷後會形成水泡,一些家長就會拿出家裡的針直接將這些水泡挑破,甚至還會將挑破後的水泡皮揭下來。

燙傷水泡可以挑破,但是家長所用的針也許帶有細菌,再加上揭下皮之後燙傷的創面就非常容易被外界細菌所感染。

3、不能碰涼水

這類家長是明白燙傷容易被感染的道理,所以他們認為燙傷後碰涼水也會被感染。其實,在燙傷後用涼水衝洗創面對燙傷是有著一定緩解作用的。

那麼,在孩子燙傷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首先,當孩子被燙傷之後,家長就要立即用家中流動的自來水或者是涼水來衝洗孩子的燙傷部位,也可以直接在乾淨的盆裡用涼水泡燙傷部位,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被生石灰燙傷的話,一定不要直接用涼水衝洗,否則會加大生石灰產熱量,加重燙傷程度。

再者,給孩子用涼水衝洗之後,如果孩子穿的衣服比較多的話,家長要小心的給孩子將燙傷部位的衣服脫去或者剪去,這樣可以避免衣服粘貼在創面上。



其次,對於除去衣物且衝洗過的創面,家長要用無菌的乾淨紗布進行覆蓋,減少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最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燙傷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去醫院。不過對於孩子的燙傷家長最好是能夠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讓醫生檢查之後再做具體的治療。

孩子安全無小事,為了避免孩子被燙傷家長一定要注意讓孩子遠離有可能燙到孩子的物品。如果孩子被燙傷,家長也不要採用所謂的土方子來自行治療燙傷,這很有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威脅。

不知道大家還聽說過哪些治療燙傷的土方法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外公堅持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傷口
    6個月大女嬰,被開水燙傷,家屬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接診的葉維奇醫生指出,家屬用白酒覆蓋的錯誤做法,不僅引起創面疼痛,部分酒精還會被傷口皮膚直接吸收,導致孩子醉酒。如果送醫不及時,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
  • 6個月女嬰燙傷後入ICU,這些「土方」害死人!千萬別用
    近日,福建泉州一名6個月女嬰住進ICU,肝功能嚴重受損,就是因為被開水燙傷家人用了所謂的「土方法」!如果送醫不及時,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經檢查,女嬰的面頸、軀幹、四肢都有燙傷,全身22%面積被燙傷,深度達2—3度,屬於重度燙傷。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外公堅持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結果…
    福建泉州一6個月大女嬰被開水燙傷家屬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 6個月女嬰被燙傷家屬用浸泡白酒的毛巾包裹 前幾日,孩子的媽媽帶著女嬰回福建惠安娘家,女嬰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外公堅持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結果……
    6個月大女嬰,被開水燙傷,家屬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孩子被送到福建泉州第910醫院時,全身通紅,已休克,意識模糊。接診葉維奇醫生指出,家屬用白酒覆蓋的錯誤做法,不僅引起創面疼痛,部分酒精還會被傷口皮膚直接吸收,導致孩子醉酒。如果送醫不及時,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1 女嬰燙傷,敷高濃度白酒前幾日,孩子的媽媽帶著女嬰回福建惠安娘家,女嬰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
  • 6個月女嬰燙傷後入ICU,只因家長的一個錯誤做法
    前幾日,媽媽帶著女寶寶回惠安娘家,寶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孩子的外公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減少孩子的疼痛感。隨即,孩子媽媽便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
  • 女嬰被燙傷,家長亂用「土辦法」救急,如何正確處理?
    前不久,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被開水意外燙傷後,家屬竟然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情況進一步惡化,孩子被緊急送醫。接診醫生指出,家屬用白酒覆蓋的錯誤做法,不僅引起創面疼痛,部分酒精還會被傷口皮膚直接吸收,導致孩子酒精中毒。如果送醫不及時,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
  • 6個月燙傷嬰兒,外公用泡了高濃度白酒的毛巾裹住,結果住進了ICU
    福建惠安,一個出生才6個月的女嬰,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外公用高濃度白酒浸泡的毛巾裹著孩子,本想用這個土方法為小外孫女減輕疼痛,誰曾想差點要了孩子命。送到醫院時,孩子已休克,燙傷面積22%,意識模糊,反覆嘔吐7次,達到嚴重醉酒狀態,肝功能受損,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真是令人揪心。
  • 6個月嬰兒被燙傷,外公一個土方法導致孩子休克,結果住進了ICU
    福建惠安,一個出生才6個月的女嬰,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外公用高濃度白酒浸泡的毛巾裹著孩子,本想用這個土方法為小外孫女減輕疼痛,誰曾想差點要了孩子命。送到醫院時,孩子已休克,燙傷面積22%,意識模糊,反覆嘔吐7次,達到嚴重醉酒狀態,肝功能受損,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真是令人揪心。
  • 6個月女嬰被燙傷,因使用土方法導致孩子進重症監護室
    前幾日,一位6個月女嬰隨媽媽回娘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導致孩子的臉、脖子和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孩子的外公卻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而後媽媽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
  • 福建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家長用白酒消毒導致酒精中毒
    大家都知道酒精具有消殺細菌的作用,相傳當年紅軍在四渡赤水的時候茅臺酒就曾被當地民眾給紅軍處理傷口但其實白酒雖然可以消毒但是也要分情況的;近日福建一名才6個月大女嬰不幸被開水燙傷被孩子外公採用土方法—高濃度白酒加毛巾敷傷口結果導致孩子酒精中毒。據了解孩子被送到福建泉州第910醫院時,全身通紅,已休克,意識模糊。身上還有很重的酒味。送醫後2小時,意識模糊的孩子多次嘔吐,已處於嚴重的醉酒狀態,經血液生化檢查後發現,轉氨酶已升高,肝功能已受損。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姥爺堅持用高度白酒敷燙傷處
    近日,福建泉州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不幸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孩子的姥爺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減少孩子的疼痛感。隨即,孩子媽媽便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
  • 6個月寶寶燙傷後送醫,卻出現酒精中毒?外公:白酒可以減輕疼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網絡的國家級工作項目《中國三城市兒童以外傷害狀況及家長認知水平》的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0-14歲兒童中,每6個中就有1個發生過意外傷害,最常發生的地點是在家中,發生率為43.2%。
  • 福建女嬰燙傷後,抹白酒導致二次傷害?醫生怒了:3個偏方太坑人
    前段時間,福建6個月大的女嬰不慎將熱水壺打翻,寶寶的臉、脖子、後背等部位都被嚴重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可寶寶的外公卻說,用高度數的白酒敷在患處能讓寶寶減輕疼痛。等到送醫時醫生知道真相後很憤怒,寶寶因為錯誤的處理方式導致二次傷害,酒精大量進入體內出現中毒性休克。其實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有些所謂的偏方真的很坑人。燙傷後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呢?
  • 燙傷後千萬別這樣做,土方子差點害死6個月小寶寶
    寶寶燙傷後,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正確處理,不但幫不了孩子,還可能造成二次傷害。6個月大的女寶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外公堅持用當地的土方子,用浸泡了高濃度白酒的毛巾包裹住孩子,覺得可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外公的這個錯誤做法,直接讓孩子休克、意識模糊。
  • 女嬰被開水燙傷,外公:「快用高度白酒敷,白酒可以消毒」
    如果不慎接觸到熱源,甚至會遭遇燒傷、燙傷等嚴重傷害。近日,福建泉州的一個寶寶就在玩耍中被開水燙傷了。不過面對燙傷,家人的處理方法卻讓人十分不解。孩子被燙傷後,外公對孩子媽媽說到「快用高度白酒敷,白酒可以消毒」。媽媽覺得孩子外公生活經驗豐富,便照著外公的方法做了。但是塗抹白酒後,孩子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糕。
  • 孩子燙傷後因家長一個錯誤做法進了ICU!家長再忙也一定要看
    」災難來臨:二鍋頭治燙傷!2019年6月13日晚上10點多,上海市奉賢區。4歲的男孩童童餓了,看到媽媽剛煮好的米線,手舞足蹈的跑了過去。「譁啦」一聲,盛米線的碗被童童不小心碰翻了,熱氣騰騰的米線飛濺在童童手上胸前,童童疼的哇哇哭了起來。
  • 溫州6個月大男孩被燙傷 因疤痕手指長在手心
    剛開始,小添的媽媽只是做了簡單的傷口處理,但沒想到,過了幾天,小天的臉上出現了一個「大黑印」,怎麼也褪不下去。因為影響外觀,小添媽媽就將她帶到附二醫院整形美容中心就醫。該中心副主任李曉陽說,這個黑點是鉛筆的石墨粉殘留在皮膚的真皮層了,叫做外傷性紋身,必須通過手術將異物取出,再通過雷射手術讓沉澱的色素慢慢褪去。
  • 出生3小時女嬰遭醫院電熱毯燙傷 雙親怒控婦產科
    《中國時報》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一對彭姓夫妻14日上午喜迎第二胎愛女,因女嬰出生體溫偏低,醫院用烤燈、電毯為女嬰加溫,疑因未發覺電熱毯故障,造成女嬰20%身體面積燒燙傷,家屬緊急轉院,不排除提起訴訟。
  • 老人給出生三天女嬰洗蒸汽浴 嬰兒被嚴重燙傷
    ,不想網兜被壓入熱水中,女嬰臀部被嚴重燙傷。西安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醫生提醒家長:每年進入冬季,嬰幼兒燙傷事件常有發生,家長一定要注意防護,避免意外發生。  蒸汽浴燙傷女嬰  近日,我市王先生一家喜得愛女,被全家人視為掌上明珠。出生後三天,疼愛孩子的奶奶便張羅著給寶貝孫女做個蒸汽浴,便在浴盆中準備好熱燙艾水,並在上面架好嬰兒洗澡網兜。
  • 浙江一無證培訓班,做科學實驗意外爆炸,6個學生住進進ICU
    紹興一培訓班6個孩子被燒傷,無證辦班,無知大學生上科學實驗課,引發爆炸至六個孩子燒傷住進了ICU隨著各地陸續開啟暑假,學生逃離了學校的束縛,卻又鑽進了培訓班的「牢籠」。然而,這才剛放暑假,浙江紹興一個科學實驗培訓班就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引發爆炸,六個孩子被燒傷,其中一個孩子燒傷嚴重,進了重症監護室!一、培訓班借他人名義辦班,無證經營培訓班名為「柯巖少兒培訓學校」,實際上在5月份已處於停止辦學狀態,但是他的資格證還沒有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