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8歲前,有4件事兒父母不要逼他們做

2020-11-02 媽媽深呼吸

導讀:

淘淘今年5歲,去樓下玩兒的時候,鄰居阿姨牽著一隻小博美,看到淘淘後,屁顛屁顛的跑過來,繞著他蹭來蹭去,表示友好,可是淘淘卻嚇得大哭。

爸爸蹲下來,摸著小狗的頭說:「哭什麼呀,這小狗多可愛,你看它喜歡你才來找你呢,你摸摸它看。

淘淘一把抱住爸爸,哭得更厲害了。

爸爸無奈只能抱起淘淘,安慰到:「你不是最喜歡汪汪隊嗎?天天、毛毛、阿奇這些不都是狗嗎?」

說了半天,淘淘完全聽不進去,還是不停的哭。

此時,爸爸的耐心已經消磨的差不多了:「虧你還是個男孩子,一個狗有什麼好怕的,真沒出息。

誰規定男孩子就不能有害怕的東西?小孩子有恐懼的東西很正常,有可能他之前被狗嚇到過,也有可能別人告訴過他狗咬人,需要離遠點兒

可是,大人總是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逼孩子懂事,卻忽略了孩子有自己的成長曆程,他們所有的常識和經驗,都需要在生活中點滴的積累。

哪怕成年人也有很多會害怕狗的,如果僅僅因為一個行為給孩子貼上標籤,而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朝著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

孩子需要慢慢的長大,父母切勿急於求成,8歲前,有4件事情千萬別逼著孩子做。

第一、逼孩子勇敢

真正的勇敢不是逼出來的,是在愛和鼓勵的滋養下,內心自然產生的力量,如果逼孩子勇敢,只會讓孩子的心靈更加脆弱。

那天在遊樂場裡,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排隊過一個「獨木橋」,其中一個小男孩一直站在旁邊羨慕的看著,媽媽鼓勵了他幾次,孩子就是不敢上去,看著別的孩子依次玩兒的不亦樂乎,男孩的媽媽勸說無效,無奈的跟旁邊的家長說:沒辦法這個孩子天生膽小

孩子害怕可能有兩種原因:有的孩子的確是天生的謹慎性格,另一種就是孩子有過類似的經歷,產生心理陰影,不想把自己再次置於險境

無論哪種情況,對於孩子的恐懼,父母要做的首先是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要否定或者打擊他。「這有什麼好怕的」這種話出口,除了讓孩子心理更加自卑外,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父母需要用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看看能否逐步克服心裡的恐懼。比如,這個想過「獨木橋」的孩子,既渴望又害怕,作為媽媽可以把孩子抱上去,然後在旁邊扶著他, 讓孩子知道有困難,媽媽可以和他一起克服,這樣他們才會有安全感,然後逐步克服內心的恐懼。

退一步想,誰又能對所有事情都大無畏呢?人的一生有那麼幾件害怕的事物,也沒什麼關係。

第二、不允許孩子頂嘴

昨天晚上,Ada因為找不到自己的玩具在那裡唧唧歪歪,埋怨我收拾家把她玩具給整沒了,我非常生氣,說你自己的東西不收拾好賴別人。

後來我說你要是在嘰歪,我給你貼兩個哭臉,她回敬道:我這只是正常的情緒表達,你不要用那個來威脅我

然後,因為回家比較早,她要求先看一會兒動畫片再寫作業,我答應看一集,看完後她還是意猶未盡,不甘心的關了電視後,寫作業也有點心不在焉。

然後我說:你寫作業的這種狀態,讓媽媽很是不滿意,我覺得我有必要表達一下我內心的情緒和想法了。

Ada淡定的回覆:你就盡情的嘰歪發飆吧O(∩_∩)O

我把對話分享在朋友圈裡,大家都笑得不行,說你家姑娘太會頂嘴,可以當個段子手啦。

孩子頂嘴,其實並不是壞事兒,他頂嘴也是有主見的表現,尤其是有理有據、不胡攪蠻纏的據理力爭,既能鍛鍊邏輯能力又能鍛鍊表達

會頂嘴的孩子,內心安全感更強,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是不敢頂嘴的,因為不確定頂嘴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如果能為自己帶來暴風驟雨,他就會關閉自己的心門,對父母言聽計從,獨自咽下所有的委屈。

忍受不了孩子的冒犯, 慣用權威逼迫孩子的父母,請仔細想想,你希望得到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一個獨立有主見的孩子呢?

第三、不許孩子發脾氣

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沒使過小性子,發過脾氣吧。

孩子發脾氣時,大部分父母都會很煩躁,尤其是試著哄孩子,卻怎麼也哄不好,這時候內心很容易處於崩潰狀態。

其實,孩子鬧情緒的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需求,發脾氣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發脾氣不是壞事,只是尚不會處理情緒的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知道,2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孩子特別喜歡說不,一不稱心就發脾氣,如果不讓孩子發脾氣,其實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發脾氣對小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釋放,父母能夠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孩子就會順利的度過這段時間,還有的時候,孩子發脾氣是有樣學樣,如果大人經常發火,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也就不能怪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了。

第四、不要比別人家的孩子

太多的父母,不自覺的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從剛出生比身高體重,再到誰會爬、誰會走,到上幼兒園的表現,才藝和學習成績,總是有意無意的會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孩子哪裡做的不好,就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靠讚美別人的孩子,貶低自家孩子,希望以此來激勵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多少孩子一路走來的噩夢,直到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後,還在被父母比較。

孩子的自我肯定非常重要,而未成年前的認知大部分來自於父母的評價。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正面評價。

只要背後有父母做支撐,孩子就有闖蕩世界的勇氣。

即刻起,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不斷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父母吧!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3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
    傍晚回家,路過小區的中心花園,在拐角處,撞到一個正歇斯底裡訓斥孩子的媽媽。小男孩也就3、4歲的模樣,可能已經受了委屈,啜泣不止,可一旁的媽媽卻越說越憤怒。「你給我把手伸出來,往我身上打,使勁打啊!」孩子哭著喊不要,可做媽的,依然咆哮著拽住孩子的拳頭就往自己身上砸。
  • 8歲前,有4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去做
    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陳美玲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與生俱來的潛能。如果一定要比,我們可以拿孩子自己的成功經歷,和失敗經歷相比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大人何嘗不是一樣?不要再逼孩子和別人比了,更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來比。
  • 3歲前,別逼孩子做這6件事
    圖片來源:站酷網所以在孩子3歲前,這6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在第一輪實驗中,近80%的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平分一份糖果。在第三輪實驗中,雖然面對著雙份糖果的誘惑,仍有高於40%的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各得一份糖果,而3至4歲兒童中只有不到9%的人會選擇與對方平分。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自私或許是孩子的一種本性,三四歲的兒童通常是最自私的,而懂得與人分享,往往要等到七八歲左右。
  • 8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否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逼他長大,逼他懂事,卻忽略了他還只是一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曆程。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在「家長千萬別做的10件事」裡,提出的第一條就是: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更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來比。
  • 有三件事,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做,他們將來會感謝的
    現在,許多父母隨著育兒觀念的開放,覺得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所以對他們不大約束,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但是這種方式不見得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就好像種一棵樹,如果不加修剪,最終可能會長歪了方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件事父母一定要逼他們去做,他們將來會感謝你的。一、逼孩子學會堅持。
  • 3歲前,父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5件事
    3歲前,這5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最近有個媽媽留言諮詢孩子膽小的問題:前段時間他們夫妻帶5歲兒子去兒童樂園玩,裡面的滑梯比幼兒園的滑梯高很多,兒子站在滑梯上就是不敢往下滑。甚至還有人說:2歲3歲不分房,4歲5歲毀斷腸。
  • 致父母: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因為孩子的童年過得沒一點壓力,長大了未必會對父母感激,反而他們還會埋怨父母當時怎麼不「逼」自己一把,我不止一次聽到身邊的年輕人埋怨:有的孩子甚至覺得讀書不是自己的事兒,是為了父母,是為了老師。我現在明白了他們大部分的想法,怎會計劃下星期、明年、將來會怎樣?最重要是解決下一餐。」「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唯獨讓孩子努力讀書這件事上是沒錯的。
  • 2歲前別逼孩子做這6件事,留下的心理陰影,影響孩子一輩子
    更好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塗鴉,但不逼孩子寫字。——6歲以前,孩子還處於隨手塗鴉的階段,父母可以為寶寶提供豐富的塗鴉材料,信手塗鴉有助於鍛鍊寶寶的想像力。孩子大一點如果表現出對畫畫的興趣,可以讓寶寶尊重自己的喜好,但不建議強迫。寶寶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很多事情不是寶寶不想做,而是他的確做不到。
  • 佛山專家:12歲前,一定不要逼孩子做3件事,後果可能跟隨一生
    所以,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那麼在12歲之前,就千萬別逼孩子做這些事。作為家長,不要逼著孩子吃虧,而是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要通過正當的方式去維護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退讓。當發現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會逼著孩子去道歉。
  • 父母要捨得逼孩子去做這3件事,影響孩子未來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看著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慢慢長大挺好,但回頭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還有十八般武藝的時候,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丟進課外輔導班。你不逼孩子一把,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居然還可以這麼優秀!下面這三件事上,我們必須逼孩子一把,你做到了幾件?
  • 有時候逼孩子一把,他會更優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
    導讀:有時候逼孩子一把,他會更優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時候逼孩子一把,他會更優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2歲孩子3次趕出家門,只因我進門前沒做這件事兒……
    ,又可以稱為是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在孩子3歲左右會出現。比如上下樓梯非要自己來,大人抱了就要再重走一遍……這些都是執拗敏感期的孩子常見的現象。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2歲以後的孩子自身探索能力提高了,他們發現自己能控制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開始享受這種狀態,從而對大人的管教開始反抗。
  • 家裡是兒子,三歲前一定不要逼孩子做這些事,未來都是傷害
    以前看不懂其中意,現在再看發現用在教育方面也很合適,尤其是家有男孩兒的,在孩子三歲前一定要順應這句話,這幾件事就不要逼著孩子去做可事實上並沒有,不僅孩子沒有快樂玩耍,媽媽也生了一肚子氣,而且經過這次,我覺得這個孩子以後提起來滑雪都會有陰影。在很多人的認知裡:男孩子都是勇敢的,而且男孩子應該是勇敢的,如果有哪個男孩子不勇敢,他是可能會被嘲笑,認為是膽小鬼,不像個男子漢。關於男孩子勇敢這件事,真的應該學學曾國藩的態度,物來應順,不要去強求,孩子的勇敢絕對不是逼出來的,有時候你越是逼迫,孩子越膽小。
  •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相信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孩子真是一天一個變化,小臉經常說變就變。特別是3歲左右的寶寶,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最難帶的,很多媽媽都表示帶3歲左右的寶寶,有時候比幹農活還要累。
  • 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娃將來才能少走彎路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育兒這件事誰都是一路摸索過來的。父母都不會忍心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的「無知「,錯失原本屬於他們的美好人生。不過有遠見的父母,早在孩子小時候,就會「逼」孩子做這三件事情,娃會少走許多彎路。
  • 父母到底要不要逼孩子學習?周杰倫、吉娜的經歷就是最好的答案
    只要是家裡有孩子上學的父母,肯定都聽過這樣的話:好的教育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被父母逼著學習的孩子都不是真心愛學習。教育專家們都在提倡「快樂教育」,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而教育資源的競爭卻愈演愈烈。其實,「釋放孩子的天性」是一個教育謊言,或者說,是被某些人斷章取義加錯誤解讀之後強行灌輸給家長的「毒雞湯」。小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想不清楚。但是換一種方法,問你小孩子天生就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就很好明白了,就是玩。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只是說每個人喜歡玩的對象可能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玩飛機汽車模型,有的孩子愛玩遊戲。
  • 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圖片來源:網絡黃磊曾經問過大家:要不要逼孩子,只要父母逼一把,未來總是有驚喜的。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唯獨讓孩子努力讀書這件事上是沒錯的。有的孩子覺得讀書苦、讀書累,選擇一時的安逸享樂,但未來可能要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 6歲前最傷孩子的5件事,千萬別做,第1件最易踩雷
    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6歲前的經歷,將會對他的一生造成影響。父母若期望孩子能夠幸福健康,在孩子6歲前,一定不要做這5件事!都4歲了還不願意叫人!」言語中透露著對孩子內向的焦慮。很多媽媽們也有這種困擾,他們認為孩子內向的孩子不討人喜歡,也不夠聰明。於是就會竭儘可能地去逼孩子外向,強迫他們合群,但其實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必的。一味採取強制手段,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 任何時候,別逼孩子做這三件事
    任何時候,別逼孩子做這三件事:01不要逼孩子勇敢媽媽帶著4歲兒子去樂園滑滑梯,滑梯很高,兒子不敢往下滑。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膽子都是練出來的,所以經常逼迫孩子去面對他們所恐懼的事物。其實,他們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接納,不是呵斥。
  • 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這三件事情上逼孩子一把,會讓他們更優秀
    導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這三件事情上逼孩子一把,會讓他們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這三件事情上逼孩子一把,會讓他們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