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一步電沉積法構建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2020-12-14 小材科研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王峰教授、張正平副教授課題組在Nano Energy (影響因子:16.602) 上發表題為「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for N-doped carbon coupled with NiFe oxide clusters: A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evolution」的研究工作。報導了一種一步電沉積法構建的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氧析出反應(OER)受限於自身的四電子轉移過程和高陽極反應電位,制約著包括鹼性電解水和可逆鋅空電池等技術的發展。鎳基化合物被認為是陽極材料最具成本效益的電催化材料,因為它們能夠提供接近貴金屬(RuO2和IrO2)商業催化電極的OER活性。為進一步增強其OER活性,採用氮摻雜炭等載體材料可以調控鎳基化合物界面的電子結構,從而增強其催化性能。因此,為提升活性粒子與載體間的耦合作用,加快電子轉移,改善催化界面反應活性,如何增大兩者界面的接觸面積並提高界面間相互作用是一個重要且富有意義的研究方向。

該工作通過金屬離子(Ni2+,Fe3+)和氮摻雜碳量子點的一步電沉積法,在石墨片上構建了具有高度耦合的NiFeOx納米糰簇/氮摻雜炭複合電極(NiFeOxNC)。得益於界面間的強相互作用,NiFeOxNC電極在1 M KOH電解液中氧析出反應過電位僅為195 mV,遠遠優於商業RuO2催化劑和行穩陽極,此外還在複雜多變的實際應用環境下具有出色的適用性。這項工作不僅為製備用於水分解裝置的高效陽極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方法,而且為開發用於其他清潔電化學技術的新材料提供了指導。

論文要點:1、提出一步電沉積法製備鎳基電催化劑;2、氮摻雜碳量子點作為含氮碳磚,以建立連續層氮摻雜碳;3、由此產生的NiFeOxNC對OER顯示了優越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4、NiFeOxNC在一系列實際操作中也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

該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為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楊少軒和碩士研究生杜若秋,王峰教授和張正平副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化工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化工大學人才引進啟動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新材料資訊

全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0306340

相關焦點

  • 氧還原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設計、合金的原位轉變、Cu團簇、ReS2/CC...
    在此,深圳大學何傳新課題組通過對碳缺陷和微孔的雙重限制,開發了一種輕鬆的浸漬-煅燒途徑以實現Cu團簇,其直徑約為1.0 nm,具有約10個原子。這些Cu團簇對CO2RR具有高的選擇性,對CH4的最大法拉第效率為81.7%。計算和實驗結果表明,Cu團簇增強了*H和*CO中間體的吸附,從而促進了CH4的生成,而不是H2和CO。
  • 廉價高效電解水制氫氧析出催化劑獲重大突破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王海涵)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課題組運用創新工藝,在氧析出催化劑取得重大突破,為電解水制氫的工業化推進重要一步,該成果被選為4月的《自然.催化》封面文章。
  • 大化所丁雲傑課題組:構建優於均相催化的多相Rh單原子催化劑!
    、普適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單原子級分散方法,通過調控載體表面氧官能團的配位,成功製備了一種優於均相催化的多相炭載Rh1/AC單原子催化劑。炭載體表面的羰基(-C=O)氧官能團,被解析和證明是該催化中單原子Rh的最可能的錨定位點,羰基上的孤對電子通過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成功促進了單原子Rh在多相中的催化活性。從均相多相化出發,構建一種優於均相催化的多相單原子催化劑。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在此,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京都大學能源化學材料開放創新實驗室徐強課題組將孔道內封裝了三核Fe III 2 Fe II絡合物(表示為Fe 3)的金屬-有機框架進行衍生處理,製備了定義明確的氮-摻雜碳層,以作為穩定鐵納米糰簇的理想載體。
  • JACS:從原子團簇到單原子催化劑,雙金屬催化劑協同促進CO2RR
    成果簡介 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王超教授和Tim Mueller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雙金屬催化劑還原CO2的協同效應,這項工作發表在J. Am. Chem. Soc.期刊上。
  • 電子耦合作用活化單原子釕: 面向高性能的電解水析氧催化劑
    目前在眾多的生產工藝中,從水中電解制氫工藝較為簡單,包括氫析出反應 (HER ) 以及氧析出反應 (OER)。其中 OER 因其為複雜的四電子轉移過程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目前應用於催化 OER 的商業化貴金屬催化劑 (Ru、Ir) 存在著價格昂貴及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在電解水等領域的發展。
  • 清華大學化工系、化學系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合作發文報導酶和貴金屬...
    清華大學化工系、化學系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合作發文報導酶和貴金屬耦合催化體系新進展清華新聞網7月2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戈鈞副教授課題組、化學系肖海副教授課題組與復旦大學理察·傑爾(Richard Zare)教授課題組合作,在酶-金屬複合催化劑製備領域取得重要成果,以「蛋白質-高分子結合物中合成高活性酶-金屬複合催化劑
  • 我國學者研製出廉價高效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氫能是一種高能、潔淨的可再生能源,通過電化學水解手段低成本、高效率地製備氫氣,是當前國際科研的熱點與難點之一。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課題組運用創新工藝,研製出一種廉價、高效的新型釕單原子合金催化劑,向推進「電解水制氫」的工業化應用邁出重要一步。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氫能被認為是一種「終極能源」,電解水是最被看好的製備方式之一。
  •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高活性無定型RuCu納米...
    在此,安徽工業大學Lianbo Ma團隊和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Yizhou Zhang團隊、揚州大學龐歡團隊合作,在這篇綜述中介紹了這些合成策略在電催化和電池中的應用。具體來說,文章討論了金屬SAs的設計概念、合成方法以及相關應用。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對於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強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
  • 北京林業大學王輝教授課題組JHM:單原子Fe催化劑原位電生成和活化H2O2高效去除水中氯黴素
    這項工作為異相電Fenton體系中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單原子催化劑開發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引言 電Fenton反應通常使用Fe(II)與H2O2反應生成的羥基自由基(•OH)等活性物質來進行有機物質的非選擇性處理,在持久性有機化合物的降解過程中具備高效、徹底並且無二次汙染等優點。
  • 南開大學李福軍教授Angew光激發氧還原與氧析出反應提升鋅空氣電池性
    然而,目前的鋅-空氣電池由於空氣正極緩慢的氧還原(ORR)和氧析出(OER)反應、鋅負極的鈍化和枝晶生長以及析氫等問題,導致了其實際放電電壓低於1.2 V、充電電壓高於2.0 V。即使在採用高活性電催化劑、電極保護和電解液優化的策略下,電池仍存在較大的充放電電壓差,導致其能量效率低下。因此,尋找新的策略來改善鋅-空氣電池電極極化大的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 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召開2020年學術年會
    來自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理工大學、井岡山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贛南師範大學、上饒師範學院、南昌師範學院、南昌工程學院、宜春學院、九江學院、新餘學院等全省高校化學化工學院,
  • 誘導聚集與協同配位策略構築金屬氧合團簇及其有機骨架
    由於這種材料同時結合了金屬氧合團簇的特性和孔隙特性, 使化學家們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楊國昱教授課題組詳細介紹了稀土氧合團簇有機骨架(lanthanide cluster organic frameworks, LnCOFs)的主要進展, 提出了誘導聚集成簇和協同配位策略.
  • 西南大學李青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水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青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One-step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Sx/NiFe(OH)y hollow microtube/sphere films as superio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 吉林大學盧曉峰教授:鎳-碳化鉬納米粒子碳纖維複合納米材料
    易絲幫訊近日,吉林大學盧曉峰教授等人公開發明一種鎳-碳化鉬納米粒子/碳纖維複合納米材料、製備方法及其在電催化析氫或析氧中的應用,屬於非貴金屬基碳纖維複合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技術領域。該發明製備的鎳-碳化鉬納米粒子/碳纖維複合納米材料作為電催化水分解雙功能電催化劑,展現出了優異的催化活性,實現了高效製備無汙染的氫能源,為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提出了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氫氣作為可再生替代能源具有清潔、高效、無汙染的優勢。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21/acssensors.0c022313、化工學院劉希恩教授團隊在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劉希恩教授團隊和韓國蔚山國立研究院Prof Cho合作在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電解水制氫:如何設計金屬碳化物催化劑?
    電解水制氫是高效、綠色的制氫途徑,但嚴重依賴貴金屬Pt催化劑,亟需發展經濟、高效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過渡金屬碳化物具有類鉑的電子性質和催化行為,是一種潛在的析氫電催化劑。近年來,相關研究工作通過合理的設計策略,調控並優化碳化物的納米結構和電子性質,顯著提高了該類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水分解制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