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沙特這個富裕的國家又攤上大事了。雖然這一次和戰爭搭不上關係,但這件事那情景比戰爭情景還要恐怖,因為沙特鬧了蝗災。那滿天飛舞的蝗蟲遮天蔽日的,樹上輕輕那麼一扒拉都能掉下一層厚厚的蝗蟲,看著頭皮發麻,比去年的俄羅斯蝗災還要嚴重千百倍。對此很多中國網友就不淡定了,說為何就沒發生在我們中國呢?畢竟去年山東也鬧過一次,結果去捉蝗蟲的人比蝗蟲還多。
有網友笑話說中國的蝗蟲現在都不敢三隻一起出現,何況成群了。那麼,我們中國之所以沒有蝗災真的就是吃貨們的功勞們?要知道,我們中國作為長時期的農業大國,水災,旱災,蝗災一直是一件令封建王朝和農民們十分頭痛的問題。因為只要一遇到蝗災,那就意味著來年就是無米下鍋、挨餓受凍的下場。有時候甚至嚴重到賣兒賣女,流民遍地,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的恐怖境地,這點在朝代遊戲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裡面都有深刻的還原。
據統計,從公元前707年(魯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發生蝗災508次。唐宋以後,紙張及印刷條件改善,蝗災的記載便較詳細,下面略舉數例,以見一斑:
(唐)公元785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
(宋)公元992年,六月甲申,飛蝗自東北來,蔽天,經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盡死.秋七月,許、汝、袞、單、滄、蔡、齊、貝八州蝗,有蝗起東北,趨至西南,蔽空如雲翳日……" 。
(元)公元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 之後在明成化二十一年,清鹹豐七年也都發生過重大的蝗災。而且有記錄顯示,當時的飢餓的災民也有捕食蝗蟲的記錄。但並沒有能節制住蝗災。所以說光靠吃是搞不定蝗災的,而且蝗災的問題基本都是出現在次年,當年吃蝗蟲可以頂住,但來年只能等死。
可就這麼一種困擾了中國農民千年的噩夢,現在基本消失了。當然,這裡可不是僅僅就靠吃就消滅不了蝗蟲的,現在蝗災之所以越來越少,壓根就是我們從根本上解決了蝗災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乾旱。嚴重的蝗災往往是伴隨著嚴重的旱災而出現的,古代書籍上對此也有深刻的見識,記載有"旱極而蝗"。到了現代社會後,生活變好了,科技也發達了,吃貨固然是消滅了一部分蝗蟲,但我們中國之所以能搞定蝗災那是因為我們消滅了大面積的乾旱問題後才達成的,沒了乾旱蝗災自然也就少之又少甚至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