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攜手恢復自由貿易秩序——訪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

2020-12-25 新華社

新華社首爾11月20日電專訪:期待亞太地區攜手恢復自由貿易秩序——訪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

新華社記者陸睿 田明

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1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當前世界經濟遭受巨大打擊,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所增強,希望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攜手合作,克服障礙,共同恢復和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秩序。

「由於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多國經濟陷入停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構成了很大挑戰,也讓世界恢復自由貿易秩序變得更加困難。」全炳瑞說。

全炳瑞認為,越是在這種困難和充滿挑戰的時候,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就越應該堅持維護多邊主義體系,不斷推進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加強互聯互通、開放共贏。

談到東協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最新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炳瑞給予高度評價。他還期待亞太地區各經濟體「趁熱打鐵」,早日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建設。「這一協定的籤署意味著亞洲出現了新的經濟增長的領導力量,下一步如何在RCEP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構建亞太自貿區至關重要。」

全炳瑞說,中國近年來不斷深化對外合作,擴大對外開放,這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市場佔有率。雖然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但中國的投資和製造業已經恢復了增長,令人印象深刻。

馬來西亞於20日以視頻方式舉辦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全炳瑞認為,比舉行會議本身更加重要的是,如何真正落實、執行好會議達成的共識,引領世界恢復自由貿易秩序。(完)

相關焦點

  • ...李靜:國際經濟秩序的發展、困境與中國方案——兼論中美貿易...
    未來世界經濟將呈現多元化、多層化和複合化的格局,面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中國不僅要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還應對國際經濟秩序作出頂層設計,貢獻中國方案:在多邊經貿體系框架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發展理念,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實踐基礎,積極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運行,並通過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改革推動國際經濟秩序向合作共贏升級。
  • 劉向東丨新形勢下中日韓應共同維護世界自由貿易秩序
    作為近鄰,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經貿關係密切,貿易依存度高,經濟互補性強。中國是日本和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日本和韓國分別是中國的第二大、第三大貿易夥伴國。作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增長極,中國、日本、韓國都是自由貿易的受益者、擁護者和推動者,在維護多邊主義和反對保護主義等方面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
  • 王毅將訪問日本韓國,將與日方討論中國加入CPTPP?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鄭青亭、張燕玲(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前副行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編   輯丨和佳、李靖雲、陳思穎  應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於11月24日至27日對日本、韓國進行正式訪問。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王校長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都在努力探尋復甦之路,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去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但部分國家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恢復面臨重重壓力。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保護主義上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復甦前景,刺激性經濟政策的效果與風險等值得高度關注。
  • 《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重點問題釋疑
    中澳自貿協定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決策,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進程中邁出的重要和堅實的一步。協定的籤署充分表明中國有信心,有能力與各貿易夥伴建立更加緊密的貿易關係,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推進對外開放。
  • 東亞研究院丨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及對亞太地區的意蘊
    作者張銘慎,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旗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科技創新和創業,其研究成果可見於《宏觀經濟研究》等期刊,近著為《雙輪驅動創新:結構改革下中國企業的開放創新與績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 本文為韓國東亞研究院「崛起的中國及亞太地區新文明」項目的工作報告,2019年5月發布。
  • 指明亞太合作方向路徑 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俄羅斯科學院教授兼聖彼得堡大學教授揚娜·列克休金娜說,中國正以實際行動開放市場,歡迎外國投資者,推動實現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中國將為其他國家帶來巨大機遇。秘魯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米格爾·羅德裡格斯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向世界表明中國將不斷加強與亞太地區各國的合作,這有助於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 周永生|中日韓自由貿易的前景展望
    3、川普政府2018年挑起貿易爭端,中日韓三國都是受害者,而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對三國來說有抱團取暖的意義和效果。 4、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中日韓三國經濟增長大幅度下挫,三國能夠通過籤署自由貿易協定,迅速推動疫情後期各自經濟恢復和發展。 中國應該採取的戰略和對策有哪些?
  • ...多邊主義和經濟一體化原則——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新華社坎培拉11月9日電 專訪:APEC應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和經濟一體化原則——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德賴斯代爾新華社記者徐海靜 趙博來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彼得德賴斯代爾的辦公室,很難不注意到窗邊的一塊車牌,上面寫著「APEC DADDY」(APEC
  • 國際經濟和金融學會中國2009第一屆學術會議舉行
    國際經濟和金融學會(中國)(簡稱IEFSChina)成立於2008年,其宗旨是支持國內國際經濟學領域(包括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學術研究,促進國內外學者的科研交流,推進來自學術界、政界及實業界的經濟學家們的交流與合作。  遵照國際慣例,國際經濟和金融學會·中國將定期組織國際級的學術會議。屆時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和亞洲其他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的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家將齊聚一堂。
  • 看到中國果斷出手後,韓國也忍不住了,文在寅帶頭表明態度
    對韓國等亞洲國家來說,由於世界局勢的快速變化,在經濟上抱團已經成為了毋庸置疑的發展和恢復手段,而這種做法的核心就是與中國保持一致,因此文在寅才會考慮加入CPTPP。 顯然中國外交部以及各種各樣的對外經濟行為,早就已經說明了自己的立場,中國是堅定的站在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方面的國家,對宣揚單邊主義以及希望能夠長閉管轄覆蓋到全球各國的國家是堅決反對的
  • 專訪:G20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不可替代——訪俄羅斯戰略研究所國際...
      新華社莫斯科9月3日電  專訪:G20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不可替代——訪俄羅斯戰略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室主任霍洛德科夫  新華社記者張繼業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中國杭州舉行。
  • 揭秘天逸金融服務集團:中國及亞太地區供應鏈金融行業領先品牌
    近期,天逸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天逸集團」)連續榮膺「第八屆(2020)中國商業保理行業峰會暨第七屆于家堡保理論壇」與「2020國際保理和供應鏈金融大會」多項殊榮。經過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二十餘年的行業耕耘,憑藉強大的科技能力、風控能力以及國際化能力,天逸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及亞太地區供應鏈金融行業領先品牌。天逸集團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 專訪:中國可持續發展助力亞太經濟繁榮穩定——訪韓國西江大學國際...
    新華社首爾11月12日電 專訪:中國可持續發展助力亞太經濟繁榮穩定——訪韓國西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金時中  新華社記者陸睿 耿學鵬  亞太經合組織韓國西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金時中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將維持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這將在提振多邊貿易體系、推動亞太經濟發展方面發揮「壓艙石」作用。
  • 專家熱議: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王校長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都在努力探尋復甦之路,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去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但部分國家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恢復面臨重重壓力。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保護主義上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復甦前景,刺激性經濟政策的效果與風險等值得高度關注。
  • 韓國經濟恢復靠中國?韓國經濟遭受重創,中韓合作獲寄望
    在絕大部分國家都選擇閉國門的當下,韓國的商品出口受到了限制。一些韓國人將韓國的經濟恢復,放在中韓貿易協定上,將該協議當成韓國經濟在下半年復甦的重要推動因素。韓國經濟遭受重創據報導得知,韓國的經濟將在今年萎縮超過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韓國屬於受到疫情衝擊較小的國家之一。
  • 【專家視點】佟家棟: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引力探討
    專家視點:在由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研究院和世界自由(貿易)區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論壇上,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教授作了題為「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引力探討」,佟教授以問題為導向,為來賓說明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如何推動改革、如何吸引國內外企業、如何吸引外資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應接過全球自由貿易大旗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如何通過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在保持經濟穩中求進的同時,如何推動兼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經濟全球化,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期待。《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為什麼選擇香港發展金融科技?
    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金融科技部主管Charles d'Haussy對此問題給出了完美答案,他表示,「香港具備成為全球和區域性金融科技樞紐的所有要素。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是最自由的經濟體,法制完善,人才充裕,傳承了長久以來的貿易和職業道德。同時,香港也是擁有高效率和靈活性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