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1日起實施「限塑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在前一天表示,據專家測算,中國超市、百貨商店、菜場等商品零售場所每天使用大量的塑料購物袋,而生產這些塑膠袋至少需要13000多噸石油。
塑膠袋消耗石油驚人
新華社引述李靜的話說,塑膠袋的過度使用對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超市節能情況報告,每年中國超市塑膠袋用量達40萬噸。中國塑料加工協會對超市以外的百貨商店、菜場、水果攤的統計也顯示,這些銷售場所塑膠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3倍。
李靜說,每年,中國超市、百貨商店、菜場、水果攤使用的塑膠袋累計需要160萬噸塑料。按照生產一噸塑料需要消耗3噸以上的石油計算,全國每年生產塑膠袋需消耗480多萬噸石油。
李靜說,商家以前提供的所謂免費塑膠袋其實並不是免費的。塑膠袋的費用已計入商品價格。現在實行有償使用,是將原來的「隱形收費」變為「顯性收費」。讓消費者自己付費可減少濫用塑膠袋,同時提高消費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據李靜介紹,近幾年來,塑膠袋的濫用帶來了環境、能源和資源方面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採取了限制乃至禁止使用塑膠袋的措施。
另外,珠三角為國內塑膠袋生產的重要地區,各類地下塑膠袋廠估計超過1000家。這些企業生產工藝落後,對原料和電力都造成極大浪費,還直接汙染水資源和土壤。有塑料加工行業人士分析,「限塑」將直接導致這部分地下塑膠袋廠失去市場,促使塑料加工和包裝企業重新洗牌。因此,「限塑令」對推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也有重要意義。
「限塑令」發威膠袋量減三分一
「限塑令」正式實施第一天,各大超市商場中使用環保購物袋的市民急速增多,但集貿市場中薄型塑膠袋卻仍大行其道。職能部門負責人坦言,「限塑令」的實施,對減少「白色汙染」,提高環保意識有一定幫助,但期望一禁而絕是不現實的,廣州將出臺實施細則規範管理。
在華潤萬家天河北分店,記者發現,收銀臺邊上已遍尋不見塑膠袋的蹤影,顧客需要購買塑膠袋時,銷售人員才從收銀臺底下的抽屜中拿出來。而前來購物的市民,每三人就有一人自備購物袋,購買小件商品的則大多用手拎著走。銷售人員介紹,對拒用塑膠袋的顧客,商場將採用減免商品價錢的方式予以鼓勵,而從「限塑令」實施第一天來看,商場的塑膠袋消耗量已比平日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
陪女兒到超市購物的林女士表示,商場裡出售的環保袋色彩款式都不錯,容量挺大,經洗耐用,價錢也不貴。「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對保護環境很有幫助,今天帶女兒來買六一節禮物,也想把這一環保理念傳遞給她,讓她從小懂得環保的重要性。」
集貿市場舊貌依然
忘記自帶購物袋的曹先生掏錢買了一個0.4元的特大號塑膠袋,他懊悔地說:「沒想到這次是動真格的,下次一定記得備好購物袋,否則每次都要多花點包裝袋的錢,也是一筆不少的負擔。」
也有部分顧客,即便沒有自備購物袋,也不願購買商場提供的塑膠袋。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用嬰兒車推著,有的用舊報紙包著,嘴裡都笑盈盈地說,「支持環保嘛」。
與超市商場相比,另一塑膠袋使用重地──集貿市場卻仍然是「環保風暴」的盲區。自提購物籃去買菜的市民並不多見,而市場裡的攤販也仍繼續沿用舊例,用薄型塑膠袋包裝菜、肉、魚和熟食。在廣州市豪賢路市場經營一個蔬菜檔口的黃姨說,「街坊鄰居的,別人來幫襯你,怎麼好意思再收塑膠袋的錢呢。」
對此,廣州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承認,一些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的農貿市場將成為「限塑令」執行的難中之難,還有零零星星的士多店,要督促他們禁用超薄袋也不容易。他坦言難以一禁即絕,廣州將考慮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