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上朝時,喜歡戴的方心曲領,背後隱藏了什麼含義

2020-12-22 史家燕雲騎士

歷史上這麼多的朝代裡面,所有官員的衣服都有很大的不同。官服和帽子出現的真正意義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區別出他們的等級,並且他們的服裝都具有極大的特色,有那些了解的人只需要看個帽子,就知道這個官員是哪個朝代的,而在這裡面我們必須要點名表揚的就是宋朝這個時期的服飾實在是太有趣了,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每一個官員都會在脖子上掛一個很粗的白色領子,就像是項鍊那樣特別的顯眼,而這種東西的學名是方心曲領,主要起到的是裝飾的作用。

其實這種項圈並不是在宋朝的時候才出現的,從西漢時期官員就已經開始佩戴,因為當時的衣服是非常複雜的,需要穿上好幾層,大家上朝的時候熱得渾身冒汗也不敢脫。雖然穿這麼多衣服顯得很有儀式感,但是也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所有人往那裡一站都看起來特別的胖,畢竟這些古代的官員也不經常運動,所以身材都不是很好。皇帝每天看著他們站在下面,一個個胖乎乎的感覺,日子似乎很享受,心裡就不太高興,所以他們後來專門發明了這種領子,戴上之後不僅可以顯得臉很白,還能夠讓身材變得瘦起來。

到了唐朝因為受到胡人文化的影響很深,唐朝的人不僅喜歡吃活人的食物還行,還穿他們的衣服,所以就把領子改成了那種小立領,這樣可以讓脖子變得比較長。在宋朝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又一次發生了改變,他們覺得這種領子會讓脖子特別累的話,於是就發明了一種上面是一個白色的圓圈,下面是一個白色的方形連接起來,那直接套在脖子上,不僅自帶美顏的效果,還讓人看起來腰很細。

古時候的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天圓地方,所以這樣兩種圖案結合在一起也很好理解,相當於他們把天和地都放在了身上,象徵著身為一名官員所應該承擔起來的責任。但是這個領子還包含著其他更深層次的意義,並不只是起到了裝飾的作用。而皇帝會把這種裝飾品發明出來,肯定是為了約束大臣們的各種行為,不可能只是想要讓他們變得更加帥氣,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背後所隱藏著的兩條含義。

一方面當然是提醒官員們把天和地放在身上,讓他們明白做官是有責任的,千萬不可以隨性而為,必須得明白,他們是在為皇帝做事,皇上會時時刻刻監視著他們。另外一點就是在古代犯人是需要佩戴枷鎖的,這種枷鎖也是套在脖子上,萬一是方形裡面有一個圈,正是通過這樣的形式提醒那些官員,一定要謹慎做事,如果他們犯錯的話,可能就會落得這樣可怕的下場。這樣的服飾無形當中也為官員們開了掛,讓他們看起來更加有威嚴,再配上帽子,光是遠遠地看過去,內心就會覺得有些顫抖。

但是像這樣的方心曲領,從明朝之後就再也沒有人使用過了,雖然在漢族人統治時期非常受歡迎,可是清朝入關之後,就看不上這樣的衣服,他們喜歡把頭髮全剃光,在後面綁個小辮,然後穿上各種超跑,並且要求那些漢人的官員也得把頭剃乾淨,學自己這樣做。漢族的人一直講究的就是不能隨便剃頭髮,因為頭髮也是來自父母的,所以很多朝代都是流著長頭髮,而要求這些人必須得把頭髮給剃掉,實際上就是從心理上打壓對方,讓他們認同自己的文化。

相關焦點

  • 宋朝的官服,為什麼在脖子套個「白項圈」,學者:玉皇大帝也要戴
    並且執政者格外突顯「項圈」,把這個東西改為了上圓正下方的樣子,更為引人注目,並起名叫「方心曲領」,變成了全部官府官員包含皇上的必需佩戴。趙匡胤這一舉動有很大的深刻含義。最先,宋代以前是五代十國,「舉兵謀逆」、「以下犯上」之事數不勝數,就連趙匡胤的皇位也是「黃袍加身」來的。
  • 宋朝官員上朝時帽子有兩個長耳朵,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這個作用
    宋朝官員上朝時帽子有兩個長耳朵,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這個作用前面幾乎所有的回答都說是這宋太祖趙匡胤的發明,是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其實,宋朝官員戴的這位長耳朵帽子,其正式名字叫幞頭。幞頭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中的一種,是經過幾百年演變而來。最早的時候,在中原華夏地區,身份尊貴的階層戴冠,所謂「二十及冠」。身份低微的人,則是用一塊布把頭髮包起來打個結,打完結還留幾個角,這叫幘,幞頭就是由這東西演變來的。一開始是前後各兩個角,後來前面的兩角消失了。
  • 帝後CP追不上,大臣吵架太囉嗦,《清平樂》還能看什麼?
    衣服的標配是絳色紗袍,紅色裡襯,領、袖、襟、裾都要緣黑邊。脖子上要掛一個方心曲領。《宋宣祖坐像》與王凱通天冠服扮相大臣們的朝服則是梁冠朝服。方心曲領方心曲領是宋代朝服最顯著的特點。無論是皇帝、大臣的朝服都要戴上這個配飾。宋朝的方心曲領是一種用白羅製作而成的項飾,形狀為上圓下方,體現了天圓地方的世界觀。實際功能是防止衣領雍起,起壓貼作用。
  • 宋朝的官員們都戴過展翅幞頭的官帽,帽子上長耳朵又有什麼作用?
    宋朝的皇帝與官員們,都戴過一種展翅幞頭的官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長耳朵的帽子。很多傳言說,這個帽子的發明者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用的。趙匡胤在臺上講,下面大臣在相互交頭接耳,勃然大怒,於是心生一計,下旨開發出一種特別的帽子,兩邊加兩根長長的翅子,專供官員們上朝使用,防止他們相互咬耳朵說悄悄話。這個故事,可以肯定的說是後人的杜撰,最早是元初提到的宋朝避免官員私語的說法,「宋之橫兩腳,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從此流傳至今天。
  • 宋朝也有「領帶」?從領帶能看出這個人的性格,你信不信?
    領帶通常是與西裝來搭配的,但是宋朝就曾經出現過「領帶」。宋朝的「領帶」長什麼樣,夥伴們了解一下?「領帶」在宋朝有一個優美的名字,叫做「方心曲領」,這種「領帶」可不是誰都可以佩戴的,只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和身居要職的大臣才可以擁有的,天圓地方的設計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方心曲領」可以說跟我們日常使用的領帶一點關係沒有。不過從領帶的搭配能反映出佩戴者的性格,這事你信不信?
  • 宋朝的官帽為何兩個「翅子」那麼長?趙匡胤獨家定製,防止交頭接耳
    比如說誇獎別人,就稱為戴高帽。認錯了人,叫張冠李戴。形容生氣,叫怒髮衝冠。形容做官的人,被稱為戴烏紗帽。僅僅就是一頂帽子,就有這麼多不同的含義。中國古人對待帽子問題很講究,由於早期封建制度等級森嚴,不同階級的人的裝束不一樣,對於帽子的稱呼也不一樣。
  • 宋朝的審美,領先世界一千年
    宋朝時的男裝大體上是沿襲了唐代的樣式,一般老百姓,他們多穿交領或者圓領的長袍,然後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多是黑白兩種樣色。而當時士大夫一族多穿一種叫【直裰】的對襟長衫,以及頭頂再戴一頂【東坡巾】的方通行帽子。
  • 官帽每個朝代都不一樣,秦朝美觀,三國文雅,宋朝竟然是一對翅膀
    將頭髮插在髮簪上,然後戴上官帽。秦王朝的官帽較低,髮簪樣式美觀。三國時期為發冠時期。唐式的東西好像拖著兩隻兔子的耳朵,有點可愛。後髮簪不多用了,明朝有烏紗帽,清朝比元朝多了一頂頂戴花翎。然而,有幾個朝代的帽子是最有趣的,它們的兩端都有一條長翅膀。這是宋朝時期的官帽,也就是長翅帽。宋官帽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 宋朝帶長耳朵的官帽,並不是防止官員交頭接耳,而是另有含義
    劇中精緻的服化道,還原了宋代的特點,盡顯宋朝的禮制和細節。在各類服裝中,最吸引小編注意的就是宋代的官帽了。有很多的傳說都說,宋代的官帽是趙匡胤發明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底下的官員交頭接耳。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是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除了這種流蘇帽讓人印象深刻,大家可能還注意到了宋朝有一種「長翅帽」也讓人耳目一新。這種帽子的兩邊延伸出了兩根長長的翅膀,一不小心就會戳到旁人,走路還要非常小心才行,不然戴這種烏紗帽的官員哪天一不留神就把旁邊的哪位領導戳中了可就尷尬了。如此看來,這種「長翅帽」著實不太實用,那為什麼宋朝如此流行這種帽子呢,是誰發明的這玩意兒呢?他到底有什麼神奇功能。
  • 面對冗餘的官員,宋朝是如何應對?淺析宋朝的官員考核制度
    宋朝雖有選官制度冗員的問題,但我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宋朝的所有封建制度,起碼從官員考核方面來看,宋朝做的是相當健全的。既然有冗員問題,可見宋朝的官員體系是十分龐大的,對應的,宋朝的考核制度也必然十分的發達。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百官權力分散,雖然當官的位置多,但是想要坐上位置也是不容易的,沒有真材實料是擠不上去的,特別是地方官。
  • 《清平樂》中你看到的牛車、長耳朵官帽都是宋朝的文化特色
    而我們今天就來淺談一下我們對劇情裡那些即熟悉又陌生的宋朝文化。對皇上的稱呼宋朝稱呼皇上為官家,而不是直接稱呼皇上,這是什麼原因呢,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好奇的。據傳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後,身邊的大多數文武都是以前的老部下。直接稱呼皇上也不妥,索性,趙直接讓他們稱自己為官家。從此以後「官家」也就代表皇上了。在劇情裡群臣百官對皇上得稱呼都是「官家」可見這個詞的運用。
  • 小學生為防疫戴「一米帽」上課,網友:清平樂少年版?
    開學前,老師就讓孩子們在家和父母一起動手做「一米帽」,在開學第一天戴到學校。要求不能碰到他人,不能損壞帽子。小朋友們戴著「一米帽」都很謹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離注意距離!」網友們看了小學生們可愛的「一米帽」之後,紛紛表示被「萌翻」。還有細心者發現,孩子們的「一米帽」長得很像宋朝官員上朝時所戴的「長翅帽」。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而皇帝的龍袍,一般也是繡有九條龍,分別在胸前背後各一條,左右兩肩各一條,前後膝蓋處各兩條,還有一條非常隱秘,在衣襟裡。從秦朝到清朝,皇帝的畫像清一色都是身穿繡有龍紋的龍袍。只有宋朝例外,宋朝國君的畫像,皇帝穿的衣服都非常樸素,沒有紋繡任何圖案,這是為何?
  • 小學生開學戴「一米帽」上熱搜!新學期,這些孩子惹人笑讓人疼!
    這群娃都是杭州養正小學的一年級小朋友,除了帶上了防疫用的口罩外,他們的頭上還都戴著一頂頂長長的帽子,這是要做什麼?原來,這是養正小學策劃的一場別樣的「開學典禮」。「一米帽」形似古代官帽,有兩個大「翅膀」,與最近熱劇《清平樂》中宋朝官員上朝時所戴的帽子「長翅帽」相似,有網友說可能是受了《清平樂》的影響,這個創意很好。宋代官員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是直腳幞(fu)頭,又稱為展腳幞頭,平腳幞頭,烏紗帽,是在五代直腳幞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女生中指戴戒指說明什麼?是什麼含義
    我們知道將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不管是左手還是右手,中指戴戒指的情況非常普遍,尤其是很多女生喜歡把戒指戴在中指上。戒指不僅是一種裝飾品,很多時候戒指還是一種可以表達感情現狀的標誌物,那么女生中指戴戒指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呢?今天求婚鑽戒網小編帶你一起來探究一下。
  • 右手無名指戴戒指代表什麼?戒指戴不同手指有什麼含義
    所以戒指不僅能起到裝飾作用,通過戒指的佩戴,也可以傳遞出一些特定的信息,因為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比較常見的戒指戴法,就是將戒指戴在右手無名指了,那麼右手無名指戴戒指代表什麼?根據國際標準戴法,戒指戴在無名指上通常表示已經訂婚或者已經結婚,而具體戴左手和戴右手的意義又有區別。
  • 《清平樂》晏殊為何主動被貶,背後有什麼含義?
    導致這種宋朝時期的影視劇不太受寵。並且,這部劇還有一點也要說一下,雖然是以宋朝宋仁宗時期作為藍本,但是很多劇情與歷史情況並不相符,所以,大家要想真正的了解這段歷史,最好還是去看一些書,這部電視劇只是可以當作一個了解來看,不能將其視為真正的歷史。
  • 民間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背後卻隱藏著深層含義
    早在宋朝晚期,娛樂場所也有所發展。等到清末的時候,小說文化已經開始在民間盛行起來。民間文化越來越豐富多彩。漸漸地與百姓的日常生活貼近起來。百姓的認知也隨著時代在進步。百姓在書中也獲得一些自己的道理。但是百姓終歸沒有讀書人那麼高的涵養,也說不出文縐縐的話。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了一些簡易通俗但是含有耐人尋味道理的俗語。他們大多在民間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