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儀式結束後,日本代表突然說:這份受降書無效!怎麼回事?

2020-12-16 明心讀文史

1945年9月1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日本橫濱的盟軍指揮部主持召開了受降儀式。由於中國最先抗擊日本侵略,且奮戰時間最長,所以九個國家代表入場的次序以中國為首,然後依次是美國、蘇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和紐西蘭。

當時,蘇聯代表夫爾卡耶夫提出,應在密蘇裡號上升起所有對日本作戰國的國旗,但麥克阿瑟不以為然的說:「就讓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旗做總代表吧,他有這個資格,不是嗎?」儀式還沒開始,狂妄的麥克阿瑟就不失時機地,給蘇聯代表來了個下馬威。但如此回絕似乎是性格使然,而這只是個小小的插曲,也絕非空穴來風。

1945年9月2日天剛破曉,船隻陸續駛入東京灣時,駛向「密蘇裡號」。「密蘇裡號」1944年6月11日下水服役,後參加過硫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和對日本本土的經歷。今天「密蘇裡號」也是粉刷一新,準備迎接太平洋戰爭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這一歷史性時刻。

投降書是一式兩份,內容完全相同,但包裝上卻有很大的不同。盟軍準備自己留下的這份在麥克阿瑟的授意下,做成了皮面的精裝版。而準備留給日本人的這一份,則是草草地用帆布包了個皮了事。兩份投降書,盟國的版本現存於美國國家檔案館,而日本的這一份現存在江戶東京博物館。而現存於我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是當初國民政府按照盟國的版本翻譯製作的。

8月14日,杜魯門發布了《第一號令》,嚴格劃分了盟國的各自受降區域。其中日本本土以及鄰近島嶼和北緯38°以南的朝鮮、琉球群島以及菲律賓群島的所有日本軍隊,必須無條件向美軍投降。經過杜魯門的精心斡旋之後,麥克阿瑟做好了在受降儀式上,代表美國唱獨角戲的準備。

1945年9月2日上午8點43分,密蘇裡號戰艦上奏響了《星條旗永不落》,迎接亞特蘭大我阿瑟走上甲板。一時間戰艦上將星雲集,曾有記者感嘆,從沒有想到在這巴掌大的地方,居然會有那麼多的政要瞬間雲集起一起。突然,進行曲戛然而止。發生什麼事了?

日本代表團11名成員抵達「密蘇裡號」,陸續登艦,美軍官兵拒絕向日本代表提供咖啡香菸的招待,他們用刻意的怠慢表示對戰敗者的輕蔑。在「密蘇裡號」上,所有美軍穿的都是新式軍便服,但在儀式進行前,麥克阿瑟讓所有人摘掉領帶,不允許佩戴勳章向日本人示意。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艦上,軍樂齊鳴,一片歡聲。這時候,兩個小個子男人面色凝重地登上了這艘戰艦。軍樂突然戛然而止,所有的禮儀哨兵都木然地看著這兩個人,他們向船上的所有人脫帽行禮,可是沒有人理睬。這個時候兩個人走到了一個高大的美國軍官面前脫帽行禮,可是這位美國軍官也置之不理。這是什麼人呢?

這位軍官當然是麥克阿瑟,而這兩個小個子,是日本政府的代表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從當時留下的珍貴歷史影像可以看到,日本代表走上甲板之時,最引人注目的是身著盛裝一瘸一拐的重光葵,在登上旋梯是非常吃力,在眾目睽睽之下,最後一步臺階怎麼也上不去,最後還是一位美國軍官拉了他一把。

儀式上代表日本籤字的兩位代表,其中一位是日本關東軍司令官,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他將代表日本軍部大本營籤字。梅津美治郎是二戰時期在任時間最長的關東軍,說的是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他曾擴建731部隊,逼迫中國籤訂《何梅協定》,手上沾滿了無數人的。

另一位是時任日本外相重光葵,他能代表日本政府籤字,參加受降儀式。重光葵曾出任駐華公使出任過日本駐英國大使。但從他的外交履歷上看,儘管他是一個外交官,但他的手上也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他的右腿曾在上海的虹口公園被炸斷,此人隨時外交官出身。在侵華戰爭中罪不可赦。

1945年9月2日9:00整,儀式正式開始。9:04,麥克阿瑟大聲宣布:「我現在命令日本代表,在投降書的指定位置籤字。」「命令」二字讓重光癸心頭一震,當他走向籤字桌,脫帽像列隊的美軍官兵示意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理睬他。他摘下手套,不料手杖滑落,於是趕緊起身去拾。他又想放好禮貌,又想放好手套,還想從懷中掏出鋼筆,結果是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一名外務省的隨員見狀趕緊接過手杖,遞上鋼筆。可重光癸拿著鋼筆,盯著投降書,半天沒有落筆。他不知道該籤的哪裡。坐在對面的麥克阿瑟看著覺著心裡好笑,告訴參謀長薩瑟蘭說:「去,告訴他籤在什麼地方。」隨後是日軍大本營的代表美津美治郎籤字,他拒絕坐籤,最後還是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籤字完畢就該盟軍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籤字,他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在用了五支派克筆籤完了自己的名字。之後,各成員國代表按次序也都籤上了名字。也放是一種巧合,當儀式進行完畢時,時間正好是9:18時,暗含了發生在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也有人說,這是瞑瞑之中自有天意。

可是,就在人們即將離去,去慶祝這個偉大的時刻時,幾個日本代表卻聚在一起,揮舞著手裡的投降書大聲「抗議」:「這份投降書無效!」又怎麼了?

按照預定程序,日本代表籤字後應該立即離開。可是,日本代表看出了投降書有問題,什麼問題呢?原來是籤字的時候籤串了,加拿大代表籤到了法國代表的位置上,後面其他各國的代表也就跟著都錯位了。其實按照投降書的格式,籤上籤下都是可以的,可日本代表卻挑理了。怎麼辦?

日本代表堅持說無效,可又不打算重籤。這時,麥克阿瑟發話了,他說:「你們什麼意思?耍這種小兒科。」他告訴薩瑟蘭:「同盟國的不必改籤,日本的你拿鋼筆劃一划,在底下籤個字,做個證明就可以了。」他再一次用他的囂張羞辱了日本代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明心讀文史




相關焦點

  • 南京受降儀式上,何應欽的這個舉動,被中國人認為是恥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標誌著我國14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日本投降之後,對於我國來說下一件事就是受降儀式了。當時國民政府對這件事也非常看重,1945年9月8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抵南京,準備受降儀式。第二天,受降儀式正式開始。
  • 漯河是侵華日軍受降點 現存全球唯一受降路(圖)
    受降路獨一無二   1945年,日本投降後,王慶賓又到這裡拉活兒,發現有100多個日本兵在修路。斷斷續續修了一個多月,路修好了,日本兵也陸續走了。日本兵走後,這條街就開始叫受降路了。前些年還聽說日本人來想讓改路名,「我堅決反對,讓日本人永遠記住他們投降了」,說到這裡,王慶賓突然拔高聲音。
  • 北平受降為何由懷仁堂改在太和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將中國戰區劃分成16個受降區,指定了各區受降主官,北平受降儀式由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主持,地點就設在中南海懷仁堂。孫連仲任命第十一戰區副參謀長兼作戰處長呂文貞為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軍務處長劉本厚為參謀主任,前往北平與日軍聯絡,洽談籌劃受降儀式。
  • 日本戰敗中國受降內幕:蔣介石求助美國,國民黨內部上演精彩鬧劇
    時間:1945年8月10日,凌晨4點地點:東京一場持續了五個小時的爭論剛剛結束,隨即在三小時之後,一份電報從日本發到了瑞士、瑞典這兩個中立國家。但是,看著電報上的這個日日夜夜期盼的消息,如今的蔣介石突然覺得這個勝利,來的實在是太突然,或者不負責任的說是來的太早了。因為對於戰後的安排,以及對於中國戰區的受降,他還沒有準備好。
  • 富陽受降廳正在擴建成為浙江省抗戰勝利紀念館
    抗戰勝利後,宋殿村被指定為侵駐浙江日軍投降的唯一地點。1945年9月4日和9月5日,洽降工作在宋殿村宋作梅的宅院內舉行。為了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富陽把長新鄉改名受降鄉,把宋殿村改名受降村,把洽降宅院稱作受降廳。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當時的資料,非常欠缺,連一張受降儀式的照片也沒有。我們曾試圖找尋一些當時在廳內的見證人,但是找了很多地方也沒能找到。
  • 民盟杭州市委「盟員傳統教育基地」在受降抗戰紀念館揭牌
    宦金元、陳平共同為基地揭牌為深入推進 「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開展盟史傳統教育和提升盟員思想政治素質,12月13日,民盟杭州市委會在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舉行盟員傳統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現場教育活動
  • ...75年前,東江日軍在惠州投降,專家呼籲在受降地原址建標誌物
    隨著幾響長鳴的汽笛聲,三艘從河源沿東江而下的火船至白鶴峰下,受降軍隊靠近包公巷碼頭,臺階上出現了五六個手持衝鋒鎗和駁殼槍的中國士兵,分列兩旁警戒。「立正!」中方受降代表、師長郭永鑣一行從臺階走到街口時,立即傳來一聲口令,場面頓時緊張嚴肅起來。這時,三個日軍將領摘下軍帽,同時將佩帶的指揮刀從腰間取下,雙手橫託著放在胸前,耷拉著頭以示敬禮和迎接。
  • 走進富陽受降紀念館尋找歷史印記
    走進富陽受降紀念館尋找歷史印記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杭州富陽受降村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和千人坑遺址入選
    原標題:富陽受降村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 和千人坑遺址入選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大批抗日誌士流亡中國,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園投擲炸彈,炸死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大將等要員,震驚世界。
  • 7月30日早報丨報導芷江受降 日文報紙內容將公布
    【來源:懷化日報】 報導芷江受降 日文報紙內容將公布7月29日,北京衛視《檔案》欄目攝製組來到芷江,拍攝紀實專題片《芷江受降》。設在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拿出一份從日本徵集到的記載有芷江受降過程的日文報紙稱,該報紙詳細內容將於8月20日在北京衛視專題片中對外公布。
  • 《中國抗戰史》《廣東受降紀述》等抗戰文獻入藏國圖( 1 / 6 )
    4月3日,美籍華人阮益謙夫婦向國家圖書館捐獻家藏文獻捐贈儀式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右一)代表國家圖書館接受捐贈,並向阮益謙夫婦頒發了捐贈證書。中國網 蘇向東攝中國網4月3日訊(記者 蘇向東) 《第四軍紀實》、《廣東受降紀述》、《中國抗戰史》、《國父遺教綱要》等一批民國時期的抗戰文獻和國民黨文獻今天正式入藏國家圖書館。風塵僕僕前來捐獻這些珍貴文獻的美籍華人阮益謙夫婦,受到了國家圖書館的熱情接待。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代表國家圖書館接受捐贈,並向阮益謙夫婦頒發了捐贈證書。
  • 你所不知道的英文版《日本投降書》:是誰代表中國籤字
    何先生告訴東方網記者,這是上世紀80年代他朋友去美國,在參觀收藏《日本向同盟國投降之降書》原件的藏館時所得,回國後就贈與他。收到這份珍貴的禮物後,何先生非常鄭重地將其保存了下來,並且仔細研究了相關日本投降籤字時的歷史。據何先生介紹,他手中的版本跟原件一樣大小,紙張材質也一致。
  • 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大怒,細節揭露蔣介石意圖,何應欽登報解釋
    何應欽早年在日本留學,他的軍事生涯跟日本處處關聯,但是他所處的時代恰好又是日本想要滅亡中國的時期,所以他個人的情感變化也是非常糾結的。作為中國陸軍總司令,由何應欽代表中國戰區受降,接受日軍派遣軍中國戰區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
  • 銘記歷史 勿忘國殤 |富陽博物館第二課堂組織參觀受降紀念館
    ——富春四小一(1)班 李鈺 今天我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參觀了受降紀念館,進去以後,我們聽了日本人跟我們道歉的事,我們中國人也接受了他們的道歉,還看了中國人跟日本人打仗的電影,我覺得第一次到這個地方還不是很清楚裡面有什麼,但我很喜歡裡面的金牌,我在裡面還交了個新朋友,我跟朋友看到了當時向發射我們的炮彈,有些都破損了,但我們還是保存著,而且,陶爺爺跟我們說,日本人當時攻擊過我們中國的老百姓
  • 冬季古詩詞賞析:夜上受降城聞笛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裡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並非雪原,詩人偏說它「似雪」,月光並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詩人如此運筆,是為了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悽涼。
  • 《夜上受降城聞笛》知識點複習+試題精練
    夜上受降城聞笛一.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細節:鬼子剃光頭,應欽腰媚骨,崗村沒獻刀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陸軍上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依次籤字。
  • 「福利」走進富陽受降紀念館,尋找紅色印記!僅十個名額,快來報名
    記者 熊豔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浙江省富陽縣長新鄉宋殿村的宋作梅宅院被指定為中國戰區第六受降區接洽日軍投降地點。9月4日和5日,接受日軍投降儀式在宋殿舉行。
  •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館入藏31件二戰文物 日軍侵華再添新證
    龔衛國 攝中新網懷化12月12日電 (龔衛國 楊王惠)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12日公布了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日軍侵華再添新證。此批文物和藏品來源於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如七七事變紀念章及日軍作戰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等。「有幾件藏品從日本徵集而來。」
  • 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
    代表作品有《熨衣的女人》《格爾尼卡》《和平鴿》《朝鮮的屠殺》《戰爭與和平》等。他於1973年4月8日在法國穆甘逝世。新華社發  1938年10月25日,中國軍隊撤離武漢,中日武漢會戰結束。在歷時4個半月大小戰鬥數百次的會戰中,日軍共出動12個師團、120餘艘艦艇、500多架飛機、35萬人;中國軍隊共投入14個集團軍、120多個師、100萬人,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傷亡最大的一次會戰。中國軍隊傷亡40多萬,日軍傷亡2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