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富豪200元起家,身家百億卻吃自己家種菜,汶川地震捐款1億

2020-12-20 千經不盡理復來

從古至今,中國都出現了許多非常出名的商人,他們大多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能夠累積常人所不能及的財富。早在春秋戰國就有棄政從商的陶朱公和儒家聖人孔子的高徒子貢,而明清時期則有著名富豪沈萬三和紅頂商人胡雪巖。

到了現代,家財萬貫的企業家和商人就更是數不勝數了,他們大多數都在自己的領域和行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我國臺灣省的「塑膠大王」王永慶的故事。

兩百元起家

王永慶出生在一個人丁興旺的家族,他的祖籍原本是在福建,為逃災荒,從曾祖父王天來這一代起搬到了臺灣。來到臺灣後的王家一直都是種茶為生,家境還算小康。到了1917年,王永慶出生的時候,父親曾受病痛折磨,家中經濟已經不那麼景氣了。

1932年,才十五歲的王永慶因為是家中的長子,不得不提早撐起了家庭的重擔。他被父親王長庚送到一家米店當學徒減輕家裡的負擔。初到米店,王永慶並不能夠適應人來人往、魚龍混雜,但是他還是咬牙堅持並且虛心向米店的老闆請教各種米糧的價格和運營米店的方法。

當了一年學徒之後,王永慶辭職開起了自己的米店。他並沒有什麼紮實的人脈和豐厚的背景,甚至最初第一筆創業錢都是從父親那裡借來的兩百塊。可以想像得到,那麼一點點錢和一個初涉這個行業的年輕人怎麼會競爭得過那些久開米店的老闆。

但是生意不景氣的王永慶並沒有洩氣,客人不來找他,他就上門去找客人。他免費的為居民們清洗米缸和淘米,讓成為他的客人的居民享受周到的服務,果然這一行為讓他的店子增加了很多回頭客。

做了幾年米店生意,他又將目光投向碾米廠,經過十年經營和積累,他在臺灣擁有了五十畝土地,做起了小地主。

1954年,受到一位官員的慫恿和誘惑,王永慶看到了臺灣塑膠市場的良好前景。彼時的臺灣都是從日本等國進口塑膠,本地還沒有什麼人涉及這個行業。王永慶自嘲為「餓到什麼都吃的瘦鵝」,在臺灣當局推行經濟建設計劃的背景下成立了福懋塑料公司。

最開始,人們習慣了進口的塑料,對王永慶新開的塑料公司生產的產品並不買帳。但是王永慶仍然堅持自己的創業,他變賣所有家產孤注一擲,將自己的產品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價格上的競爭優勢。果然這個方法有一定的效果,王永慶的塑料公司在臺灣也打開了市場。

第二年,王永慶乾脆直接將塑膠加工成產品出售,他聯合了東南亞地區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產品銷路擴充到了國外。

到1978年,王永慶的臺灣塑料公司創下了高達十億美元的總營業額記錄。而後王永慶甚至進軍石化、電子等領域,還在1980年收購了美國德州的一家石化公司,成為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聚氯乙烯塑料工廠。

1994年,王永慶將目光轉向內地,在廣東和安徽都進行了小規模投資。一直到2008年,六月為止,王永慶的身價已經達到了六十八個億,是臺灣省排名第二的富豪。

摳門與大方並存

雖然擁有幾十億美元的身家,但是王永慶一家人從他做起一直都低調樸素。在商圈富豪裡,摳門一直都是王永慶身上的標籤。

他喜歡喝加奶的咖啡,每次用勺子舀咖啡粉時他都要用水將勺子上沾著的一丁點都衝進杯子裡,還有他的毛巾和衣服也都是多年不換的,有一條甚至用了二十七年之久。王永慶也從來不喜歡開豪車穿名牌,自己家種的菜就是他的最愛,他保持了傳統商人身上的節約質樸。

但是被人稱之為「守財奴」的他卻在2005年出資將近四千萬人民幣幫助殘疾人,購買了兩百個rg5耳蝸贈送給耳聾患者。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時,他更是提出「同胞愛、手足情」,捐助了一個億的人民幣幫助受災人民和災區的重建。甚至他還想在中國大陸修建一萬所小學,這個項目一直到現在都在由他設立的基金會跟進。

人丁興旺

王永慶像許多香港老牌企業家一樣,他娶了三房妻子,共育有九個兒女。那個年代的男人三妻四妾似乎並不罕見,王永慶擁有了財富之後自然不乏美人的陪伴。

他的原配夫人是家裡面給他從小定下的童養媳,他與這位名字叫做郭月蘭的夫人似乎並沒有產生多少男女之間的感情,原配夫人一直在王家是透明的存在。

第二房則是為他生下了二男三女的廖嬌,這位夫人是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型的女子,但是沉浸在商場中的男人似乎更喜歡能夠與他攜手並進的女人。在認識了第三房太太李寶珠之後,王永慶和廖嬌的感情越來越淡,以至於後面所有公開場合都是這位李夫人陪伴在王永慶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李寶珠在和王永慶結婚之前還有過一段婚姻,甚至育有一個孩子,但是個性爽朗、活潑大方的她還是吸引了王永慶的目光。

這位夫人陪著王永慶從生意場上到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瑣都事一手包辦,但遺憾的是她只為王永慶生下來四朵金花,兩個人沒能兒女雙全。

2008年10月15日,九十二歲高齡的王永慶在美國去世,留下了巨額的遺產。

王永慶創業之初一直都有弟弟王永在輔助在旁,兩個人退出公司管理層之後,各選中了兩名兒女進入行政中心,並且安排了三位在公司多年的得力幹將彌補四個後輩在經驗和專業方面的不足,也是充當四姐弟之間的潤滑劑。

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曾塑造出一個愛錢如命的守財奴人物葛朗臺,他越是有錢就越對自己和家人摳門,這讓許多人對「摳門」的富豪有了一個負面的理解。

其實像王永慶先生一樣,他雖然樸素節約,但是對公益和慈善卻是出手大方的,在面對我們的同胞需要伸出援助之手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

王先生的創業創新精神和樸素的作風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普通人雖然不能夠像那些富豪們一樣有巨額的財產積累,但是我們可以注重精神上的富有。

相關焦點

  • 兩位富豪疫情0捐款,都給國外捐款,一位身家百億,一位曾是首富
    潘石屹面臨著口碑暴跌,原因更多的來自於潘石屹自己,曾幾何時潘石屹在國人的心中與馬雲.王健林的企業家沒有任何區別。可是近年來,人們突然間對潘石屹的觀點變了,潘石屹也不再是以前的潘石屹了,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非常多的國內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馬雲旗下阿里共捐款11億。馬化騰旗下的騰訊共捐款15個億。
  • 靠賣菸草賺200億 晚年卻住在天台匿名捐款 去世才知他捐了幾十億
    文:楊曉很多富豪都非常熱衷於做公益事業,比如說像福建的企業家曹德旺,他身價都不足百億,但是每年都在捐款。而香港的李嘉誠,他身家也是上千億,如今九十幾歲了也是熱衷於慈善事業,去年年初的時候還被曝出為香港貧困區捐了1000萬。
  • 汶川地震12周年!08年詹姆斯捐款1400萬!場外1.4億美元!
    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讓全國上下悲痛萬分,讓國內外的每一個人都為之牽掛,那是人類歷史極具破壞力的災難。我們中國人民永遠放不了那次慘痛的記憶,毀滅性的打擊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流幹了眼淚。
  • 他身家400億,汶川地震捐款5000萬,慈善背後卻是個可怕的「惡魔」
    與此同時,出身於教師之家,並且曾經當過教師的劉漢,一直以來都非常的主張教育扶貧。在劉漢的眼裡,想要真正的做好山區扶貧並不能夠靠單純的捐款,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他們貧困的問題,只有讓山村中的孩子們成才了,才能夠改變其家境,甚至還可能能夠帶動整個山村脫貧致富,這相比於單純的捐款要有更大的作用。
  • 曾是臺灣女首富,生活極其節儉,2輛座駕加一起不到100萬人民幣
    她以前是臺灣首富,現在仍是臺灣最有錢的人之一,雖然身價百億,但是生活極其節儉,她的座駕是一輛十幾年的豐田凱美瑞。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由儉入奢,易於下水,但是由奢入儉,難於登天,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知道這句話的人很多,但是做到的人卻不多。
  • 洗碗妹成百億女富豪 暴富之後 捐款超10億 兒子迎娶豪門千金
    很多平凡的人,通過努力,也將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翟美卿,香江控股掌門人,如今擁有百億身價,被稱為廣東「最美總裁」,然而,曾經的她只不過是個洗碗妹,通過自己的打拼,最終出人頭地了,成為了女富豪,而她暴富之後,並未忘本,而是熱衷慈善,捐款超10億,幫助了百萬人,而她的兒子也迎娶了富力地產創始人李思廉的女兒
  • 臺灣商業教父:從200元起家到臺灣首富,成就7000億臺塑帝國!
    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抬頭看著天花板意味深長的說:「捐1個億吧,國家有難,我們該鼎力相助!」哪知幾個月之後,老人就去世了,享年92歲,捐建內地1萬多所小學,要知道他16歲時是以200元經營米店起家,最終創立的臺塑集團發展為臺灣企業的王中之王,還進了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他就是中國臺灣商人「教父」王永慶!
  • 「塑料大王」王永慶,一家公司營收佔臺灣GDP5.5%,總資產1.5萬億
    早在2006年的福布斯亞洲版富豪榜中,他就憑藉資產53億美元排名第六。而他就是有「經營之神」和「塑料大王」之稱的王永慶。80年代時,王永慶資產達到300億,公司每年收入250億,控制臺灣5%的經濟總量。王永慶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家裡連交學費的錢都沒有,於是王永慶15歲時便帶著父親借給他的200元開了一家小糧店。
  • 臺灣首富王永慶發家史:200元開米店起家,一路掙到3000億!
    提及上世紀八九十代港臺華人圈富豪,有著「經營之神」稱號的王永慶是不可忽略的一位。他白手起家,積累了3000億臺幣的財產,常年獨佔臺灣首富寶座。回顧王永慶的成長發家之路,對於今人也有許多可裨益之處。到了王永慶曾祖這一輩,全家人渡海來到臺灣,定居於新店直潭,幾代相傳,都靠種茶為生。1917年王永慶出生,當時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一家人住在茅屋裡。當王永慶到了7歲入學的年齡,家裡人翻遍茅屋找出一文錢,買了一支鉛筆給他,似乎也只盼望他能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 他是臺灣首富,曾給汶川捐贈1億,在美國買15萬畝土地送給國人
    一年之後,王永慶學會經營米店的方法,決心要自己開一家米店。父親想辦法借來了200元,作為王永慶的開店資金。但是,新開張的米店,質量趕不上隔壁家,也沒有老顧客,剛開始,運營起來還是比較困難。不過,才16歲的王永慶憑藉出自己出色的營銷能力很快就擺脫了這一困境。
  •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現在怎麼樣了?
    在這一年,我們國家終於實現了百年奧運夢,在自己的家門口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但是,在奧運會舉行的前幾個月,在北京的西南,一場大地震給中國添了一道永遠也抹不去的傷痕。5月的汶川,是一片廢墟,5月的中國是一片溫情。在爆發地震的當天,全國就都動員起來了。無數的官兵和志願者奔赴抗震救災的第一現場,他們不辭辛勞,不畏危險,用自己的雙手託起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支點。
  • 節儉的臺灣首富,做慈善卻不吝嗇,在中國建1萬所小學,還捐1億
    王永慶先是在茶園做雜工,後到一家小米店當了一年學徒,第二年,王永慶萌生了自立門戶的想法,他想開米店,當老闆,於是借來200元創業了。可是,創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僅需要資金,還要能打開銷路,不過,王永慶卻展現了超強的經商才能。不僅推銷掉大米,還積累了客戶,就這樣,生意逐漸走上正軌,王永慶得以賺取第一桶金。
  • 臺灣的「莫拉克」,汶川的「512」,都是中華民族的痛!_公益_鳳凰網
    面對今天與臺灣「921大地震」相提並論的重大災情,我自然而然想到去年汶川的「512大地震」發生後,臺灣人的表現。且不說57億的捐款這些公開的資料,也不說還有6天就要下臺的陳水扁個人捐款20萬新臺幣,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的臺灣家人的反應。因為經歷過「921大地震」,臺灣人對於地震所引發的災害深感傷痛,常常聽他們談起當時的感受。
  • 汶川地震後,18歲乞討少年分四次捐了185元,他現在過得怎麼樣?
    對河南縣武陟縣嘉應觀鄉一對七十多歲的農民夫妻荊小銀和王小丑,十萬元是他們畢生的收入,但是他們捐出來了。他們家在黃河灘邊,是地道的農民,住著幾間破舊的房子,幾件破敗不堪的家具。穿著補丁衣服,吃著粗茶淡飯,沒有一分錢退休工資,也沒有社保。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難以磨滅的傷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當時的慘景。在這一天,我們失去了數萬名可愛的同胞,毀掉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如今,十年過去了,難過的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修復昔日的美好家園,安慰受傷的同胞。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剛被分配到汶川縣工作的蔣雨航被埋在廢墟之中。5月17日下午,在被壓125小時後,蔣雨航被上海消防官兵成功救出。「是消防官兵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渴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這次沒等到十年,2008年底,20歲的蔣雨航成為了一名武警消防戰士。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次又一次「軍人優先」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汶川地震三周年:災後重建1萬多億資金從何來?
    中新社成都5月9日電 題:四川災後重建1萬億資金從何而來?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1萬億是2007年四川GDP的總量。令山河失色的汶川特大地震,把四川39個重災區變成一片斷壁殘垣。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四川省需要1萬多億元資金,即使加上中央財政資金、省級財政資金、對口援建省份資金及社會捐款,仍然存在5000億元的巨額資金缺口。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當代史上造成破壞最大的地震。根據官方統計數字,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人民幣,下同)。
  • 李嘉誠拿千億投資英國 而他在美國買地送給內地 還捐款百億
    李嘉誠能夠有如今的成就,也是靠自己雙手打拼出來的,同時,也是時代造就了他,李嘉誠目光長遠,商業嗅覺靈敏,因此才從窮小子逆襲成為了香港富豪,堪稱是商界傳奇的大人物,2018年,李嘉誠正式退休了,然而,江湖依然有他的傳說,並且他的一言一行還是影響甚廣。近日,李嘉誠在應該買酒吧,引起轟動,這意味著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版圖,又在擴大了。
  • 私募界的那些胡潤富豪:葛衛東身家150億 裘國根70億
    包括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身家達170億元,位居胡潤財富榜179名;期貨行業傳奇大佬葛衛東,身家達150億元人民幣,位居胡潤財富榜216名;還有兩家百億私募的創始人,重陽投資的裘國根和景林資產的蔣錦志,身家分別達70億元和30億元。
  • 哪些NBA球星曾為汶川大地震捐款? 排名第一之人至今被黑
    哪些NBA球星曾為汶川大地震捐款? 排名第一之人至今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