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青山綠水,黃山白嶽雄險奇秀,新安江風光綺麗,這裡人傑地靈,歷來為文人薈萃之地。明清之際,徽州商幫崛起,經濟發達,社會富足,文化昌盛,孕育出了中國畫史上聞名遐邇的「新安畫派」。
徽州,古為新安郡。「新安畫派」雖然是一個區域性的山水畫派,但在明末清初以來的中國畫壇影響極大。清人張庚《浦山論畫》說:「新安自漸師以雲林法見長,人多趨之,不失之法,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張庚還在《國朝畫徵錄》中,將漸江、孫逸、汪之瑞、查士標稱為「新安四大家」。後人多沿用 「新安畫派」「新安四家」說法,遂漸約定俗成為定稱。
新安畫派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地域特徵和個性特點。新安畫派「師古人兼師造化」(黃賓虹語),師法「元四家」尤其是倪雲林,同時師法黃山白嶽,以元人筆墨寫新安山水。畫家們以幽僻蕭疏的境界,荒寒孤寂的意趣,簡淡清遠的筆墨,剛健高潔的線條,描繪了清朝統治下的山河,表現了明末遺民的情操,體現了超拔絕塵的氣質。其作品意遠境深,不同流俗,開一代新風。新安畫派早期代表有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盛期則有漸江、汪之瑞、孫逸、查士標、程邃、戴本孝,還有被稱為漸江「四大弟子」的江注、吳定、祝昌、姚宋,以及鄭旼、程正揆、汪家珍、雪莊等等。《黃山市志-文化藝術》說「明萬曆至清乾隆間,新安畫派有七十餘人」,根據《黃山畫人錄》《徽州墨林》《安徽畫家彙編》所載,屬於該畫派者約二百人,可謂蔚為大觀。
在清初山水畫壇上,新安畫派一度崢嶸的局面,至嘉慶、道光以後,漸成史跡。到了清末民初,約在「五四」前後,新安畫壇又起高潮,張翰飛、黃賓虹、汪採白等畫家,直承新安畫派精魂,在傳統基礎上彰顯自我,他們因此被稱為「新安三雄」。張翰飛於1929年獲首屆全國美術大展大獎,享譽畫壇,被推為三雄之首,惜乎去世過早,一度為歷史塵埃所掩。
由於家學淵源,新安張氏一家六代丹青,尤其是張翰飛、張君逸、張仲平三代都為丹青大家,成為新安畫派在現代的重要代表。
張翰飛(1884—1939),原名鵬翎,號新安居士,安徽歙縣定潭村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與後來成為現代著名學者的姐夫吳承仕(1884—1939)一道進京參加舉貢會考,金榜題名。民國時期,張翰飛曾在交通總長、鐵道部長葉恭綽屬下任高級助理,亦曾任北京《晨報》編輯。他學識淵博,精通詩、書、畫、印,雅好收藏。他精於書法,擅長章草,出入碑帖,富有書卷氣息。深通畫理,由倪、黃入手,上追董、巨、荊、關,對於宋元以來南宗諸家研習彌深,其畫風沉穩雄厚,章法謹嚴,筆墨凝重,獨樹一幟。他傳承弘揚新安畫派優秀傳統,借古開今,是民國時期開風氣之先的書畫大師,然而我們對他的認識、研究和宣傳遠遠不夠。
張君逸(1905—1969),翰飛之子,幼受父影響,即顯露出繪畫天賦,曾隨黃賓虹、王夢白學畫,從許承堯、袁勵準學詩,與過旭初、吳鏡汀、徐燕孫、王雪濤、汪慎生、張大千、啟功等交往甚密。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獲雙學士學位,長期就職於北平《晨報》,為中國畫學研究會會員,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聞名北平畫壇。他學養深厚,對新安畫派畫學研習精深,善於吸取眾家之長,創造自己風格,畫風峭拔秀逸,筆力恣縱,墨法精妙,山水、花鳥俱佳。他還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抗日戰爭期間投筆從戎,不惜流血保家衛國;戰後以教育興國的方式報效民族國家,1945—1946年間於屯溪、上海舉辦畫展,所得經費用於開辦學堂和資助共產黨遊擊隊對敵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長期擔任安徽省藝術學院教席,當今諸多書畫名家出自他門下。「文革」期間因所謂「歷史問題」遭受迫害致死,其生前已將十七件珍貴字畫捐贈歙縣博物館,家國家鄉情懷天地可鑑。
張仲平,君逸之子,1939年生於北京,筆名夢松,號黃山人。自幼秉承家學,酷愛書畫。在青少年時代,他通過臨摹父親和古人的作品,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不僅取法漸江、石濤、查士標諸家,同時上追宋元,廣泛吸收古代文人畫藝術營養。他傳承弘揚新安畫派優秀傳統,師法古人而不泥古,並師法造化,走進黃山白嶽,積累「胸中丘壑」。其畫法不拘定法,隨情而化,別具一格,尤其是黃山畫作品,畫風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意境高遠。
新安張氏三代薪火相傳,筆耕不輟,傾心竭力地傳承新安畫派血脈,豐富和發展新安畫派的筆墨精神。他們堅持「有序傳承,清醒拓新」的新安畫派畫學傳統,以嚴謹自律的態度、兼容並蓄的胸懷、持之以恆的勤逸,創作出了許多精品傑作,為新安畫派的當代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安張氏三代的藝術經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發展與演化脈絡。時代的風風雨雨,他們領略太多的滄桑,經受太多的挫折。而他們,永遠保持著家國情懷,始終堅守作為一個文化人的淡泊,保持著可貴的風骨。因為張家低調,使這個本不平凡的家庭一度被歷史塵埃所掩沒,好在他們的藝術有著無窮的魅力,透出了無限光芒。《滄桑風骨——新安畫派張家百年丹青》的出版,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家庭的奮鬥與榮光,也感受了他們的挫折與苦難。他們的家國情懷與藝術情懷,他們懷著對中國畫藝術的敬畏與摯愛、對新安諸賢的崇仰與追慕,都給我們靈腑以洗禮,給我們心智以啟迪。
《滄桑風骨——新安畫派張家百年丹青》把張家置身於時代潮流中,置身於社會變革中去寫,重在刻畫他們的藝術探索,展示其風骨與人格。透過這部作品,我們看到了一個忠厚傳統的家庭,看到了為藝術而生的祖孫數代,其人生深深地感染著、強烈地震撼著我們。
本書作者周玉冰是一位有實力而低調內斂的作家。已出版十餘部文學作品,以人物傳記見長。他的作品有動人故事、有歷史脈絡、有思想深度、有社會風情,海子、嚴鳳英、葉篤正、童乃壽,每一個人物都無比鮮活,每一部作品都著力寫出人物的靈魂。作者從小喜愛美術,了解美術史,熟悉安徽畫壇,寫美術人物更得心應手。本書作為一部繪畫世家的奮鬥史、一部家庭的苦難與輝煌史,意蘊深邃,資料豐富,取捨精當,文字流暢,可讀性強,是一部優秀讀物。
新安張家丹青百年,為畫壇貢獻太多,歷史不能遺忘,我們不能遺忘。
是為序。
2017年8月20日 於廬州半塘軒
作者簡介:
陳祥明先生,安徽省美學學會會長,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執行主任,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新安畫派LOGO:圖案上部白色雲形圖案象徵雲和霧,代表山中雲海之意,外形寓意為X,為「新」拼音首字母;下部黃色山形圖案象徵黃山,中間山頭聳立至雲霧之中,外形寓意為A,為「安」拼音首字母;下部黃色山形圖案中白色H形圖案象徵山中瀑布與流水,同時寓意為H,為「畫」拼音首字母;左側綠色樹形圖案象徵山中松樹,外形寓意為P,為「派」拼音首字母;圖案上半部藍色,象徵藍天。XAHP合起來為「新安畫派」四字漢語拼音首字母組合。雲海、黃山、瀑布流水、松樹也是新安畫派繪畫的核心組成元素,整體體現了「新安畫派」形象、內涵與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