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口吃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2020-10-10 育兒漫話

只要孩子出生五官健全,身體機能也都完善,沒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會說話,或者會有口吃。

但有的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紀,往往會出現口吃,情況嚴重的還會延續至成年。然而非身體機能缺陷引起的口吃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眾所周知,語言的一個基本作用就是交流,兒童最初應用語言的形式就是口語。

大部分的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咿呀學語。

英國心理學家謝弗在他的著作《兒童心理學》中有這樣的描述:孩子到6歲時,一般已經掌握14000個詞彙。

假如詞彙的發展大約在一歲半以後開始的話,那麼兒童平均每天學會9個新詞彙,或者在醒的時候每個小時學會一個新詞彙。

這期間大部分孩子都會學會語言能力,包括如何說話並理解其含義,也就是語音、語義、語法。

當孩子不斷的積累新的詞彙,表達的欲望被激發了,再加上周圍新的事物和現象的刺激,孩子總會有十萬個為什麼。

然而,有些父母卻迫不及待的想解決孩子的問題。

每逢孩子喊一句媽媽,父母就心領神會的知道孩子的心思,所以不及孩子表達完自己的意思,父母就已經滿足了孩子。

或者當孩子問了為什麼之後,父母不顧及孩子是否聽得懂,就開始滔滔不絕的展示自己的學識。

少了互動的交流只能帶來負反饋。儘管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但卻抑制了孩子發展表達能力,時間久了,孩子就缺乏表達的欲望。

當心裡知道要說什麼,但很難口語化的時候,口吃就發生了。

如果孩子首次表現口吃,而父母表現異常擔心的話,這會加劇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得孩子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毛病。

與此同時,如果孩子想獲得關注,知道這樣說話有效果時,即使是一時的語言障礙,也會刻意這麼說話來達到目的。

所以任何父母發現孩子有口吃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太當回事,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這不僅僅是緩解自己的焦慮,也是避免孩子出現心理負擔和上述錯誤的認識。

當排除生理機能出現問題而導致口吃後,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創造交流的機會,激發表達的欲望。

比如只要孩子不說清楚自己的意思,父母就假裝不知道做什麼滿足他,或者凡事徵求孩子的意見、多和同齡的孩子玩需要說話的遊戲等。

總之,要建立一種友好互動的關係和輕鬆自然的說話環境。

最愚蠢的做法就是一股腦的教孩子不斷的重複同一句話,等說的流暢了再教下一句話。

這種方式可能一開始有些效果,但最終的結果只是加劇了口吃的程度,甚至到了成年都不曾有所改善。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會口吃?孩子有口吃時,這些事情家長要注意
    豆豆看上去有點興奮,還有點著急:「我——我——告訴——你,一——件——事——」,豆豆媽看到孩子口吃的毛病又犯了,急忙大聲說:「別著急,慢慢說,不準結巴!」豆豆看著表情不大對勁的媽媽,更是著急,小臉都憋得通紅,就是說不出來。
  • 語遲、口吃、說髒話……孩子語言發展,父母必知的6個常識
    當孩子說「小狗」、「小狗吃」,父母在邊上可以說:小狗吃掉了你的飯,對嗎?句子經過大人的擴充後語意明確,也更合乎語法。句子的變化會引起孩子的注意。被孩子的注意力照亮的地方,就會是孩子有收穫的地方。在此特別提示:有的孩子說話遲些,或者有口吃的現象,家長會過於著急,孩子一說錯了就糾正,一說不出來就批評或者直接替代。
  • 九成父母都不知道口吃是什麼,口吃對學齡期孩子的影響不能忽視
    口吃人群畫像 口吃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據估計,口吃平均發生率大約在1%,口吃在男性中比女性多三四倍。兒童的發生率要高一些達到5%,但是有研究顯示,幾乎80%的口吃兒童到青少年期時,他們口吃的會自行消失,語言流暢性會有很大改善。另外幾乎大部分成年人口吃都是兒童口吃遺留問題。
  • 孩子口吃是遺傳造成的嗎?哈佛大學教授:答案就藏在12號染色體中
    孩子口吃的症狀口吃是一種語言流暢性障礙。它表現為說話的語速不規則、說話前的停頓、音節重複、語調的抑制,詞組的停頓和僵硬、說話聲音的延展。所有的孩子在開始學習說話時都有語無倫次的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這聽起來很「奇怪」,家長會覺得這不「正常」。
  • 有沒有特別容易造成口吃的音素或音節
    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口吃相關的心理問題:其實大多數兒童口吃只是語言發育與思維認知的發展不同步造成的,口吃的表現只是一種爭取時間的反應,比如當孩子想表達一件事物的時候,一時不知道該怎樣描述,或許是詞彙量不夠,或者是表達方式還不夠完善,這種口吃的情況大部分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消失。
  • 一緊張就結巴,孩子為什麼會「口吃」?正確糾正的5個有效辦法
    強強5歲了,身體一直都很健康,但強強媽最近發現孩子似乎有點口吃,特別是做錯事教育他的時候,為了給自己辯解,有時候一個字就要憋好幾次。家裡也沒有人有口吃的毛病,而且小孩子是最近才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孩子一緊張就結巴呢?
  • 孩子說話口吃,老人說是膽小,外人說是暫時的,到底應該聽誰的?
    口吃雖說不會對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脅,卻也會對兒童及家庭造成諸多麻煩和困擾,尤其是對孩子的社交拓展和心理髮育極為不利。鑑於目前的情況,我們並不能像國外一樣對單個兒童進行長期的跟蹤採樣,但幼時口吃頑固化的例子還是很多的。
  • 孩子的口吃原來還有這麼多秘密,不知道的父母快來學習一下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口吃對自己有多大危害,可父母卻知曉它的危險係數有多高。但是現實的走向總是反的,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口吃症狀視而不見。當被問及原因時,「長大自己就好了」「工作太忙沒時間管」成了最「優秀」的藉口。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放縱口吃的肆意生長,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理論上說,越是我們熟悉的,越應該是我們了解的。
  • 家有口吃孩子的父母看過來,一個非常有趣的口吃實驗
    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剛上大學,前段時間大學軍訓,班上恰好有一個口吃同學,據他所講,口吃給那個同學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最怕點名、報數,幾十人從1報數,到他這裡肯定卡殼,點名的時候,自己的名字說的結結巴巴,經常鬧的哄堂大笑,第一天晚上文體活動,做自我介紹,直接成了翻車現場。同學開玩笑,說他走正步左拐,說話右拐,先發聲後吐字,有歌唱家潛質。
  • 孩子被欺負不敢說出來?別急著斥責孩子,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變成今天的樣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父母哪些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被人欺負的孩子,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問題方式?一、父母經常有這些行為,孩子很容易會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1.孩子習慣凡事依賴自己父母習慣性地幫孩子安排好一切,在孩子眼裡,這些事情都是父母應該做的,自己從來不會主動去做這些事情。
  • 兒科醫生:如果孩子有口吃,日常生活中怎樣幫助孩子調整?
    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結巴」對於工作及人際交往而言都是一項致命弱點。有的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出現了口吃的情況,父母在發現孩子口吃時,多數都不以為然,覺得孩子慢慢就好了,但口吃症狀若是持續發展,家長就要帶孩子看診或採取適當措施,幫助孩子早日恢復。
  • 孩子說話有口吃毛病怎麼辦?怎樣糾正?
    但此時由於語言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兒童的思維能力、詞彙的掌握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在發展階段,兒童急於表達時,造成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思考與說話的速度無法配合,從而出現較多的口吃現象。(2)模仿感染:口吃的感染性很強,由於兒童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響,如經常與有口吃的人接觸,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講話,都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口吃。
  • 說話結巴不連貫,孩子「口吃」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家長要知道
    丁丁媽媽很想幫他改掉這個壞毛病,但是怎樣糾正口吃,丁丁媽媽卻又犯了難。說到這裡,有很多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孩子會口吃?會導致孩子口吃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一、導致孩子口吃的因素有哪些?在此,我們也警告各位父母,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他受到類似的驚嚇,否則貽害無窮。3.喜歡模仿別人不可避免,處於概念階段的孩子,正是一個模仿別人的黃金時期,但是他又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在看到別人做出某種動作的時候,他會不自覺的加以模仿。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也就無法改掉了。
  • 分清是「病理性口吃」與「階段性口吃」!潛移默化訓練TA
    寶寶之前說話一直清楚,現在突然有些口吃,是什麼原因呢?是否需要幹預?分清病理性還是階段性口吃!許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會出現"口吃"的情況,甚至會擔心孩子會不會一直口吃。其實,首先媽媽要分清寶寶口吃是病理性的還是階段性的。
  • 孩子突然口吃家長該幹預嗎?如何預防寶寶口吃?
    很多孩子都會在2-5歲左右出現口吃,不過多數情況下僅僅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自愈。但家長們通常都很擔心孩子的口吃會延續終生。家長該幹預嗎?如何預防寶寶口吃? 觀察發現,口吃的兒童一般不會對口吃這件事過分留意,而且在這一時期口吃反射尚未在大腦中完全確立,比較容易「矯正」過來。口吃都有自愈的功能。尤其是兒童時期,口吃的自愈時間更快。 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就不會發展為口吃心理問題。寶爸寶媽要學會對口吃寬容,這是決定兒童口吃是否變成口吃病的關鍵。
  • 孩子突然「口吃」,千萬不能大意!
    去醫院發育行為兒科也檢查了,醫生說沒有器質性問題,微量元素也正常;語言表達、理解、口腔肌肉運動,認知能力等也基本正常。可能是和孩子頻繁換生活環境、看護人有關係,三歲是學習的關鍵期,估計出現了功能性口吃。
  • 孩子怎麼突然「口吃」(結巴)了?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或心切,將使寶寶長期處於恐懼、焦慮、緊張的情緒中,大大增加口吃的風險。寶寶處在說話能力的發展階段時,如果經常受到驚嚇、嚴厲懲罰或責備,就會不敢說話,或說話時戰戰兢兢,造成精神性口吃。精神性口吃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 寶寶說話口吃怎麼辦?父母先別急,利用這三招讓孩子輕鬆與人對話
    口吃是孩子成長中家長不願出現的情況,它會帶給孩子交流不便,內心敏感,不願溝通等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不少問題,所以父母在著急時會帶上不好的語氣讓孩子情況越發嚴重。孩子喜歡新奇的事物,遇到沒有見過的事情或者行為,總想著去模仿,感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柯柯的說話口吃是兒童常有的口吃現象。孩子為什麼會有口吃現象?
  • 為什麼說一手好字,對孩子而言很重要?
    有誇東子的草書挺耐看的,也有說存在同樣問題的。A說,「我早都習慣了,以前是被老婆嫌棄字醜,現在連小不點兒子也笑話他。」B說,「唉,小的時沒好好練字,現在有孩子了,可是不敢再馬虎,天天督促著孩子。」C說,「我的字也不好看,現在讓孩子認真寫字都沒有底氣~」不知道你有沒有被孩子們碾壓過?02 為什麼要從小練好字?大部分孩子,在進入一年級後,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握筆寫字。
  • 爸爸口吃孩子會遺傳嘛?
    如何治療口吃?對於口吃的寶寶,媽媽最重要的是給予信心和鼓勵。那些暴躁的脾氣、粗暴的語氣趕緊停止吧!不要再打斷寶寶講話,不要模仿和嘲笑寶寶,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出對他說話的急躁情緒!嶽帥治療口吃,還要給寶寶進行心理治療,並要讓寶寶有信心,教會寶寶自在地呼吸和運用語言器官, 口吃是一種語言障礙,也被大家稱為結巴。口吃的現象大多都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如果沒有及時的糾正過來,就會延續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