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兒童教育心理專家:培養專注力要趁早,學前階段是黃金時期

2020-12-14 J媽學堂

「我讓他吃飯,他倒好,吃著吃著就開始玩起來,從熱菜吃到冷菜,再熱、再冷,有時候能折騰一兩個小時!」

「做事情從來不認真,外面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就分心,說了好多次,就是改不了……」

「老師說他上課總是東倒西歪,其他學生都能安靜地坐在那裡,就他一個人閒不住,說一下管用幾分鐘,不說就一直鬧騰,這不是多動症嗎?」

……

類似於這樣的情況,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正如民間所說,小孩子就跟猴一樣,一刻沒得閒。

其實,這些都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專注力不足問題?

不得不承認,小孩子專注力不足是一種普遍現象,它並非個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那樣。

法國專家艾文認為,孩子專注力不足,原因可以分為下面幾點:

1.生理因素

人類所有行為都歸神經系統控制,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大腦的反饋刺激,而幼齡兒童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因此,他們的行為往往很難達到家長想要的標準。

生理上的缺陷屬於不可抗力,簡單地培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萬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逐漸趨於完善,這個麻煩會不攻自破,所以大家不需要額外操心。

2.疾病幹擾

「多動症」大家肯定都聽過,當初在90後那一代盛傳,學名「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又被稱之為「腦功能輕微失調症候群」,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兒童疾病。

數據顯示,該疾病的發病率在5%~15%左右,男孩大於女孩,早產以及剖腹產孩子更易患病。

目前科學界對其成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激素分泌失衡所致,也有人認為是心理缺陷,遺傳說、環境說、病理說等等,幹擾因素極多。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均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衝動,難以與他人相處,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將造成嚴重幹擾。

3.環境問題

小孩子沒有經過社會的磨鍊,意志力很差,因此,當外界幹擾較多時,他們必然要分心。

如果長期處於幹擾環境,做事情時總是被打斷,孩子的大腦就會形成一種思維慣性,之後哪怕沒有外界幹擾,它也會習慣性分神。

個人認為,這個原因是最麻煩的,畢竟習慣一旦養成,再想去糾正,難度可想而知。

這是連很多成年人都辦不到的事情,對孩子而言,希望自然更加渺茫。

北師大兒童教育心理專家:培養專注力要趁早,學前階段是黃金時期

對於培養孩子專注力這件事情,北大兒童心理專家早在幾年前就發表過評論,專家認為,學前階段是解決專注力問題的黃金時期。

孩子在3-6歲期間,既不像之前那麼難以溝通,也沒有之後的頑固思維,不僅如此,此時他們不論是思維活躍性,還是服從性,都處於巔峰。

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不僅難度小,父母無需付出太多,而且效率高,一旦幫助其養成習慣,未來將無需繼續操心,屬於一勞永逸。

希望各位家長抓住這一時期,及早行動起來。

如何幫助孩子的改善專注力

方法其實有很多,我在這給大家總結了幾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1.不要施加太大的壓力

我就曾遇見過這樣的家長,她對孩子喜歡分心這件事情是深惡痛絕,只要發現,不是打就是罵。也許在她看來,這種高壓式教育可以快速解決問題,可孩子的思維邏輯並不是那樣。

有個詞叫「忙中出錯」,壓力越大,往往意味著出錯概率就越大,以孩子的心理素質,事實上,並不能很好地抗壓。

不僅如此,高壓環境還會帶來一系列麻煩,比如心理敏感、叛逆情緒、親子關係破裂等等。

2.培養時間意識

有人做事情非常守時,說10分鐘就10分鐘,只會提前不會延後,而另外一些人就很討厭了,他們毫無時間觀念,10分鐘能拖20分鐘,20分鐘能拖一小時!如果是事情太難,實在無法按時完成,那也就算了,我們尚且可以接受,可現實往往並非如此。

他們就是喜歡磨蹭,做事情的時候,不是喝口水就是吃個東西,要麼就是跟別人聊聊天,幾件事一岔,不僅耽擱了時間,還會提高錯誤率。

家長要從小就給孩子關注時間意識,從小事做起,吃飯40分鐘,看電視一小時,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等等。時間意識一旦行為,他們自己做事情就會有一種緊迫感,這種發自內心的約束,能在無形中迫使孩子變得更加專注,還不用擔心對其心理造成幹擾。

3.排除幹擾源

既然孩子會因為外界幹擾而分心,那我們將幹擾源解決掉不就好了嗎?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很多家長自身就是幹擾源,他們習慣性打斷、糾正孩子,對其錯誤行為指手畫腳。

家長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可是這樣的行為,確實會干擾孩子的專注力。

學會「偷懶」,也是一種科學教育理念,希望家長能及時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選擇性放手。

歪歪兔專注力養成繪本幫你解決問題

我一直堅持,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歪歪兔專注力養成繪本——我才不會走神呢,就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經典佳作。

這本書從4個角度,6個層面,系統性地說明了孩子專注力不足、改善以及提升的種種細節。

最大程度地幫助家長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並且輔助解決。

豐富的插圖、趣味的故事、科學的練習題,這一切都是為高效服務,家長只需要前期稍微花一點時間,後期即可放手讓他們自己來。

只要跟著書本走,提高專注力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專注力問題解決了,孩子成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相關焦點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日本的腦神經專家林成之就是其中一員,經過多年的分析總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別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 兒童心理學專家:小學時期更適合學習!要好好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兩者中間的這個時期,大腦很平靜。這個時期,很適合學習。由此可見,小學期間是培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才能等到初高中時的突然「開竅」。本身學習就是一件需要靠內驅力達到效果的事情,所以小學階段打基礎是重中之重。尤其要著重培養這2種學習能力!
  •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林嘉綏逝世,著有《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10月2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獲悉,該學部退休教師林嘉綏教授因病於10月17日下午4時逝世,享年88歲。北師大教育學部發布的訃告中稱,林嘉綏老師長期從事學前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與教育研究,堅持以心理實驗和教育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開創了我國科學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體系。其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專著《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一書中。林嘉綏出生於1932年5月18日,福建省福州市人。
  • 自閉症兒童康復教育的4個黃金階段,要抓緊了
    ——自閉症兒童康復教育的4個黃金階段——個別化訓練計劃就是針對孤獨症兒童的確切需要制定的康復教育計劃。一般在國外一份計劃為期一年,國內大部分機構都以三個月為一期。  訓練計劃的內容在不同階段需要包括不同的內容,一定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讓孩子獲益。
  • 如何分階段培養寶寶專注力?晉江市計生協會心理學習沙龍活動
    ,將邀請專業講師現場指導父母們:分階段培養寶寶專注力,一起來學習吧!專注力是寶寶智力發展的起點。你家寶貝的專注力情況如何?想知道影響寶寶專注力的因素有哪些嗎?2如何分階段培養寶寶的專注力、思維力、記憶力、情緒力及親子教育諮詢。
  • 3-6歲是孩子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時期,抓住黃金時期,分段式培養
    讓默默父母好好培養一下小孩的專注力,抓住培養小孩專注力的重要時期,也就是小孩三歲至六歲這段期間。為什麼小孩三歲到六歲是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時期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小孩三歲至六歲是小孩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也是小孩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
  • 學前兒童品德養成教育的內容
    學前兒童品德養成教育的內容社會發展的要求。學前兒童家庭品德養成教育既是為了學前兒童自身的全面發展服務,同時也擔負著為國家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它要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培養能夠適應、參與及應對社會變革而變革自身的社會人努力。
  •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來渝 科普「如何提高兒童專注力」
    孩子玩手機該如何引導家長該如陪伴孩子學習,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3月9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育示範基地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兒童中心訪問學者程黎教授,應邀來渝,在北濱路金源時代購物中心青苗薈舉行題為《提升注意力,激發腦智能》的公益講座。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別錯過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日本腦神經專家、美國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終身教授林成之經過多年的研究,在他的書《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中提出: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別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 暢銷超10億冊,培養記憶力和專注力,就玩視覺大偵探
    而0~8歲是孩子專注力形成和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孩子在3歲前沒有養成很好的專注力,那麼4~8歲這個階段,媽媽就一定要抓住了。關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風靡美國66年、暢銷超10億冊,專門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圖藏遊戲書——《視覺大偵探》。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需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喜歡讀書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或黃金期,將有助於科學認識兒童閱讀的不同階段,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黃金閱讀期(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黃金閱讀期。
  • ——北京師範大學發揮教育優勢,全力推動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
    2018年7月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的關心指導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涼山州委州政府等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華言公司的大力配合下,北京師範大學主動對接學校教育優勢與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需求,集全校之力推動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承擔了東五縣(昭覺、布拖、美姑、金陽、雷波)和安寧河流域五縣一市(德昌、會理、會東、寧南、冕寧、西昌)共11個縣市6萬餘名兒童學前學會普通話的扶貧任務
  • 樂高積木在學前兒童發展中的教育價值
    一般來說,年齡在0~6歲之間的嬰幼兒都被稱為廣義上的學前兒童。而3~6歲之間的兒童則被成為狹義上的學前兒童,本文僅針對狹義上的學前兒童進行討論。這一階段的幼兒身體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因此,學前階段也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2.樂高積木樂高積木是一種具有多種形狀和多種顏色的塑膠拼插型積木。
  • 專家探討:聚焦人工智慧在少兒在線教育領域的研究
    本次研討會主要就《人工智慧在在線少兒教育中的應用探索》,《基於自適應學習的在線課程對學前兒童數感培養的應用研究》,《數據驅動的個性化學習在少兒在線英語發音訓練中的應用研究》三個方向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進行了分享,並依據這三個方向的研究成果與課題組學科專家展開基於分學科及分年齡段的多維度深入探討。
  • 如何培養專注力?
    之前看過幾本跟專注力培養相關的書。其中,日本林成之教授的《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跟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契合:寶寶小時候家長不要想著培養專注力,而是把寶寶自身的專注力保護好,等再大點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連帶著對做事專注、注意力強也有幫助。
  •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答案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編的具體方法有()。3、學前兒童科學素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科學知識經驗的獲得;科學方法和技能的學習;科學情感和態度的培養。4、()是指通過眼睛、手等感官的觀察來測量物體。5、指導學前兒童學習用簡單明確的語言表達、描述有關科學的發現,可以從()方面進行。
  • 牛津大學博士:孩子在這個時期更適合學習!要重點培養2項能力
    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博士、也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她專門研究過孩子學習問題,有了如下闡述: 由此可見,小學期間是培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才能等到初高中時的突然「開竅」。本身學習就是一件需要靠內驅力達到效果的事情,所以小學階段打基礎是重中之重。尤其要著重培養這2種學習能力!
  • 卓越巧問教育深入研究兒童專注力現狀,發布白皮書3.0助推幼教行業...
    隨著教育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除了「知識積累」外,「能力培養」同樣重要。而在眾多能力之中,專注力無疑是最需要關注的。但對兒童專注力問題本質的了解不夠深入、對兒童專注力的培養目標模糊,都導致了家長群體的「專注力焦慮」。2019年的幼小銜接行業調研中,就有33%的家長對孩子的專注力不滿,「注意力不集中」一躍成為中國幼升小家長最困擾的教育難題。
  • 深入研究兒童專注力現狀,卓越巧問教育發布白皮書3.0助推幼教行業...
    文/蔣雋隨著教育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除了知識積累外,能力培養同樣重要。而在眾多能力之中,專注力無疑最值得關注。2019年的幼小銜接行業調研中,有33%的家長對孩子的專注力不滿,「注意力不集中」成為最困擾中國幼升小家長的教育難題。解決這一教育難題,首先要對兒童專注力問題本質進行深入了解。
  • 父母早教必學,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這張試卷你能打幾分?
    學前期是語音可朔性最大的時期。心理學研究發現,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3-6歲階段,學前兒童出現發音不準的現象越來越少,其中3-4歲是語音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學前兒童的語音發展在3-4歲前後表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3-4歲之後,兒童學習語音的趨勢逐漸趨向收縮,即兒童在掌握母語語音後,語音逐漸定型化,再學習其他語言的語音時會出現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