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7日 14:46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從馬駒橋閘向下,涼水河的走勢由東南轉向了東,經過幾公裡之後又向東北方向流去,到了通州張家灣閘後拐個60度的小彎,又轉向東南方向,最終匯入北運河。然而涼水河這段路「走」得並不痛快,根據目前的統計,仍有十幾處支流正在將惡臭的汙水送入涼水河,加劇了涼水河水質的惡化。「這裡是劣五類了,是水環境中最差的水質級別。」涼水河管理處工作人員常松搖著頭說。
涼水河汙水通州貢獻一多半
站在通州區的涼水河橋,雖然橋下的河床上有一半已經擋起了圍堰,但記者依然能感受到河水的汙濁和陣陣的臭味。
根據統計,涼水河整條河每天有60萬至70萬立方米的汙水入河,上遊幾乎沒有汙水入河的現象,中遊小紅門汙水處理廠每日有20萬立方米入河,剩下的40多萬立方米汙水,都是在通州這段流入涼水河的。常松說,「有相當一部分汙水實際上是通過涼水河的支流流入的。」
記者沿著河岸來到一處支流入河口,這裡屬於通州區張家灣鎮樣田村,一條寬度三四米左右的小河與涼水河的幹流處於垂直狀態,當地人稱其為勝利渠。
勝利渠從樣田村穿村流出,河道內水不多,黑褐色的水面上夾雜著垃圾,漂浮著油狀的汙物,散發出來的惡臭在20米外就能聞到。「我們早就習慣這個味兒了。」一位路過的村民見怪不怪地說,村裡沒有汙水處理設施,汙水都直接排進河道。工作人員說,像這樣的支流在涼水河通州段還有十幾處。
值得慶幸的是,這條河道與涼水河連通的位置已經設置了一道水閘,臭水暫時被攔了下來。
河道疏挖清淤正在進行
馬駒橋閘至北運河口這27.5公裡河段已經啟動治理,負責該工程的北控水務集團工作人員孫向傑介紹,涼水河通州段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河道疏挖拓寬、橋梁水閘改建、巡河路及堤防修建、生態修復等,其中,馬駒橋閘、新河閘和張家灣閘3座水閘和2座橋梁將在原址重建。
記者站在涼水河橋上看到,涼水河通州段清淤工作已經開展,寬約十幾米的河道北側擋起了圍堰,將河水導流到南側,施工人員和挖掘機等工程車正在黑臭的淤泥上作業。「從去年年底進場到現在,已經清了11萬多立方米的老泥。」孫向傑說,按照計劃,今年汛期前將完成防洪主體工程建設。
同時,針對農村地區汙水收集設施不足,導致涼水河支流水質惡劣的問題,通州今年啟動了農村汙水處理站試點建設,首批試點項目位於馬駒橋、宋莊及臺湖3個鎮的10個村,將建設13座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汙水處理規模約3000噸/日。
年底前通州段全面還清
預計今年年底前,涼水河通州段將全面還清,並在沿線修建5處景觀節點,分別為「風平水闊」、「融翠觀水」、「通運天下」、「撫綠觀荷」和「通邑兩岸」。按照設計,每個景觀節點其實就是一個小公園,將充分利用河道長條形水面,在水邊修建亭臺桌凳,居民可到其中散步遛彎兒。
不僅是增添景觀點,隨著河道治理,從張家灣至北運河口,9.2公裡的涼水河河道還將具備通航條件,遊客可從張家灣乘坐遊船至北運河口,欣賞兩岸配套新建的古韻景觀。其實,這一段河道歷史上本來就是通航運糧的,比如張家灣古鎮,原來就有一個碼頭,但後來廢棄了。根據規劃,經過改造後,下遊河道將達到七級航道標準,水深1.5米,可滿足遊船觀光旅遊需求。同時,與河道通航相配套,涼水河岸將恢復古韻景觀,建設起古色古香的遊船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