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不可免俗地對孩子有所期待:
希望他勇敢,希望他多才多藝,希望他懂禮貌……
但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在不適當的年齡,要求他做到這些,就是父母的不對!
為什麼?
還記得小時候因為怕黑而睡不著覺嗎?記得小時候腦子裡稀奇古怪的可怕的「鬼怪」嗎?在我們成長的每個階段,總會有一些害怕的東西。
同樣,作為初來乍到的寶寶,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程度有限,所以當然也會害怕很多東西——怕小狗、怕小丑……
圖片來源SOOGIF
如果只是蒼白地告訴孩子「有什麼可怕的,要勇敢」「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咋這麼膽小」,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讓孩子越來越膽小。
更好的做法是:
分享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就盲目地讓孩子分享,並不是正確的教導方式。
「你是哥哥,要讓給弟弟。」
「沒事,拿走吧,反正他也不玩兒。」
「會分享才是好孩子。」
「不!這是我的玩具!」
從孩子開始使用「我的、你的、我們的...」這些詞時,說明他們已經有了物權意識。
圖片來源SOOGIF
分享的前提一定是孩子自主自願,如果孩子被迫分享,長期下去,會影響他的物權觀,甚至會導致其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能夠讓孩子學會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界限,逐漸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
更好的做法是:
可以教導孩子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增加交流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哪些是不能分享的,比如說隱私。
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借著「分享」的名義,企圖冒犯我們的身體,一定要堅定地拒絕。
孩子懂事,是很多家長的期盼。
然而,逼孩子懂事,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另類的殘忍...
看到好吃的零食,從不吭聲,溫順走開;
看到喜歡的玩具,不敢開口讓父母買;
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必須聽父母的話,謙讓大度……
後來,孩子確實變得「懂事」了。在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不再鬧著要買,看到各種各樣的零食,也不說要吃了。
可走出家門,卻成了一個「問題孩子」: 今天搶小朋友的玩具,明天搶小朋友的零食......
懂事的孩子,其實不是他自己。
如果家長過於主觀,對孩子需求刻意壓制甚至忽視,就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他才會這麼做。
臨床心理學家Dr.Jonice Webb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童年期情感忽視」。
簡單來講,就是父母在子女童年時期沒給到足夠的情感回應,將會給孩子造成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抑鬱等心理創傷,並嚴重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個人成長與人際交往。
孩子童年的需求不被滿足,以後彌補再多也無濟於事。
更好的做法是:
讓他們在正向的引導和鼓勵下,自然而舒展地生長。
為什麼?
寫字和畫畫是一種極為精細的技能。
對於6歲以下的寶寶來說,要其正確完成這一複雜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逼著孩子寫字,孩子很難做到,就容易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對寫字感到厭煩。
而小寶寶的塗鴉只是一種打發閒暇時間的遊戲,帶給孩子很多樂趣,是一件很隨意,且不需要教和成人幹預的事情。
圖片來源SOOGIF
如果媽媽批評寶寶做不到,寶寶就容易喪失自信。
更好的做法是:
寶寶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很多事情不是寶寶不想做,而是他的確做不到。
父母如果懂得這些,就可以順應寶寶的需求,不強迫、不打壓。 所以,別看寶寶小,但是他需要的自尊和信任一點也不比成人少。
為什麼?
與膽小一樣,人們對內向的孩子也充滿了偏見。一個孩子一旦被打上內向的標籤,就意味著這孩子木訥、孤僻、難相處。
父母對孩子性格的不接納,會讓孩子常常自我否定,久而久之變得不自信。
圖片來源站酷圖庫
性格都是有兩面性,外向有外向的優勢,內向也有內向的力量。
擔心孩子內向,無非是擔心孩子未來在社交問題上碰壁,然而內向的孩子好好引導,也可以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節奏與社交模式,未來照樣能很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內向是孩子的性格,不是孩子的缺陷。
相反,一直給孩子貼內向的標籤,簡單粗暴地逼迫他們外向開朗才會真的傷了孩子。
更好的做法是:
存在即合理。比起外向,我們更希望孩子擁有真正的快樂。
06
逼孩子吃飯
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會影響生長,實際上,吃飯是人的本能。
寶寶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餓了要吃東西,大約在1歲半左右,寶寶已經具備了自己吃飯的能力,可以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
圖片來源SOOGIF
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吃飯,也就意味著一個人連自己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要由別人來決定。
更好的做法是:
長大後很容易失去找到自我、認識自己的機會。
更好的做法是:
此外,父母要在孩子吃飯這件事情上的態度要保持平淡。父母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態度要保持平淡,吃多了不表揚,吃少了不批評,孩子拿起飯碗時心理上輕鬆,才有可能產生正常食慾。
寶寶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很多事情不是寶寶不想做,而是他的確做不到。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思考,順應寶寶的需求,不強迫、不打壓。
寶寶雖小,但是他需要的自尊和信任一點也不比成人少,我們做家長,在他們小時候努力保護好他們的天性,長大後,他們才更容易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日互動留言
您在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逼著做這6件事呢?對您的成長有哪些影響?歡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