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天使用塑膠袋消耗石油達13000多噸

2020-12-18 國際能源網

    中國6月1日起實施「限塑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在前一天表示,據專家測算,中國超市、百貨商店、菜場等商品零售場所每天使用大量的塑料購物袋,而生產這些塑膠袋至少需要13000多噸石油。

  塑膠袋消耗石油驚人

  新華社引述李靜的話說,塑膠袋的過度使用對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超市節能情況報告,每年中國超市塑膠袋用量達40萬噸。中國塑料加工協會對超市以外的百貨商店、菜場、水果攤的統計也顯示,這些銷售場所塑膠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3倍。

  李靜說,每年,中國超市、百貨商店、菜場、水果攤使用的塑膠袋累計需要160萬噸塑料。按照生產一噸塑料需要消耗3噸以上的石油計算,全國每年生產塑膠袋需消耗480多萬噸石油。

  李靜說,商家以前提供的所謂免費塑膠袋其實並不是免費的。塑膠袋的費用已計入商品價格。現在實行有償使用,是將原來的「隱形收費」變為「顯性收費」。讓消費者自己付費可減少濫用塑膠袋,同時提高消費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據李靜介紹,近幾年來,塑膠袋的濫用帶來了環境、能源和資源方面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採取了限制乃至禁止使用塑膠袋的措施。

  另外,珠三角為國內塑膠袋生產的重要地區,各類地下塑膠袋廠估計超過1000家。這些企業生產工藝落後,對原料和電力都造成極大浪費,還直接汙染水資源和土壤。有塑料加工行業人士分析,「限塑」將直接導致這部分地下塑膠袋廠失去市場,促使塑料加工和包裝企業重新洗牌。因此,「限塑令」對推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也有重要意義。

  「限塑令」發威膠袋量減三分一

  「限塑令」正式實施第一天,各大超市商場中使用環保購物袋的市民急速增多,但集貿市場中薄型塑膠袋卻仍大行其道。職能部門負責人坦言,「限塑令」的實施,對減少「白色汙染」,提高環保意識有一定幫助,但期望一禁而絕是不現實的,廣州將出臺實施細則規範管理。

  在華潤萬家天河北分店,記者發現,收銀臺邊上已遍尋不見塑膠袋的蹤影,顧客需要購買塑膠袋時,銷售人員才從收銀臺底下的抽屜中拿出來。而前來購物的市民,每三人就有一人自備購物袋,購買小件商品的則大多用手拎著走。銷售人員介紹,對拒用塑膠袋的顧客,商場將採用減免商品價錢的方式予以鼓勵,而從「限塑令」實施第一天來看,商場的塑膠袋消耗量已比平日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

  陪女兒到超市購物的林女士表示,商場裡出售的環保袋色彩款式都不錯,容量挺大,經洗耐用,價錢也不貴。「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對保護環境很有幫助,今天帶女兒來買六一節禮物,也想把這一環保理念傳遞給她,讓她從小懂得環保的重要性。」

  集貿市場舊貌依然

  忘記自帶購物袋的曹先生掏錢買了一個0.4元的特大號塑膠袋,他懊悔地說:「沒想到這次是動真格的,下次一定記得備好購物袋,否則每次都要多花點包裝袋的錢,也是一筆不少的負擔。」

  也有部分顧客,即便沒有自備購物袋,也不願購買商場提供的塑膠袋。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用嬰兒車推著,有的用舊報紙包著,嘴裡都笑盈盈地說,「支持環保嘛」。

  與超市商場相比,另一塑膠袋使用重地──集貿市場卻仍然是「環保風暴」的盲區。自提購物籃去買菜的市民並不多見,而市場裡的攤販也仍繼續沿用舊例,用薄型塑膠袋包裝菜、肉、魚和熟食。在廣州市豪賢路市場經營一個蔬菜檔口的黃姨說,「街坊鄰居的,別人來幫襯你,怎麼好意思再收塑膠袋的錢呢。」

  對此,廣州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承認,一些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的農貿市場將成為「限塑令」執行的難中之難,還有零零星星的士多店,要督促他們禁用超薄袋也不容易。他坦言難以一禁即絕,廣州將考慮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實施細則。
 

相關焦點

  • 我國每天生產塑料購物袋消耗石油至少13000多噸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據專家測算,我國超市、百貨商店、菜場等商品零售場所每天使用大量的塑料購物袋,而生產這些塑膠袋至少需要13000多噸石油。塑膠袋的過度使用對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 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新限塑令面臨什麼挑戰?
    集貿市場的塑膠袋隨取隨用、快遞盒上的膠帶越纏越多、商品的包裝越來越多,免費塑料如影隨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希望通過有償使用塑膠袋制度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 禁塑限塑倒計時 可降解塑膠袋使用情況如何
    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全球汽車每天消耗大量石油,地球變輕了?
    地球上每天消耗了相當於一條河流的石油,那麼地球的重量會不會越來輕了?從化學反應的質量守恆定律來看,石油燃燒前後的質量並不會發生變化,因為燃燒前是石油,燃燒後則形成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PM2.5顆粒等,總量並不會變化,而且還加入了氧氣,總的說來燃燒後的產物之增多的,但對於地球來說就如左手換到右手,並不會變化!
  • 塑膠袋是什麼垃圾 為什麼廢塑料可回收而塑膠袋卻不回收
    塑膠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個工具,那麼,塑膠袋是什麼垃圾?塑膠袋是什麼垃圾塑膠袋是幹垃圾。而塑膠袋則不易腐爛,不易降解,它是幹垃圾。注意,正因為塑膠袋是幹垃圾,所以,在扔垃圾的時候,大家應該將垃圾袋破袋,將裡面放的溼垃圾放入溼垃圾垃圾桶,再把塑膠袋放進幹垃圾的垃圾桶。
  • 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解除白色汙染 緩解資源壓力  中化新網訊 7月15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在河南省南樂縣國家生物基材料產業園裡發現,河南龍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瀰漫著濃濃的玉米香味。令人驚訝的是,從生產線下來的並非美味的食品,而是白色的塑膠袋。「這種塑膠袋的原料提取自玉米澱粉,使用後埋在地下3~6個月即可全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汙染環境。」該公司技術人員說。  「生物基材料產業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原料可再生等優勢,不僅可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大量減少石油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南樂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 液體的單位大多是「噸」,為什麼石油卻是「桶」?答案出乎意料
    隨著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原油價格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很多人可能會好奇,關於液體的計量單位,重量一般直接用「噸」,體積一般直接用「毫升」或「升」,但是有一種液體,不僅價格高昂,而且單位和其他液體也不一樣,被稱之為「黑色血液」的石油,為什麼要用「桶」做單位? 也許在我們看來,使用「桶」不僅計算麻煩,還有些另類。但是全世界都在用「桶」來計算石油。
  • 使用塑膠袋的三大危害
    原標題:使用塑膠袋的三大危害   即便是2008年開始限塑,現在使用塑膠袋的人還是很多。塑膠袋的使用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但長期使用塑膠袋會造成危害。   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有哪些?據介紹,塑膠袋從生產到處理,整個過程都會造成大量資源的耗費,以及對環境的汙染。
  • 過度使用塑膠袋會帶來哪些危害?以及我們使用環保袋的價值!
    那些被埋在垃圾填埋場的塑膠袋,可能會需要大約100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分解,而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有毒顆粒,而這些有毒的顆粒也是汙染土壤和水的重要原因。此外,塑膠袋的生產也會消耗數百萬加侖的石油,而這些石油資源也是地球最寶貴的資源,並且在逐漸減少。
  • 目前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外賣和快遞使塑膠袋使用量不斷上升,據統計,中國的快遞塑料包裝每年消耗量約為180萬噸,外賣塑料包裝為50多萬噸。
  • 西方無權指責中國過度消耗能源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對中國的研究開始於1981年,當時主要從事對石油開採的研究,後來又逐漸深入到中國的經濟、環境、能源等方面的問題。我對於西方媒體這種製造轟動效應、譁眾取寵的行為很是不滿。我認為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方法已經過時。首先,太陽能、水能和風能同樣被計入能源消耗,和其它汙染環境的化石燃料一樣,以多少噸油當量(在中國通常被稱為「標準油」)來計算。
  • 你知道,10分鐘無錫人消耗多少個塑膠袋?
    中國江蘇網2月5日訊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生活便充滿了塑膠袋。塑膠袋,在為人們購物提供便利的同時,卻也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一晃十年已過,「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新型塑膠袋溶於水 網友:這種塑膠袋很多東西不能放吧?
    李嘉製圖為了解決白色汙染給人類帶來的危機,兩位智利工程師近日在聖地牙哥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發明的塑膠袋,這種塑膠袋竟然可溶於水且非石油衍生物,而且溶解完塑膠袋的水還能喝,太不可思議了。恰逢今年也是中國推行「限塑令」十周年,然而,除了超市塑膠袋「有償使用」這一點執行得不錯外,其它的規定似乎都成為一紙空文。生產廠商:生意更好買了幾套房「國家當時出臺限塑令是為了環境保護,也是希望消費者能夠養成塑膠袋能夠重複使用的意識,但實際上基本事與願違。」
  • 全降解塑膠袋在武漢投用
    從武漢市環保部門獲悉,我市將實施醞釀已久的地方法規,推廣環保型可降解塑膠袋,消除「白色汙染」。據粗略統計,目前我市生產塑膠袋一年消耗塑料3000噸,產值約5000萬元,平均每人每天消耗3-5個塑膠袋。我市對整治白色汙染高度重視:1996年8月15日,在全國率先禁止銷售、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2000年8月30日,一次性塑料飯盒、碟、碗等餐具均被列入禁用範圍。
  • 和達塑料加碼全生物降解塑膠袋
    有存量客戶,也有通過網絡搜索、熟人介紹的新增客戶,都急著要全生物降解塑膠袋。」寧波慈谿和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傑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的訂單已排至春節前。據介紹,和達塑料訂單的激增得益於該企業2018年的轉型。隨著「限塑令」的不斷升級,和達塑料意識到傳統塑膠袋的發展模式必然被逐步取代,於是下定決心開始轉型升級,加碼全生物降解的塑膠袋。
  • 禁用在即,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  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禁用在即 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1個塑膠袋消失需要200年
    蔬菜都是用五顏六色的塑膠袋裝的,每個攤位都掛著幾捆不同規格的塑膠袋。記者大致清點了一下,該市場約有50個蔬菜攤位,40個肉食品和豆食品攤位。只有肉食品攤位使用印有「可降解」字樣的塑膠袋。  當記者問這些攤主是否使用過可降解塑膠袋時,一位張姓女攤主說:「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可降解的塑膠袋,大家都在用五顏六色的塑膠袋,我也用。」另一位男攤主說:「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高,現在很少有攤位用。」
  • 一個「塑膠袋」背後:百億級風口,千億級潛在增長空間?
    自2008年,中國就實施了限塑令。然而限塑十餘年,減速遠遠趕不上增速,塑料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從限塑令實行至2016年,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平均每年節約87.5億個塑料購物袋。但是,僅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膠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僅快遞、外賣帶來的新增數量就是節約數量的2.5倍。
  • 不可降解塑膠袋禁用在即,多數商家仍在觀望 可降解塑膠袋為什麼難...
    限塑禁塑行動正持續推進 視覺中國供圖「裝藥的袋子有點不一樣了。」在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市民們最近發現,藥物包裝袋、儲片袋、資料袋等,開始換成了帶有環保標誌的「生物降解」塑膠袋。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