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怎麼辦?關於抗壓能力,要看娃的「心理彈性」強度

2021-01-08 朗朗育兒課堂

正文字數:1864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在社會當中生存,我們不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還需要承受外界所帶來的種種壓力。因此,在社會環境中,具備優秀的抗壓能力者才能更順利的前行,才能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卻不知如何入手,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再學習解決方法。

鄰居的女兒今年5歲,平時在大家心中就是個乖巧可愛,活潑好動的小公主,但我也總能聽到鄰居感嘆女兒「玻璃心」玩具沒拼好,就哭了。

「跟其他孩子玩遊戲輸了快,哭。」「不想練琴也哭。」,仿佛只能聽好聽的話,稍稍被批評就會哭鬧起來。現在全家人在女兒面前都很小心,怕他們說錯話,讓她覺得委屈,最後落淚。

壓力無處不在,然而孩子只是遭遇一點點小挫折就選擇放棄,這種心態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助益。其實,孩子無法承受絲毫壓力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抗壓能力太弱,「心理彈性」不足。

一、為什麼孩子容易「玻璃心」?

A、在溺愛中成長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在保護有加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尤其是在隔代育兒的環境下,長輩們對孩子寵愛有加,從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有些孩子甚至從小在讚美聲中長大,從來沒聽過一句批評。這樣的孩子在有壓力的環境中很難生存,一碰到挫折或壓力心理防線就會全面崩潰。

B、承受過多斥責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顯現時,他們會逐漸理解自尊的含義是什麼,自尊代表著什麼,並且開始產生羞恥心。

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不顧場合隨意責罵孩子,就會讓孩子自尊受損,有強烈的羞恥感,甚至留下心理陰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一碰就碎的玻璃心。

C、 家長不做積極的情緒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能控制自己情緒的。當孩子經歷一些負面情緒時,父母不教他們如何去認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一味地給他們貼上「玻璃心」的標籤。

孩子很容易相信父母的話,因此也漸漸將自己代入「玻璃心」的標籤當中。

二、孩子「玻璃心」有哪些負面影響?

★ 以自我為中心

玻璃心的孩子常常只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不懂得換位思考。這種孩子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的非常脆弱和敏感,很難保持穩定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不僅如此,他們還總是表現出受傷和沮喪的樣子。

★★ 性格偏激

有些孩子在心理崩潰後不會哭,他們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反而會表現的煩躁易怒。實際上,這也與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有關,原本就容易生氣的孩子在心理防線被打破後會變得更急躁。

★★★ 虛榮心強

這類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挑戰困難的內在動力。當他們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就會產生很強的心理差距,感到心理不平衡。

如果在比較中贏了,會感到興奮和愉悅,而一旦輸了,就會滿面愁容,一蹶不振。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

▲ 不要溺愛孩子

無論童年的生活是多麼美好,總有一天孩子會獨自踏入社會。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

家長盲目的溺愛孩子,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是阻擋了孩子探索世界,了解自己的機會。因此家長要學會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冒險。

▲▼ 允許犯錯

都說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家長切勿為了追求一時的成就,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對孩子有過高的評價。而是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自我意識,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讓孩子明白輸贏是生活的常態,人生是一場長跑,考驗的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剛開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會贏,只有到最後還在堅持的人才是最終贏家。能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的人,大都能做好自己,不會輕易患得患失。

▲▼▲ 不輕易否定孩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表現的更為敏感和脆弱,在這個時期,孩子比往常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陪伴。然而,在生活中,有的父母卻總是喜歡否定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時,父母會覺得是孩子自身出現了問題,才會被人欺負;當他們的孩子和長輩之間有一些小誤會小衝突時,父母也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要知道,我們是孩子人生的引導者而不是孩子的仲裁人,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家長也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孩子。要學會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期望,以鼓勵的態度給他們提供改進的動力。

總結

現在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健康狀況和學習成績,卻經常忘記了注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提升孩子的「心理彈性」,才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

只有那些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對世界,最終取得成功。你的孩子是玻璃心嗎?你又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玻璃心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抗壓能力,取決於他的「心理彈性」強度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需要控制住外來的壓力。所以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抗壓能力才能夠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帆風順,能夠變得更加積極。
  •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三招教你鍛鍊孩子的心理彈性,勇敢面對挫折
    事實證明,這些「打不得罵不得」的孩子內心都比較脆弱,容易形成「玻璃心」,遇事特別容易想不開。在現實生活中,挫折總是不可避免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如何引導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呢?甘地夫人法則——勇敢面對挫折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在教育兒子拉吉夫的過程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 孩子受不了委屈,越來越「玻璃心」怎麼辦?多半是抗壓能力差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報導孩子離家出走、做出極端的事情,家長們也都開始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增加孩子的抗壓能力。給孩子報名一些輔導班,上一些課程,聽一些講座,避免他們有玻璃心。為什麼有些孩子越來越玻璃心?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壓力會非常大,他們每一次的失誤和失敗,都會導致內心受到打擊,慢慢的心理會非常脆弱,再遇到挫折時便會一蹶不振。無論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和特點,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有玻璃心,希望孩子有更強的抗壓能力。
  • 「玻璃心」孩子的幾個明顯特徵,家長要及時引導,塑造娃強大內心
    玻璃心指的是心像玻璃一樣脆弱易碎,從細枝末葉中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鄙夷和蔑視,這就是「玻璃心」孩子的典型表現之一,她們往往都具備如下特徵。由此可見,父母才是孩子玻璃心的「始作俑者」,那麼面對心理脆弱的孩子,父母該如何使娃內心變得強大呢?
  • 學會「抗壓能力」,才能讓孩子在挫折面前也從容,家長注意這幾點
    湯唯在面對人生大起大落時,顯得尤為淡定自若,尤其是在被雪藏期間並沒有被輿論壓力擊垮,正是因為她強大的抗壓能力支撐她走到今天,她的這種精神也是現在孩子身上所缺少的,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家孩子太敏感、玻璃心,有點小挫折就承受不了,這其實都是抗壓能力弱的表現。一、何為「抗壓力」?包含幾個方面?
  • 想培養個樂觀、抗壓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幾點
    最近幾年新聞總是報導孩子關於壓力大跳樓自殺的案例,這其中有學習壓力,有父母給的壓力,有生活壓力,但不管是什麼壓力,孩子之所以會因為壓力自殺,多半是抗壓能力差導致。抗壓能力也叫做抗挫折能力,一個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在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往往能夠重新站起來,走向成功,抗挫折能力可以說是孩子成功的一種捷徑,擁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會積極的面對錯誤和失敗樂觀的生活下去。
  • 孩子一遇挫折就喪失信心?提高抗挫能力,關鍵是提高「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又被稱為是心理復原力,指的是一個人在遭受挫折後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及時復原的能力。提出這一觀點的教授在觀察幾百個孩子之後發現,那些能夠克服逆境的孩子都具有很高的心理彈性,因此擁有良好的心理彈性,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 關愛從「心」出發——法華南裡社區實施「巾幗志願者心理抗壓能力...
    關愛從「心」出發——法華南裡社區實施「巾幗志願者心理抗壓能力提升」項目 2020-12-21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抗壓能力差?3歲孩子10級抗壓力告訴你,培養男子漢正確方式
    鍛鍊孩子的「心理彈性」,培養十級抗壓力最近幾年,媒體曝光過不少孩子因為遭遇到了挫折和壓力,而選擇輕生的新聞。還有一部分是得了抑鬱症的。所謂的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心理學上有個詞叫「Resilience」,中文叫「心理彈性」。我們的心理就像一根彈簧一樣,面對壓力、挫折的時候,不是保持「強直不彎」,而是能有「回彈力」。也就是適應壓力和逆境的能力。
  • 孩子脆弱,抗壓能力差,聰明的父母這樣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對於這一問題,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然而,真正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在學習上遇到種種問題而輕易喪生,這無不映射當代孩子的心理承壓能力太差。作為父母,我們一直在強調,應當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很多時候,我們僅注重的是形式上的教育,忘了需要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教育應當是生命教育!
  • 孩子喜怒無常怎麼辦?了解孩子的心理,提升心理彈性才是良策
    這一天張女士給孩子買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玩具,孩子看了以後也很是喜歡變得十分高興。可是就在下一刻,孩子因為一不小心把玩具摔到了地上,頓時間暴躁如雷,又哭又鬧。張女士看到現如今的孩子,於是就說:「別哭了,我再給你買一個不就好了。」可是沒想到孩子鬧的聲音更大了:「不,我就是要這個!我不管!」張女士斷然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居然如此喜怒無常,明明剛才還是很快樂的,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父母看這四點
    我們在唏噓嘆息花兒還沒開就已經枯萎的同時,也不經疑惑:這一代的孩子為什麼抗壓能力如此弱。所以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在專注孩子「分數」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教育,特別是在逆境中成長的心理承受能力。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呢?
  • 一組「兒童自殺報告」數據,警醒父母要重視"兒童抗壓能力"培養
    我們再來看看關於兒童壓力的調查,一份來自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2017》顯示:有近30%的小學生每天要花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初中生中的比例達到54.6%,高中生則達到72.4%。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自己挖的「坑」,卻怪孩子不行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這種現象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有著一定的關係。有很多都是家長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埋下的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判斷對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懂得換位思考,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 再優秀的孩子,抗壓能力沒訓練好,遲早也得崩潰
    孩子抗壓能力太差,家長心裡著急,網友評論:「不光是孩子,我們成年人也要時常鍛鍊自己在遭遇挫折,艱難時心理的承受能力。」孩子開始著急大哭起來,因為孩子覺得自己已經落後別人許多了。並且依然沒有辦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所以孩子把玩具一推,乾脆不玩哭泣了起來。這時候在外面等待了,媽媽看到這一情況,急忙趕過來安慰孩子。只聽到孩子說:「我不玩了,我不玩了,我再也不來了。」媽媽這時候開始想孩子抗壓能力這麼差,該怎麼辦才好?
  • 心理抗壓能力測試
    前言前段時間疫情的爆發,雖然現在我國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是各行各業還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那麼在這樣的影響下我們也會承受相對的心理壓力,那麼您的心理抗壓能力怎麼樣呢,通過一以下的測試來看看自己的抗壓能力吧
  • 如何增強抗壓能力,實現逆境重生
    言歸正傳,今天我們就繼續對情緒管理中如何提高抗壓能力這個話題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什麼是抗壓能力?抗壓能力可以稱為心理承受力。所謂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主要是對逆境的適應力、容忍力、耐力、戰勝力的強弱。
  • 孩子玻璃心?抗壓能力差?父母做好幾件事,幫娃塑造強大內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如今多數父母在培養孩子智商和情商時,忽視了對逆商的培養,以至於很多孩子內心脆弱,抗壓能力弱,經不起風吹雨打,遇到一點兒小事就灰心喪氣。據調查,我國約有46%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問題呢?跟家長的教育脫不開關係。
  • 家長培養孩子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
    家長培養孩子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家長要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智慧健康的大腦,家長應注重培養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只是給孩子一堆書,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陪伴、互動才是關鍵。要把閱讀嵌入孩子跟父母的日常互動中。比如,一起看繪本,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角色朗讀等。
  • 玻璃心的孩子,父母如何做?脫去"蛋殼效應",提升孩子抗壓能力
    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看到孩子的玻璃心,畢竟玻璃心是代表著孩子內心脆弱,面對任何問題都不能提起強大的內心幹勁。如果擁有這樣性格的孩子,不說指望他們成才,可能連希望他們獨當一面都不能。不過從小孩子就產生玻璃心,很可能是已經陷入了蛋殼效應的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