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來源:規劃司
2016年4月底,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任掛職幹部吳海濤赴賓川就職。掛職期間,在同期掛職總隊長——大理州副州長、中國教育科學院副院長曾天山的指導下,他和同事們對滇西地區普遍存在的農村英語教育缺失情況給予了特別關注。在滇西的廣大農村地區,因為專業師資缺乏,大部分農村小學無法開設小學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以大理賓川縣為例,縣內近80所小學(校點),除了縣城所在城鎮等地4-5所學校之外,都完全沒有開設英語課。目前,農村學生只能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英語課,比城鎮地區晚3-4年時間,追趕難度很大。
專業英語師資的短缺,很難在短期內解決。集中的師資培訓和少量的公益支教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憑藉目前飛速發展的教育信息化技術和日漸豐富的數位化教學資源,挖掘現有的師資潛力尤其是非專業的英語教師來進行「代償式教學」,或許是值得探索的一條道路。吳海濤所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教育出版機構,就已經開發了配套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的系列數位化產品,如人教數字校園、人教e學等等,目前在國內近萬所中小學已投入使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經過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均衡化的大力投入,一般的農村學校都通有光纖網際網路、裝備電子白板教室等。這些都為依託數位化資源平臺進行農村小學薄弱學科「代償式教學」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在教育部滇西掛職總隊和賓川縣政府、教育部門的支持下,並在國際性教育公益組織「美麗中國」項目組的積極配合下,吳海濤決定從2016年9月起在賓川縣率先做「清零計劃(代償式培訓)」的試點實驗。這項實驗課題也得到了雲南省教育廳和人教社的經費支持,列入到其課題計劃之中。
第一期教學實驗,選擇了14所學校的15名教師,其中多數教師為非英語教育專業(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學歷層次多在大專以上)。9月中旬,人教社專家與美麗中國項目團隊聯合組織為期一周的集中式強化培訓,使這些非專業教師初步掌握了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流程,並且嘗試利用「人教數字校園」等數字資源來備課、教學。人教社也特別為實驗校提供了免費試用的「人教數字校園」登陸帳號,並做了使用培訓。
之後的這個學期,老師們分別在所在學校的3年級開設每周兩課時的英語課。為了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得到專業支持,課題組選擇了「美麗中國」項目的專業英語支教教師與他們結成了「一對一」或者「一對二」幫扶。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大部分教師都可以基本完成教學,但也存在語音示範不規範、課堂組織少章法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課題組又在11月下旬進行了中期集訓,並組織了在線學習、談論的QQ群,工作坊,英語發音矯正的「正音坊」。
2016——2017學年的上半學期結束,課題組對14個實驗校的學生進行了初步評價,總分60分的試卷,所有學校平均分都超過36分的及格線,有3所學校達到優良水平(50分以上)。而在對學生做的調查問卷中,大部分學生對於新開的英語課興趣是濃厚的,這種熱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感染了教師,不少教師都反映,英語課已經成為孩子最期待的課程之一。可以說,短短時間的教學實驗,還是初步取得了成功。
根據課題組的計劃,再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和摸索,總結出非專業教師的培訓,代償式教學的流程、對師生的評價體系等成果,初步計劃於2017年秋季開始在賓川全縣推開小學英語教學。未來,如果本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能夠在更大範圍內獲得積極的反饋,將為滇西乃至整個雲南等西部廣大欠發達地區農村學校的薄弱學科教育提供一個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姚振)