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將軍霍去病厲害到什麼程度?匈奴的一句詩道盡血淚

2021-02-13 刀劍檔案

河西慘敗消息傳回匈奴本部,伊稚斜單于當即大怒。拍著桌子對使臣說:你現在就去河西,把渾邪王、休屠王這倆不爭氣的東西給我揪回來,看我不把這倆丟臉的東西砍了!

渾邪王這時候害怕呀,急急忙忙和休屠王密謀:「兄弟呀,這咱倆這仗敗的這叫一個慘烈,單于那暴脾氣指定饒不了咱倆。」

休屠王一聽也瑟瑟的說:那依你的意思,咱倆現在該咋辦?

渾邪王:與其坐在這等死,不如咱倆降了漢朝,這大漢皇帝還能留咱哥兒倆一條活路!

漢朝大將李息得到匈奴二王密報後,馬上派人快馬加鞭的去向漢武帝報信。

漢武帝一聽這個高興啊,可擔心這倆貨是肚子裡憋著壞水詐降呢,這越想越害怕,直接把霍去病叫過來,對他說:小霍呀,你帶上你那些弟兄去接他倆,順道探探虛實。

匈奴二王方面,派出使者與漢朝約降後不久,這個休屠王心裡犯怵了,開始後悔。

渾邪王這時候不答應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為了防止事情敗露,渾邪王先人一步,在帳內直接把休屠王給砍了,然後帶著他的部眾,準備歸降漢軍。

對於當時場面,司馬遷如此描述:

「驃騎(霍去病)既渡河,與渾邪王眾相望。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萬,號稱十萬。既至長安,天子所以賞賜者數十巨萬。」

▲司馬遷

也就是說,霍去病帶著大軍渡河後,與渾邪王帶的人迢迢相望。渾邪王手下的人看見漢軍軍容威嚴,人馬眾多,開始害怕了,那些本來就不願意投降漢朝的人,開始率眾譁變,臨陣逃走。

一時之間,場面就不是一個混亂能形容的了。霍去病當機立斷,即刻帶著精銳騎兵衝入匈奴陣中和渾邪王相見。

這樣一個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穩坐馬上,頤指氣使,發令漢軍,極短時間內,竟然部屬漢軍在混亂中斬殺匈奴逃亡者八千人,一下子就使局面穩定下來。

八千人啊,就像砍瓜切菜剁豆腐一樣全殺了,還都是騎著馬不要命一樣跑的匈奴戰士。這種場面,遠遠超出當時後世國人的想像力!

傳奇啊!!直接就讓人懷疑這霍去病同學是開了掛且帶著主角光環的。

然後,霍去病派人「護送」渾邪王乘坐我大漢天朝的「專車」前往長安,自己率領漢軍押解著這些匈奴投降的四萬多人渡河,也趕往長安,參加漢武帝安排好的受降儀式。

渾邪王及其部眾抵達長安後,漢武帝高興地合不攏嘴,封渾邪王為萬戶漯陰侯,其餘小王三人和大當戶一人,皆得封侯。而後,漢廷將匈奴降眾分處於河南地原先的秦長城之外,作為漢朝屬國加以管理。

此次大勝之後,漢武帝在河西置武威和酒泉兩郡。

霍去病功高如此,漢武帝頒布嘉獎令,詔曰:

「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眾萌鹹相餎,率以軍糧接食,並將控弦萬有餘人,誅獟(音喬)駻(音悍),獲首虜八千餘級,降異國之王三十二人,戰士不離傷,十萬之眾鹹懷集服,仍與之勞,爰及河塞,庶幾無患,幸既永綏矣。以千七百戶益封驃騎將軍。」

河西之戰取得全勝之後,漢軍進據至祁連山一帶。至此,漢朝通往西域的大門終於打開,實現了「張中國之左掖,斷匈奴之右臂」的既定目標,一下子豁然開朗。

而匈奴方面,則是叫苦連天,哀聲一片。先是失去河南地,繼之又在河西失去這一水草豐美走廊,只得黯然退回祁連、焉支山脈以北地區。

為此,當時匈奴哀歌道: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確實,對匈奴人來說 ,失河套地區、河西走廊這二處大牧場,後果異常嚴重,這讓匈奴的牲畜、人口數量大為減少。

從歷史地理學、氣候學角度看,漢軍的步步進逼,壓迫得匈奴部落的生存空間退縮到年降水量15英寸一線以北苦寒之地,確實壓力巨大。

點擊以下任意關鍵詞,即可查看相應文章,查看更多請您發送關鍵詞給我們,我們持續更新,請繼續關注我們刀劍檔案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經典文言文賞析|驃騎將軍霍去病
    原文驃騎將軍①為人,少言不洩②,有氣敢往。天子③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④如何耳,不至⑤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⑥,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由此,上益⑦重愛之。注釋驃騎(piào qí)將軍:指西漢名將霍去病,官至驃騎將軍。不洩:不輕易抒發感情。天子:指漢武帝。方略:方法與謀略。
  • 都說霍去病厲害,那他到底有多厲害呢?怎麼能讓匈奴如此手足無措?
    霍去病是我國古代最為出色的幾位將軍之一,出身低微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一代名將。年僅十七歲時就率領800輕騎兵深入敵方數百裡,殺的匈奴毫無抵抗之力。他於出生公元前140年出生在河東平陽的一個小吏家庭裡,自幼就勤奮練習騎馬、射箭、刺擊等武藝。
  • 「名將傳奇」一代戰神,飲馬翰海,封狼居胥,——西漢霍去病
    八百驍騎雖然悍勇,但大漠中敵我不明,極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殲之、血本無歸(漢匈戰爭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蘇建等都有這樣的經歷,趙信也是在寡不敵眾部下將盡的情況下復歸匈奴的)。霍去病出發時並沒有明確目標,基本是尋敵決鬥,長途奔襲。打的是遭遇戰、突襲戰,勇則勇矣,實在是險到了極點。
  • 為什麼霍去病初次帶兵打仗就這麼厲害?
    在此之前,霍去病在舅舅衛青的帶領下,參加過一些小規模的戰鬥,而這次漠北戰役,是霍去病第一單獨指揮戰鬥,一戰封侯,這是李廣到死都沒有得到的榮耀。在歷史上,很多人都對此提出過質疑,十七歲的霍去病初次帶兵打仗就這麼厲害,難道打仗的本領也有天生的嗎?或者他是漢武帝樹立的典型,在其他人的配合和支持下,才獲得如此大的軍功呢?
  • 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既然是民族驕傲,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霍去病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十七歲時便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匈奴境內,殺得匈奴潰不成軍。而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司馬遷對霍去病死時的記載卻只有短短的一句話,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匈奴的興衰06篇,漢朝和匈奴的決戰,英雄的出處
    而武帝也恰恰猜到了趙信和單于的這點心思,於是和眾將軍商議道:「趙信和匈奴單于一定認為我不敢越過沙漠去發動進攻,所以他們在漠北的戒備不會很嚴密。我們何不趁此機會進行突襲?一定會大獲全勝。」將軍們都表示贊同。
  • 百花齊放的閱讀,生命激揚的閱讀——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暨《森林報·冬》線上研討會總結
    讀《衛將軍驃騎列傳》有感漢朝時,曾有這樣一個人,他少時歷盡苦難,後來一舉成名;他北擊匈奴七次,挽回了漢朝的尊嚴;他說 臣青子在啢褓中,未有勤勞,上幸列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漢朝時,也曾有過這樣一個人,他北擊匈奴六次,改變了漢朝的命運;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們就是——衛青和霍去病。大將軍出戰,白日暗喻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
  • 霍去病身為人臣,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霍去病封狼居胥,在《史記》中是有記載的:「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各將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驃騎始出定襄,當單于。捕虜始言於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這一役,是霍去病人生的謝幕之戰。
  • 霍去病為什麼敢射殺李敢,他又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呢?
    元狩四年,李廣父子分別跟隨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徵漠北,力求抓住漢匈最大的一次戰役,獲得戰功,以此軍功封侯。此戰中兒子李敢,因為年少勇猛,跟隨霍去病突襲左賢王部,奪得左賢王鼓旗,並且斬首也較多。因此戰功,雖然沒有被封列侯,被封為較低一等的關內侯,但是未來再立戰功,加封列侯還是可以期待的。
  • 驃騎大將軍,兵馬大元帥,聊一聊古代的軍銜
    其中最吸引眼球當屬「驃騎大將軍」,聽起來也很有氣勢。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驃騎將軍」(當時中間還沒有「大」字)的人是霍去病。霍去病和他的舅舅衛青都為西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衛青被漢武帝授予「大將軍」的稱號,為了顯示獨一無二的恩寵,在封賞霍去病時,武帝便想出了「驃騎將軍」這個稱號,來彰顯霍去病領軍打仗時的英勇。
  • 飛將軍李廣的兒子戰功赫赫,卻因打了衛青,就被霍去病一箭射死,是...
    霍去病咽不下李敢毆打衛青一事,為衛青不做追究的情況下,竟在漢武帝等人面前射殺李敢,霍去病胸襟度量不能與衛青相比,但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應該不至於做事不經過大腦,他敢,大約也是預料到漢武帝會偏袒他,但漢武帝堂堂一位千古一帝,為何會對這樣的事情輕拿輕放,未做任何處理,公然包庇,連場面話都不曾多說一句呢?
  • 霍去病攻下河西四郡,讓中國受益至今,漢武帝為其取了霸氣名字
    要說自古以來,有哪些將領的名字,讓人覺得如雷貫耳,霍去病無疑榜上有名。年僅17歲,霍去病就敢帶兵出徵匈奴,僅帶著800精兵,深入敵營,斬殺匈奴2028人。初出茅廬的霍去病,勢不可擋,僅僅兩年的時間,就從「驃姚校尉」,升到了「驃騎將軍」的位置。據《智囊全集》:在公元前121年,他才19歲,卻肩負重擔,挑起大梁,參與了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河西之戰。
  • 西漢名將霍去病的戰場神話:兩次河西大捷為何讓他的聲譽直追衛青
    本期話題 公元前121年春、夏兩季,年輕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出徵河西走廊並取得了勝利。在這兩次勝利之後,霍去病聲譽日隆,開始取得比肩大將軍衛青的親貴地位。一年之內,兩次戰勝,霍去病的崛起是如此迅速,到底這兩場大捷對大漢王朝有何重要意義呢?
  • 作為史上少有的軍事天才,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可以說如果霍去病能活到正常年齡的話,對於匈奴人來說將會是滅頂之災,但非常可惜的是霍去病年僅24歲就去世了,關於他的死,在歷史上有著眾多的說法,我個人的觀點是,他應該是死於疾病。實際情況是雖然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封了極高的官職,驃騎大將軍,但霍去病平時不與任何人有過密的來往,從不結黨營私,他更多的就像是一個職業軍人,皇帝需要的時候便出去打仗。不需要打仗的時候就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雖然他的功勞很大,但是以他的行為來說也形不成勢力,對漢武帝來說沒有任何威脅,幹掉他也就沒有必要了。況且當時漢朝還需要與匈奴人繼續作戰,像霍去病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將才漢武帝又怎麼捨得弄死呢?
  • 霍去病身為名將,身體素質應當極好,為何僅24歲便去世了?
    那麼問題來了:霍去病能夠帶領千軍萬馬轉戰並且還處於年輕的狀態,身體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突然就去世了呢? 匈奴之所以能夠讓漢朝頭疼那麼多年,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匈奴的軍隊主要是以騎兵為主,匈奴經常利用騎兵的機動靈活,深入西漢境內,而後轉戰很多地方不被敵人追擊到,畢竟,漢軍多是步兵,又怎麼能追殺到騎兵呢? 因此,霍去病決定利用騎兵的這個特點去對付匈奴人,並且通過趁虛而入的方法,俘虜了匈奴的很多王公貴族。
  • 霍去病家族實在太牛了,舅舅是威震華夏的戰神,弟弟居麒麟閣之首
    沒想到衛青還真是個千年難得一遇的奇才,近十年間,衛青作為建章監和侍中,跟隨皇帝左右,和他一起聽聞朝政,後又成為太中大夫,足見其才幹深得武帝信任,為後來七徵匈奴,甚至任大司馬大將軍為內朝參決政事、秉掌樞機打下良好基礎。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漢朝騎兵中有大量少數民族士兵,「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這些葷粥之士就是少數民族騎兵和嚮導,所以霍去病可以在大漠中迅速找到敵人的位置,並實行精準的斬首行動。而兩次連續出擊,分別在冬天和夏天出擊,兩次可以說是破壞了匈奴人的冬夏牧場,動搖了河西匈奴人的根基。
  • 漢武帝賞賜數十車酒肉,霍去病為何寧願讓肉臭掉也不分享給士兵?
    霍去病做的沒錯。《史記》中為什麼還要當糗事記載?是司馬遷故意黑霍去病一把,出口惡氣。 公元前121年春,19歲的霍去病出徵河西,斬匈奴折蘭王與盧胡王,橫掃匈奴五部,從此,霍去病之名威震匈奴。
  • 霍去病同志光輝的一生!
    從此西漢基本解除了來自匈奴武裝的威脅。匈奴以前叫獫允,秦朝時稱匈奴,大將蒙恬將時常騷擾掠奪的匈奴趕至河套以北,秦末,匈奴捲土重來,重佔河套地區。匈奴的興起,對剛剛建立王朝的西漢來說,是極大的外部威脅,也是西漢人民的心腹大患。公元前200年,高祖劉邦親徵匈奴,當時,匈奴已經打到了晉陽,西漢軍隊在情報失誤情況下,貿然進軍。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潞潞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系列中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故事,好了接下就進入我們的故事時間~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國勢強盛起來,開始改變「和親」政策,轉而用武力對付北方的強敵匈奴。這時候,湧現出了一位優秀的抗擊匈奴的將領,他就是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