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2020-09-09 彩色豌豆少兒美術館

經常會出現這樣子的問題:「孩子可能在外面做錯點事情,家長就會當場指責孩子」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教育好孩子,還會傷害到孩子。

其實,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以癒合的傷口。

1

看過一個節目,節目中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少年說》中,女孩希望媽媽可以「關起門來教育,而不是在外面責備批評」。

然而,她的媽媽完全沒有理會女兒對自己的請求,反而質問女兒該不該這麼說。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她媽媽的眼中,孩子不需要面子也不需要尊重,而自己的威信和「家長地位」不容許挑戰。

直到看完節目的最後,我們會發現,即使女孩和媽媽和好,但是這中間的隔閡卻不會消散,而母女的關係可能也會越走越遠。


02

嚮往的生活》有一期邀請了宋丹丹來參與拍攝。

對於宋丹丹,大家眼中可能是「一個幽默、搞笑、和藹可親」的諧星形象,而然在面對她的孩子巴圖的時候卻是個「嚴厲母親」形象。

節目有一節是這樣子的:

起床的時候,其中的大華早早起床做早餐,得到了所有的表揚。

宋丹丹因此轉身就開始吐槽自己的兒子:怎麼這麼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你看看人家,我都想換兒子了......

場面瞬間很尷尬,本該輕鬆愉快的節目風格瞬間就變成了嚴肅的家教節目,巴圖很尷尬,嘉賓們也很尷尬。

看到這裡,宋丹丹在節目中直言孩子「她生了一個廢物」真的就對嗎?

在這期的節目中,巴圖一直一臉挫敗,好像自己是不該在這裡的,也讓身邊的嘉賓尷尬。

小時候的我們都有被家長當眾責罵揭短,被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的情況,這也是噩夢般的回憶。

很多人希望「如果媽媽可以再給我點面子就好了,我肯定回去好好改正」,「羨慕那些家長願意聽自己的建議,不在外面隨意言語攻擊自己的孩子」,「要是自己可以再自信點,就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了」,「如果爸爸媽媽不再把自己的觀念嫁接點孩子身上就好了」......

為什麼孩子缺乏自信,缺乏勇氣,缺乏力量?

可能也是「中國式家庭教育」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


03

面對孩子在外面犯錯誤,我們到底該怎麼處理?


單獨教育

無論孩子在外面犯了任何錯誤,我們都不要當眾去指責孩子的過錯。

這關係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的發展,若是我們不分場合的打擊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和軟弱,不敢有勇氣做事情,因為小時候被打擊的自信,多年以後也再難恢復。

給孩子臺階

孩子畢竟年齡很小,不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還沒有發育完備,還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有時候孩子會有調皮或者叛逆的時候,並不是說他們想這樣子,而是想要得到家長的關注,導致用力過猛而犯錯。

這時候作為家長,我們就要給予他們合適的臺階下,並且指引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


多與孩子溝通

日常的工作忙碌我們很難與孩子有時間相處,也越來越不懂孩子的想法,因此長期以往孩子犯錯就會讓家長產生「孩子學壞了」的想法,導致矛盾的愈長愈烈。

我們需要學會理解孩子在此年齡段的想法,因為曾經我們也像他們一樣走過來。

在空閒的時間,放下手上的手機,多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敞開心扉說出心裡話。這不僅緩解了家庭的關係,也能夠避免孩子走錯路、家長責罵的情況。孩子也會這和家長的聊天中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和主見。

身為父母,我們要給予孩子肯定和認同,會讓他們將「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轉化為「自信、自尊、自愛、自重、自我肯定自己」。

相關焦點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小男孩算了幾遍都沒算對,媽媽按捺不住了:「什麼都算不出來,你有什麼用啊?」媽媽越是著急上火,小男孩越是算不出,媽媽訓斥的聲音也越來越高,在安靜的閱覽室裡格外刺耳。周圍的小朋友都好奇圍觀,小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臉漲得通紅。兒子悄悄對我說:「其實,如果那個阿姨不罵的話,他也許就算對了。」離開時,小男孩耷拉著腦袋,沮喪地跟在氣衝衝的媽媽後面。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然後,媽媽和老師通完電話後,立即就在餐廳裡教訓起女兒。「上課不好好學習,你說你丟不丟人啊,我跟你說你丟不丟人,媽媽都覺得丟臉。」孩子有自己的愛好本就沒有錯,媽媽不支持也就算了,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此地大聲訓斥孩子。媽媽覺得自己丟臉,可難道訓斥孩子就有面子嘛?我們大人對於自己的面子很是看重並維護,可卻不曾想過維護孩子的面子。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愈的傷疤。1「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圖片來源:綜藝《少年說》我們都很看重並維護自己的面子,卻不曾想過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 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聽到媽媽這句話,原本想要諷刺的阿姨瞬間沒了聲音,而彤彤也因此更加有自信,和媽媽的感情也更好了。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其實,「打擊教育」一直是很多中國式父母都崇尚的一種教育,在此類家長的心中,孩子千萬不能誇,一旦誇獎了孩子那孩子的小尾巴就會翹到天上去。覺得孩子就會越來越驕傲,所以家長就會非常嚴厲的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你說我家孩子好?那我怎麼不覺得。
  • 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原本彤彤以為媽媽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卻聽到媽媽說:彤彤的學習進步了很多,老師也總跟我誇獎她呢。聽到媽媽這句話,原本想要諷刺的阿姨瞬間沒了聲音,而彤彤也因此更加有自信,和媽媽的感情也更好了。
  • 「棉花糖 家庭教育」「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宋丹丹看到以後,立即開啟吐槽模式:「誒呦,我兒子咋就這麼笨呢!」看似不經意的話,卻讓巴圖一臉挫敗、尷尬不已。其樂融融的節目氛圍,也因為宋丹丹不停對巴圖的揭短,顯得有些冷場。接下來一個多小時的節目,有一半的鏡頭都是宋丹丹在瘋狂吐槽,「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我都想換兒子了。」
  • 「媽媽你要面子,難道我不要嗎?」孩子的一句話,讓無數家長沉默
    這樣的方式,雖然能達到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但同時也踐踏了他的自尊,讓他破罐子破摔,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他以後人生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很多父母,他們從來不在乎孩子的「面子」,甚至會說:「孩子這麼小,那有什麼面子」有錯就該受到批評。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優秀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父母
    我曾經在車上看到一位媽媽在大聲的怒斥自己的孩子,還有的會在大街上對自己的孩子拳打腳踢,可能是由於孩子調皮,沒有聽家長的話,但是在公共場合,這種行為是很傷孩子自尊的,孩子的面子亦為孩子的自尊心。在學習中會有成績好與成績不好的學生,當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時,可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成績不好啊,一定會沒有一個好的未來
  • 媽媽,求求你給我留點面子行嗎?
    可能你會認為,這樣的例子很少出現在現實生活,但事實是,太多的家庭悲劇都是因一句不該說的話引起的。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真的不能太過隨心所欲。巴圖忍無可忍,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嚷了一句:「我去弄雞窩了!」宋丹丹說:「要是雞窩能做起來,我才覺得這兒子沒白養。」
  • 培養孩子自信 要給足孩子「面子」
    不少家長都羨慕那些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陽光,落落大方,其實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想要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和信任孩子,表揚孩子點滴進步。
  • 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
    但是孩子並沒有變得很棒。細細想來,這些「你真棒」大多數時候是不走心的。而那些「你太粗心了」、「我都講這麼多遍了,還聽不懂嗎?」既具體又戳心,像一根根刺一樣,直奔孩子的心房。三毛淚流滿面,回到:「等你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親口說出來,才抹去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 來自媽媽的質問:是孩子的面子重要,還是媽媽的面子重要?
    1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卻不曾想過孩子也是要面子的。1個多小時的節目,有半個多小時是她當眾吐槽兒子:「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我都想換兒子了。」
  • 「總打扮」和「從不打扮」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索菲,也是個寶媽!每天堅持分享家庭教育經驗、育兒優質內容,喜歡的請關注!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些家長經常能夠聽到孩子說:「媽媽,今天你穿漂亮點來接我唄」或是「媽媽,今天你穿那個藍色碎花裙子唄」,有些家長可能不理解為什麼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其實這是由於家長的裝扮影響到了孩子。
  • 「總打扮」的媽媽和「從不打扮」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小孩子陪伴最多的無非是父母了,以至於父母對於孩子而言是個榜樣,孩子會學習父母的各種生活習慣,一些行為等等。所以父母的形象對於孩子而言也是一種學習,孩子會照著媽媽的打扮而學習,所以「總打扮」的媽媽和「從不打扮」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
  • 「媽媽,我也要臉的」:父母給孩子留面子才能養出自信的孩子
    有些人說孩子太脆弱,玻璃心,但是在我看來,其實是媽媽傷了孩子最重視的面子,孩子覺得「沒面子」。對孩子來說,這種面子就是孩子的自尊。父母覺得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激勵,但是在孩子看來,「我要是不行,你就不會愛我」。如果在家裡自己都得不到無條件的愛,那怎麼還能指望在家庭之外獲得愛呢?久而久之,孩子要麼覺得自己不會得到愛,要麼就是我做的不好不配得到愛。一旦有了這樣的觀念,還何談自尊呢?認同也是一樣,父母對孩子的認同,將會是孩子人生的底氣。可是,很多父母卻不願意將這份認同給孩子。
  • 愛打扮的媽媽和不愛打扮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差別大,別輕視
    文\好孕姐愛美之心,每個媽媽都有。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媽媽愛美,就喜歡捯飭自己;有的媽媽愛美,更喜歡欣賞別人的美,不願意在打扮自己上花時間。但是,你知道嗎?愛打扮和從不打扮,養出來的孩子大不同。
  • 媽媽外在形象,影響著孩子自信心,難怪漂亮媽媽能養出自信孩子來
    媽媽的外在形象,不僅指的自己的長相,更指的是穿衣打扮。有了孩子之後,媽媽大多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忘記了打扮自己。可是,很多孩子卻反而開始嫌棄媽媽,尤其是在上學之後,如果媽媽沒有化妝就去學校,孩子還會埋怨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玲玲的婆婆身體不好,不能幫忙照顧孩子,於是,玲玲只得一個人在家帶孩子。
  • 「總打扮」的媽媽和「從不打扮」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差距大
    總打扮和從不打扮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20年後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因為早上起來要給一家老小做飯,所以每天早上玉紅都和打仗一樣,非常忙碌,早上更是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為了方便經常穿著睡衣去送孩子上學,一天在距離校門口的紅綠燈處,女兒突然對玉紅說:「送到這吧,我自己過去就行」,來往的車非常多玉紅不同意孩子自己上學,女兒不得已說出理由:「媽媽,你沒有別的衣服嗎?整天穿這身睡衣,天丟人了。」
  • 一位媽媽的十條家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自信又可愛,共勉
    一位日本媽媽的十條家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又自信又善良,可以借鑑一下!!!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和媽媽都是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內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獨自忍受。7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 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體面
    小男孩算了幾遍都沒算對,媽媽按捺不住了:「什麼都算不出來,你有什麼用啊?」媽媽越是著急上火,小男孩越是算不出,媽媽訓斥的聲音也越來越高,在安靜的閱覽室裡格外刺耳。周圍的小朋友都好奇圍觀,小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臉漲得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