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看待我國發展

2020-12-13 求是網

  ■從現在情況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主要在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還會有一定的後續影響,但我國經濟會逐漸回歸正常發展軌道。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基本國情、發展基礎、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潛力和動能、體制和制度條件、發展戰略、宏觀政策、發展目標等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不會因疫情衝擊這種短期因素而發生改變。

  ■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這一重要論述和判斷,為我們正確分析當前複雜經濟形勢指明了方向,增強了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的信心。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生活的衝擊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交通運輸、旅遊、餐飲住宿、娛樂文化、商貿會展等服務業受到較大衝擊。今年春運40天期間,全國鐵路、道路、水運、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4.76億人次,與去年春運期間的29.8億人次相比下降50.3%。今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還會通過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波及一、二產業。二是由於春節假期延長和人流、物流受阻,不少行業、企業在一段時間停產停業,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國家稅收相應減少,職工收入也受到影響。部分企業支付工資、租金以及還貸付息的現金流緊張,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資料供應以及飼料、禽苗、活禽等因運輸物流不暢而受到一定影響。三是受工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部分投資延後等因素影響,今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四是受國內外交通、物流不暢和企業開工不足影響,今年1—2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進口下降2.4%。五是全球許多國家相繼發生疫情,國際航空、航運、旅遊、貿易投資受到衝擊,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使我國穩外貿、穩外資的難度加大。

  儘管疫情既程度不同地影響總需求的三個方面即消費、投資、出口,又程度不同地影響總供給的三次產業生產經營,但綜合起來看,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這是因為: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及時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迅速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防控體系,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展現了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在較短時間遏制住了疫情在全國蔓延。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為把疫情對經濟衝擊控制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創造了根本前提。

  第二,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部署,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作為,主動擔責,同時間賽跑,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積極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鬥,千方百計把疫情衝擊的損失降到最低。從現在情況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主要在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還會有一定的後續影響,但我國經濟會逐漸回歸正常發展軌道。

  第三,疫情衝擊只是影響一段時間需求和產出減少,而有效需求和生產供給能力並沒有削弱。從消費需求看,雖然旅遊、餐飲、住宿、娛樂等部分服務消費有時間窗口,過後難以完全彌補,但這部分購買力可能轉移到其他方面消費。耐用消費品等消費只是推遲了購買時間。從投資需求看,工業、基礎設施、房地產等部分投資延後,從全年看會補上。製造業不少行業一段時間的部分減產,過後增產可以彌補,而且由於補庫存需要,從全年看產出不會受太大影響。零部件等出口減少,只要產業鏈沒有轉移,疫情過後出口還會補上。經濟運行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只要支撐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條件沒有削弱,一段時間的需求和產出減少,會由過後的反彈對衝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所以,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基本國情、發展基礎、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潛力和動能、體制和制度條件、發展戰略、宏觀政策、發展目標等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不會因疫情衝擊這種短期因素而改變。我國具有保持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充足條件。

  從發展基礎看。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近100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佔全球經濟的比重超過16%,對全球經濟增量的貢獻約佔三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性地突破1萬美元。我國已成為居世界第一的工業製造大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總裡程均居世界第一,通信業實現趕超。對外經濟跨越式發展,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外匯儲備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為鞏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宏觀經濟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宏觀經濟的顯著特點是沒有發生過經濟衰退和危機,經濟增長率除了1981年的5.1%、1989年的4.2%和1990年的3.9%,其餘38年都是高速度和6%以上的中高速,而且多數年份實現了就業、經濟增長、物價、國際收支的良好組合。以最近5年(2015年至2019年)為例,雖然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都在1300萬人以上,經濟增長率分別為7.0%、6.8%、6.9%、6.7%和6.1%,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4%、2.0%、1.6%、2.1%和2.9%。經常項目順差逐漸縮小,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和服務業的貢獻率持續上升,城鎮化快速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我國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和機制,積累了豐富經驗。這為保持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創造了良好宏觀經濟環境。

  從發展潛力和動能看。我國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人均收入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對發展的需求是全面、巨大和持久的。同時,我國具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有14億人口,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擴容,國內市場規模巨大且不斷發展,潛力無限;國內儲蓄率高,是少有的資本淨輸出國和債權國;人力資源豐富,有9億勞動力,其中超過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有1億多個市場主體,蘊藏著巨大的創業創新潛能。這是保持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重要條件。

  從體制和制度條件看。我國有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市場經濟活力結合在一起,並根據生產力發展要求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優化這種組合,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體制和制度保證。

  從財政、金融體系看。我國2016、2017年財政赤字率均為3%,2018、2019年分別為2.6%和2.8%,在國際上處於較低水平。近兩年多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遏制了宏觀槓桿率2009年後連續多年持續攀升的勢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重大成效,金融風險趨於收斂、總體可控。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信貸市場,世界第二大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保險市場。我國財政、金融體系抗風險的韌性強,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工具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這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有力支撐。

  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這是極為重要的戰略思想。唯物辯證法認為,對立統一規律即事物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挑戰和機遇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關鍵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善於把握時機,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朝著好的、進步的方向轉化。只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有序復工復產8點要求,就能化危為機,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具體來看,實現化危為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今年新形勢新任務,繼續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當前重點是在降成本、補短板上加大力度。要落實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研究出臺新的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輕企業負擔舉措。我國企業的能源、電信、物流、融資等成本較高,相關行業可以通過改革降低企業的相關成本。當前,應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補短板對於拓展消費和投資需求、對於提高供給質量和穩增長等都有重要意義。要加快補齊「三農」、民生、環保短板,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相關支出佔比、醫院床位及醫護人員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均偏低,縣以下醫療資源更為短缺。這次疫情衝擊也暴露了公共衛生安全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和醫療機構建設以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等方面的明顯短板,需要加快補齊。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這對於抵消疫情衝擊、穩就業穩增長至關重要。要繼續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大深化市場化改革力度,破除妨礙各類生產要素流動的壁壘;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創業創新活力,克服疫情帶來的暫時困難。

  提升產業鏈水平。以應對疫情衝擊為契機,強化科技創新,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優化升級,積極發展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等加快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這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條件。當前,要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打通「大動脈」,疏通「微循環」,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遊、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和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把被抑制的、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加快在建、新開工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優化投向結構,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和優化結構的關鍵作用。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努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落實好外商投資法,積極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鼓勵各地促增量、穩存量並舉,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落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相關焦點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
    同時,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當此之際,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準確把握當前複雜經濟形勢,堅定我國發展的必勝信心。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nbsp&nbsp&nbsp&nbsp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nbsp&nbsp&nbsp&nbsp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
  • 董小麟:以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習近平總書記5月23日上午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是從發展觀與方法論的高度,對我們當前更好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正確判斷經濟發展趨勢、保持發展定力,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習近平: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
    原標題: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 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汪洋參加看望和討論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
  • 用辯證的眼光看世界
    我們要善於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我認為辯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看待事物,例如一次考試的失利,看似使我們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同時也會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由此可見,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愛因斯坦曾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事物,而這句話背後隱藏的觀點,大家知道嗎?
  • 發展應有長遠眼光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有長遠眼光,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我們進一步深化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風向標和指南針。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前瞻性引領更長遠發展
    在實現中國夢的行進坐標中,全面小康是「關鍵一步」;在「兩個一百年」的奮鬥徵程上,全面小康是第一個「百年渡口」。2016—2020,要在這五年時間裡,把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和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帶入全面小康,這是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不僅考驗「紛繁世事多元應」的運籌智慧,更檢驗「擊鼓催徵穩馭舟」的領導能力。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特有的戰略模式。
  • 用更長遠的眼光展望國家的未來
    原標題:用更長遠的眼光展望國家的未來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創造;偉大的實踐,催生偉大的理論。「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為我們直觀地呈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   思想興則事業興,理論強則實踐強。
  • 對話中央電視臺特約新聞評論員楊禹:用辯證均衡眼光看待今日中國
    原標題:對話中央電視臺特約新聞評論員楊禹:用辯證均衡眼光看待今日中國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多檔時政新聞節目,特別是重大時政直播,往往都會由特約評論員楊禹帶來評述解讀
  • 發展長期資金要有長遠眼光
    發展長期資金,功在當前,利在長遠。所以,發展長期資金也要有長期眼光,確立和落實長期的戰略性政策和措施,不能斤斤計較於一城一池的眼前得失。一說到長期資金,市場就很容易把關注的目光轉向北上資金。自從出現了北上資金之後,市場的漲漲跌跌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遠見——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 | 耳畔佳音No.68
    然而,我學會了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那需要愛、幽默、耐心、堅持、誠實和明確的指導,以及適時的禱告。同時,我們還應當知道,孩子們將長大,成為有獨立思想的人。如果你希望家裡一塵不染,那最好別養育小孩。如果你有孩子,那就不要埋怨孩子們吵鬧、嘈雜、亂鬨鬨、相互打鬧、總是動來動去。孩子們有著用不完的精力,嬉笑聲、音樂聲總是不絕於耳。
  • 都說眼光要長遠,那怎樣才叫長遠眼光呢?我們要知道2點
    以現在的眼光看,那些人是愚蠢的,可那些人在當時,可都是精英,他們也只是參考當時的情況做出選擇,並沒有什麼錯。我們都說眼光長遠,可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才叫眼光長遠嗎?我們至少要明白兩點。第一,長遠的眼光必須有厚實的積累,和對變化的敏感。
  • 人民日報: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
    我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正是抱著尊重中國社會整體發展規律的態度展開的。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非遺既是積累與沉澱,也具有開創與自我更新的能力   ●非遺保護的源頭活水在基層和民眾,鮮活經驗和創新智慧潛藏於社區街巷,關鍵是怎樣發掘民眾的潛力,怎樣調動普通人參與非遺保護的熱情。
  • 辯證看待,把根留住!
    魔君也從開始到現在,經歷了憤怒—謾罵—無語—冷靜思考這個過程,最終,魔君認為,我們所有人在對待這個問題的時候,是被個別「數典忘宗」的人激起了憤怒,失去了理智;但是,我們還是要把出國這件事一分為二的來看待,不能一桿子打翻一船人,更不能曲解一些國家的政策法規。
  •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以歷史、全局眼光看,新冠肺炎疫情是突發事件,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既定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無論何種偶然因素的幹擾,都不能阻擋這一目標的實現。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政治、安全形勢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必須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 林妙可事件引深思:父母長遠的眼光,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其實,父母看待事情的遠見非常重要,大多情況下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如果父母能用長遠智慧的眼光看待事物,在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中,給予他們正向的滋養,孩子才會越來越好。只有家長在日常教育中,多保持長遠的眼光,幫助孩子理清目標和思路。
  • 馬雲眼光長遠早早布局!印度全面封殺,阿里直接關停裁員近90%
    近日,印度將要全面封殺中國軟體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除了TikTok、微信以外,還59款中國軟體都受到了影響,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的UC瀏覽器。由於印度的人口眾多,所以也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不少中國軟體進入海外市場,印度市場都是首選。
  • 用發展眼光看待中俄經貿合作
    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俄貿易額以美元計算為680億元,同比下降28%,我國對俄進出口貿易額分別下降20%和35%。不過,貿易額並不能反映中俄經貿合作的全貌。應該看到,去年中俄貿易的規模和質量均在同步提升。
  • 新發展格局與新發展理念的辯證關係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和「新發展理念」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成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這篇講話精髓的一把「金鑰匙」,只有理解了這一辯證統一關係,才能從更高層面理解「七個新」的內在邏輯和深刻領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綱」和「魂」。
  • 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發展風電要有長遠眼光
    他呼籲,業內必須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真正理解風電;各地政府也應該從長遠角度看待問題,大力支持風電事業。  《風能》雜誌:您如何評價三一重能的風電業務發展歷程?  周福貴:經過多年的開拓,目前,風電已經成為三一集團的三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屬於成長型業務,正在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