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
杭州市蓓蕾學前教育集團 總園長
浙江省特級教師
金特圍繞「兒童立場 ,經驗連結:幼兒園主題審議的設計與實踐—以中班(上)主題《我運動 我健康》為例」給我們帶來了課程園本化實踐的內容。
一.主題審議與思維可視化
主題審議通常是指:從指南背景出發,以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為中心,綜合分析兒童的經驗和興趣、教師能力機構、周邊資源、社會文化背景、幼兒園園本課程等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對省定的主題課程進行解讀和合理重構的過程。
金特指出思維可視化是運用圖式或圖式組合,可讓我們把學習過程中不可見的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
二.問題導向的主題審議
問題導向的主題審議關鍵詞是什麼?答案是:兒童、經驗和主題是三個最重要的關鍵詞。金特指出,我們在主題開展前,要尋找適合兒童發展的經驗,為兒童獲得關於主題的完整的、連續的經驗是主題審議的重點。
經驗審議三步法:
1.適宜的經驗——主題價值與幼兒經驗的匹配
辨析價值、對話兒童、整合資源、釐清脈絡是主題前審議的四個步驟,既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當前幼兒經驗與興趣相連結,同時與「完整兒童」課程中的主題價值相匹配,尋找適宜的經驗發展點,是需要老師不斷思考與實踐的問題。
2.支持的經驗——與幼兒深度學習的連結
中審議就是主題實施中為了幼兒更好地「學」的一個動態化過程。圍繞主題實施中產生的問題,幼兒生發的興趣和需求等,通過教師間的群策群力,分享主題實施過程中的案例,分析難點、梳理線索和尋找途徑等方式。可藉助「問題求解機製圖」,通過「經驗衝突——經驗匹配——經驗整合——經驗提升」的四大路徑,支持幼兒在該主題中獲得更為豐富、完整的經驗,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
3.發展的經驗——主題實施後的評價
從主題前審議——實施過程中的審議——主題結束後的綜合成效性評價,質性案例描述與量化數據相結合,結合各種圖式,以直觀、形象、趣味的方式,鋪陳幼兒學習的過程、了解幼兒學習的方式,從而達到提升課程質量、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的。
三.建構動態的主題審議機制
金特強調可以通過問題機製圖可以幫助老師更加全面、豐富的進行主題審議,還再次幫助老師們釐清主題審議對教師思維發展的價值:
1、發散思維:放空與吸納
2、聚焦思維:分類與歸納
3、結構思維:組織與提練
4、多元思維:連結與運用
現場通過有趣的拼圖進行選組,並取隊名,為接下來教研做好準備。老師們針對兩個話題,在現場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話題一: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圍繞主題目標,你覺得在中班開展」我運動我健康「主題,有哪些適宜的活動內容?
話題二:請你仔細閱讀科學活動」冬天來了「,分析該活動內容,放在主題中是否合適,你是從哪些方面思考的?
現場的研討,不管是模式還是內容都給了一線老師們有很多可實踐的思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