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陳素真的成長及其時代
一九一八年農曆三月二十,陳素真出生於河南,她原名叫王若瑜,乳名佩玉,父親王秉璋,字慎如,時任河南蘭封縣縣長(今蘭考縣)。王秉璋的祖籍是陝西富平縣,民國以後在河南做過幾任縣長,是那個時代的新知識分子官員。王若瑜生在縣長之家,自然是掌上明珠受到百般呵護,然而好景不長,在那個亂世之秋,父親因為亂局而去世了。母親抱著幾歲的小女兒就逃難到開封城裡,嫁給了河南梆子名鬚生陳玉亭。從此,王若瑜從嬌生慣養的富貴家庭轉變到了藝人家庭生活,儘管繼父陳玉亭是梆子名角,但無論關愛與生活水平都不能與往昔同日而語,幼小的王若瑜在這個藝人家庭開始受到梆子戲的薰陶。
進入民國以後,河南省城開封的戲園子也蓬勃發展了,開封「豐樂園」「聚仙園」「普慶茶社」「覃懷會館」等戲園以葛文玉、劉壽臣、張仲富、賀桂福、範寶亭、劉奎官等京劇名角掛牌正唱的紅火呢。這個時期河南梆子也從郊縣鄉野的高臺子戲,進入省城開封的戲園子,開始掛牌演出。汴京繁庶,競賭新腔。梆子戲名家輩出,如名鬚生王海宴、陳玉亭,張子林,彭海豹,名花臉常金生,於得水;名旦孫延德,李佳玉,以及孫延德門下弟子如李劍雲,林黛雲,閆彩雲,王旭亭,李瑞雲,劉榮鑫等,名小生劉朝福,楊金玉;武生郜鬱文,楊吉祥,王清雲等;名醜李德奎,石金聲等,這些個祥符調的好好,都有自己的拿手戲。雖然河南梆子還未能脫離詞句粗俗,表演粗獷的原生態氣息,但經過幾代藝人多年努力,已經穩穩的守住了戲園子,有城市票房了。那個時候開封舞臺還沒有坤伶。(《河南戲曲志開封專輯》《開封戲曲志》《開封文史資料》)
一九二六年中秋節那天,陳素真與另外兩個小女孩一同拜師,正式學戲了。師傅是有豫劇「通天教主」之稱的孫延德先生,孫先生工旦行,開封舞臺各戲院的「好好」大多是其門人弟子。王若瑜跟這位孫先生學戲,頗受波折,因豫劇向無坤伶,她們又是小孩子,無論輩分還是梨園規矩,孫的門下弟子都反對老先生收女徒弟。幸好孫先生開明,執意要教出幾個坤伶,遂收下她們為徒孫。八歲的王若瑜因為勤快,學戲認真,並沒有挨過師傅的板子,倒是另兩個小師姐經常挨打。師承孫延德先生,又是紅臉王陳玉亭的女兒,學了兩年戲的王若瑜在一九二八年的二月二登臺演戲,也在這一天正式改藝名陳素真,隨養父姓陳,算是開始吃戲飯了。(陳素真《情系舞臺》)
三個小坤伶在開封相國寺同樂舞臺的首演,算是開了省城豫劇坤伶的先河,隨後豫劇舞臺的旦行逐漸是由女性演女性為主了。
跑了兩年龍套兵,在一九三零年春天陳素真演了《反長安》的主角,結果唱砸了。十二歲的小姑娘羞得不得了。在開封沒戲飯了,父母為了培養女兒,苦熬了些日子到中秋節,養父陳玉亭帶著她們母女去開封東南的杞縣搭班跑高臺去了。在杞縣整整四年,風吹日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白眼,從沒嗓的小丫鬟角兒,一天天的唱成了臺柱子。陳素真被豫劇界認為創新家,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十幾歲的小坤角,從化妝開始,一點點琢磨開來,引領了豫劇一個時代的風尚。四年後陳素真應邀從杞縣返回開封,登臺以後一鳴驚人,陳腔開始風靡豫劇舞臺。更大的豫劇改革的開始,是樊粹庭以陳素真為主角組建豫聲戲院開始的。(高國屏《瑣談豫劇史上女演員》)
樊粹庭原名樊鬱,字粹庭,河南遂平人。十四歲考入河南省留美預備學校,在留美預備學校讀了五年,中州大學讀了半年預科,接著讀完了四年大學,畢業時候,由於學校沒有出國留學的款項,他並未能完成出國留學的夙願。畢業後就在教育廳社會教育推广部做了主任,主管戲劇,電影、體育工作。自大學就愛戲的他,觀看了陳素真的演出驚嘆不已,認為豫劇的陳素真時代來了,於是果斷辭去教育廳的職務,籌辦豫聲戲院。樊粹庭制定了嚴格的後臺管理制度,廢除演員飲場等一切不合時宜的舊戲班毛病。接下來就是編演新戲,這可是破天荒之事,文人專業編劇新戲,在河南梆子戲歷史上是頭一個。(陳素真《情系舞臺》樊粹庭《樊粹庭自傳》)
從陳素真開始,豫劇開始全面走向精緻化,逐步佔據中州劇壇主流。戲劇是全民的狂歡,戲劇創作卻是極少數人來完成的。從劇本到唱腔、服飾、妝面、到舞臺、劇院等元素開始一個全面的革新迎接新的時代。陳素真的戲新腔跌出,字句馨怡,韻味自是高人一籌,其身段也是清麗嫻雅,曼妙無比,放在京崑劇中也是一流人物。她的時代來臨了。
二、風雨長安路
一九三六年的晚春之際,百代公司在開封為十六歲的陳素真灌制了十張張唱片,給了兩千元大洋做酬金。豫劇史上第一張唱片誕生了。為適應當時三十三轉的單面灌制時間,陳素真反覆練習唱段,以適應時間限制。喜中有憂的是唱片錄好了,嗓子卻出問題了,塌中了。為調養嗓子,每周減少演出場次,開始跟開封名畫家鄒少和先生學畫。
舊時代藝人,多不識字,更別說通文墨了。只念了幾天書的陳素真因為學戲中斷了學業,並不識字。因戲結緣了兩位名畫家。祝鴻元,字竹言,前清翰林,山水畫大家。鄒廷鑾,字少和,前清進士,猶善花鳥畫。陳素真從春末到第二年春末,整整一年,幾乎每天上午都去鄒夫子家學畫,鄒少和與祝竹言本是清高雅士,因激賞陳素真之才,才有教其丹青雅事。
樊粹庭轉讓了豫聲劇院,赴北平觀劇,並安排陳素真赴北平學習京劇的武功身段。在北平看了不少戲,廣和樓,哈爾飛,中和戲院,新新戲院等各個戲院輪流著看,除了看了四大名旦的精彩劇目,京劇坤伶如章遏雲的《六月雪》,侯玉蘭的《武家坡》等劇也看了幾次。其實四大名旦等京劇的一些名角兒,這些在開封都看過,開封的戲園子常年都有京劇名家過碼頭,少則三五日,多則半個月,這些劇目看的不算稀罕了。來北京的主要目的倒不是進戲園看角兒,是要學習更成熟的京劇的武戲、及做工身段。在嗓子塌中期把這些戲劇基本功完善,期待他日東山再起。(樊粹庭《樊粹庭日記》)
旅汴的京劇票友孫劍泉介紹了幾個京劇名票,一比劃,一教唱腔,陳素真聽一遍張嘴就會了,他們哪裡教得了陳素真。最後沈曼華引薦了富連成的範富喜先生,趙綺霞先生,這才給求知心旺的陳素真教了真東西。然而好景不長,盧溝橋事變,日本人要打進北京,樊粹庭與陳素真母女匆匆離開北平,經濟南返豫。短暫的「北平進修」就這樣結束了,但是收穫特別大,看了眼界,長了見識。
平漢鐵路已經不通了,樊陳一行經天津過濟南,回到了河南商丘。迅速組建了「獅吼旅行劇團」,以期醒獅怒吼,適應抗戰報國的時代要求。回到開封是在一九三七年年底,日寇亦然佔領華北,正威逼開封,以陳素真為主演的獅吼劇團,迅速投到了抗戰救亡的愛國活動中,義演收入資助平津南下的流亡學生。
開封淪陷前的一九三八年六月前數月,陳素真所在獅吼劇團以大陸電影院為場所,又創演新戲《巾幗俠》等,參加了「保衛大河南宣傳周文藝遊藝會」活動,連演數場,鼓舞士氣,所得戲份資助國家抗戰,救亡流亡學生與災民。日寇迫近開封前夕,獅吼劇團部分人員決定撤往後方,陳素真、樊粹庭等一行經許昌進南陽,戰事穩定後去了洛陽,又開始唱戲了。在一九四零年的八月獅吼劇團西進陝西到了西安。(河南日民報)
西安是抗戰的大後方,匯集了撤到西北的大量外省人員,人多物多市場也相對繁榮。陳素真在西安劇院唱了不久就贏得河南梆子大王的稱號。中原淪陷大半,河南梆子許多戲班都西來陝西,在西安城裡有幾十家戲班中,河南梆子就有五六家之多。編導樊粹庭又善經營,加上河南同鄉會張鍅先生等河南鄉賢及好友的幫助下,她竟能安安穩穩的唱了兩年戲。名畫家趙望雲愛看他的戲,儼然一個陳迷。曹聚仁作為當時的戰地記者,在洛陽與西安看了她多場演出,在晚年的回憶文章裡多次提及。從時人的迷戀程度可知陳素真的藝術是一種雅俗共賞的風格。(曹聚仁文集)
一九四二年因在一些事情上的分歧,陳素真離開了獅吼劇團,她想去重慶讀書,然後演戲掙錢籌建孤兒院。日寇侵華的兵禍與水旱天災,西安集中了大量的河南災民,孤兒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饑寒交迫實在讓人心疼,興辦孤兒院成了陳素真的一個心結。她去重慶也沒能順利入學,困頓幾個月,在張鍅的幫助下返回了洛陽。一九四二年中原大旱,河南赤地千裡,餓殍滿地,慘不忍睹。大量的災民集中在洛陽,並結群西進逃荒。陳素真回到洛陽開始了長達七個月的義演,班底還是許樹雲、趙義庭一班人。演戲的日子困難出了不少,縱然義演是為了救災民於水火,也有奸人作梗刁難,又總會碰見貴人幫助。一九四三年的風風雨雨,困頓與坎坷折磨著二十五歲的陳素真。(《中原日報》《行都日報》陳素真《情系舞臺》)
三、中州正音
陳素真以《春秋配》《三上轎》唱腔的成功徵服了豫劇舞臺。自一九三五年秋天從杞縣回到開封,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十年時間陳素真的藝術非常成熟了,也贏得了河南梅蘭芳,豫劇皇后,河南梆子大王的稱號。十年間除了演出豫劇傳統劇目,她又創演了多出新戲,這期間大多新戲是在樊粹庭編劇並導演下合作中完成的。陳派藝術的體系已經形成了。
一九三四年,十六歲的她自創新腔,把《春秋配》一劇姜秋蓮的唱腔改的甜美憂傷,溫婉動人,把《三上轎》由送客戲唱成大軸,萬人空巷聽「陳腔」,其唱幽咽迤邐、哀婉悽美,悲愴感人。但是這兩齣戲的大紅大紫,加上原有的傳統劇目的,這些戲形成的一種優美聲腔,並不足以支撐一個流派。兩三齣戲的成功,還行不成一個流派所囊括的獨特表演、特色聲腔,以及技藝糅合劇目思想性,並由不同風格的劇目所構建的一個完整體系。但是引起觀眾的熱烈追捧,證實這個天才演員的潛質已經展現出來,而且好戲疊出,經久不息。
她正需要繼續貼演新戲以博藝術進步的時候,樊粹庭出現了,藝人與文人的合作開創了豫劇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改革。新型知識分子投身戲劇,實踐創作新劇目,用新的,西方的戲劇理論來改造完善豫劇,適應那個轟轟烈烈變革的時代潮流,引領豫劇藝人改變舊的面貌,從演出形式到劇目革新,與的舊的江湖班社決裂,這是時代的進步。
首演新編劇目《凌雲志》,是一齣喜劇,火了,演員興奮,觀眾更是興奮。樊粹庭接著編新戲,相繼演出了《義烈風》《三拂袖》《霄壤恨》《女貞花》,在抗戰烽火中又上演激勵民眾抗敵禦侮的《巾幗俠》與《滌恥血》,借戲抒情,以言志節。陳派戲的這些劇目,悲喜交加的故事,文武雙全的演技,優美動人的聲腔,引起觀眾的極大共鳴,也給開封劇壇做出了一面旗幟。此時開封劇壇各個戲院也是名家雲集,各演拿手好戲以饗觀眾。國民舞臺的司鳳英上演袁湘舟編劇的《如姬竊符》,醒豫舞臺常香玉上演了王震南編劇的《西廂記》,永安舞臺徐豔琴上演了蔣文質編劇的《守湖州》,各家戲院精彩迭起,爭奇鬥妍。這一時期,陳素真以頭名狀元佔了「豫劇三鼎甲」之首,司鳳英,常香玉緊隨其後。
陳素真的藝術這個時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體系,唱腔多用慢板,時而幽咽,時而歡快,時而激越,又時而底旋。慢板如抽絲,一唱三嘆似空谷來音;快板若驚鴻戲水,清歡急躍。她以沉鬱頓挫的腔韻表達了內在的遒勁。陳腔的表達方式符合中國文人的思維和處事準則,「外柔內剛」。在表達中陳腔化激越為舒緩,幽幽的道來,悲憤時又慷慨有力直抒胸臆,《春秋配》的清麗幽怨,她飾演姜秋蓮唱的那種淡淡的憂傷,《梵王宮》裡耶律含嫣害相思之苦時惆悵綿綿的無奈,以及後來《宇宙鋒》中弱女子無助,腔裡悲憤恨怨交織出的反抗,滿腔的憤懣頓時化作鋒利之聲,唱得人三九天生汗,擊掌稱快。(李準《李準回憶錄》)
唱豫劇祥符調的陳素真生長於中州,其陳派唱腔是中正圓和的,同時陳腔也是有稜的,這個稜是說陳腔透亮遒麗,暗藏一種鋒利之力。她演繹的角色或雍容華貴,或清瘦凜冽,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都體現了「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這種古典的極致。中正圓和是陳腔之皮肉,沉鬱頓挫則是陳腔之骨神,如《霄壤恨》《三上轎》《梵王宮》《宇宙鋒》《巾幗俠》等諸劇裡的唱腔,或感傷身世,或痛斥強惡勢力、或憂嘆家國黍黎之悲,通過一出出劇目表達了陳派表演藝術的精髓。
四、冠蓋滿中州
一九四八年,陳素真又回歸到豫劇舞臺,告別了隱居生活。抗戰勝利後,除了募捐善款如辦學建素真小學,為杞縣水災賑災義演,為開封各界義演時期演出多場,其餘時間基本是脫離舞臺的。她在當時報紙所言:「本人此次來汴,原募捐興學培育後生,前演唱數日,近聞各報多稱本人將在社會劇團重登舞臺,本人感莫名其妙,茲特鄭重聲明:除募捐賑災外,決不為賣錢謀生而演戲」。一九四八年她從南京經去上海,在張鍅先生資助下買了幾箱行頭,然後返豫。應開封戲劇公會之邀請,為在開封重建明皇宮梨園家廟、購買梨園義地演出了《女貞花》。此後,演出就頻繁了。(《中國晚報》《開封文史資料輯編》)
自抗戰勝利後息演了三年多,陳素真這一時期沒有再創作新的劇目,只是對原有的劇目在演出中作了修改,陳腔又是常聽常新的,因為她同一齣戲的每一場演出都會做唱腔的臨場變化,在弦彎和尾腔變新,引起觀眾驚奇之感。文戲如《春秋配》《梵王宮》《女貞花》《霄壤恨》《義烈風》《齒痕記》《鴛鴦誤》《玉虎墜》《三擊掌》等劇更成熟了,她創造的遒麗嫻雅的陳腔,觀眾聽得如痴如醉。在抗戰中激勵了中原兒女反抗侵略的愛國戲如《滌恥血》《巾幗俠》《三拂袖》更是廣泛流傳,中州劇壇的旦角爭學其腔,以貼演陳派戲叫座。豫劇名旦崔蘭田則正式拜其為師,學了不少戲。王秀蘭、閆立品等名伶也演了大量的陳劇。
一九五二年全國匯演之後,陳素真移植了漢劇大家陳伯華的《宇宙鋒》,桂劇尹曦的《拾玉鐲》,前者據傳是豫劇傳統劇目,但是已經失傳舞臺多年,後者陳素真原來只演《法門寺》,《拾玉鐲》卻沒有動過。陳派戲在沉寂了十年之久沒有劇目創新,突然又出新腔,觀眾深受鼓舞。這兩齣戲在唱、念、做三個方面都有出奇的表現,成功上演是陳派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作品。《宇宙鋒》的主題有別於她的《三上轎》,也有別於樊粹庭編劇,她創演的《義烈風》《霄壤恨》這三出,也有別於《滌恥血》《巾幗俠》。前三出是對於惡勢力的控訴與反抗,後者則是對戰爭的抗訴以及主人公憂思家國之難的劇情思想。
《宇宙鋒》是秦朝趙高指鹿為馬,盜取天子賜給兒女親家匡家的寶劍「宇宙鋒」,反嫁禍匡家用此劍謀害天子。秦二世夜訪相府,貪圖趙高之女趙豔蓉美色,要選進宮裡伴駕,趙高不顧女兒趙豔蓉新喪夫君(其實是逃亡),送女進宮。趙豔蓉卻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秉性德行異於乃父,是一個剛烈的女子。
反抗不平,反抗惡勢力的迫害與壓榨,是陳派戲最重要的一個思想主題。那類對才子佳人愛情的歌頌,對悲劇裡弱者抗爭的同情,是傳統劇目的鮮明特徵。戲劇不是一味的歌頌美好,也不是一味的抗爭,它在闡釋生活與時代的主題上是並列的。人們是在對幸福美滿的期待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同時也是在不屈反抗中得到靈魂的安穩。《宇宙鋒》趙高貪圖富貴獻女兒於秦二世,趙豔蓉在一勸二求不得的強權面前,不得已裝作瘋癲。弱女子個人意志遭到父權、皇權的戕害時的無助,是痛徹心骨的悲涼。陳素真飾演的趙豔蓉抓破花容後,連抖水袖,運用陳派獨特的波顫音唱飛板、哭劍的唱腔,「今日裡顧不得閨閣端儀,搖搖擺、擺搖搖扭捏向前」,與賊父周旋。在上金殿時直斥昏君秦二世,「秦二世坐江山天下大亂,普天下老百姓受苦連天」到唱飛板「惱上來我把這珠冠打碎,恨上來再撕破錦繡鳳衣。我手中有鋼刀,來來來、咱們決一死戰,定把恁這些妖魔們刀剁如泥」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但是趙豔蓉也是在裝瘋癲的掩飾下去抗爭,可見暗無天日的時代對弱勢群體的壓迫是多麼的瘋狂。(田漢(田漢文集)
陳腔委婉,兜兜轉轉的,在唱腔表達時不一語道破,而這種兜兜轉轉在文人知識階層聽來有一種傳統的味道,懷有詩文溫婉情結,在一般民眾聽來是女性本有的女性嬌柔纖弱。他們對陳腔的理解方式不一樣,但美的感受是相通的。陳腔的優雅含蓄的表達方式符合旦角的本質,既溫柔敦厚的女性特徵。從而達到雅俗共賞。
《宇宙鋒》是陳派藝術的一個巔峰。其獨特的唱、念、做、舞把戲劇的精華展現的淋漓盡致。說是以一場悲劇訴說命運的坎坷,倒不說是女主人公大義凜然勇敢的抗暴精神。《霄壤恨》中邵巧雲的投河自盡,《義烈風》之佟玉珊的撞柱而亡,《三上轎》一劇崔金定持刀與賊同歸於盡,《滌恥血》以血洗恥的英烈豪氣,《宇宙鋒》的趙豔蓉拼死抨擊權勢,陳劇中那些個悲慘女性,多是以死抗爭社會的不公,這些劇目與豫劇傳統戲的大團圓結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每出都是通過獨特角度,精湛的演技刻畫人物,揭開戲劇形式演繹人性善與惡的。若是撇開演員的舞臺藝術,單純的從故事層面解讀戲的思想性,只是乾巴巴的說教而已。觀眾觀劇除了看這個故事,重要的看演員在演繹這個故事過程中的戲劇技術的趣味性來達到欣賞目的。唱腔,身段,舞蹈,水袖,武打才是戲的靈魂。所以,既是從高臺教化角度來看,戲劇的娛樂性,欣賞性也是在首位的。陳素真五十年代相繼又移植創演了《鬧嚴府》《玉簪記》《臨江驛》《鐵弓緣》等文武新劇,陳腔陳劇所蘊含的技藝性與思想性的高度完美,是藝術家卓越的創造,這也是八十年來陳派戲植根於藝林的根本所在。
五、莫道他鄉是故鄉
一九五零年陳素真在豫演出不順,被迫西去陝西,在寶雞、天水巡迴演出到蘭州,在蘭州安頓了四年後,因人事傾軋,無奈何遠走河北省參加河北省豫劇團。一路走一路唱,在瘋狂歲月裡拉幕閉幕臺上臺下皆是悲涼。《春秋配》裡「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哭了一聲爹、再叫一聲媽,哎嗨嗨,止不住淚珠點點如麻,忍著氣眼噙淚來撿蘆花。」和戲中人姜秋蓮一樣,忍著氣眼噙淚。
顛沛流離,是生於亂世之人的無奈人生寫照。陳素真生於亂世,一輩子在豫劇舞臺上演繹了多少悲歡離合,戲中人的苦與樂正與生活中的她一樣,都嘗遍了。陳派藝術是披風沐月六十年的舞臺積澱,每一出經典都是天才的創造。幾十年的歲月洗禮下創造的陳腔之美,這種美在字裡腔間裡面有滄桑,有溫婉,有憂患,有灑脫,更蘊含深深的人文情懷。她是文化素養與心靈節奏的完美融合。陳腔除了受一般階層觀眾的愛戴與喜歡,更博知識分子的喜好,陳派戲內在的憂患意識,與他們天然的有心靈的貼近,陳腔是知音者心靈的寄託。陳素真的人生漂泊是時代的不厚道。
陳素真晚年定居天津,遙望中原,不知幾許概嘆。她所鍾愛一生的豫劇藝術,也日漸式微。正如《宇宙鋒》裡的唱詞「坐龍車出相府肝腸寸斷,思想起不由人珠淚漣漣」。
莫道他鄉是故鄉,誰知道那背井離鄉的苦楚?
豫劇皇后陳素真是豫劇史上的驕傲。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內容來源於「豫劇陳素真藝術研習社」
【活動預告】
1、 」百團爭霸「參賽選手網絡投票已經啟動,大家可在」梨園春官方「微信號每天推文的第三條中,為自己喜歡的選手投票,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
2、 「最美戲裝」評選活動將於近期啟動,即日起,您可將自己的戲裝靚照、生活照各一張及您的姓名、聯繫方式、住址一併發至郵箱hndstlyc@126.com,本次評選將實行完全公開投票制,最終將根據參評者人氣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這次的獎品將絕對是您想不到的!夥伴們不要著急,活動啟動後才能告訴您獎品的真實面目哦!
猜你喜歡
⬇️⬇️⬇️⬇️⬇️
父親去已婚女兒的家中,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沒有緋聞何來女神?林徽因傳奇的情史!
當花遇見戲,這才叫氣質!
她為了他甘當二十餘年的情婦,一起流浪了十年,最後卻憤然離開!
她曾遭受迫害,為了家庭忍辱負重,依舊淡然面對,99%的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