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一年減少178億件 消費者不愛買衣服了?

2020-12-23 天眼新聞

休閒、潮流、都市、街頭、森系……逛逛今天的城市商場,各種風格、不同類型的服裝可以說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其背後折射出日趨年輕、多元、個性的消費需求。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服裝是最基礎的消費之一。但是,數據顯示,服裝和布的銷量近年來均有明顯下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量也遭遇下滑趨勢。中國人真的不像從前那樣愛買衣服了嗎?

看數量,的確買得少了  ——服裝與布的銷量持續下降,服裝消費在整體消費支出中佔比下降  自去年秋冬季起,北京白領小王找到了買衣服的替代方法:租衣服。「變買為租,花費更少,體驗更多,還省去了自己打理衣服的麻煩。」小王說,在商場裡買一件稱心的衣服動輒幾百上千,時間長了不少衣服閒置下來又覺得浪費。現在市場上出現的租衣服務,品類繁多,價格也不貴,特別是有些特殊場合需要的衣服,平常穿的機會也不多,算下來租比買更合適。  從市場上陸續興起的一些租衣APP、小程序到各類二手服裝的線下門店、線上交易平臺和專營商,人們在服裝交易上探索著更多可能性,買新衣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這樣的新趨勢與數據相互映照著服裝行業正面臨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服裝和布的銷售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服裝銷售量2018年是540.6億件,相較2017年的719.1億件下降了24.8%。  人們買衣服的確更少了。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市場商品銷售統計結果也顯示,201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量累計下降4.2%,增速較2017年放緩8.4個百分點。主要品類中,除運動服零售量實現同比正增長外,其他品類服裝零售量均不及上年同期。  在整體消費支出中,人們用於服裝消費的比例也更低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為1289元,同比增長4.1%,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而同期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6.2%,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類支出增速更是明顯高於衣著消費支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衣著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為6.5%,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論金額,錢卻沒少花  ——服裝單價上漲明顯,衣著消費總體支出仍在增加  也有消費者會問,為什麼服裝銷售量少了,買衣服花的錢卻不少,衣著消費支出整體上仍然在增長中?  的確如此,看零售額,服裝行業也在持續增長中。數據顯示,2018年,限額以上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實現9870.4億元,累計增長8.5%,增速較2017年提高0.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服裝零售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增速加快趨勢。201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99%。  服裝零售額增加、衣著消費支出增加而服裝銷量減少,這意味著服裝價格發生了變化。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顯示,2018年,服裝消費價格累計上漲1.4%,漲幅略有加快。而就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來說,價格上漲更是服裝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201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單價累計上漲5.3%,較2017年提升4.1個百分點。  其中,男裝銷售單價上漲4.6%,漲幅較2017年加快2.4個百分點;女裝銷售單價上漲7.1%,漲幅較2017年提高7.7個百分點;童裝銷售單價上漲10.5%,漲幅較2017年回落2.1個百分點。  為什麼價格上漲如此明顯?  一方面,企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中國服裝協會指出,由於用工、融資、稅收、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費用持續增長,企業綜合運營成本不斷提升。從成本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變化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逐年下降,而服裝行業的該項比重呈現了不斷上升的態勢,成本費用的快速上漲進一步擠壓了服裝企業的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指出,時尚、快銷、個性等服飾消費觀念的流行,改變了整個服裝消費市場。以往常出「爆款」服裝,動輒幾萬件、幾十萬件的銷量,但今天的消費者不再願意與別人「撞衫」。新的消費理念迅速反饋到服裝企業,其生產模式由「大而全」變成「小而精」。服裝企業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在服裝設計、款式、面料等方面,很難像以前那樣大量投產來降低創新成本、擴大收益,單件服裝的銷售價格也就提高了。  時尚變革加速行業細分  ——「小而美」品牌受到青睞,童裝、運動休閒裝市場潛力大  與差異化、風格化的趨勢相呼應,如今不僅是高端奢侈大牌,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熟悉的大眾品牌也開始推出副線產品,服裝市場似乎更「熱鬧」了。未來行業還會朝著哪些方面演進?消費者能買到怎樣的服裝?  從整體來看,時尚變革加速行業細分。  中國服裝協會指出,在新消費群體崛起的過程中,企業無法像過去捕捉60、70、80年代消費群體偏好那樣對「90後」「00後」消費群體標籤化,這就意味著新一輪消費升級更加多變、多元、多維。個性化、細分化、差異化的生活形態導致品牌訴求無法統一,眾多服裝品牌會推出年輕化、風格化的副線品牌,更多小而美的小眾品牌受到青睞,年輕化、高端化逐漸成為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  從針對人群來看,男裝、女裝、童裝正呈現不同的競爭格局。  男裝定製化。中國服裝協會稱,隨著消費者時尚品位和個性化需求不斷提升,男裝消費更加品牌化、國際化、戶外化和休閒化,商務正裝、商務休閒、戶外休閒等會進一步細分,精準的營銷方式和定製化的產品成為男裝品牌競爭的重點。  女裝自主品牌化。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稱,中高端女裝品牌在設計、推廣和營銷方面具有優勢,更容易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業內預計,2019年,女裝企業轉型升級將更加深入,開始從品牌內涵、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加強精細化、差異化的自主品牌建設。  童裝市場快速拓展。不少券商看好童裝市場,他們認為,受二孩政策利好及新生代父母育兒理念不斷提升,中國童裝市場規模仍將進一步擴大。當前國際童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成人裝、運動品牌持續加大童裝業務,中國童裝市場呈現出更激烈的競爭態勢。  從品類來看,運動休閒服飾潛力十足。數據顯示,近年,國內行業運動休閒服飾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隨著三四線市場的崛起和品牌渠道下沉,休閒裝品牌面臨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增長挑戰將更加激烈,產品時尚度、高性價比需求將持續提高。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 吳春生  編審 楊韜

相關焦點

  • 消費者不愛買衣服了嗎?
    中國人真的不像從前那樣愛買衣服了嗎?看數量,的確買得少了——服裝與布的銷量持續下降,服裝消費在整體消費支出中佔比下降自去年秋冬季起,北京白領小王找到了買衣服的替代方法:租衣服。「變買為租,花費更少,體驗更多,還省去了自己打理衣服的麻煩。」小王說,在商場裡買一件稱心的衣服動輒幾百上千,時間長了不少衣服閒置下來又覺得浪費。現在市場上出現的租衣服務,品類繁多,價格也不貴,特別是有些特殊場合需要的衣服,平常穿的機會也不多,算下來租比買更合適。
  • 人均衣著消費支出佔比下降 消費者怎麼不愛買衣服了?
    一邊是「買買買」的消費主義熱潮,另一邊,很多消費者卻發現,雖然時尚越來越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但人們似乎不愛買衣服了。   服飾行業的不景氣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種情緒也反映在數據上。   同時,消費者還拿了更多預算購買手袋和鞋履。買快時尚的衣服,用符號價值更高的奢侈品手袋和鞋履,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的共識。手袋和鞋履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全球經濟不穩的大環境下,相較於服飾而言更加保值。
  • 你還像以前一樣愛買衣服嗎?
    答案很可能是衣服。全文1561字,閱讀約需3分鐘 中國人不愛買衣服了嗎?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此前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其中, 2018 年服裝銷售量為 540.6 億件,相較 2017 年的 719.1 億件,減少了 178.5 億件,同比下降了 24.8% 。動輒一百多億件的銷量下滑,服裝行業到底遇上了什麼事?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整體的社會消費情況。
  • 中國最神秘的巨頭,一年把3億件衣服賣到全球,國內對它卻一無所知
    據億邦動力網報導,一家名為「南京領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剛完成了E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150億美元(約合1050億人民幣)。超千億的估值,似乎與這家公司的知名度完全不匹配,在所有關於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榜單上,都沒有這家公司的名字。
  • 女子買18件衣服後退貨遭人肉:「一件都不留,全退,理由就是不喜歡」
    微博話題「買18件衣服旅遊後要退貨」目前閱讀量已有9.1億,討論11.9萬。   該事件熱度不減,進而牽扯出一些惡意退貨的買家。有店家認為,七天無理由退貨,過於偏袒消費者。   一   李先生開了一家淘寶店,經營旅行女裝。4月25號這天,他收到了一筆訂單:對方一次性購買了18件衣服,總價4600多元。
  • 紅星資本局|直男們最愛的海瀾之家:一年狂銷1.6億件,業績咋還那麼...
    直男的購買力:一年狂銷1.6億件海瀾之家男人一年只需要逛兩次海瀾之家,這恰恰擊中了廣大男性同胞買衣服的「痛點」,以至於每次逛海瀾之家都能逛出真感情:嗯,這件挺不錯,能穿一周不用換;那件也還行,能從春天管到秋天……
  • 寄快遞年用戶破億,菜鳥裹裹推出辦公室寄件神器
    簡曉潔大學畢業一年,幾乎所有的購物都在網上,她算了算,每周的退貨訂單至少有1-2個。9月24日,在菜鳥裹裹秋季戰略發布會上,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宣布,寄快遞年用戶破億。1億用戶背後,是「裹世代」的崛起。數據顯示,像簡曉潔這樣的90後用戶,佔菜鳥裹裹寄件用戶超過一半,80後則佔到三成;女性是大多數,佔到64%。
  • 中國最大的情趣內衣生產基地,一年寄出73億件快遞,年銷售額20億
    情趣內衣在許多人口中是一個說不出口的東西,是一個非常不好意思的東西。不過你很難想像,這個說不出口的東西,現在需求量竟然如此之大。在江蘇連雲港的灌雲縣,這個曾經的中國最窮的縣城之一,如今卻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情趣內衣生產基地。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在百度買衣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2019-2020百度服飾行業報告
    在百度聊衣服?""百度和買衣服有什麼關係?""買衣服我只上某寶…"咳咳,是的,那些關於國內服飾行業在百度的艱難險阻發展潛力,你們應該知道一下…服飾用戶決定買衣服之前會考慮哪些因素?他們的消費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 「二手經濟」火爆:一年買賣8億件商品,90後成主力軍
    二手市場於是迅速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已經成為二手經濟交易的主力軍。喜新不厭舊「90後」成二手交易平臺消費主力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相比以往的舊貨市場,閒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日益成為二手貨交易的「主陣地」。
  • 消費者不懂英文 商場買了件衣服上面標著DIE
    20日晚,毛女士穿著半個月前買的一件毛衫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大家都被她衣服上的英文字母驚呆了。「去學校,然後班主任老師問我,你這個衣服是從哪裡買的?是誰給你買的?DIE是死亡的意思」。毛女士表示,這件事對她和家人精神上的打擊很大,孩子回家哭,老人氣得犯了心臟病。毛女士找到商場討說法,「商場不承認還狡辯說這個意思不是死亡的意思,是希望,勇敢的意思。」毛女士說。
  • 重慶美女開服裝店,不賣衣服「送衣服」,一年到手365萬,真厲害
    一、案例背景這家服裝店的老闆是一位90後的美女,是重慶人,大家都稱他小慧,小慧之前在上大學時就是班上男生心中的女神,性格比較高傲,因為和朋友一起出去購物逛街,買東西時,他會和老闆講價,喊出一個價格,老闆願意就賣,不願意就拉倒,買不到衣服錢還在,慢慢逛總會買到合適的。
  • 菜鳥裹裹一年助力64萬件衣服愛心捐贈
    資料圖原題:「網際網路+物流」開創在線公益新模式菜鳥裹裹一年助力64萬件衣服愛心捐贈法治周末記者 平影影「朋友圈的大神們,想捐書和衣服,求靠譜的捐獻地址!」「我寄出去的衣服也不知道對方收到了沒」……曾幾何時,捐贈是個「麻煩事」,真假難辨的捐贈渠道、無法追蹤的物品去向等難題打擊了人們的熱情。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
  • 洋碼頭「黑五」開場不到8分鐘破億 消費者海淘愛買保溫杯
    日前,記者從跨境電商平臺洋碼頭獲悉,11月17日拉開帷幕的「2017全球黑色星期五狂歡節」(以下簡稱:黑五)開場7分53秒,交易額突破1億;時效方面,17日當天韓國直郵上海全球首單到貨,僅用19小時,再次創跨境電商直郵時效新紀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海淘愛買羊毛大衣、箱包、保溫杯,購買主力為70後和80後。
  • 一年發出73億件快遞!江蘇最窮縣城靠「難以啟齒」的商品逆襲!
    文:Jarvan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會為不同的商品買單,有些人明面上可能不說,但是在私下可能會選擇買一些特殊商品,比如情趣內衣。如果在外人面前,這種商品可能不適合在明面上購買,不過別以為它就完全沒有市場。
  • 與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共同成長,美樂家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
    美樂家中國區總裁許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2003年入駐中國以來,美樂家始終堅持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並在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也積極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這是其深入了解、探索、適應中國市場的成果,也是堅守「助人達成目標,共創美好未來」使命的最好體現。
  • 淘寶回應「買18件衣服旅遊後要退貨」:仍願相信人性的美好
    早前報導網購退貨再正常不過,但是一位「買18件衣服旅遊後要退貨」的女子引發網友熱議。女買家回應:願意道歉,但是自己被「冤枉」了……11日,買家黃小姐通過微博回應此事稱,自己一年要買幾百件衣服,但退款率為零,從一開始她就沒有想過要退貨、要卡時間等等。
  • 用誠意回饋消費者 3·15夏普推買電視送一年保修服務
    正值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了空前的關注,儘管很多人關注產品質量問題,但是產品質保時間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一般售後時間都是一年,實際上消費者的電視出現問題都是在剛剛過保不久的時間,對此夏普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秉承著對消費者負責任的原則,推出了買電視多送一年質保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